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古刹戲飛狐
關燈
小
中
大
武教師呢。
” 無住禅師滔滔不絕說到此處,對面側耳靜聽的上官旭突然聽出瞽目閻羅消息,立時精神奮發,長髯亂點,趕着問道:“啊,原來他進沐公府去了。
老禅師說的一點不錯,我正為他來的,但不知他在沐府充教師是确實的麼?” 無住禅師道:“大約不假。
因為我們葛師弟為了九子鬼母這個女魔頭,時時運用他的神出鬼沒的本領,暗探賊黨舉動,順便也探明了飛天狐以前在瞽目閻羅手上吃了虧,和賊黨商量好報仇的計劃。
後來暗探沐公府對賊黨舉動又無覺察防備,去了幾次,便發現了瞽目閻羅。
再從别處得到片斷的消息,四下裡一印證,便了然于心了。
這事且不談,剛才老衲已把過去九子鬼母等行為說明,現在要講到今天我們葛師弟臨時想到主意,想借重老施主身上,成就這件無量功德了。
” 上官旭聽了半天,對于借重他辦此大事一節,還是莫名其妙,不禁開口道:“老朽在成都時,也聽人談起滇南大盜獅王普辂這個人,卻沒有知道九子鬼母、碧落真人等名聲。
想不到事情這樣嚴重,怪不得老朽來時,經過可渡河當口,雖然瞧不出甚麼,可是沿途關隘,盤查嚴緊得很,行旅們也常交頭接耳,神色慌張,好像不大安靜似的。
此刻聽老禅師講起賊黨們三步計劃,果真有點因頭。
希望葛大使施展旋轉乾坤之力,挽回這樣劫數,非但是件莫大功德,而且為江湖俠義、武林同源,做一個萬世榜樣!豈止一省生靈,視同生佛,連當今皇帝,也要銘感于心的。
不過像老朽風燭殘年,武功淺薄,辦得出甚麼大事?怎的說到借重老朽成就功德上去呢?這樣豈不耽誤葛大俠的大事麼?” 無住禅師呵呵笑道:“我們這位師弟這顆心,真是玲珑七竅,起初我還疑惑他猜度出來的,未必事事合拍,此刻同老施主當面印證,才覺得他設想的計劃,實在妙到毫巅。
如果九子鬼母的第二步計劃,真個實現,确非借重老施主不可,而且是老施主千願萬願,求之不得的。
别的事且放在一邊,同老施主千裡訪尋的好友有切身關系。
目下危機隐伏,難免與沐府同遭慘禍。
老施主聽到這樣消息,當然急友之難,想法去救貴友,脫掉一場大禍。
可是貴友瞽目閻羅因為居久交厚,師生情深,一經發難,決不肯獨善其身,悄然離去。
這一來,救貴友便是救沐公府;救沐公府,又無異救雲南百姓,而且我們這位天衢師侄的事,也算得順帶公文一角,一舉而百事俱妥。
不過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現在宛如一盤零零落落、大大小小的珠子,需要一條線索,把珠子穿成一串,成功一件東西,老施主就是唯一無二的線索了。
” 無住禅師說到這兒,上官旭才恍然大悟,霍地立起身來,龐眉緊鎖,滿面愁容向無住禅師不住拱手道:“哦,現在老朽明白了。
老朽此番趕到雲南來,本為的敝友單身涉險,不大放心。
現在敝友那兒既然危機隐伏,葛大俠又立志挽回浩劫,老禅師又是少林名宿,俗語說得好,救兵如救火,我們何妨就此開船先趕到沐公府,通知府内。
想那赫赫有名的沐公府,又在省城内地,隻要事先知道賊情,不愁沒有抵制之法的。
” 無住禅師微笑道:“老施主且請安坐。
施主對于沐府情形,大約尚未明了。
照說沐府中僅家将軍弁少說也養着一二百人,可是曆年養尊處優,過慣太平日子,一旦有事,未必有用。
再說沐公爺沐啟元,現在正在奉旨剿平邊匪,府中稍有能力的将弁都挑選随征,助守關隘。
便是沐公爺沒有出征,得知阿迷賊情,調兵守衛公府,恐怕也是毫無用處的。
老施主不要小觑九子鬼母,她手下确有幾個厲害人物。
何況飛檐越屋,暗中下手,人多并無大用。
僅憑貴友瞽目閻羅一人支撐,太已危險。
這樣天天防賊,也不是事。
“不過施主暫時可以放心,這幾天九子鬼母第一步的計劃,眼看沒有多大用處,施展第二步,也需相當日子。
因為第二步計劃,專對沐家,卻須等對頭仇人沐公爺班師回府,然後派幾個得力部下,暗進沐府,一舉把姓沐的一家門洗個幹淨。
他們這條毒計,最早也要半個多月方能發動,我們現在最要緊的,要聽葛師弟同掌門長老獨杖僧議定的辦法。
他們兩位好比行軍正副主将,我們恭聽指揮好了。
“剛才葛師弟囑咐老衲,和老施主說明情形以後,務懇老施主和老衲、何師侄同到绛雲岩聚會。
在我們對付九子鬼母的計劃步驟,尚未确定以前,萬不能讓阿迷賊黨得知一點風聲,連沐府都不能讓他知道。
現在省城賊黨潛伏,沐府舉動,賊黨時時暗地窺探,詳細備知。
如果老施主此時趕到沐府,有害無益。
即如今晚飛天狐暗開玩笑,一點都沒有露面,便是這個意思。
” 上官旭嘴上連連稱是,心裡卻巴不得同瞽目閻羅見面,但是人家這番舉動,關系太大,自己剛受恩惠,怎敢異議。
當下商量停當,不到天亮,便命開船向來路回去,因為到武定州绛雲岩仍須回到梁王山起旱。
無住禅師、何天衢、上官旭三人起旱以後,又盤山越嶺走了相當日子,才踏上绛雲岩。
龍脈綿長,和上官旭一路經過的兀泊山、梁王山、雙腰峰等山脈都相銜接。
到了绛雲岩,便覺前面走過的山峰,都在腳下,但是擡頭一望绛雲岩頂,岩腰以上,便被蓬蓬勃勃的雲氣遮住,偶然氤氲缥渺之中,露出危峰一角,格外顯得上接青冥,高不可即,而一派蔥籠郁秀之氣,和一路所見峰巒,大不相同,便覺此山靈氣所鐘,岩外已是如此,岩内更不知有多少秘區奧境,深蘊造化孕育之奇,更可想見隐居此中的獨杖僧,定是一位絕世高人了。
上官旭一路行來,已覺察這位無住禅師武功造詣,非自己可以測度,便是跟着老和尚亦步亦趨的何天衢,雖然絕不顯露,在行家眼中,早已看出已到上乘地步。
在水上舟行一段,尚不覺得,自從梁王山下上岸,走的都是崎岖山道,尤其是近绛雲岩一大段山道,更是險仄難行,可是人家老和尚比上官旭年歲還大,大約知道上官旭不行,并不施展陸地飛騰之術,飄飄大袖,雅步從容,行走非常潇灑。
饒是這樣,上官旭還有點望塵莫及。
到了绛雲岩下,大家停下來,略一休息,上官旭已是面紅氣促,偷眼看人家,不用說老和尚,便是何天衢也比自己強得多。
暗想自己江湖上混了這大歲數,怎麼混的,這次來到雲南,又幾乎把老命送在銅鼓驿,想不到因禍得福,倒碰着高人了。
如果早三十年碰着,正是訪師求友的好機會,現在一切都晚了,可是跟在人家後面,開開眼也是好的。
” 無住禅師滔滔不絕說到此處,對面側耳靜聽的上官旭突然聽出瞽目閻羅消息,立時精神奮發,長髯亂點,趕着問道:“啊,原來他進沐公府去了。
老禅師說的一點不錯,我正為他來的,但不知他在沐府充教師是确實的麼?” 無住禅師道:“大約不假。
因為我們葛師弟為了九子鬼母這個女魔頭,時時運用他的神出鬼沒的本領,暗探賊黨舉動,順便也探明了飛天狐以前在瞽目閻羅手上吃了虧,和賊黨商量好報仇的計劃。
後來暗探沐公府對賊黨舉動又無覺察防備,去了幾次,便發現了瞽目閻羅。
再從别處得到片斷的消息,四下裡一印證,便了然于心了。
這事且不談,剛才老衲已把過去九子鬼母等行為說明,現在要講到今天我們葛師弟臨時想到主意,想借重老施主身上,成就這件無量功德了。
” 上官旭聽了半天,對于借重他辦此大事一節,還是莫名其妙,不禁開口道:“老朽在成都時,也聽人談起滇南大盜獅王普辂這個人,卻沒有知道九子鬼母、碧落真人等名聲。
想不到事情這樣嚴重,怪不得老朽來時,經過可渡河當口,雖然瞧不出甚麼,可是沿途關隘,盤查嚴緊得很,行旅們也常交頭接耳,神色慌張,好像不大安靜似的。
此刻聽老禅師講起賊黨們三步計劃,果真有點因頭。
希望葛大使施展旋轉乾坤之力,挽回這樣劫數,非但是件莫大功德,而且為江湖俠義、武林同源,做一個萬世榜樣!豈止一省生靈,視同生佛,連當今皇帝,也要銘感于心的。
不過像老朽風燭殘年,武功淺薄,辦得出甚麼大事?怎的說到借重老朽成就功德上去呢?這樣豈不耽誤葛大俠的大事麼?” 無住禅師呵呵笑道:“我們這位師弟這顆心,真是玲珑七竅,起初我還疑惑他猜度出來的,未必事事合拍,此刻同老施主當面印證,才覺得他設想的計劃,實在妙到毫巅。
如果九子鬼母的第二步計劃,真個實現,确非借重老施主不可,而且是老施主千願萬願,求之不得的。
别的事且放在一邊,同老施主千裡訪尋的好友有切身關系。
目下危機隐伏,難免與沐府同遭慘禍。
老施主聽到這樣消息,當然急友之難,想法去救貴友,脫掉一場大禍。
可是貴友瞽目閻羅因為居久交厚,師生情深,一經發難,決不肯獨善其身,悄然離去。
這一來,救貴友便是救沐公府;救沐公府,又無異救雲南百姓,而且我們這位天衢師侄的事,也算得順帶公文一角,一舉而百事俱妥。
不過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現在宛如一盤零零落落、大大小小的珠子,需要一條線索,把珠子穿成一串,成功一件東西,老施主就是唯一無二的線索了。
” 無住禅師說到這兒,上官旭才恍然大悟,霍地立起身來,龐眉緊鎖,滿面愁容向無住禅師不住拱手道:“哦,現在老朽明白了。
老朽此番趕到雲南來,本為的敝友單身涉險,不大放心。
現在敝友那兒既然危機隐伏,葛大俠又立志挽回浩劫,老禅師又是少林名宿,俗語說得好,救兵如救火,我們何妨就此開船先趕到沐公府,通知府内。
想那赫赫有名的沐公府,又在省城内地,隻要事先知道賊情,不愁沒有抵制之法的。
” 無住禅師微笑道:“老施主且請安坐。
施主對于沐府情形,大約尚未明了。
照說沐府中僅家将軍弁少說也養着一二百人,可是曆年養尊處優,過慣太平日子,一旦有事,未必有用。
再說沐公爺沐啟元,現在正在奉旨剿平邊匪,府中稍有能力的将弁都挑選随征,助守關隘。
便是沐公爺沒有出征,得知阿迷賊情,調兵守衛公府,恐怕也是毫無用處的。
老施主不要小觑九子鬼母,她手下确有幾個厲害人物。
何況飛檐越屋,暗中下手,人多并無大用。
僅憑貴友瞽目閻羅一人支撐,太已危險。
這樣天天防賊,也不是事。
“不過施主暫時可以放心,這幾天九子鬼母第一步的計劃,眼看沒有多大用處,施展第二步,也需相當日子。
因為第二步計劃,專對沐家,卻須等對頭仇人沐公爺班師回府,然後派幾個得力部下,暗進沐府,一舉把姓沐的一家門洗個幹淨。
他們這條毒計,最早也要半個多月方能發動,我們現在最要緊的,要聽葛師弟同掌門長老獨杖僧議定的辦法。
他們兩位好比行軍正副主将,我們恭聽指揮好了。
“剛才葛師弟囑咐老衲,和老施主說明情形以後,務懇老施主和老衲、何師侄同到绛雲岩聚會。
在我們對付九子鬼母的計劃步驟,尚未确定以前,萬不能讓阿迷賊黨得知一點風聲,連沐府都不能讓他知道。
現在省城賊黨潛伏,沐府舉動,賊黨時時暗地窺探,詳細備知。
如果老施主此時趕到沐府,有害無益。
即如今晚飛天狐暗開玩笑,一點都沒有露面,便是這個意思。
” 上官旭嘴上連連稱是,心裡卻巴不得同瞽目閻羅見面,但是人家這番舉動,關系太大,自己剛受恩惠,怎敢異議。
當下商量停當,不到天亮,便命開船向來路回去,因為到武定州绛雲岩仍須回到梁王山起旱。
無住禅師、何天衢、上官旭三人起旱以後,又盤山越嶺走了相當日子,才踏上绛雲岩。
龍脈綿長,和上官旭一路經過的兀泊山、梁王山、雙腰峰等山脈都相銜接。
到了绛雲岩,便覺前面走過的山峰,都在腳下,但是擡頭一望绛雲岩頂,岩腰以上,便被蓬蓬勃勃的雲氣遮住,偶然氤氲缥渺之中,露出危峰一角,格外顯得上接青冥,高不可即,而一派蔥籠郁秀之氣,和一路所見峰巒,大不相同,便覺此山靈氣所鐘,岩外已是如此,岩内更不知有多少秘區奧境,深蘊造化孕育之奇,更可想見隐居此中的獨杖僧,定是一位絕世高人了。
上官旭一路行來,已覺察這位無住禅師武功造詣,非自己可以測度,便是跟着老和尚亦步亦趨的何天衢,雖然絕不顯露,在行家眼中,早已看出已到上乘地步。
在水上舟行一段,尚不覺得,自從梁王山下上岸,走的都是崎岖山道,尤其是近绛雲岩一大段山道,更是險仄難行,可是人家老和尚比上官旭年歲還大,大約知道上官旭不行,并不施展陸地飛騰之術,飄飄大袖,雅步從容,行走非常潇灑。
饒是這樣,上官旭還有點望塵莫及。
到了绛雲岩下,大家停下來,略一休息,上官旭已是面紅氣促,偷眼看人家,不用說老和尚,便是何天衢也比自己強得多。
暗想自己江湖上混了這大歲數,怎麼混的,這次來到雲南,又幾乎把老命送在銅鼓驿,想不到因禍得福,倒碰着高人了。
如果早三十年碰着,正是訪師求友的好機會,現在一切都晚了,可是跟在人家後面,開開眼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