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上官旭陌路逢仇

關燈
吓,再派兩個頭目冒雨上騎,到市梢八裡外看定一座古刹,作為動手報仇之地。

     兩個頭目返身回來,迳上酒樓,邀約上官旭赴會。

    上官旭卻也對答得好,兩頭目回到對面宿店,據實報告。

    飛天狐不知上官旭對答的話,全是緩兵之計,哪裡來的朋友!飛天狐卻信以為真,以為上官旭雖然單身過路,也許此路有他朋友住着,也未可知。

    素知銅鼓驿,沒有能人。

    即是上官旭,确有朋友,也逃不出掌握之中,好像上官旭這條命,已在自己手心攢着一般。

    上官旭約定二更前後必到,酒樓下面,又有人監視着,也不怕他逃上天去。

    何況自己憑窗飲酒,對面酒樓進出的人,逃不出自己的眼光,盡可安心作樂。

    但是在上官旭那一面,夢也想不到飛天狐近在咫尺,樓下還埋上暗樁。

     其實先頭那兩個賊黨下樓時,上官旭驚魂未定,沒有察覺兩人飛馬而來,去時怎會聽不到鈴聲蹄聲呢?好在上官旭這時也同對面宿店的飛夫狐,自以為一樣有了把握,倒吃了一頓安心飯。

    飯後,時間尚早,下了酒樓,先回到自己船上,向船老大去打聽銅鼓驿相近,有座獅吼寺,究竟有多遠。

     船老大笑道:“說起這兒的獅吼寺,卻是個古迹。

    可惜有名無實,偌大一座大寺,現在弄得東倒西歪,十殿九塌。

    丈六金身如來佛,少臂缺腿,簡直一座破寺罷了。

    老客官想是聽了酒樓夥計們信口開河,動了遊興。

    ” 上官旭道:“這樣大的市鎮,怎地沒有人募化重建呢?” 船老大道:“這座荒寺,離市鎮也有七八裡路,地名叫做鴉嘴灣。

    一面靠江,一面靠山。

    那座山叫獅吼峰,峰坡便是寺腳,早年被一股苗匪燒毀。

    據說風水也不大好,到現在沒有聽人提起重修。

    ” 上官旭同船老大瞎聊了半天,探明白了地點,俄延到相當時刻,從篷窗窺探岸上,行人稀少,店鋪上門,風雨卻已停住,天上露出涼月寒星。

    隻有鄰舟的住客們,尚有從岸上下來的,其餘寂寂無聲。

    先時燈光輝煌、市聲喧尨的景象,都在沉沉夜色中消失了。

     雲海蒼虬上官旭對船家推說有事,等自己回來,再定行止。

    囑咐妥定,暗地緊束頭巾,換上夜行衣靠,整頓好兵刃暗器,外披玄色風衣,飄然上岸。

    不意鑽出船艙,踏上縱闆時,忽見岸上“唰”的飛起一條黑影,疾逾飄風,竄上左面靠岸一家鋪面的屋檐上,便不見了。

     上官旭這才明白,賊黨已盯住自己,絕不放松。

    慌攏住目光,手按佩刀,借着沿江高挂的桅燈和天上星月微光,徐步向街心走去。

    過了臨江樓,一看長長一條街,已斷行人,恐怕賊黨暗地阻擊,施展輕功,騰身上屋,從栉比的街屋上,向左疾馳。

     片時到了市稍,一片田野,阡陌縱橫,側面沿江長堤,蜿蜒如帶。

    田野盡處,一座筆架形峰影,臨江聳峙,峰腳伸入江心,宛如一個頂天立地的巨神,意欲跨江而過的神氣。

     上官旭猜度前面定是獅吼峰。

    從屋上向長堤細瞧,寂無黑影,堤下一二隻夜行船,揚帆徐駛,劃破了玻璃似的江面,潺潺水聲,隐隐入耳。

     上官旭哪有心思賞玩江月夜景,一心隻惦着那位無住禅師有否到來。

    明知這樣人物決不會失信,但是事到臨頭難免忐忑不甯,隻好躍下平地,向沿江堤走去。

     前面獅吼峰越走越近,片時到了峰腳,卻見壁立危峰,石多土少。

    峰腳鑿成一條石路,同長堤相接。

    轉過峰腳,沿江怪石如林,樹木稀疏。

    遠遠一條起伏如龍的小崗子,從獅吼峰背後蜿蜒過去,環抱江灣,足有三四裡路長短,大約此處便是鴉嘴灣了。

    原來獅吼峰的峰腳,盡是光滑的堅石,斜伸入江,遠看真有點像老鴉嘴在江心啄魚吃。

     上官旭已到地頭,四面打量,既不見約定的無住禅師,也不見一個賊黨,更不知獅吼寺在何處,又向前走了幾步,極目向前望去,江邊崗腳,草木沒有遮隐的地方,哪有寺院的一椽一瓦。

    暗想:方向、峰形和遠近,都一點不錯,獅吼寺雖然殘破,總有寺基可尋,哪會蹤影全無?也許走過了頭,在長堤那一面? 剛一轉身,卻看到這面峰腳下如林的亂石中,依稀還有一條仄徑。

    回身走近一看,果然,在突兀不平的石坡下面,有條小道。

    先縱上石坡,想探一探小道通到哪兒。

    一到坡上,才看出這般小道,若斷若續,通到一箭路開外。

    獅吼峰側面峰坳内,露出殘缺的一段圍牆。

    牆内滿是參天古柏,隐約露出一角佛殿。

    殿後藏入峰坳以内,被柏林遮住,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