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小時讀書
關燈
小
中
大
但偏不要我讀“馮”,又覺得寂寞了。
讀“子釣而不網”仿佛也懂得孔子釣魚。
讀“鳥之将死”覺得喜悅,因為我們捉着鳥總是死了。
讀“鄉人傩”喜悅,我已在别的文章裡說過,聯想到“打鑼”,于是很是熱鬧。
讀“山梁雌雉子路共之”覺得喜悅,仿佛有一種戲劇的動作,自己在那裡默默地做子路。
讀“小子鳴鼓而攻之”覺得喜悅,那時我們的學校是設在一個廟裡,廟裡常常打鼓。
讀“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覺得喜悅,因為我們的學校面對着城牆,城外又是一大綠洲,城上有草,綠洲又是最好的草地,那上面又都最顯得有風了,所以我讀書時是在那裡描畫風景。
讀“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在邦必達,在家必達”,覺得好玩,又讨便宜,一句抵兩句。
讀樊遲問仁“子曰,舉直錯諸枉”句,覺得喜悅,大約以前讀上論時讀過“舉直錯諸枉”句。
故而覺得便宜了一句。
底下一章有兩句“不仁者遠矣”,又便宜了一句。
讀“其父攘羊而子證之”仿佛有一種不快的感覺,不知何故。
讀“鬥筲之人”覺得好玩,因為家裡煮飯總用筲箕濾米。
讀“子擊磬于衛”覺得喜歡,因為家裡祭祖總是擊磬。
又讀“深則厲,淺則揭”喜歡,大約因為先生一時的高興把意義講給我聽了,我常在城外看鄉下人涉水進城,(城外有一條河)真是“深則厲,淺則揭”。
讀“老而不死是為賊”喜歡。
讀“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覺得奇怪。
又讀上論“觚不觚,觚哉觚哉”亦覺奇怪。
讀“某在斯某在斯”覺得好玩。
讀“割雞焉用牛刀”覺得好玩。
讀“子路拱而立”覺得喜歡,大約以前曾有“子路共之”那個戲劇動作。
底下“殺雞為黍”更是親切,因為家裡常常殺雞。
上下論讀完讀《大學》《中庸》,讀《大學》讀到“秦誓曰,若有一個臣……”很是喜歡,仿佛好容易讀了“一個”這兩個字了,我們平常說話總是說一個兩個。
我還記得我讀“若有一個臣”時把手指向同位的朋友一指,表示“一個”了。
讀《中庸》“鼋鼉蛟龍魚鱉生焉”,覺得這麼多的難字。
讀《孟子》,似乎無可記憶的,大家對于《孟子》的感情很不好,“孟子孟,打一頭的洞!告子告,打一頭的皰”!是一般讀《孟子》的警告。
我記得我讀孟子時也有過讨便宜的歡喜,如“五畝之宅樹之以桑”那麼一大段文章,有兩次讀到,到得第二次讀時,大有勝任愉快之感了。
(一九四七年)
讀“子釣而不網”仿佛也懂得孔子釣魚。
讀“鳥之将死”覺得喜悅,因為我們捉着鳥總是死了。
讀“鄉人傩”喜悅,我已在别的文章裡說過,聯想到“打鑼”,于是很是熱鬧。
讀“山梁雌雉子路共之”覺得喜悅,仿佛有一種戲劇的動作,自己在那裡默默地做子路。
讀“小子鳴鼓而攻之”覺得喜悅,那時我們的學校是設在一個廟裡,廟裡常常打鼓。
讀“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覺得喜悅,因為我們的學校面對着城牆,城外又是一大綠洲,城上有草,綠洲又是最好的草地,那上面又都最顯得有風了,所以我讀書時是在那裡描畫風景。
讀“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在邦必達,在家必達”,覺得好玩,又讨便宜,一句抵兩句。
讀樊遲問仁“子曰,舉直錯諸枉”句,覺得喜悅,大約以前讀上論時讀過“舉直錯諸枉”句。
故而覺得便宜了一句。
底下一章有兩句“不仁者遠矣”,又便宜了一句。
讀“其父攘羊而子證之”仿佛有一種不快的感覺,不知何故。
讀“鬥筲之人”覺得好玩,因為家裡煮飯總用筲箕濾米。
讀“子擊磬于衛”覺得喜歡,因為家裡祭祖總是擊磬。
又讀“深則厲,淺則揭”喜歡,大約因為先生一時的高興把意義講給我聽了,我常在城外看鄉下人涉水進城,(城外有一條河)真是“深則厲,淺則揭”。
讀“老而不死是為賊”喜歡。
讀“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覺得奇怪。
又讀上論“觚不觚,觚哉觚哉”亦覺奇怪。
讀“某在斯某在斯”覺得好玩。
讀“割雞焉用牛刀”覺得好玩。
讀“子路拱而立”覺得喜歡,大約以前曾有“子路共之”那個戲劇動作。
底下“殺雞為黍”更是親切,因為家裡常常殺雞。
上下論讀完讀《大學》《中庸》,讀《大學》讀到“秦誓曰,若有一個臣……”很是喜歡,仿佛好容易讀了“一個”這兩個字了,我們平常說話總是說一個兩個。
我還記得我讀“若有一個臣”時把手指向同位的朋友一指,表示“一個”了。
讀《中庸》“鼋鼉蛟龍魚鱉生焉”,覺得這麼多的難字。
讀《孟子》,似乎無可記憶的,大家對于《孟子》的感情很不好,“孟子孟,打一頭的洞!告子告,打一頭的皰”!是一般讀《孟子》的警告。
我記得我讀孟子時也有過讨便宜的歡喜,如“五畝之宅樹之以桑”那麼一大段文章,有兩次讀到,到得第二次讀時,大有勝任愉快之感了。
(一九四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