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兩小無猜寄居增友愛 一介不取棄産絕鄉情
關燈
小
中
大
在這樣疑惑的時候,過了三四個月,周家父子,依然沒有回來。
他坐在下方一張竹椅子上,口啣了一杆旱煙袋,慢慢地抽着煙對人說話,最後他在嘴裡抽出旱煙袋來,倒捏着煙袋頭,将煙嘴子連連在另一隻手心裡擊着,臉上裝出很鄭重的樣子來。
大家以為他是說氣話,聽着都不免怔了一怔。
他在一種高興之下,足下窸窸窣窣,踏着雪響,走向鄉店裡來。
走在半路上,前面有兩個人走着說話。
突然有王貴發三個字,送入自己的耳鼓。
這王貴發就是王大媽的丈夫,何以這兩人夜行,卻會提到了他,于是提起精神來向下聽着。
有一個人道:“王大嫂子,待周世良太好了,給世良找了一個事,又把他的兒子接到家裡去過,這為着什麼?”又一個人道:“不是為了那孩子要念書嗎?”那一個人道:“我怕這裡面有些不幹不淨。
王貴發今年是不回來過年的了。
這樣親親熱熱地下去,不要給老王改為行八才好呵!” 從此以後,小菊子持着戒心在母親小海當面,雖不怎樣閃避計春,但是絕對地少說話。
無人的時候遇着,也隻說一兩句話就跑開了。
鄉下人在冬天,為了暖和而又省事起見,吃飯多在廚房裡舉行。
王大媽家裡,自然也不會例外。
世良和王大媽說着話,到他們家廚房來坐着,王大媽就留他在那裡吃飯,并且勸他今天大雪,可以不必到店裡去了。
世良道:“那不行。
我五更頭,就要幫着起來磨豆腐呢。
”他說話的時候,在腰裡硬的闆帶子上,取下了帶裝煙皮荷包的旱煙袋,放在桌上。
那小菊子在一邊看到,拿着玩去了。
一會子,依然放到原處來。
世良見她母女二人對兒子這樣關照,心中十分安慰,就向王大媽拱拱手道:“你待計春這番好處,我是一輩子也忘不了。
将來他讀書成功了,再報你的恩罷。
你舅爺店裡,我做得很順手,要到明春麥季,我才能回來。
遇事都重托你了。
”王大媽道:“你是個勤快人,所以這樣子忙,其實你就不去幫工,家裡還有什麼過不去的?”世良道:“我自己田不多,收的糧食,不夠吃的,插人家的田,又受氣不過,到了明年,我另有一番打算,所以我今年冬下,不能不去幫工。
”王大媽歎了一口氣,又點着頭道:“我知道,你這無非為你那個好兒子。
”她這樣慨歎系之,世良不但不傷感,倒是嘻嘻地笑了。
世良站了起來,向大家表示着一種誠懇的樣子出來,他道:“真的,我要把我這莊田賣了,這不是假話。
一來,我兒子小學快畢業了,我要随着我兒子到省城裡去。
二來,我要供兒子念書,我田裡出不出來那些個錢,有東家的田呢,多少還可以幫助我一點,東家若是把莊收回去了,還我五十吊八足錢,我哪裡再寫别人的田種呢?五十吊八足錢,寫一擔多種,那是三十年前的事呀!有道是一不做,二不休,我情願把我名下的田也賣了,身上帶些現錢,可以到省城裡去做點小本生意。
三來呢,這鄉下我住得有一些厭煩了,我……我……我要去交一班新朋友。
”他說話時,不能一鼓作氣,再闆住面孔了,伸起手來,又隻管去搔頭皮,現出躊躇的樣子來。
世良将棉袍子掀開來看了一看,原來是計春的。
心裡這就有些明白,這是和計春拿出來的,于是就夾在脅下,撐了傘,向計春的學校裡來。
世良吃完了飯,趁着天色已晴,雪地上有月色,告辭了就回店去。
他走得很是匆促,走出門來了,才想起旱煙袋沒有拿着呢,正待回身去拿旱煙袋,計春已經由屋子裡跑了出來,兩手捧着旱煙袋,遞給了世良。
他一接着,就讓垂下來的皮荷包碰了一下,因問道:“我這皮荷包裡,早沒有煙了,這裡頭怎麼有許多煙,你在王大媽家裡裝的嗎?”計春道:“我沒有裝呀。
”世良點了兩點頭道:“是了,這必是小菊子裝的。
這孩子小人有小心眼,她以為我是她一家人,所以這樣地巴結我呢。
”說時,笑着打了一個哈哈,又道:“進去罷。
外面涼呀!” 世良覺得田賣妥了,計劃是成功了,可是心裡頭卻有一種說不出所以然來的傷感,不等東家的話說完,就走出大門來迎着風看看天色。
一回頭,卻看見計春兩眼紅紅的,靠了牆站着出神,世良走近來問道:“你怎麼了?你怎麼了?”計春撅了嘴道:“你把田賣了,為什麼把屋也賣了,牛也賣了?”世良咬了牙道:“哼!我要和這一鄉的人都絕緣了。
”說畢,他又頓了一下腳,在這一頓腳之間,知道他們父子,是決計離開農村的了。
他坐在下方一張竹椅子上,口啣了一杆旱煙袋,慢慢地抽着煙對人說話,最後他在嘴裡抽出旱煙袋來,倒捏着煙袋頭,将煙嘴子連連在另一隻手心裡擊着,臉上裝出很鄭重的樣子來。
大家以為他是說氣話,聽着都不免怔了一怔。
他在一種高興之下,足下窸窸窣窣,踏着雪響,走向鄉店裡來。
走在半路上,前面有兩個人走着說話。
突然有王貴發三個字,送入自己的耳鼓。
這王貴發就是王大媽的丈夫,何以這兩人夜行,卻會提到了他,于是提起精神來向下聽着。
有一個人道:“王大嫂子,待周世良太好了,給世良找了一個事,又把他的兒子接到家裡去過,這為着什麼?”又一個人道:“不是為了那孩子要念書嗎?”那一個人道:“我怕這裡面有些不幹不淨。
王貴發今年是不回來過年的了。
這樣親親熱熱地下去,不要給老王改為行八才好呵!” 從此以後,小菊子持着戒心在母親小海當面,雖不怎樣閃避計春,但是絕對地少說話。
無人的時候遇着,也隻說一兩句話就跑開了。
鄉下人在冬天,為了暖和而又省事起見,吃飯多在廚房裡舉行。
王大媽家裡,自然也不會例外。
世良和王大媽說着話,到他們家廚房來坐着,王大媽就留他在那裡吃飯,并且勸他今天大雪,可以不必到店裡去了。
世良道:“那不行。
我五更頭,就要幫着起來磨豆腐呢。
”他說話的時候,在腰裡硬的闆帶子上,取下了帶裝煙皮荷包的旱煙袋,放在桌上。
那小菊子在一邊看到,拿着玩去了。
一會子,依然放到原處來。
世良見她母女二人對兒子這樣關照,心中十分安慰,就向王大媽拱拱手道:“你待計春這番好處,我是一輩子也忘不了。
将來他讀書成功了,再報你的恩罷。
你舅爺店裡,我做得很順手,要到明春麥季,我才能回來。
遇事都重托你了。
”王大媽道:“你是個勤快人,所以這樣子忙,其實你就不去幫工,家裡還有什麼過不去的?”世良道:“我自己田不多,收的糧食,不夠吃的,插人家的田,又受氣不過,到了明年,我另有一番打算,所以我今年冬下,不能不去幫工。
”王大媽歎了一口氣,又點着頭道:“我知道,你這無非為你那個好兒子。
”她這樣慨歎系之,世良不但不傷感,倒是嘻嘻地笑了。
世良站了起來,向大家表示着一種誠懇的樣子出來,他道:“真的,我要把我這莊田賣了,這不是假話。
一來,我兒子小學快畢業了,我要随着我兒子到省城裡去。
二來,我要供兒子念書,我田裡出不出來那些個錢,有東家的田呢,多少還可以幫助我一點,東家若是把莊收回去了,還我五十吊八足錢,我哪裡再寫别人的田種呢?五十吊八足錢,寫一擔多種,那是三十年前的事呀!有道是一不做,二不休,我情願把我名下的田也賣了,身上帶些現錢,可以到省城裡去做點小本生意。
三來呢,這鄉下我住得有一些厭煩了,我……我……我要去交一班新朋友。
”他說話時,不能一鼓作氣,再闆住面孔了,伸起手來,又隻管去搔頭皮,現出躊躇的樣子來。
世良将棉袍子掀開來看了一看,原來是計春的。
心裡這就有些明白,這是和計春拿出來的,于是就夾在脅下,撐了傘,向計春的學校裡來。
世良吃完了飯,趁着天色已晴,雪地上有月色,告辭了就回店去。
他走得很是匆促,走出門來了,才想起旱煙袋沒有拿着呢,正待回身去拿旱煙袋,計春已經由屋子裡跑了出來,兩手捧着旱煙袋,遞給了世良。
他一接着,就讓垂下來的皮荷包碰了一下,因問道:“我這皮荷包裡,早沒有煙了,這裡頭怎麼有許多煙,你在王大媽家裡裝的嗎?”計春道:“我沒有裝呀。
”世良點了兩點頭道:“是了,這必是小菊子裝的。
這孩子小人有小心眼,她以為我是她一家人,所以這樣地巴結我呢。
”說時,笑着打了一個哈哈,又道:“進去罷。
外面涼呀!” 世良覺得田賣妥了,計劃是成功了,可是心裡頭卻有一種說不出所以然來的傷感,不等東家的話說完,就走出大門來迎着風看看天色。
一回頭,卻看見計春兩眼紅紅的,靠了牆站着出神,世良走近來問道:“你怎麼了?你怎麼了?”計春撅了嘴道:“你把田賣了,為什麼把屋也賣了,牛也賣了?”世良咬了牙道:“哼!我要和這一鄉的人都絕緣了。
”說畢,他又頓了一下腳,在這一頓腳之間,知道他們父子,是決計離開農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