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誅壽輝友諒稱王
關燈
小
中
大
大喜,說:“若得事成,富貴同之。
”二人别去,不題。
友諒便令家兵準備器械。
次日早晨,友諒便把家兵五百,暗暗的四散伏于朝門之外,隻引力士二人跟随。
依班行禮畢,便挺身上殿,說:“昔日着黃起義,直到如今,無限大功,皆我一身死力成事,今日何故忘我的功勞,奪了我的兵權?”壽輝聞言大怒,喝令左右擒獲。
友諒便把劍砍了壽輝。
倪文俊急奪武士鐵撾,還擊友諒,早被張定邊在後一劍殺死;遂同陳英傑按劍高叫說:“徐壽輝不仁、不義,不足為王;陳元帥英武蓋世,才德兼全,我等宜共立為帝,享有大寶。
倘有不服者,以文俊為例!”群臣那個敢再作聲。
那張定邊即令扛去了壽輝、文俊屍首,率群臣下殿,呼拜萬歲。
友諒說:“今日非我忍為此不仁之事,但壽輝負我恩德,吾故仗義行誅。
今張元帥扶我為主,卿等俱宜協力同心,鋪成大事,所有富貴,我當照功行賞。
”群臣聽命。
當日,友諒立妻楊氏為皇後,長子陳理為太子,以楊從政為大丞相,張定邊為江國公,兼掌兵馬大元帥,陳英傑為武國公,趙普勝為勇德侯,各兼平章政事。
胡美、祝英、康泰三人,守淇都。
建都江州,國号漢。
頒诏所屬州郡,退朝回宮,不題。
卻說陳友諒原是沔陽人,漁家之子。
大來做個縣吏,嫌出身不大,因棄去了職業,學些棍棒,會徐壽輝起兵,便慨然從之。
嘗為倪文俊所辱。
後來領兵為元帥,與倪文俊争功,便殺了壽輝,害了文俊,自稱為漢帝。
此時正是至正十九年十二月初旬的事。
次日設朝,勇德侯趙普勝出班奏說:“今有池州地界,實為我國藩籬,近被金陵竊據,我國未可安枕,望我王起兵攻之。
”友諒準奏。
即令普勝為元帥,率兵五萬,攻打池州,擇日起兵。
友諒對普勝說:“金陵人多智勇,猝難取勝。
可揚言攻取安慶,使其無備,庶可一鼓而下。
”普勝領命,因率兵從南路來寇池州。
不一日到城下安營。
朱兵鎮守池州,向是張德勝、趙忠二人,聞得漢兵猝至,便議道:“此明是襲我無備耳。
”趙忠說:“元帥可設備堅守,我當領兵對敵。
”次早率兵一千出戰,趙忠奮勇先馳,部卒都死力争赴,賊衆大敗。
趙忠乘勢追逐,約有五十餘裡,不意馬仆,被賊兵捉去。
陣上劉友仁急來救時,又被賊兵萬弩俱發,當心一箭,死于陣中。
那普勝便領兵周圍困了池州,攻打甚急。
張德勝在城上,把那飛弩、石炮擲将下來,賊兵雖是中傷,然衆寡莫敵。
正沒理處,隻見正西角上一支人馬飛奔趕來,擺開陣勢。
德勝把眼細看,卻是俞通海取了黃橋、通州一路,得勝回兵來援。
那通海水陸并進,士卒勇敢,普勝隻得棄州而遁。
通海也因升了簽書樞院密事,便與張德勝稍稍叙些心事,即日向金陵而回。
且說普勝途中聞知俞通海兵已回去,仍複引兵前來攻打。
張德勝出兵對敵,普勝敗走,德勝飛奔來追,不防普勝放一标箭,正中右腿,德勝負痛奔回,四下裡被普勝緊緊圍住。
卻有養子張興祖對德勝商議,說:“如此重圍,急須向金陵求救,方可解脫;不然恐糧草不支,是為釜中魚矣。
”德勝說:“這般鐵桶,誰能出去?”興祖說:“今夜一更,父親可選精銳兵三百,兒當舍命前往。
”德勝依計,草了奏章,至夜付予興祖,領兵沖出。
果然殺透了重圍。
普勝因見他所部軍卒甚是骁勇,也不敢十分趕來。
此行卻是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二人别去,不題。
友諒便令家兵準備器械。
次日早晨,友諒便把家兵五百,暗暗的四散伏于朝門之外,隻引力士二人跟随。
依班行禮畢,便挺身上殿,說:“昔日着黃起義,直到如今,無限大功,皆我一身死力成事,今日何故忘我的功勞,奪了我的兵權?”壽輝聞言大怒,喝令左右擒獲。
友諒便把劍砍了壽輝。
倪文俊急奪武士鐵撾,還擊友諒,早被張定邊在後一劍殺死;遂同陳英傑按劍高叫說:“徐壽輝不仁、不義,不足為王;陳元帥英武蓋世,才德兼全,我等宜共立為帝,享有大寶。
倘有不服者,以文俊為例!”群臣那個敢再作聲。
那張定邊即令扛去了壽輝、文俊屍首,率群臣下殿,呼拜萬歲。
友諒說:“今日非我忍為此不仁之事,但壽輝負我恩德,吾故仗義行誅。
今張元帥扶我為主,卿等俱宜協力同心,鋪成大事,所有富貴,我當照功行賞。
”群臣聽命。
當日,友諒立妻楊氏為皇後,長子陳理為太子,以楊從政為大丞相,張定邊為江國公,兼掌兵馬大元帥,陳英傑為武國公,趙普勝為勇德侯,各兼平章政事。
胡美、祝英、康泰三人,守淇都。
建都江州,國号漢。
頒诏所屬州郡,退朝回宮,不題。
卻說陳友諒原是沔陽人,漁家之子。
大來做個縣吏,嫌出身不大,因棄去了職業,學些棍棒,會徐壽輝起兵,便慨然從之。
嘗為倪文俊所辱。
後來領兵為元帥,與倪文俊争功,便殺了壽輝,害了文俊,自稱為漢帝。
此時正是至正十九年十二月初旬的事。
次日設朝,勇德侯趙普勝出班奏說:“今有池州地界,實為我國藩籬,近被金陵竊據,我國未可安枕,望我王起兵攻之。
”友諒準奏。
即令普勝為元帥,率兵五萬,攻打池州,擇日起兵。
友諒對普勝說:“金陵人多智勇,猝難取勝。
可揚言攻取安慶,使其無備,庶可一鼓而下。
”普勝領命,因率兵從南路來寇池州。
不一日到城下安營。
朱兵鎮守池州,向是張德勝、趙忠二人,聞得漢兵猝至,便議道:“此明是襲我無備耳。
”趙忠說:“元帥可設備堅守,我當領兵對敵。
”次早率兵一千出戰,趙忠奮勇先馳,部卒都死力争赴,賊衆大敗。
趙忠乘勢追逐,約有五十餘裡,不意馬仆,被賊兵捉去。
陣上劉友仁急來救時,又被賊兵萬弩俱發,當心一箭,死于陣中。
那普勝便領兵周圍困了池州,攻打甚急。
張德勝在城上,把那飛弩、石炮擲将下來,賊兵雖是中傷,然衆寡莫敵。
正沒理處,隻見正西角上一支人馬飛奔趕來,擺開陣勢。
德勝把眼細看,卻是俞通海取了黃橋、通州一路,得勝回兵來援。
那通海水陸并進,士卒勇敢,普勝隻得棄州而遁。
通海也因升了簽書樞院密事,便與張德勝稍稍叙些心事,即日向金陵而回。
且說普勝途中聞知俞通海兵已回去,仍複引兵前來攻打。
張德勝出兵對敵,普勝敗走,德勝飛奔來追,不防普勝放一标箭,正中右腿,德勝負痛奔回,四下裡被普勝緊緊圍住。
卻有養子張興祖對德勝商議,說:“如此重圍,急須向金陵求救,方可解脫;不然恐糧草不支,是為釜中魚矣。
”德勝說:“這般鐵桶,誰能出去?”興祖說:“今夜一更,父親可選精銳兵三百,兒當舍命前往。
”德勝依計,草了奏章,至夜付予興祖,領兵沖出。
果然殺透了重圍。
普勝因見他所部軍卒甚是骁勇,也不敢十分趕來。
此行卻是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