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高潔,談何容易。
” 梅蕙仙道:“咱們可以遍托俠義道,像找震兒一樣,共同去尋。
” 張鑄魂頓了一下,道:“這辦法縱然可行,找到了高潔,也隻能算咱們盡了心力,不能與高夫人暫維大局的事,作為交換條件。
” 梅蕙仙蹙眉道:“唉!師兄怎麼鑽到牛角尖内去了?” 張鑄魂一愕,道:“仙妹的意思……” 梅蕙仙道:“我的意思乃是說,咱們全心全力找尋高潔,那高夫人既然愛女若命,自然心存感激,她見到俠義同道都在為她效力,暫主大局之事,她哪裡還會推辭。
” 張鑄魂又是一愕,俄而颔首道:“這倒使得。
” 梅蕙仙嫣然一笑,站起身來道:“使得就成,你歇歇,我去準備早點。
” 話聲中,娉娉婷婷,走了出去。
張鑄魂既已得計,心頭頓覺輕松不少,滿懷舒暢地踱出石室,前去探望裴大化的傷勢。
那白雲道長當真是仁心仁術,他非但衣不解帶,整整服侍了裴大化一夜,并且舌敞唇焦的終于說服了裴大化,使他定心甯神,服下了兩副煎藥。
此刻裴大化的氣色大見好轉,正在閉目養神,看去已無生命之憂了。
張鑄魂走了進去,頓時驚動了裴大化。
裴大化睜開眼睛,見到張鑄魂,就想掙紮下地,張鑄魂—個箭步,竄了過去,按住他的身子,道:“裴兄身體要緊,千萬别下來。
” 裴大化抗聲道:“我已經大好了,我有事告訴您……” 張鑄魂微笑道:“有事躺着講也是一樣,岔了真氣,不是好玩的。
” 裴大化無可奈何,喘了口氣,道:“老朽終于尋回玉符了。
” 張鑄魂道:“裴兄志行可嘉,其實,玉符之事,不需要裴兄耽心。
裴兄冒險犯難,若有三長兩短,那是太小值得……” 裴大化心緒激蕩,截口說道:“老朽死有餘辜,若是不能尋回玉符,死難瞑目。
” 白雲道長早巳過來,見狀接口道:“空話不要講啦!來日方長,養好身體再說。
” 張鑄魂道:“這樣吧!裴兄若是不能安心,那就長話短說,先将玉符的藏處告訴我,其餘的往後再淡。
” 裴人化點了點頭,道:“也好,那玉符老朽藏在一株桦樹之上,那株桦樹在江西鋁山,靠近行溪鎮的一片叢林之中……” 他口頭縱然同意長話短說,但話題引開,卻又語無倫次,牽絲攀滕的愈說愈多,結果竟是從頭到尾細說了一遍。
原來裴大化本是前往金陵接應雲震,路上遇見羅侯神君與高潔。
他并未見過高潔,自然不知高沽是誰。
但他既有神偷之稱,心思特别缜密,想想高潔的風範,竟與面目陰鸷的羅侯神君走在一起,頓時聯想到羅侯宮與金陵王府聯姻之事,因之推想高潔便是金陵王的女兒。
裴大化的目的在那玉符,他并不知以後發生的變故,但知那玉符落在高潔手中。
他既然判定了高潔的身份,又見到高潔與羅侯神君同行,便順理成章的疑心兩家聯姻已成,雲震并未取回玉符。
于是他蹑蹤而行,準備相機下手。
豈知一路蹑行,卻從高潔言語神态之中,看出了一點蹊跷。
原來高潔并非被擒,而是受騙。
一路之上,那高潔時時問起雲震究竟在哪裡,眉目之間,竟是一片關懷焦急之情。
但那羅侯神君總是吱唔其詞,不肯實講,問得急了,尚且沉下臉孔,要逐高潔離去。
這樣一來,裴大化不覺滿頭霧水,更擔心雲震已被羅侯神君擄去,因而他内疚更深,越發緊随不舍,想将事情的原委弄個明白。
當日到了嚴州地面,不意那高潔忽然失了影蹤。
當時羅侯神君一幹人固然找得十分着急,裴大化則比他們找得更急,因為那玉符仍舊沒有下落。
他在附近足足找了半日,沒有找到高潔,卻遇上了金陵世家的内府總管——谷濤。
原來谷濤也是蹑蹤而來,隻因羅侯神君功力太高,防備極嚴,一直沒有機會救人,如今高潔突然失蹤,也正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團團亂轉。
他二人一路蹑蹤,本就朝過相,再次相遇,那谷濤心有所疑,截住裴大化加以盤問,結果明白彼此原屬同路人。
于是谷濤将事情經過告訴了裴大化,裴大化出了主意,由谷濤繼續查訪高潔的下落,他自己追蹤羅侯神君,看看那玉符可曾落在羅侯神君之手,若無所得,兩人約定三日後在衢州見面,再商行止。
裴大化對那追蹤之術,極有心得,追到石溪鎮附近,那羅侯神君便已被他追上。
這一次,他心中捉摸不定,不知玉符究竟在何人身上,若是羅侯神君身上沒有,尚須回頭再找高潔。
故此他豁出性命,立即施展偷竊之技,向那羅侯神君下手試探。
總算皇天不負苦心人,終于讓他竊得了玉符。
他心思缜密,竊得了玉符,即時順道而行,先将玉符藏妥。
豈知羅侯神君不久便已發覺,等他藏妥了玉符,轉出樹林,恰好與羅侯神君迎面相遇。
所謂做賊心虛,兩人乍遇,裴大化不覺大吃一驚,羅侯神君何等精明,他縱然不認得裴大化,但見裴大化吃驚之狀,心中也就生疑了。
他先盤問裴大化,繼而搜索裴大化全身,那自然一無所得,但在逼供之下。
裴大化說出了姓名,于是羅侯神君敞聲大笑,将裴大化擊成了重傷。
這段經過,裴大化說得拖泥帶水,時斷時續。
但張鑄魂卻是聽得十分仔細,一字也不曾遺漏。
便是此刻,裴大化話已講完,張鑄魂竟陷于沉思之中。
白雲道長看得十分不解,高聲叫道:“鑄魂,你想些什麼?裴兄講完啦!我看取那玉符,仍請裴兄同行就是,用不着多費腦筋。
” 裴大化接道:“老朽心中着急,便是因為玉符藏在樹上,如果羅侯神君用點心思,找遍每一棵樹,那玉符怕要被他搜去,急不如快,咱們這就前去,如何?” 張鑄魂從沉思中驚醒,站起身來,道:“裴兄放心養傷,羅侯神君剛從這裡退走,那玉符定在原處,等你傷勢痊愈,咱們再去取那玉符,也不為遲。
” 白雲道氏訝然道:“你既然成竹在胸,為何沉思?你究竟想些什麼?” 張鑄魂微微一笑,道:“晚輩在想高潔失蹤之事。
這事一時也說不清楚,高夫人該要到了,裴兄的傷,請老前輩多多費神。
” 他向二人拱一拱手,轉身出房而去。
這時天色已明,計算雲震等前去接人,約莫已近四個時辰,那高夫人姗姗不來,張鑄魂心頭惶然,唯恐路上出了毛病,遇上了羅侯神君。
高夫人等一行,直到辰時三刻方到,她滿臉風塵,縱然是容顔絕代,風華蓋世,卻也掩不住焦急憂慮之色,可知雲震已将高潔再度失蹤,以及羅侯神君自動解除百日之約等事告訴她了。
她與張鑄魂本是十八年前舊識,如今立場一緻,兩人相見,俱有隔世之感。
但他們卻非凡俗之人,胸襟亦與常人不同,相見之下,談笑宴宴,對于緻歉道謝之詞,隻不過略略提上一提,便自言歸正傳,開始商讨覓人對敵之策。
他們在石室聚談,張鑄魂籌思已久,首先說出自己的腹案。
他那腹案也就是雲震前往賀蘭山習劍,敦清高夫人主持大局,以及遍請武林同道尋覓高潔。
出乎張鑄魂意料之外,高夫人對此全無異議,但卻堅持來日泰山之會,必須由她出手對付羅侯神君。
這當然是她心切兄仇的緣故,反正隻要消滅羅侯神君那一股邪惡勢力,誰出手也是一樣,張鑄魂自無不允之理。
于是,他們決定了如下的行動。
第一:等裴大化傷勢痊愈,取回玉符,張鑄魂便攜雲震前往賀蘭山求見白石先生,練習“六丁神劍”。
第二:高夫人返回金陵,傳谕昔年收下的一幹高手,與俠義同道相呼應,共同對付羅侯神君制造的變亂。
第三:由周公铎出面散發武林帖,揭發羅侯神君的陰謀,敦請武林同道與金陵世家攜手合作,共同查訪高潔的下落,并防血案之發生。
第四:以金陵世家為聚散總站,丐幫各地分舵為聯絡處所,作為傳遞訊息之用,如果一旦發生血案,立即往來馳援,相互策應。
此外尚有一些細技末節,諸如武婆婆等同往金陵居住,高夫人設法敦勸高華出山等等,一時也不及細叙。
總之,這些都是馳騁江湖,叱咤風雲的人物,作事決不猶豫,商議既定,說做就做,當天下午,高夫人便率薛頌平、鐵娘等一幹門下,辭别張鑄魂,返回金陵去了。
周公铎也不遲疑,次日黎明,他也率領“丐幫三老”以及門下弟子告辭而去,西門咎既悟前非,便也攜帶寶兒與他同行。
裴大化知道他們議定之事,竟顧不得自己傷勢尚未完全痊愈,一再吵着速去取回玉符,怕那玉符有失。
張鑄魂拗他不過,隻得順了他的心意,攜同雲震,于第三日起程。
豈知事情果然出了意外,等他們到達石溪鎮,找到了那片叢林,也找到了那株桦樹,但那桦樹之上,卻無玉符,那玉符已經不翼而飛了! 裴大化身在樹上,不見玉符,吃驚之下,險險暈厥過去。
張鑄魂見他神色有異,心知必是玉符出了問題,雲震雖亦測知玉符有了問題,卻忍不住叫出聲來,道:“裴老丈,可是玉符又不見啦?” 裴大化眼睛發直,臉色鐵青,呐呐言道:“玉符……玉符……媽那巴子!” 舉手一掌,擊在樹枝之下,樹枝受震,上下一陣颠簸,竟将他自己颠下樹來。
張鑄魂急急掠去,輕輕一托,将他托在掌上,說道:“裴兄冷靜一點,仔細想想,可是找錯地方了?” 裴大化掙紮下地,跌足頻聲道:“哪裡會!哪裡會!作偷兒全憑銳利的目光,過人的記憶,這片叢林,隻有這株是桦樹,我哪裡還會記錯!” 張鑄魂本想安慰他幾句,怎奈那玉符關系重大,此行如果沒有玉符,求取神劍秘笈便有問題,一時之間,也不覺張口無言,安慰的話,再也說不出口。
雲震惴然發急道:“莫不是……莫不是當真被那老魔搜去了?” 裴大化全身一震,道:“這個……這個……老朽找他去……” 話聲中,一頭鑽出叢林,如飛奔去。
雲震失聲叫道:“裴老丈……” 張鑄魂沮喪的道:“讓他去吧!一個人立定志向,勸是勸不回來的。
” 雲震顫聲道:“但是,他……他的傷勢未愈啊!” 張鑄魂喟聲一歎,道:“但願他傷勢早愈,但願他找不到羅侯神君。
” 雲震舌尖打結,半晌始才訝然道:“咱們不到賀蘭山去了麼?” 張鑄魂緩緩說道:“去!咱們去碰碰運氣。
” 說得也是,遇上了這等變故,不去碰碰運氣,又待如何?譬如那玉符已經被人毀掉,雲震不也講過“盡力做去”嗎? 師徒二人離開了那片叢林,取道西行,越過幕阜山,到了長沙,然後折向西北,由宜都入川,經三峽,走劍閣,渡渭河,溯泾水而上,再由永甯出長城,進入了賀蘭山區。
這段路程,他師徒披星戴月,風餐露宿,足足走了一個月又二十三天,始才到達仙迹嶺,見到了白石先生。
白石先生是位經綸滿腹,胸羅萬有的世外高人,颔下五绺長須,頂上滿頭銀絲,須眉畢白,眼神清澈,身形颀長,一襲灰袍,望去道氣氤氲,恍若神仙中人。
他與張鑄魂十餘年未曾見面,這次趨訪,張鑄魂已由壯年進入了中年,形像上變化極大,但他仍能一眼認出,足見清心寡欲的人,目力奇佳,大非終日征逐之人可比。
但白石先生也是個固執的人,任由張鑄魂舌敞唇焦,懇切陳詞,說明了失落玉符的經過,以及目下的武林形勢,那位白石先生,仍是不見玉符,不交秘笈,絲毫也不予通融。
不過,他對張鑄魂倒是十分嘉許,尤其能找到雲震這樣的弟子,認為足堪承繼老友蘇铉的衣缽,言談之間,神色至為歡暢。
張鑄魂乃是隻問耕耘,不問收獲的人,此行的結果,本在他意料之中,因之,他并不沮喪。
他一路之上,早已籌思成熟,萬一白石先生不見玉符不肯通融,那就暫時寄住白石洞,督促雲震勤練武功,至于來日能否制服羅侯神君,那也隻有盡人力以聽天命了。
他将這層心意禀明了白石先生,那白石先生倒是一口答應,于是,師徒二人便在這賀蘭山暫住下來。
這師徒二人,每日練武,精益求精,閑暇之時,便與白石先生奕棋、品茗、談談武林掌故與那北道蘇铉的往日事迹,或是漫步于重峰疊巒之間,欣賞那塞外寒天的風光,倒也不覺寂寞。
就這樣,一年下來,雲震的武功大見精純。
他不但領悟了“動靜”之真締,貫通了“羅侯心法”與“六丁抱一大法”相通相似之處,内功已臻“六合歸一”、“三花聚頂”的極高境界,便連金陵世家的“修羅指”、“散花手”、“粉金碎玉掌”、“沉香劍法”、“蒼冥劍法”,以至張鑄魂那本“武學劄記”上記載的各種武技,也已練得滾瓜爛熟,得心應手,舉手投足,也能化腐朽為神奇。
這當然得力于張鑄魂從旁指導,但雲震資禀過人,心志專一,也是主要的基本因素。
所謂“名師高徒,相得益彰”,就是這個道理。
雲震的武技固然進步神速,但張鑄魂自己則僅修複原的功力。
隻因他已屆中年,又複久傷不愈,機能業已漸漸衰退,欲圖再有精進,必須先求氣機活潑。
這一點,本非一日之功,短時機難收效,何況他心懸武林安危,心志不如雲震專一,能夠修複原有的功力,已經大大不易了。
一年之中,那梅蕙仙并未前來賀蘭山,依據當日的約定,可知武林中縱有血案,也不會過份嚴重。
然而,音訊隔絕,張鑄魂卻是放心不下。
他常常尋思,總覺恩師遺命,定有道理,雲震如果不能練成“六丁神劍”,總是沒有把握制服那羅侯神君。
于是,這年的下元之日,張鑄魂叮囑雲震一番,辭别了白石先生,獨自下山,再去找尋師門“玉符”。
張鑄魂離去以後,雲震越發埋頭練武,一刻也不敢稍懈。
看看已是來年六月,離那重九泰山武會之日,不過三月時光,但張鑄魂一去不回,杳如黃鶴,連個訊息也沒有,雲震縱然心無旁鹜,這時也不覺焦躁不安起來,每日總要抽出一段時間,甯立在仙迹嶺頭,向東了望。
這日黃昏,雲震又在嶺頭了望,那白石先生袍袖飄飄,忽然破例走了上來,手捋長髯,笑容一展,道:“雲震,你又在等你師父麼?” 雲震心頭詫異,但卻不敢失了禮數,連忙躬身道:“家師一去不回,再晚心中時刻惦念。
” 白石先生點一點頭,慨然說道:“往日蘇铉攜帶鑄魂,汲汲于武林中事,那股不眠不休的熱情,見之令人感動,如今又輪到你們師徒了。
” 雲震恭聲道:“道消魔長,妖邪肆虐,敝門既以維護武林祥和之氣為己任,家師自當懔遵祖師遺命,竭盡心力,以俟天命。
” 白石先生贊許的點一點頭,道:“鑄魂找到你這孩子繼承衣缽,總算不違乃師遺命了。
你這孩子縱然沒有蘇铉的仙風道骨,卻也有的是熱情與毅力。
老朽觀察已久,覺得令師祖遺下的重任,來日總得你去完成。
” 雲震苦苦一笑,道:“家師是這般指望,但再晚縱有毅力,怕也是力不從心。
” 白石先生道:“你洩氣了麼?” 雲震搖頭道:“事在
” 梅蕙仙道:“咱們可以遍托俠義道,像找震兒一樣,共同去尋。
” 張鑄魂頓了一下,道:“這辦法縱然可行,找到了高潔,也隻能算咱們盡了心力,不能與高夫人暫維大局的事,作為交換條件。
” 梅蕙仙蹙眉道:“唉!師兄怎麼鑽到牛角尖内去了?” 張鑄魂一愕,道:“仙妹的意思……” 梅蕙仙道:“我的意思乃是說,咱們全心全力找尋高潔,那高夫人既然愛女若命,自然心存感激,她見到俠義同道都在為她效力,暫主大局之事,她哪裡還會推辭。
” 張鑄魂又是一愕,俄而颔首道:“這倒使得。
” 梅蕙仙嫣然一笑,站起身來道:“使得就成,你歇歇,我去準備早點。
” 話聲中,娉娉婷婷,走了出去。
張鑄魂既已得計,心頭頓覺輕松不少,滿懷舒暢地踱出石室,前去探望裴大化的傷勢。
那白雲道長當真是仁心仁術,他非但衣不解帶,整整服侍了裴大化一夜,并且舌敞唇焦的終于說服了裴大化,使他定心甯神,服下了兩副煎藥。
此刻裴大化的氣色大見好轉,正在閉目養神,看去已無生命之憂了。
張鑄魂走了進去,頓時驚動了裴大化。
裴大化睜開眼睛,見到張鑄魂,就想掙紮下地,張鑄魂—個箭步,竄了過去,按住他的身子,道:“裴兄身體要緊,千萬别下來。
” 裴大化抗聲道:“我已經大好了,我有事告訴您……” 張鑄魂微笑道:“有事躺着講也是一樣,岔了真氣,不是好玩的。
” 裴大化無可奈何,喘了口氣,道:“老朽終于尋回玉符了。
” 張鑄魂道:“裴兄志行可嘉,其實,玉符之事,不需要裴兄耽心。
裴兄冒險犯難,若有三長兩短,那是太小值得……” 裴大化心緒激蕩,截口說道:“老朽死有餘辜,若是不能尋回玉符,死難瞑目。
” 白雲道長早巳過來,見狀接口道:“空話不要講啦!來日方長,養好身體再說。
” 張鑄魂道:“這樣吧!裴兄若是不能安心,那就長話短說,先将玉符的藏處告訴我,其餘的往後再淡。
” 裴人化點了點頭,道:“也好,那玉符老朽藏在一株桦樹之上,那株桦樹在江西鋁山,靠近行溪鎮的一片叢林之中……” 他口頭縱然同意長話短說,但話題引開,卻又語無倫次,牽絲攀滕的愈說愈多,結果竟是從頭到尾細說了一遍。
原來裴大化本是前往金陵接應雲震,路上遇見羅侯神君與高潔。
他并未見過高潔,自然不知高沽是誰。
但他既有神偷之稱,心思特别缜密,想想高潔的風範,竟與面目陰鸷的羅侯神君走在一起,頓時聯想到羅侯宮與金陵王府聯姻之事,因之推想高潔便是金陵王的女兒。
裴大化的目的在那玉符,他并不知以後發生的變故,但知那玉符落在高潔手中。
他既然判定了高潔的身份,又見到高潔與羅侯神君同行,便順理成章的疑心兩家聯姻已成,雲震并未取回玉符。
于是他蹑蹤而行,準備相機下手。
豈知一路蹑行,卻從高潔言語神态之中,看出了一點蹊跷。
原來高潔并非被擒,而是受騙。
一路之上,那高潔時時問起雲震究竟在哪裡,眉目之間,竟是一片關懷焦急之情。
但那羅侯神君總是吱唔其詞,不肯實講,問得急了,尚且沉下臉孔,要逐高潔離去。
這樣一來,裴大化不覺滿頭霧水,更擔心雲震已被羅侯神君擄去,因而他内疚更深,越發緊随不舍,想将事情的原委弄個明白。
當日到了嚴州地面,不意那高潔忽然失了影蹤。
當時羅侯神君一幹人固然找得十分着急,裴大化則比他們找得更急,因為那玉符仍舊沒有下落。
他在附近足足找了半日,沒有找到高潔,卻遇上了金陵世家的内府總管——谷濤。
原來谷濤也是蹑蹤而來,隻因羅侯神君功力太高,防備極嚴,一直沒有機會救人,如今高潔突然失蹤,也正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團團亂轉。
他二人一路蹑蹤,本就朝過相,再次相遇,那谷濤心有所疑,截住裴大化加以盤問,結果明白彼此原屬同路人。
于是谷濤将事情經過告訴了裴大化,裴大化出了主意,由谷濤繼續查訪高潔的下落,他自己追蹤羅侯神君,看看那玉符可曾落在羅侯神君之手,若無所得,兩人約定三日後在衢州見面,再商行止。
裴大化對那追蹤之術,極有心得,追到石溪鎮附近,那羅侯神君便已被他追上。
這一次,他心中捉摸不定,不知玉符究竟在何人身上,若是羅侯神君身上沒有,尚須回頭再找高潔。
故此他豁出性命,立即施展偷竊之技,向那羅侯神君下手試探。
總算皇天不負苦心人,終于讓他竊得了玉符。
他心思缜密,竊得了玉符,即時順道而行,先将玉符藏妥。
豈知羅侯神君不久便已發覺,等他藏妥了玉符,轉出樹林,恰好與羅侯神君迎面相遇。
所謂做賊心虛,兩人乍遇,裴大化不覺大吃一驚,羅侯神君何等精明,他縱然不認得裴大化,但見裴大化吃驚之狀,心中也就生疑了。
他先盤問裴大化,繼而搜索裴大化全身,那自然一無所得,但在逼供之下。
裴大化說出了姓名,于是羅侯神君敞聲大笑,将裴大化擊成了重傷。
這段經過,裴大化說得拖泥帶水,時斷時續。
但張鑄魂卻是聽得十分仔細,一字也不曾遺漏。
便是此刻,裴大化話已講完,張鑄魂竟陷于沉思之中。
白雲道長看得十分不解,高聲叫道:“鑄魂,你想些什麼?裴兄講完啦!我看取那玉符,仍請裴兄同行就是,用不着多費腦筋。
” 裴大化接道:“老朽心中着急,便是因為玉符藏在樹上,如果羅侯神君用點心思,找遍每一棵樹,那玉符怕要被他搜去,急不如快,咱們這就前去,如何?” 張鑄魂從沉思中驚醒,站起身來,道:“裴兄放心養傷,羅侯神君剛從這裡退走,那玉符定在原處,等你傷勢痊愈,咱們再去取那玉符,也不為遲。
” 白雲道氏訝然道:“你既然成竹在胸,為何沉思?你究竟想些什麼?” 張鑄魂微微一笑,道:“晚輩在想高潔失蹤之事。
這事一時也說不清楚,高夫人該要到了,裴兄的傷,請老前輩多多費神。
” 他向二人拱一拱手,轉身出房而去。
這時天色已明,計算雲震等前去接人,約莫已近四個時辰,那高夫人姗姗不來,張鑄魂心頭惶然,唯恐路上出了毛病,遇上了羅侯神君。
高夫人等一行,直到辰時三刻方到,她滿臉風塵,縱然是容顔絕代,風華蓋世,卻也掩不住焦急憂慮之色,可知雲震已将高潔再度失蹤,以及羅侯神君自動解除百日之約等事告訴她了。
她與張鑄魂本是十八年前舊識,如今立場一緻,兩人相見,俱有隔世之感。
但他們卻非凡俗之人,胸襟亦與常人不同,相見之下,談笑宴宴,對于緻歉道謝之詞,隻不過略略提上一提,便自言歸正傳,開始商讨覓人對敵之策。
他們在石室聚談,張鑄魂籌思已久,首先說出自己的腹案。
他那腹案也就是雲震前往賀蘭山習劍,敦清高夫人主持大局,以及遍請武林同道尋覓高潔。
出乎張鑄魂意料之外,高夫人對此全無異議,但卻堅持來日泰山之會,必須由她出手對付羅侯神君。
這當然是她心切兄仇的緣故,反正隻要消滅羅侯神君那一股邪惡勢力,誰出手也是一樣,張鑄魂自無不允之理。
于是,他們決定了如下的行動。
第一:等裴大化傷勢痊愈,取回玉符,張鑄魂便攜雲震前往賀蘭山求見白石先生,練習“六丁神劍”。
第二:高夫人返回金陵,傳谕昔年收下的一幹高手,與俠義同道相呼應,共同對付羅侯神君制造的變亂。
第三:由周公铎出面散發武林帖,揭發羅侯神君的陰謀,敦請武林同道與金陵世家攜手合作,共同查訪高潔的下落,并防血案之發生。
第四:以金陵世家為聚散總站,丐幫各地分舵為聯絡處所,作為傳遞訊息之用,如果一旦發生血案,立即往來馳援,相互策應。
此外尚有一些細技末節,諸如武婆婆等同往金陵居住,高夫人設法敦勸高華出山等等,一時也不及細叙。
總之,這些都是馳騁江湖,叱咤風雲的人物,作事決不猶豫,商議既定,說做就做,當天下午,高夫人便率薛頌平、鐵娘等一幹門下,辭别張鑄魂,返回金陵去了。
周公铎也不遲疑,次日黎明,他也率領“丐幫三老”以及門下弟子告辭而去,西門咎既悟前非,便也攜帶寶兒與他同行。
裴大化知道他們議定之事,竟顧不得自己傷勢尚未完全痊愈,一再吵着速去取回玉符,怕那玉符有失。
張鑄魂拗他不過,隻得順了他的心意,攜同雲震,于第三日起程。
豈知事情果然出了意外,等他們到達石溪鎮,找到了那片叢林,也找到了那株桦樹,但那桦樹之上,卻無玉符,那玉符已經不翼而飛了! 裴大化身在樹上,不見玉符,吃驚之下,險險暈厥過去。
張鑄魂見他神色有異,心知必是玉符出了問題,雲震雖亦測知玉符有了問題,卻忍不住叫出聲來,道:“裴老丈,可是玉符又不見啦?” 裴大化眼睛發直,臉色鐵青,呐呐言道:“玉符……玉符……媽那巴子!” 舉手一掌,擊在樹枝之下,樹枝受震,上下一陣颠簸,竟将他自己颠下樹來。
張鑄魂急急掠去,輕輕一托,将他托在掌上,說道:“裴兄冷靜一點,仔細想想,可是找錯地方了?” 裴大化掙紮下地,跌足頻聲道:“哪裡會!哪裡會!作偷兒全憑銳利的目光,過人的記憶,這片叢林,隻有這株是桦樹,我哪裡還會記錯!” 張鑄魂本想安慰他幾句,怎奈那玉符關系重大,此行如果沒有玉符,求取神劍秘笈便有問題,一時之間,也不覺張口無言,安慰的話,再也說不出口。
雲震惴然發急道:“莫不是……莫不是當真被那老魔搜去了?” 裴大化全身一震,道:“這個……這個……老朽找他去……” 話聲中,一頭鑽出叢林,如飛奔去。
雲震失聲叫道:“裴老丈……” 張鑄魂沮喪的道:“讓他去吧!一個人立定志向,勸是勸不回來的。
” 雲震顫聲道:“但是,他……他的傷勢未愈啊!” 張鑄魂喟聲一歎,道:“但願他傷勢早愈,但願他找不到羅侯神君。
” 雲震舌尖打結,半晌始才訝然道:“咱們不到賀蘭山去了麼?” 張鑄魂緩緩說道:“去!咱們去碰碰運氣。
” 說得也是,遇上了這等變故,不去碰碰運氣,又待如何?譬如那玉符已經被人毀掉,雲震不也講過“盡力做去”嗎? 師徒二人離開了那片叢林,取道西行,越過幕阜山,到了長沙,然後折向西北,由宜都入川,經三峽,走劍閣,渡渭河,溯泾水而上,再由永甯出長城,進入了賀蘭山區。
這段路程,他師徒披星戴月,風餐露宿,足足走了一個月又二十三天,始才到達仙迹嶺,見到了白石先生。
白石先生是位經綸滿腹,胸羅萬有的世外高人,颔下五绺長須,頂上滿頭銀絲,須眉畢白,眼神清澈,身形颀長,一襲灰袍,望去道氣氤氲,恍若神仙中人。
他與張鑄魂十餘年未曾見面,這次趨訪,張鑄魂已由壯年進入了中年,形像上變化極大,但他仍能一眼認出,足見清心寡欲的人,目力奇佳,大非終日征逐之人可比。
但白石先生也是個固執的人,任由張鑄魂舌敞唇焦,懇切陳詞,說明了失落玉符的經過,以及目下的武林形勢,那位白石先生,仍是不見玉符,不交秘笈,絲毫也不予通融。
不過,他對張鑄魂倒是十分嘉許,尤其能找到雲震這樣的弟子,認為足堪承繼老友蘇铉的衣缽,言談之間,神色至為歡暢。
張鑄魂乃是隻問耕耘,不問收獲的人,此行的結果,本在他意料之中,因之,他并不沮喪。
他一路之上,早已籌思成熟,萬一白石先生不見玉符不肯通融,那就暫時寄住白石洞,督促雲震勤練武功,至于來日能否制服羅侯神君,那也隻有盡人力以聽天命了。
他将這層心意禀明了白石先生,那白石先生倒是一口答應,于是,師徒二人便在這賀蘭山暫住下來。
這師徒二人,每日練武,精益求精,閑暇之時,便與白石先生奕棋、品茗、談談武林掌故與那北道蘇铉的往日事迹,或是漫步于重峰疊巒之間,欣賞那塞外寒天的風光,倒也不覺寂寞。
就這樣,一年下來,雲震的武功大見精純。
他不但領悟了“動靜”之真締,貫通了“羅侯心法”與“六丁抱一大法”相通相似之處,内功已臻“六合歸一”、“三花聚頂”的極高境界,便連金陵世家的“修羅指”、“散花手”、“粉金碎玉掌”、“沉香劍法”、“蒼冥劍法”,以至張鑄魂那本“武學劄記”上記載的各種武技,也已練得滾瓜爛熟,得心應手,舉手投足,也能化腐朽為神奇。
這當然得力于張鑄魂從旁指導,但雲震資禀過人,心志專一,也是主要的基本因素。
所謂“名師高徒,相得益彰”,就是這個道理。
雲震的武技固然進步神速,但張鑄魂自己則僅修複原的功力。
隻因他已屆中年,又複久傷不愈,機能業已漸漸衰退,欲圖再有精進,必須先求氣機活潑。
這一點,本非一日之功,短時機難收效,何況他心懸武林安危,心志不如雲震專一,能夠修複原有的功力,已經大大不易了。
一年之中,那梅蕙仙并未前來賀蘭山,依據當日的約定,可知武林中縱有血案,也不會過份嚴重。
然而,音訊隔絕,張鑄魂卻是放心不下。
他常常尋思,總覺恩師遺命,定有道理,雲震如果不能練成“六丁神劍”,總是沒有把握制服那羅侯神君。
于是,這年的下元之日,張鑄魂叮囑雲震一番,辭别了白石先生,獨自下山,再去找尋師門“玉符”。
張鑄魂離去以後,雲震越發埋頭練武,一刻也不敢稍懈。
看看已是來年六月,離那重九泰山武會之日,不過三月時光,但張鑄魂一去不回,杳如黃鶴,連個訊息也沒有,雲震縱然心無旁鹜,這時也不覺焦躁不安起來,每日總要抽出一段時間,甯立在仙迹嶺頭,向東了望。
這日黃昏,雲震又在嶺頭了望,那白石先生袍袖飄飄,忽然破例走了上來,手捋長髯,笑容一展,道:“雲震,你又在等你師父麼?” 雲震心頭詫異,但卻不敢失了禮數,連忙躬身道:“家師一去不回,再晚心中時刻惦念。
” 白石先生點一點頭,慨然說道:“往日蘇铉攜帶鑄魂,汲汲于武林中事,那股不眠不休的熱情,見之令人感動,如今又輪到你們師徒了。
” 雲震恭聲道:“道消魔長,妖邪肆虐,敝門既以維護武林祥和之氣為己任,家師自當懔遵祖師遺命,竭盡心力,以俟天命。
” 白石先生贊許的點一點頭,道:“鑄魂找到你這孩子繼承衣缽,總算不違乃師遺命了。
你這孩子縱然沒有蘇铉的仙風道骨,卻也有的是熱情與毅力。
老朽觀察已久,覺得令師祖遺下的重任,來日總得你去完成。
” 雲震苦苦一笑,道:“家師是這般指望,但再晚縱有毅力,怕也是力不從心。
” 白石先生道:“你洩氣了麼?” 雲震搖頭道:“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