第十二回 孫德崖計敗身亡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德崖自知計敗,便率精銳數千,四下裡從小路追趕。
早有李善長傳令胡大海前來救應,恰好撞着德崖,便大叫道:“德崖那裡走?”德崖措手不及,被大海砍做肉醬,造次中逃走了孫和。
大海、吳項保了太祖人和陽,衆等迎接入帳,都說:“主帥受了驚恐。
”太祖因說:“若非吳祯幾乎不保。
”備說了會上事情,衆将皆稱吳祯真是虎将。
太祖賜吳祯白金三百兩,大海白金一百兩。
大海不受,但說:“主帥向曾有說,得首功者為正先鋒。
今日誅了德崖,望主帥不食前言。
”太祖沉吟不語。
徐達說:“君雖誅了德崖,尚未為克敵之大,若常将軍今日去亦能成功。
”衆人都說:“徐元帥說得極是。
”大海方受賞。
話分兩頭。
卻說巢湖水軍頭領俞延玉,有三個兒子:長名通海。
次名通源、第三的名通淵。
他三個俱管力異常。
能在水中伏得八九個晝夜。
大的通海,慣耍一個流星錘,索長三丈,轉轉折折,當着他粉身碎骨。
人便有四句口号: 一個金錘忒煞精,飛來飛去耀星明。
忽朝水低轟雷振,攪得蛙龍夢不成。
那次子通源,使一條鐵銅,鋒鋒有聲。
小時忽下江中洗澡。
陡然雲雨四合,水中隻見癫頭重開了個大口,竟來吞他。
他手中并無别物,卻打一個沒頭拱,直至水底,摸着四五尺長一塊條石,他便擔在肩背上,一步步兒踏上水面。
那癫頭量正張開四爪,搶到前面,通源叱咤一聲,将那石頭砍過去,誰知那重的頭頸,仰得壁直,湊着石上頑鋒,竟做兩段,滿江中都是血水。
岸上人不知通源在水中與重交戰,隻見滿江通紅,驚得沒做理會。
歇了半個時辰,通源慢慢地将重從水中拖到沙邊,便把身跳上了岸,拿條索子縛了重腳,叫岸上人拽替上去。
那岸上張三、李四、王二、沈六等十來個,那裡拽得動。
通源說:“你們好自在貨兒,隻好吃安耽飯,這些兒便拽不起。
”從新自來,把那重如拾芥一般,提上岸去。
那些閑漢說:“俞二官人,活的都砍了,我們死的都拽不動,卻也好笑。
”有人歌道: 江中忽起一條富,閃爍風雲雷雨翻。
卻通通源水底石。
嗚呼一命在水邊。
富也富、冤也冤,我們十來個扛勿動,被他一人一手便來牽,真個是天旋地轉氣軒軒。
還有那第三個通淵,越發了得,每手用一把耀疊韭邊刀,那刀用開來,二丈之内,令人仁身不得。
曾到江邊金龍四大王廟中賽神,那廟前路台上,原鑄有鐵爐一鼎,有等閑不過的,說:“這等東西,又無關組,又無把柄,有人捧得動,輸與銀子十兩。
”那通淵時隻一十四歲,心裡想道:“這些兒擔不動,恰像終日舞燈草過日子。
”走到廟中,虔誠完了神願,正好來到台上燒紙,隻見十五六個好漢,來擡那爐,都擡不動。
通淵竟要來拿,看了他們行徑,又恐怕掇不動時,反被恥笑。
仔細思量,必竟有斤兩數目,鑄在上面,近前看得分明。
又走過去想道:“隻是一千斤,該托
早有李善長傳令胡大海前來救應,恰好撞着德崖,便大叫道:“德崖那裡走?”德崖措手不及,被大海砍做肉醬,造次中逃走了孫和。
大海、吳項保了太祖人和陽,衆等迎接入帳,都說:“主帥受了驚恐。
”太祖因說:“若非吳祯幾乎不保。
”備說了會上事情,衆将皆稱吳祯真是虎将。
太祖賜吳祯白金三百兩,大海白金一百兩。
大海不受,但說:“主帥向曾有說,得首功者為正先鋒。
今日誅了德崖,望主帥不食前言。
”太祖沉吟不語。
徐達說:“君雖誅了德崖,尚未為克敵之大,若常将軍今日去亦能成功。
”衆人都說:“徐元帥說得極是。
”大海方受賞。
話分兩頭。
卻說巢湖水軍頭領俞延玉,有三個兒子:長名通海。
次名通源、第三的名通淵。
他三個俱管力異常。
能在水中伏得八九個晝夜。
大的通海,慣耍一個流星錘,索長三丈,轉轉折折,當着他粉身碎骨。
人便有四句口号: 一個金錘忒煞精,飛來飛去耀星明。
忽朝水低轟雷振,攪得蛙龍夢不成。
那次子通源,使一條鐵銅,鋒鋒有聲。
小時忽下江中洗澡。
陡然雲雨四合,水中隻見癫頭重開了個大口,竟來吞他。
他手中并無别物,卻打一個沒頭拱,直至水底,摸着四五尺長一塊條石,他便擔在肩背上,一步步兒踏上水面。
那癫頭量正張開四爪,搶到前面,通源叱咤一聲,将那石頭砍過去,誰知那重的頭頸,仰得壁直,湊着石上頑鋒,竟做兩段,滿江中都是血水。
岸上人不知通源在水中與重交戰,隻見滿江通紅,驚得沒做理會。
歇了半個時辰,通源慢慢地将重從水中拖到沙邊,便把身跳上了岸,拿條索子縛了重腳,叫岸上人拽替上去。
那岸上張三、李四、王二、沈六等十來個,那裡拽得動。
通源說:“你們好自在貨兒,隻好吃安耽飯,這些兒便拽不起。
”從新自來,把那重如拾芥一般,提上岸去。
那些閑漢說:“俞二官人,活的都砍了,我們死的都拽不動,卻也好笑。
”有人歌道: 江中忽起一條富,閃爍風雲雷雨翻。
卻通通源水底石。
嗚呼一命在水邊。
富也富、冤也冤,我們十來個扛勿動,被他一人一手便來牽,真個是天旋地轉氣軒軒。
還有那第三個通淵,越發了得,每手用一把耀疊韭邊刀,那刀用開來,二丈之内,令人仁身不得。
曾到江邊金龍四大王廟中賽神,那廟前路台上,原鑄有鐵爐一鼎,有等閑不過的,說:“這等東西,又無關組,又無把柄,有人捧得動,輸與銀子十兩。
”那通淵時隻一十四歲,心裡想道:“這些兒擔不動,恰像終日舞燈草過日子。
”走到廟中,虔誠完了神願,正好來到台上燒紙,隻見十五六個好漢,來擡那爐,都擡不動。
通淵竟要來拿,看了他們行徑,又恐怕掇不動時,反被恥笑。
仔細思量,必竟有斤兩數目,鑄在上面,近前看得分明。
又走過去想道:“隻是一千斤,該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