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不惹庵太祖留句

關燈
卻說陳友諒同張定邊逃竄,幸得陳英傑領了殘兵,亦到采石矶,合做一處,隻見破船二三百隻,泊在岸邊。

    友諒且憂且喜,說:“我還有一線之路。

    ”那些軍土争先而渡。

    不移時,常遇春等将,一齊趕殺來到,硬弩、強弓、噴筒、鳥槍,飛也似的打将過來。

    比至江心,這些破船一半沉沒。

    常遇春鳴金收軍,共計斬首一十四萬三千餘級,生擒二萬八千七百餘人。

    所獲辎重、糧草、盔甲、金鼓、兵器、牛、羊、馬匹,不可勝數。

    複取了太平城,引兵回到金陵。

    恰好徐達同華雲龍率兵去救常州,與士城連戰得勝。

    士誠見勢頭不好,便退兵攻打江陰。

    徐達等随救江陰,正在交兵,忽報友諒大敗虧輸,士誠心膽俱碎,連夜逃遁,回蘇州去了。

    徐達等也班師回到金陵。

    太祖不勝之喜,相與設筵,慶賀諸将,各論功升賞有差。

     此時已是暮秋天氣,營中無事。

    太祖吩咐李善長及翰林院,都各做起文書,分馳各處鎮守将吏,俱宜趁閑修造兵器、甲胄,練習部下士卒;至于牧民州府,俱要小心撫安百姓。

    秋收之後,及時播種麥、豆、栽桑、插竹,盡力田畝,毋得擾害民生,以養天和;至于遠近稅、糧,俱因兵戈擾攘,一概蠲免;所有罪過人犯,除是十惡難赦的,俱各放釋回家,并不許連累妻孥,羁糜日月。

    文書一到,大家小戶,那個不以手加額,祝贊太平天下,這也不必贅題。

     忽一日,太祖心下轉道:“太平府地界,近為僞漢友諒所陷,至今百姓未知生理如何。

    ”便帶了十來個知心将住,潛出府中,私行打探。

    卻到一個庵院住宿,把眼一看,匾額上寫着“不惹庵”。

    迅步走将進去,隻見一個老借問道:“客官何來,尊居何處?”太祖也不來應。

    那老僧又問道:“尊官何以不說居處姓名,莫不是做些什麼歹事?”太祖看見桌間有筆硯在上,便題詩一首;殺盡江南百萬兵,腰前寶劍血猶腥。

     山僧不識英雄漢,隻顧哓哓問姓名。

     寫完就走。

    恰有一個癞狂的瘋子,一步步也走進來,替那小沙彌們一齊争飯吃。

    太祖近前一看,卻就是周颠。

    太祖因問道:“你這幾時在何處,不來見我?”他見了太祖,佯癡作舞,口叫“告太平”一會,便塌塌的隻是拜。

    在庵中石砌而道上,把手畫一個箍圈,對了太祖說:“你打破一桶。

    ”太祖一向心知他的靈異,便叫随行的一二人,扯了他竟出庵來,把馬匹與他坐了,徑回金陵而去。

    那周颠日日在帳中閑耍,太祖也不十分理論。

    隻見一日間,他突突的說:“主公,你見張三豐與冷謙麼?”太祖也不答應。

    他也不再煩。

    誰想滿城中畫鼓齊敲,紅燈高挂,早報道元至正二十一年歲次辛醜元旦。

    太祖三更時分,拜了天地神明、宗廟、社稷,與文武百官宴賞。

    卻有劉基上一通表章,道: 伏維殿下仁著萬方,德施四海。

    如雨露之鹹沾,似風雷之并震。

    竊念:僞漢陳友諒,盜國弑君,乃糾僞吳張士誠,殘害善良,如茲惡逆,不共戴天。

    望統熊虎之師,掃清妖孽之寇,先侵左患,後劫右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