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回 順天心位登大寶
關燈
小
中
大
宮,因以語皇後。
後回報說:“嘗聞夫婦相保易;君臣相保難。
望陛下今日正位以後,時當兢惕,以保久安長治之業,是所願耳。
” 次日設朝,文武朝見華,命立世子朱标為皇太子。
贈李善長為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中書左丞相、太子太師宜國公。
贈劉基右丞相、太子太傅安國公。
劉基再四懇辭不受,說:“臣賦命淺薄,若受大爵,必折壽命。
”太祖見他懇切,乃授以弘文館大學士太史令。
贈徐達上柱國中書右丞相、太子太保信國公。
贈常遇春中書平章鄂國公。
其李文忠、鄧愈、湯和、沐英、郭英、馮勝、廖永忠、吳祯、吳良、朱亮祖、傅友德、耿炳文、華雲龍等,封爵有差。
群臣叩首拜謝。
命改建康金陵府為南京應天府。
布告天下,改元洪武。
隻見翰林學士王祎出班叩頭,上一篇報天下成大業,祈天永命的表章。
中間要求減茶課,免軍需,輕田租,蠲邊郡稅糧,以順人心等語。
太祖看了大喜,賜帛五匹。
便宣大元帥徐達說:“朕思胡元未定,中原未收,又閩、廣、浙東、兩廣等處,尚未歸附,四海黎民未安,此心殊是歉然。
卿宜與常遇春、馮勝、郭英、耿炳文、吳良、傅友德、華高、曹良臣、孫興祖、唐勝宗、陸仲亨、周德興、華雲龍、趙庸、康茂才、楊璟、胡美、江信、張興祖、張龍等,率兵十萬,北伐大元,以定天下。
以湯和為元帥,領吳祯、費聚、鄭遇春、蔡遷、韓政、黃彬、陸聚、梅思祖等,率兵十萬,伐陳友定,取閩廣之地。
李文忠為元帥,領沐英、朱亮祖、廖永忠、阮德、王志、吳複、金朝興等,率兵十萬,伐方國珍,取浙東之地。
鄧愈為元帥,領王弼、葉升、李新、陳恒、胡海、張赫、譚成、張溫、譚興、周武、朱壽、吳德濟等,領兵五萬,取東西兩廣未附州郡。
”四将領命出朝,專候擇日起兵前去。
次早,徐達率領衆将,入朝請旨。
太祖命禮官将興兵四讨救民伐暴的情由,做了祭文,上告天地山川之神祗。
複命衆将一一向前。
吩咐:“決不許妄行殺害,茶毒生靈。
”衆将拜命,陸續分兵往各路進發。
先說李文忠統了諸将軍馬,離卻金陵,望浙東而行。
不一日,到溫州城南七裡外安營。
那方國珍得知兵到,便與兒子方明善欲計謀厮殺。
那明善細思了半晌,對父國珍說:“朱兵雄勇難當,且李文忠所統将校,個個是足智多謀之士,若待圍城,必難取勝。
不若乘其遠來疲困之時,先出兵沖殺,或可取勝。
”國珍說:“我意亦欲如此。
”即日便領兵一萬,至太平寨排開拒截。
哨馬報入營來,文忠便率兵将對陣,卻見明善出馬。
文忠在旗門之下說:“今主上混一天下,指日可成,你們父子不思納款,而區區守一隅之地,以抗天兵,将複為陳、張二姓乎?”明善大怒,罵道:“你們貪心無厭,自來尋死耳,何用多言。
”便縱馬殺來。
恰有左哨上廖永忠掄刀向前迎敵,兩下喊殺,約有四十餘合。
右哨朱亮祖恐難取勝,因從傍直向明善刺來;明善力怯而走。
明兵乘勢趕殺,破了太平寨,追到城邊。
那明善領着殘兵,急急進城,堅閉了城門不出。
未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後回報說:“嘗聞夫婦相保易;君臣相保難。
望陛下今日正位以後,時當兢惕,以保久安長治之業,是所願耳。
” 次日設朝,文武朝見華,命立世子朱标為皇太子。
贈李善長為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中書左丞相、太子太師宜國公。
贈劉基右丞相、太子太傅安國公。
劉基再四懇辭不受,說:“臣賦命淺薄,若受大爵,必折壽命。
”太祖見他懇切,乃授以弘文館大學士太史令。
贈徐達上柱國中書右丞相、太子太保信國公。
贈常遇春中書平章鄂國公。
其李文忠、鄧愈、湯和、沐英、郭英、馮勝、廖永忠、吳祯、吳良、朱亮祖、傅友德、耿炳文、華雲龍等,封爵有差。
群臣叩首拜謝。
命改建康金陵府為南京應天府。
布告天下,改元洪武。
隻見翰林學士王祎出班叩頭,上一篇報天下成大業,祈天永命的表章。
中間要求減茶課,免軍需,輕田租,蠲邊郡稅糧,以順人心等語。
太祖看了大喜,賜帛五匹。
便宣大元帥徐達說:“朕思胡元未定,中原未收,又閩、廣、浙東、兩廣等處,尚未歸附,四海黎民未安,此心殊是歉然。
卿宜與常遇春、馮勝、郭英、耿炳文、吳良、傅友德、華高、曹良臣、孫興祖、唐勝宗、陸仲亨、周德興、華雲龍、趙庸、康茂才、楊璟、胡美、江信、張興祖、張龍等,率兵十萬,北伐大元,以定天下。
以湯和為元帥,領吳祯、費聚、鄭遇春、蔡遷、韓政、黃彬、陸聚、梅思祖等,率兵十萬,伐陳友定,取閩廣之地。
李文忠為元帥,領沐英、朱亮祖、廖永忠、阮德、王志、吳複、金朝興等,率兵十萬,伐方國珍,取浙東之地。
鄧愈為元帥,領王弼、葉升、李新、陳恒、胡海、張赫、譚成、張溫、譚興、周武、朱壽、吳德濟等,領兵五萬,取東西兩廣未附州郡。
”四将領命出朝,專候擇日起兵前去。
次早,徐達率領衆将,入朝請旨。
太祖命禮官将興兵四讨救民伐暴的情由,做了祭文,上告天地山川之神祗。
複命衆将一一向前。
吩咐:“決不許妄行殺害,茶毒生靈。
”衆将拜命,陸續分兵往各路進發。
先說李文忠統了諸将軍馬,離卻金陵,望浙東而行。
不一日,到溫州城南七裡外安營。
那方國珍得知兵到,便與兒子方明善欲計謀厮殺。
那明善細思了半晌,對父國珍說:“朱兵雄勇難當,且李文忠所統将校,個個是足智多謀之士,若待圍城,必難取勝。
不若乘其遠來疲困之時,先出兵沖殺,或可取勝。
”國珍說:“我意亦欲如此。
”即日便領兵一萬,至太平寨排開拒截。
哨馬報入營來,文忠便率兵将對陣,卻見明善出馬。
文忠在旗門之下說:“今主上混一天下,指日可成,你們父子不思納款,而區區守一隅之地,以抗天兵,将複為陳、張二姓乎?”明善大怒,罵道:“你們貪心無厭,自來尋死耳,何用多言。
”便縱馬殺來。
恰有左哨上廖永忠掄刀向前迎敵,兩下喊殺,約有四十餘合。
右哨朱亮祖恐難取勝,因從傍直向明善刺來;明善力怯而走。
明兵乘勢趕殺,破了太平寨,追到城邊。
那明善領着殘兵,急急進城,堅閉了城門不出。
未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