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謙的昏招
關燈
小
中
大
以稱他為三國中膽量數一數二的人物了。
應劭死命逃脫到了兖州報于曹操,曹操聽說自己的親爹在護送途中全家被殺,哭的死去活來,哭歸哭,他還沒有忘記自己家人在誰的地盤上出的事,留程昱,荀域領三萬人馬守湮城,範縣,東阿三縣,其餘兵馬幾乎是傾巢而出,中軍豎白旗兩面,大書報仇雪恨四個大字,聲稱要踏平徐州,殺盡徐州所有百姓。
陶謙這邊可算是真的傻了眼,也許不久前他還盤算着自己将來的爵位問題,或是自己的新官袍到底是用什麼料子做的。
當然,也許出于對曹嵩一家的擔心,他會考慮張恺會不會漫待老爺子,或是由于老爺子的脾氣會讓軍士怨聲載道……總之,他也許考慮的很多,但是絕對沒有想到自己手下竟然出現了這樣一位“虎膽英雄”!除了替被無辜殺害的徐州百姓叫幾聲苦,這位溫存的爺爺現在可能就趁“不知所措”這個詞了。
這是真正的欲哭無淚,因為事情的因果反差太大,讓人有些不能面對。
其實任何時代,任何人對待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個最高的兼容限度的,随着事情按照自己意圖指向不斷地行進,給每個人的思維空間都是留有一定的慣性的,當結果适得其反的時候,往往就不能用自己的正常應變能力去承受了。
在兩軍陣前,陶謙看見了曹操武裝遊行般的全主力陣容,和鋪霜湧雪般劃一的戎裝,估計除了害怕以外,以他這樣的性格,可能是在提前設想自己的死法了。
最後竟然真的打算為百姓做個交代,提出要“自縛往操營,任其剖割,以救徐州一郡百姓之命”。
看來陶謙面對曹操的大軍已經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因為陶謙知道對于這樣的戰争是沒有什麼可以設想托詞的,就是你死我活,曹操來的目的明确的很,不是沖地盤而是人命。
也許他會把徐州這塊曾經一直向往的城池活活廢掉也要讓這裡的人全部為家小陪葬。
不由得為陶老爺子捏一把汗,你自縛見曹操就能夠保徐州一郡老小?這個就難說了,無法假設,因為親情這東西不同于戰略戰術那麼靈活機動,紅眼的程度有大有小,不過以曹操這樣動用全部武力去打一場仗的戰例,在他的戎馬生涯裡似乎沒有幾個,一個失去理智的人做出舉動是很瘋狂的,瘋狂得近乎深奧…… 當然,後來多虧陳登去孔融處下書,又引得劉備,田楷等人相救,加上曹操後院起火,由于後方空虛,被呂布襲擊兖州得手,占領了濮陽。
曹操聞之大驚,馬上回兵,報仇之事也就沒有了下文。
其實,什麼事情都經不起時間的摧殘,時間一長什麼都淡了,何況曹操也從這次複仇行動中得到了教訓。
沖動不是個很好的習慣。
理智看待問題,也許不會為少殺幾個徐州百姓而感到自己賠了多少銳氣的。
至于陶謙,雖然得救了,但是經過這一番生于死的煉獄,估計心病是肯定落下了,一定會謹記——什麼年月,多一事也不如少一事。
在那個時代這句話似乎更重要,戰亂多了,人心就難測,人心難測,變故就多。
偷雞不成蝕把米是小事,蝕進命去就尴尬了。
後來陶謙沒幾年就死了,說是病死的,唉,是不是吓的有誰能知道?玩人際關系玩的差點讓人家給洗了城,夠有戲劇性的。
。
。
。
。
。
應劭死命逃脫到了兖州報于曹操,曹操聽說自己的親爹在護送途中全家被殺,哭的死去活來,哭歸哭,他還沒有忘記自己家人在誰的地盤上出的事,留程昱,荀域領三萬人馬守湮城,範縣,東阿三縣,其餘兵馬幾乎是傾巢而出,中軍豎白旗兩面,大書報仇雪恨四個大字,聲稱要踏平徐州,殺盡徐州所有百姓。
陶謙這邊可算是真的傻了眼,也許不久前他還盤算着自己将來的爵位問題,或是自己的新官袍到底是用什麼料子做的。
當然,也許出于對曹嵩一家的擔心,他會考慮張恺會不會漫待老爺子,或是由于老爺子的脾氣會讓軍士怨聲載道……總之,他也許考慮的很多,但是絕對沒有想到自己手下竟然出現了這樣一位“虎膽英雄”!除了替被無辜殺害的徐州百姓叫幾聲苦,這位溫存的爺爺現在可能就趁“不知所措”這個詞了。
這是真正的欲哭無淚,因為事情的因果反差太大,讓人有些不能面對。
其實任何時代,任何人對待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個最高的兼容限度的,随着事情按照自己意圖指向不斷地行進,給每個人的思維空間都是留有一定的慣性的,當結果适得其反的時候,往往就不能用自己的正常應變能力去承受了。
在兩軍陣前,陶謙看見了曹操武裝遊行般的全主力陣容,和鋪霜湧雪般劃一的戎裝,估計除了害怕以外,以他這樣的性格,可能是在提前設想自己的死法了。
最後竟然真的打算為百姓做個交代,提出要“自縛往操營,任其剖割,以救徐州一郡百姓之命”。
看來陶謙面對曹操的大軍已經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因為陶謙知道對于這樣的戰争是沒有什麼可以設想托詞的,就是你死我活,曹操來的目的明确的很,不是沖地盤而是人命。
也許他會把徐州這塊曾經一直向往的城池活活廢掉也要讓這裡的人全部為家小陪葬。
不由得為陶老爺子捏一把汗,你自縛見曹操就能夠保徐州一郡老小?這個就難說了,無法假設,因為親情這東西不同于戰略戰術那麼靈活機動,紅眼的程度有大有小,不過以曹操這樣動用全部武力去打一場仗的戰例,在他的戎馬生涯裡似乎沒有幾個,一個失去理智的人做出舉動是很瘋狂的,瘋狂得近乎深奧…… 當然,後來多虧陳登去孔融處下書,又引得劉備,田楷等人相救,加上曹操後院起火,由于後方空虛,被呂布襲擊兖州得手,占領了濮陽。
曹操聞之大驚,馬上回兵,報仇之事也就沒有了下文。
其實,什麼事情都經不起時間的摧殘,時間一長什麼都淡了,何況曹操也從這次複仇行動中得到了教訓。
沖動不是個很好的習慣。
理智看待問題,也許不會為少殺幾個徐州百姓而感到自己賠了多少銳氣的。
至于陶謙,雖然得救了,但是經過這一番生于死的煉獄,估計心病是肯定落下了,一定會謹記——什麼年月,多一事也不如少一事。
在那個時代這句話似乎更重要,戰亂多了,人心就難測,人心難測,變故就多。
偷雞不成蝕把米是小事,蝕進命去就尴尬了。
後來陶謙沒幾年就死了,說是病死的,唉,是不是吓的有誰能知道?玩人際關系玩的差點讓人家給洗了城,夠有戲劇性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