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英烈傳》叙的是元末明初朱元璋等反抗元順帝壓迫,終于統一中國的故事。

    在小說體例上是屬于“講史”一類。

    這雖不是第一流的小說名著,但這小說的影響卻極源廣。

    京劇和各種地方戲常用這書的題材來改編演出;南方的“評話”也有專說《英烈傳》的。

    魯迅《中國小說史賂》第十五篇中說,“叙—時故事而特置重于一人或數人者……較顯者有《皇明英烈傳》,—名《雲合奇蹤》,武定侯郭勳家所傳,記明開目武烈,而特揚其先祖郭英之功。

    ”從“較顯”這兩個字,也可以看出魯迅對這書的重視。

    此外,魯迅在《小說舊聞鈔》中,所著錄的小說不過四十一種(包括文言的和短篇的在内),《英烈傳》卻是其中之一,也可以看出這書的重要。

    但這書從來不曾好好地整理,所以我要将它作一個初步的校訂和注釋。

     關于這書的版本,據孫指第的《日本東京所見中國小說書》所裁,最早的是日本内閣文庫所藏的《皇明開運英武傳》,僅八卷六十則,題作“書林明峰楊氏重梓”。

    這是明萬曆十九年辛卯刊本,可說是現今所見最早的刊本。

    在輪廓上已經完全,也是從元顧帝驕奢起,到沐英平雲南止。

    每則都記上出處,所引有《西樵野記》、《今獻彙言》等。

    其次,就是日本内閣文庫和成篑堂所藏的《新刻皇明開運輯略武功名世英烈傳》,這是六卷本,題作“書林餘君召辭行’。

    以卷一“太祖出身”條為例,楊氏本注雲:“按西樵野記”,此本卻改作“按原本英烈傳”。

    所謂原本,當即楊明峰本。

    此外,孫楷第在《中國通俗小說書目》還著錄了《皇明英烈傳》六卷,這是北京圖書館所藏的崇祯本,最後有萬曆四十二年黃冠野叟的跋文,開端有祟祯元年某氏序,與餘君召本所載序全同。

    還有《雲合奇蹤》,亦題《英烈傳》。

    這是以舊本《皇明開運英武傳》為底本,而加以剪裁,間有裝點。

    這書也有兩種本子:一種是以四言聯對為每則标題,這是最初的形式;可稱為甲本,文字稍簡;還有一種每回标題是七言隻句,可稱為乙本。

    甲本題“徐渭文長甫編“玉茗堂批點”,有萬曆四十四年徐如翰伯鷹序,北京圖書館藏,二十卷,八十則。

    前附圖二十葉,四十面。

    半葉十行,行二十字。

    乙本題“稽山徐渭文長甫編”,清懷德堂刊本,首東山主人序,章二為“東山”和“墨憨”,似假托馮夢龍。

    同為乙本而晚出的,還有英德堂本和道光丁酉務本堂本。

    以上三種乙本,稱是十卷八十回,有東山主人序。

     日本較古的本子我不曾見到,我所根據的也是甲乙兩種本子。

    甲本是陳汝衡所藏的掃葉山房的《皇明英烈傳》,題作石渠閣精訂,前面隻附圖十四葉,二十八面。

    半葉八行,每行十七字,是小本。

    扉葉上端橫書“雲合奇蹤”四字,正文作“稽山徐文長先生編,玉茗堂英烈全傳”,掃葉山房藏版。

    序文作東山主人,回目卻是四言聯對。

    乙本是《新刻玉茗堂英烈全傳》,也有東山主人的序,目錄每回作七言二句,正文每回回目卻是七言隻句。

    正文第一、三行題“繡象京本雲合奇蹤玉茗英烈全傳,稽山徐渭文長甫編”。

    卷五末題作“金陵大觀堂刊行”。

    卷九末題作‘大觀堂重刊”。

    僅隻這甲乙兩種本子,我已經校出了過去坊間鉛印本的不少錯字,一—加以改正。

     關于這書的作者,據以上所舉,可知有郭勳和徐文長兩說,我想都是假托的。

    第一,如果說是郭勳所作.那就是相信郭瑛《七修類稿》和沈德符《野獲編》上的話,以為這書是郭勳表揚他的先祖郭英的功績的。

    所謂郭英的功績,就是第三十九回“陳友諒都陽大戰”郭英射死友諒一事。

    沈德符以為射死友諒的該是郭子興,郭勳冒功,說是郭英射的。

    但我們知道,郭子興就是郭興,跟郭英是親兄弟,反正都是郭助的祖上,郭勳又何必冒功呢?第二,好多書都明寫為徐文長作,徐文長死于萬曆二十一年,但最早題為徐文長作的卻是萬曆四十四年的甲本,這時徐文長已經死了二十三年了,反正死無對證,題題何妨。

    徐文長又是喜歡寫戲曲的人,題為徐文長作,倒是頂合式的。

    不過,可惜文字太樸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