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外篇
關燈
小
中
大
文慕奇筆,精思入幽夢。
會有取去時,何如不相送。
”先生頗不樂。
謂徵伯曰:“汝非子元敵矣。
”某年徵伯下世。
春哭之以詩,先生次春韻雲:“人間夢筆非無兆,地下修文信有郎。
”夢筆之兆,蓋記此事。
然則,詩信乎其有谶也。
神降作詩,前輩所傳非一。
今世亦往往有之。
涯翁先生少時,曾為紫姑仙戲。
初亦須符咒,後不複用。
但運箕即至,所言多驗。
詩盡有可稱者。
先生一日,因事緻請,神降大書雲:“我是唐朝李翰林,蓬萊歸路已千層。
君家有事來相問,濃淡須磨墨數升。
”先生知其為太白也,因問以事,神逐一響答。
既而曰:“賢閨在此,吾當少避。
”于是,先生前亡夫人嶽氏,上箕叙述家事,甚悉。
及退,神複至。
先生姻黨有武人,以事扣者,神不應,良久書一律竟去。
時冬夜已向中矣。
其辭雲:“遼鶴歸來語正呢,五雲樓外鼓三推。
窮陰易落陽初轉,化日舒長夜半遲。
燈火漫勞供凜冽,文章無怪不葳蕤。
仙才豈是于尼鬼,不與庸人作筮龜。
”春聞而笑曰:“此鬼安知非真太白耶。
”太白性氣,死猶如此。
高力士輩,當日為其所傲,固宜。
春有堂,向欲名“今是”,取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語。
其四壁,一題“守拙”,取陶詩《少無适俗韻》篇中語;一題“養貞”,取《間居三十載》篇中語;一題“委懷”,取《弱齡寄事》外篇中語;一題《縱情》,取《開歲倏五日》篇中語。
因遂和此四篇,質于涯翁,欲得翁詩與字。
翁欣然為篆堂扁,及壁間八字,且許少暇,和此詩。
時正德丙子五月。
翁生辰向近,壽筵日舉。
再閱月,而翁棄諸生矣。
今手迹未漫,豈勝今昔之感。
今日觀《山谷集·與俞清老簡》雲:“軒名未隹,辄易題為‘今是軒’,并寫去某去年,已作詩,徐為公作數語,并淵明詩十數首,可作幀,張之軒中也。
”此事春實偶合,恨不得複以啟翁。
予堂既不複設此扁,姑記于此雲。
《晉·天文志》,瑞星凡五。
宋中興《天文志》,瑞星十有二。
詳減不一,其三則皆曰“含譽”。
宣德五年冬,是星見于九遊。
朝臣表賀,上謙不居,賜之玺書,相為戒谕。
時楊文貞公在閣,進詩一章,有曰“宣德庚戌,月維己醜,其日丁亥,夕端在酉,大星如丸,九遊之旁,有彗若射,金玉其煌,厥名“含譽”。
太史敷奏,百辟嵩呼,賀祥獻壽。
皇德仁聖,謙讓是崇,歸功穹祗,歸功祖宗,歸功聖母,亦及臣子。
申命飾勵,敬哉無怠”數句,善寫聖君之心。
乙亥十二月二十三日五鼓,春夢至一所,三四道士,相與飲啜。
已而,有先去者。
予繼出門,未行,聞堂中人謂童子曰:“我劉海蟾也,爾師以藥金貯食饷我,殆知我者,我歌,或其喜之。
”于是歌曰:“百年非是等閑身,學道而今隻四人,中有兩人須得道,不知誰主更誰賓。
”予乃駐而聽之,心亦自疑,不知其所謂得道者指誰,其人又歌數阕。
中一首曰:“此身生意與誰論,紅綠年年共一根。
常向人門問門口,卻忘門口是家門。
”餘多複語疊字。
夢差了了,既覺遂不複能盡憶。
雖然,使盡憶得,定何物語。
漫識此為笑。
程克勤生日,用其父韻,寄弟雲:“新愁白發鏡中生,三十年來數賤庚。
未拂朝衣漸戲彩,每沾宮醞想遺美。
傳聲自願如春好,守訓何妨似水清。
忽憶夜深芸閣夢,渡江稱壽最分明。
”自注雲:“戲彩”、“遺美”,皆思親事。
“彩”與“朝衣”相應,“美”與“宮醞”相應,方不偏枯。
崔玄母,謂兒子“宦遊”。
有人雲,貧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
此“好”字之本也。
胡威之對晉武帝,臣父清惟恐人知,臣清惟恐人不知。
此“清”字之本也。
作詩不可草草,觀者亦然。
卧病寄弟雲:“半生多病裡,天下庇窮儒。
藥有尋方苦,錢無賣俸餘。
暗消閑歲月,久廢舊詩書。
卻幸身長在,愁懷且破除。
”自注雲:首兩句,是骨子。
第三句貼“病”字,四句貼“窮”字,五句貼“半生”字,六句貼“儒”字。
末兩句,又以見天終庇之之意,而用以自慰也。
作詩不可全拘此,亦不可不存此意。
若全不相照應,如散沙相似,亦何足為詩。
篁墩之誨其家人如此。
“卧病”吾無議,若“彩”、“美”之雲,稍知門迳者,何煩更語。
“好”與“清”字,如此作用,何其晦也。
其家人為載之其集,又将以柄詩話邪。
同官某,鄉延傳神者,約及春。
春弗辭,對鏡之餘,因其問,為韻語答之:“一事不須三歎嗟,心雖能盡面先差。
夢中有見鏡不照,技則實癢靴難爬。
” 正德庚辰,有方士者,挾巫史之術,遨遊江湖,人扣以未然事,辄召古名仙,運箕賦詩以答,随所限韻,敏若夙構。
是年秋至吳,吳中諸生梁廷用,往問。
箕答曰:“吾回道人也,欲賦詩,出十韻來。
”又曰:“君乞白岩詩,吾當邀李谪仙同賦,用十七韻。
”梁蓋留都大司馬喬公白岩門下士也。
其十韻詩曰:“吾家住在蓬萊山之陽,隔斷三千弱水萬頃之汪洋。
曾佩劍以化龍,亦叱石以為羊。
經千秋黃塵變滄海,曆幾度冬桧為春陽。
青山不改色,白雲空悠揚。
自樂煙霞深處有隹趣,不将功名心旆随風揚。
瓊樓玉宇水晶殿,日與猿鶴同徜徉。
饑餐霞,渴飲澗,養得中黃一氣,絕凡欲,那能有病,求醫瘍神;遊八極,涵動靜,不管天地暮雨,而朝陽,我來登壇,為君發狂句,山靈驚倒,星鬥散亂,飛群。
”其用十七韻詩曰:“六丁持斧施神功,鑿開西南萬仞之崆峒。
芙蓉一朵插天表,勢壓天下群山雄。
冰壺倒,月色澄澈;瑤台倚,鬥光玲珑。
百丈虹霓,望吞吐。
八埏霖雨,瞻空。
虛室不受一塵染,靈光直與銀河通。
乳泉挂壁噴晴雪,玉梅懸谷搖香風。
上有神仙,玉虛子淩風出沒,遊太空。
登虬伐蛟,下入海底,水晶窟;朝真谒帝,獨步天上,瓊瑤宮。
頭角嵯峨,自卓立;胸襟累可,誰磨砻。
商家傳傅,作良弼;宋室張浚,多奇功。
憶昔江樓吹鐵笛,明月一醉三人同。
迩來一别世間,甲子不知數。
但見幾度玉洞桃花紅。
金龜老,黃鶴翁,各分一諱贻此公,天然意趣自相合,芳稱長在塵寰中。
好将大手,整頓乾坤了,歸來一笑,拂雲看劍,重會滄溟東。
”嘉靖壬午,春以吏侍赴召,時公位冢宰矣。
暇日,出此卷視春,春為之跋曰:“東坡記在黃時,神降汪若谷家,自稱天人,姓李,名全,為其篆字,并訊坐中張炳,曾識劉苞事。
以為全之為鬼,為仙,不可知。
若疑其所托,則漢之神君,尤陋世人,所見常少,所不見常多。
世外事,固非區區耳目所能量也。
東坡他日,為韓文公碑,有‘幽則為鬼神,明則複為人’語,蓋無怪于此理矣。
呂洞賓之為仙,從唐迨宋事迹甚多,嘗谒滕宗諒于嶽陽,稱回道人,高策為之傳,近世好事者,又卒其詩若幹,為《純陽子集》。
春未暇考,大抵其事迹,在宋或親接其變幻之形,南渡暨勝國來,或挾術求之,辄憑物以應。
此卷二詩,梁生得之邂逅,而獻于喬公白岩者也。
詩跌蕩不凡,字妙有飛動勢。
嘻!亦異矣。
汪家神不聞能詩,篆字衆莫識,東坡且寶愛。
而生所獻,乃如此。
世果有仙能久而不亡者,在視聽之外邪。
吾于此乎驗矣。
其賦白岩篇末雲雲,使東坡而聞之,其弗信矣乎。
張炳、劉苞事,不足言已。
秦楚材之積金峰,蘇養直之羅浮山,所遇、所談,皆三生兩塵,涉慌惚事。
以春所聞諸紀載家,如此類,未易枚舉。
學士大夫,率置疑信間弗論。
今自公觀之,是詩尚何疑。
”坡稱範文正公、歐陽公,皆曰“公,天人也”。
吾于此質諸鬼神,又知世有谪仙存焉,何疑。
回道人賦詩後二年七月二十又七日識。
會有取去時,何如不相送。
”先生頗不樂。
謂徵伯曰:“汝非子元敵矣。
”某年徵伯下世。
春哭之以詩,先生次春韻雲:“人間夢筆非無兆,地下修文信有郎。
”夢筆之兆,蓋記此事。
然則,詩信乎其有谶也。
神降作詩,前輩所傳非一。
今世亦往往有之。
涯翁先生少時,曾為紫姑仙戲。
初亦須符咒,後不複用。
但運箕即至,所言多驗。
詩盡有可稱者。
先生一日,因事緻請,神降大書雲:“我是唐朝李翰林,蓬萊歸路已千層。
君家有事來相問,濃淡須磨墨數升。
”先生知其為太白也,因問以事,神逐一響答。
既而曰:“賢閨在此,吾當少避。
”于是,先生前亡夫人嶽氏,上箕叙述家事,甚悉。
及退,神複至。
先生姻黨有武人,以事扣者,神不應,良久書一律竟去。
時冬夜已向中矣。
其辭雲:“遼鶴歸來語正呢,五雲樓外鼓三推。
窮陰易落陽初轉,化日舒長夜半遲。
燈火漫勞供凜冽,文章無怪不葳蕤。
仙才豈是于尼鬼,不與庸人作筮龜。
”春聞而笑曰:“此鬼安知非真太白耶。
”太白性氣,死猶如此。
高力士輩,當日為其所傲,固宜。
春有堂,向欲名“今是”,取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語。
其四壁,一題“守拙”,取陶詩《少無适俗韻》篇中語;一題“養貞”,取《間居三十載》篇中語;一題“委懷”,取《弱齡寄事》外篇中語;一題《縱情》,取《開歲倏五日》篇中語。
因遂和此四篇,質于涯翁,欲得翁詩與字。
翁欣然為篆堂扁,及壁間八字,且許少暇,和此詩。
時正德丙子五月。
翁生辰向近,壽筵日舉。
再閱月,而翁棄諸生矣。
今手迹未漫,豈勝今昔之感。
今日觀《山谷集·與俞清老簡》雲:“軒名未隹,辄易題為‘今是軒’,并寫去某去年,已作詩,徐為公作數語,并淵明詩十數首,可作幀,張之軒中也。
”此事春實偶合,恨不得複以啟翁。
予堂既不複設此扁,姑記于此雲。
《晉·天文志》,瑞星凡五。
宋中興《天文志》,瑞星十有二。
詳減不一,其三則皆曰“含譽”。
宣德五年冬,是星見于九遊。
朝臣表賀,上謙不居,賜之玺書,相為戒谕。
時楊文貞公在閣,進詩一章,有曰“宣德庚戌,月維己醜,其日丁亥,夕端在酉,大星如丸,九遊之旁,有彗若射,金玉其煌,厥名“含譽”。
太史敷奏,百辟嵩呼,賀祥獻壽。
皇德仁聖,謙讓是崇,歸功穹祗,歸功祖宗,歸功聖母,亦及臣子。
申命飾勵,敬哉無怠”數句,善寫聖君之心。
乙亥十二月二十三日五鼓,春夢至一所,三四道士,相與飲啜。
已而,有先去者。
予繼出門,未行,聞堂中人謂童子曰:“我劉海蟾也,爾師以藥金貯食饷我,殆知我者,我歌,或其喜之。
”于是歌曰:“百年非是等閑身,學道而今隻四人,中有兩人須得道,不知誰主更誰賓。
”予乃駐而聽之,心亦自疑,不知其所謂得道者指誰,其人又歌數阕。
中一首曰:“此身生意與誰論,紅綠年年共一根。
常向人門問門口,卻忘門口是家門。
”餘多複語疊字。
夢差了了,既覺遂不複能盡憶。
雖然,使盡憶得,定何物語。
漫識此為笑。
程克勤生日,用其父韻,寄弟雲:“新愁白發鏡中生,三十年來數賤庚。
未拂朝衣漸戲彩,每沾宮醞想遺美。
傳聲自願如春好,守訓何妨似水清。
忽憶夜深芸閣夢,渡江稱壽最分明。
”自注雲:“戲彩”、“遺美”,皆思親事。
“彩”與“朝衣”相應,“美”與“宮醞”相應,方不偏枯。
崔玄母,謂兒子“宦遊”。
有人雲,貧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
此“好”字之本也。
胡威之對晉武帝,臣父清惟恐人知,臣清惟恐人不知。
此“清”字之本也。
作詩不可草草,觀者亦然。
卧病寄弟雲:“半生多病裡,天下庇窮儒。
藥有尋方苦,錢無賣俸餘。
暗消閑歲月,久廢舊詩書。
卻幸身長在,愁懷且破除。
”自注雲:首兩句,是骨子。
第三句貼“病”字,四句貼“窮”字,五句貼“半生”字,六句貼“儒”字。
末兩句,又以見天終庇之之意,而用以自慰也。
作詩不可全拘此,亦不可不存此意。
若全不相照應,如散沙相似,亦何足為詩。
篁墩之誨其家人如此。
“卧病”吾無議,若“彩”、“美”之雲,稍知門迳者,何煩更語。
“好”與“清”字,如此作用,何其晦也。
其家人為載之其集,又将以柄詩話邪。
同官某,鄉延傳神者,約及春。
春弗辭,對鏡之餘,因其問,為韻語答之:“一事不須三歎嗟,心雖能盡面先差。
夢中有見鏡不照,技則實癢靴難爬。
” 正德庚辰,有方士者,挾巫史之術,遨遊江湖,人扣以未然事,辄召古名仙,運箕賦詩以答,随所限韻,敏若夙構。
是年秋至吳,吳中諸生梁廷用,往問。
箕答曰:“吾回道人也,欲賦詩,出十韻來。
”又曰:“君乞白岩詩,吾當邀李谪仙同賦,用十七韻。
”梁蓋留都大司馬喬公白岩門下士也。
其十韻詩曰:“吾家住在蓬萊山之陽,隔斷三千弱水萬頃之汪洋。
曾佩劍以化龍,亦叱石以為羊。
經千秋黃塵變滄海,曆幾度冬桧為春陽。
青山不改色,白雲空悠揚。
自樂煙霞深處有隹趣,不将功名心旆随風揚。
瓊樓玉宇水晶殿,日與猿鶴同徜徉。
饑餐霞,渴飲澗,養得中黃一氣,絕凡欲,那能有病,求醫瘍神;遊八極,涵動靜,不管天地暮雨,而朝陽,我來登壇,為君發狂句,山靈驚倒,星鬥散亂,飛群。
”其用十七韻詩曰:“六丁持斧施神功,鑿開西南萬仞之崆峒。
芙蓉一朵插天表,勢壓天下群山雄。
冰壺倒,月色澄澈;瑤台倚,鬥光玲珑。
百丈虹霓,望吞吐。
八埏霖雨,瞻空。
虛室不受一塵染,靈光直與銀河通。
乳泉挂壁噴晴雪,玉梅懸谷搖香風。
上有神仙,玉虛子淩風出沒,遊太空。
登虬伐蛟,下入海底,水晶窟;朝真谒帝,獨步天上,瓊瑤宮。
頭角嵯峨,自卓立;胸襟累可,誰磨砻。
商家傳傅,作良弼;宋室張浚,多奇功。
憶昔江樓吹鐵笛,明月一醉三人同。
迩來一别世間,甲子不知數。
但見幾度玉洞桃花紅。
金龜老,黃鶴翁,各分一諱贻此公,天然意趣自相合,芳稱長在塵寰中。
好将大手,整頓乾坤了,歸來一笑,拂雲看劍,重會滄溟東。
”嘉靖壬午,春以吏侍赴召,時公位冢宰矣。
暇日,出此卷視春,春為之跋曰:“東坡記在黃時,神降汪若谷家,自稱天人,姓李,名全,為其篆字,并訊坐中張炳,曾識劉苞事。
以為全之為鬼,為仙,不可知。
若疑其所托,則漢之神君,尤陋世人,所見常少,所不見常多。
世外事,固非區區耳目所能量也。
東坡他日,為韓文公碑,有‘幽則為鬼神,明則複為人’語,蓋無怪于此理矣。
呂洞賓之為仙,從唐迨宋事迹甚多,嘗谒滕宗諒于嶽陽,稱回道人,高策為之傳,近世好事者,又卒其詩若幹,為《純陽子集》。
春未暇考,大抵其事迹,在宋或親接其變幻之形,南渡暨勝國來,或挾術求之,辄憑物以應。
此卷二詩,梁生得之邂逅,而獻于喬公白岩者也。
詩跌蕩不凡,字妙有飛動勢。
嘻!亦異矣。
汪家神不聞能詩,篆字衆莫識,東坡且寶愛。
而生所獻,乃如此。
世果有仙能久而不亡者,在視聽之外邪。
吾于此乎驗矣。
其賦白岩篇末雲雲,使東坡而聞之,其弗信矣乎。
張炳、劉苞事,不足言已。
秦楚材之積金峰,蘇養直之羅浮山,所遇、所談,皆三生兩塵,涉慌惚事。
以春所聞諸紀載家,如此類,未易枚舉。
學士大夫,率置疑信間弗論。
今自公觀之,是詩尚何疑。
”坡稱範文正公、歐陽公,皆曰“公,天人也”。
吾于此質諸鬼神,又知世有谪仙存焉,何疑。
回道人賦詩後二年七月二十又七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