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九 章
關燈
小
中
大
”
白雲道長輕輕歡息一聲,道:
“貧道也明白,你才華過人,十八年的垂死掙紮,你的醫道,已在貧道之上了。
” 張鑄魂凄然一笑,道: “久病成良醫,道長也給了晚輩無數的教益。
” 白雲道長淡然,道: “說不上教益二字。
”伸手一指那半碗藥汁,接道: “閑話表過,藥在此處,隻夠一人服用,貧道心已盡到,如何處置,由你作主。
” 張鑄魂雙手抱拳,肅容道: “多謝道長。
” 白雲道長口齒啟動,欲言又止,默然後退三步。
此時,人人屏息而觀,廣大的石室中,一片沉寂,落針可聞。
倏地,張鑄魂一轉臉,兩道堅定而冷峻的目光,銳箭般逼注在雲震身上,冷冷道: “雲震。
” 雲震混身一顫,脫口道: “弟子在。
” 張鑄魂沉聲說道: “你可明白,‘不落言诠’四字?” 雲震道: “弟子……”目光一垂,低下頭去。
張鑄魂藹然一笑,道: “那麼你是全然明白了。
”伸手一指藥碗,接道: “服下吧,連藥渣一起吞下。
” 忽聽武婆婆厲聲喝道: “且慢!” 張鑄魂含笑道: “老前輩有何指教?” 武婆婆怒聲喝道: “什麼不落言诠,老婆子根本就不明白。
” 張鑄魂突然放聲大笑,道: “老前輩,你以為雲震願意服用這半碗藥汁麼?” 武婆婆冷冷一哼,道: “靈藥,起死回生,豈有不願服用之理?” 張鑄魂淡然道: “老前輩以為他有膽量服麼?” 武婆婆微微一怔,冷笑道: “蝼蟻尚且貪生,誰能不想活命,半碗藥汁,一仰而下,用不着什麼膽量。
” 雲震面龐—轉,冷冷望了武婆婆一眼,雙目之内,突然湧出兩行熱淚,轉過身子,舉步向門外走去。
張鑄魂呆了一呆,峻聲喝道; “回來!” 雲震住足站定,緩緩轉過身形。
張鑄魂目光灼灼,緊盯在雲震臉上,一字一頓地緩緩說道,“知遇之恩,豈可不報?” 雲震熱淚泉湧,道: “自念菲材,難當前輩錯愛。
” 張鑄魂冷冰冰說道: “大丈夫行事,盡心盡力而已,成敗利鈍,豈能逆睹?” 武婆婆陡然怒聲喝道: “老婆子讀書太少,有話明明白白地講,不許打啞謎。
” 張鑄魂歎息道: “唉!老人家,還是由您發問,晚輩仔細解釋吧!” 武婆婆大聲道: “好!老婆子問你,這藥汁能不能治療你的傷勢?” 張鑄魂點頭道: “藥到病除,傷勢豁然而愈。
” 武婆婆怒道: “那你為何舍已救人,自己不肯服用?” 張鑄魂苦笑道: “晚輩服藥之後,傷勢雖可痊愈,武功卻難複舊觀,依然不是羅侯神君與那打水姑娘的敵手。
” 武婆婆冷然道: “傷勢既複,自可苦練‘六丁抱一大法’,練成了‘六丁神劍’,一切難題,豈不迎刃而解?” 張鑄魂搖首道: “泰山大會,為期不過兩年,時不我予了。
” 武婆婆冷笑道: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想造就雲震,令他接替你北道師徒,,與那羅侯神君和打水姑娘對抗。
” 張鑄魂道: “正是如此。
” 武婆婆嗔目喝道: “兩年之期,你不能完成的事,他雲震辦得到麼?” 張鑄魂斷然道: “三獸渡河,各有因緣,晚輩盼望他能辦到。
” 這本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講到此處,武婆婆也感到事在兩難,無話可說了。
原來,武婆婆與北道師徒相識年久,情誼深厚,張鑄魂是她看着長大的人,關注之情,自可想見,歸隐農亦是張鑄魂的故交舊友,周公铎與張鑄魂也是舊識,不過交往不深,這兩人老于世故,眼看事關重大,不敢貿然插口,李元泰、一本和尚是張鑄魂近年新交往的朋友,一本和尚不在室内,李元泰素不多言。
至于梅蕙仙,她甫出師門,即與張鑄魂相識,少女情懷,對張鑄魂暗生傾慕,兩人師兄妹相稱,情誼卻也不錯,可惜交往未久,張鑄魂即因泰山之會累經挫敗,再未與她見面。
這一段未了之情,深藏在她的心内,在她來說,除張鑄魂之外,一切都不重要,不過,她深知張鑄魂的性情,事關師門榮辱與魔道消長,其意既決,誰也無法改變,因之也不多說。
石室之中,重歸沉寂,空氣顯得異樣的沉悶。
蓦地,張鑄魂仰首望天,放聲一陣大笑。
那狂放的笑聲中,充滿了凄涼與寂寞,也充滿了譏诮的意味。
隻聽他長笑一竭,忽又沉聲—歎,道: “可歎!可歎!世人如此看重一個人的生死,卻不明白生死:字的真義。
” 武婆婆怒聲道: “咱們都是武林人物,挺身而起,拔劍而鬥,愛則欲其生,惡則欲其死,沒有你那麼多的學問。
” 張鑄魂聞言一愣,他雖然有滿腔悲憤,面對武婆婆這種直心腸的人,卻是難以發洩出來。
忽聽雲震道: “張大俠,蘇老真人身在何處?” 武婆婆心頭一動,叫道: “是啊!你所作所為,都曾奉有師命麼?” 梅蕙仙接口說道: “按理說,這半碗藥汁,應該讓蘇師伯服用才對。
” 歸隐農雙眉一軒,道: “梅女俠這話不錯,蘇真人是俠義道的泰山北鬥,理該以他為重。
” 衆人你言我語,但見張鑄魂神情激動,過了良久,卻不開口講話。
歸隐農怔了一怔,心中暗道: “不對,張大俠乃是大仁大義之人,他們師徒情深,豈有不加關切之理,我等這麼一講,倒顯得他剛愎自用,漠視恩師的生死了。
” 心念轉動,不禁大悔失言,赧然垂下頭去。
梅蕙仙也發覺張鑄魂神色不好,歉然說道: “關于蘇師伯的近況,師兄一直含糊其辭,他老人家玄功絕世,一掌之傷,想必早巳康複了。
” 張鑄魂目光一轉,默默望了梅蕙仙一眼,依舊不開口。
武婆婆微泛怒意,愠聲道: “此處沒有外人,蘇真人身在何處,你何妨講明?” 張鑄魂雙目之中,淚光浮動,啞聲說道: “我就告訴諸位吧,當世之間,隻有南魔,已無北道了。
” 武婆婆如焦雷擊頂,大聲叫道: “什麼?” 張鑄魂垂淚道: “家師以重傷之身,苦研絕藝,心力交瘁,業已元氣耗盡,羽化飛升了。
” 霎時之間,室中之人,無不垂淚。
那北道雲中子以一玄門之士,畢生奔走江湖,行俠仗義,不遺餘力,其生平所行的善事,不勝枚舉,因之,深獲俠義道愛戴,此時噩耗傳來,衆人實有晴空霹靂,不勝震驚,不勝哀悼之感。
忽聽張鑄魂道: “雲震。
” 雲震目光一擡,戚然說道: “弟子恭盼教訓。
” 雲震目含淚光,道: “身居廟堂,應以何事為重?” 雲震微微一怔,道: “立朝為官,當然以忠君愛民為重。
” 張鑄魂道: “處身江湖,應以何事為重?” 雲震想了一想,道: “身在武林,自應鋤強扶弱,仗義行仁,弟子所知有限,無法說得透徹。
” 張鑄魂淡然道: “能夠做到鋤強扶弱,仗義行仁,那也大緻不差了。
” 語音微頓,接道: “如今你也算是武林人物了,你準備如何鋤強扶弱,憑什麼本領仗義行仁,唉!你尚未開始,便已結束,既未伸展抱負,亦未快意恩仇,就此死去,能夠瞑目麼?” 雲震熱淚泉湧,道: “晚輩亦知凡事盡力,但心餘力拙,落至眼前這種境地,雖不甘心,也隻好認命。
” 張鑄魂目凝神光,肅然道: “雲震,你是否知道,大丈夫立身行事,應有開闊的胸襟。
” 雲震道: “弟子知道。
” 張鑄魂道: “應有恢宏的氣度。
” 雲震點頭道: “弟子知道。
” 張鑄魂冷冷道: “應有堅強的手腕。
” 雲震微微一怔,道: “這一點弟子未曾想過。
” 張鑄魂聲音越來越冷,道: “應有剛硬的心腸。
” 雲震嗫嚅道: “弟子……” 突然撲身向前,跪仆在地,嗚咽道: “損前輩之命,延弟子之殘身,于人情有違,來日之事,成敗難蔔,倘若徒勞無功,前輩遭用人不當之譏,晚輩蒙苟且偷生之名,那時候,前輩你死不瞑目,晚輩卻是腼腆人世,生不如死。
” 張鑄魂冷冷道: “你見事深遠,甚為難得,可惜言而未盡,尚未替我太乙門想出一條良策來。
” 雲震道: “晚輩胸無良策,卻有一事未明。
” 張鑄魂峻聲道: “什麼事?” 雲震亢聲道: “良藥難求,前輩傷勢不愈,太乙門的道統,随時有斷絕之慮,前輩何不收一名弟子。
這石室中人,正如武婆婆所說,都是武林人物,張鑄魂和雲震卻是飽讀詩書之士,他兩人講話,含蓄而轉彎抹角,旁人聽了,總得想上半天,才能回過味來,但說到此處,已是大為露骨,人人都明白過來。
那武婆婆生來性急,又是直心腸,未待雲震講完,已是大聲叫道: “對啦!鑄魂,你對雲震寄望如此大,何以不将他收歸門下,如果雲震是你的弟子,那麼你們師徒二人,誰死誰活,都是你們中的私事,我們也懶得多管閑事了。
” 張鑄魂輕輕歎息一聲,道: “也罷,我索性将這内中的情由,仔細告知各位。
” 武婆婆怒聲道: “早就應該講了。
” 張鑄魂環顧衆人一眼,道: “在下曾經講過,‘六丁抱一大法’是修習‘六丁神劍’的基礎之學,在下雖會此法,卻不會‘六丁神劍。
’” 武婆婆道: “為什麼?” 張鑄魂道: “那‘六丁神劍’繁雜已極,我無暇學習,又不敢将那劍笈帶在身畔。
” 武婆婆道: “為什麼?” 梅蕙仙道: “張師兄身負重傷,若将那劍笈帶在身畔,萬一發生意外,失落了秘笈,那可如何是好?” 武婆婆點了點頭,道: “倒也有理,那劍笈如今放在哪裡?” 話才出口,突然大聲道: “不能講,事關重大,縱然是自己人,也不必洩漏出來。
” 張鑄魂道: “家師臨死之際,将那劍笈收藏在一個隐秘之處,留下餘言,要等我選定的人取得劍笈,練成絕藝之後,才能算是太乙門的弟子。
” 周公铎道: “
” 張鑄魂凄然一笑,道: “久病成良醫,道長也給了晚輩無數的教益。
” 白雲道長淡然,道: “說不上教益二字。
”伸手一指那半碗藥汁,接道: “閑話表過,藥在此處,隻夠一人服用,貧道心已盡到,如何處置,由你作主。
” 張鑄魂雙手抱拳,肅容道: “多謝道長。
” 白雲道長口齒啟動,欲言又止,默然後退三步。
此時,人人屏息而觀,廣大的石室中,一片沉寂,落針可聞。
倏地,張鑄魂一轉臉,兩道堅定而冷峻的目光,銳箭般逼注在雲震身上,冷冷道: “雲震。
” 雲震混身一顫,脫口道: “弟子在。
” 張鑄魂沉聲說道: “你可明白,‘不落言诠’四字?” 雲震道: “弟子……”目光一垂,低下頭去。
張鑄魂藹然一笑,道: “那麼你是全然明白了。
”伸手一指藥碗,接道: “服下吧,連藥渣一起吞下。
” 忽聽武婆婆厲聲喝道: “且慢!” 張鑄魂含笑道: “老前輩有何指教?” 武婆婆怒聲喝道: “什麼不落言诠,老婆子根本就不明白。
” 張鑄魂突然放聲大笑,道: “老前輩,你以為雲震願意服用這半碗藥汁麼?” 武婆婆冷冷一哼,道: “靈藥,起死回生,豈有不願服用之理?” 張鑄魂淡然道: “老前輩以為他有膽量服麼?” 武婆婆微微一怔,冷笑道: “蝼蟻尚且貪生,誰能不想活命,半碗藥汁,一仰而下,用不着什麼膽量。
” 雲震面龐—轉,冷冷望了武婆婆一眼,雙目之内,突然湧出兩行熱淚,轉過身子,舉步向門外走去。
張鑄魂呆了一呆,峻聲喝道; “回來!” 雲震住足站定,緩緩轉過身形。
張鑄魂目光灼灼,緊盯在雲震臉上,一字一頓地緩緩說道,“知遇之恩,豈可不報?” 雲震熱淚泉湧,道: “自念菲材,難當前輩錯愛。
” 張鑄魂冷冰冰說道: “大丈夫行事,盡心盡力而已,成敗利鈍,豈能逆睹?” 武婆婆陡然怒聲喝道: “老婆子讀書太少,有話明明白白地講,不許打啞謎。
” 張鑄魂歎息道: “唉!老人家,還是由您發問,晚輩仔細解釋吧!” 武婆婆大聲道: “好!老婆子問你,這藥汁能不能治療你的傷勢?” 張鑄魂點頭道: “藥到病除,傷勢豁然而愈。
” 武婆婆怒道: “那你為何舍已救人,自己不肯服用?” 張鑄魂苦笑道: “晚輩服藥之後,傷勢雖可痊愈,武功卻難複舊觀,依然不是羅侯神君與那打水姑娘的敵手。
” 武婆婆冷然道: “傷勢既複,自可苦練‘六丁抱一大法’,練成了‘六丁神劍’,一切難題,豈不迎刃而解?” 張鑄魂搖首道: “泰山大會,為期不過兩年,時不我予了。
” 武婆婆冷笑道: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想造就雲震,令他接替你北道師徒,,與那羅侯神君和打水姑娘對抗。
” 張鑄魂道: “正是如此。
” 武婆婆嗔目喝道: “兩年之期,你不能完成的事,他雲震辦得到麼?” 張鑄魂斷然道: “三獸渡河,各有因緣,晚輩盼望他能辦到。
” 這本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講到此處,武婆婆也感到事在兩難,無話可說了。
原來,武婆婆與北道師徒相識年久,情誼深厚,張鑄魂是她看着長大的人,關注之情,自可想見,歸隐農亦是張鑄魂的故交舊友,周公铎與張鑄魂也是舊識,不過交往不深,這兩人老于世故,眼看事關重大,不敢貿然插口,李元泰、一本和尚是張鑄魂近年新交往的朋友,一本和尚不在室内,李元泰素不多言。
至于梅蕙仙,她甫出師門,即與張鑄魂相識,少女情懷,對張鑄魂暗生傾慕,兩人師兄妹相稱,情誼卻也不錯,可惜交往未久,張鑄魂即因泰山之會累經挫敗,再未與她見面。
這一段未了之情,深藏在她的心内,在她來說,除張鑄魂之外,一切都不重要,不過,她深知張鑄魂的性情,事關師門榮辱與魔道消長,其意既決,誰也無法改變,因之也不多說。
石室之中,重歸沉寂,空氣顯得異樣的沉悶。
蓦地,張鑄魂仰首望天,放聲一陣大笑。
那狂放的笑聲中,充滿了凄涼與寂寞,也充滿了譏诮的意味。
隻聽他長笑一竭,忽又沉聲—歎,道: “可歎!可歎!世人如此看重一個人的生死,卻不明白生死:字的真義。
” 武婆婆怒聲道: “咱們都是武林人物,挺身而起,拔劍而鬥,愛則欲其生,惡則欲其死,沒有你那麼多的學問。
” 張鑄魂聞言一愣,他雖然有滿腔悲憤,面對武婆婆這種直心腸的人,卻是難以發洩出來。
忽聽雲震道: “張大俠,蘇老真人身在何處?” 武婆婆心頭一動,叫道: “是啊!你所作所為,都曾奉有師命麼?” 梅蕙仙接口說道: “按理說,這半碗藥汁,應該讓蘇師伯服用才對。
” 歸隐農雙眉一軒,道: “梅女俠這話不錯,蘇真人是俠義道的泰山北鬥,理該以他為重。
” 衆人你言我語,但見張鑄魂神情激動,過了良久,卻不開口講話。
歸隐農怔了一怔,心中暗道: “不對,張大俠乃是大仁大義之人,他們師徒情深,豈有不加關切之理,我等這麼一講,倒顯得他剛愎自用,漠視恩師的生死了。
” 心念轉動,不禁大悔失言,赧然垂下頭去。
梅蕙仙也發覺張鑄魂神色不好,歉然說道: “關于蘇師伯的近況,師兄一直含糊其辭,他老人家玄功絕世,一掌之傷,想必早巳康複了。
” 張鑄魂目光一轉,默默望了梅蕙仙一眼,依舊不開口。
武婆婆微泛怒意,愠聲道: “此處沒有外人,蘇真人身在何處,你何妨講明?” 張鑄魂雙目之中,淚光浮動,啞聲說道: “我就告訴諸位吧,當世之間,隻有南魔,已無北道了。
” 武婆婆如焦雷擊頂,大聲叫道: “什麼?” 張鑄魂垂淚道: “家師以重傷之身,苦研絕藝,心力交瘁,業已元氣耗盡,羽化飛升了。
” 霎時之間,室中之人,無不垂淚。
那北道雲中子以一玄門之士,畢生奔走江湖,行俠仗義,不遺餘力,其生平所行的善事,不勝枚舉,因之,深獲俠義道愛戴,此時噩耗傳來,衆人實有晴空霹靂,不勝震驚,不勝哀悼之感。
忽聽張鑄魂道: “雲震。
” 雲震目光一擡,戚然說道: “弟子恭盼教訓。
” 雲震目含淚光,道: “身居廟堂,應以何事為重?” 雲震微微一怔,道: “立朝為官,當然以忠君愛民為重。
” 張鑄魂道: “處身江湖,應以何事為重?” 雲震想了一想,道: “身在武林,自應鋤強扶弱,仗義行仁,弟子所知有限,無法說得透徹。
” 張鑄魂淡然道: “能夠做到鋤強扶弱,仗義行仁,那也大緻不差了。
” 語音微頓,接道: “如今你也算是武林人物了,你準備如何鋤強扶弱,憑什麼本領仗義行仁,唉!你尚未開始,便已結束,既未伸展抱負,亦未快意恩仇,就此死去,能夠瞑目麼?” 雲震熱淚泉湧,道: “晚輩亦知凡事盡力,但心餘力拙,落至眼前這種境地,雖不甘心,也隻好認命。
” 張鑄魂目凝神光,肅然道: “雲震,你是否知道,大丈夫立身行事,應有開闊的胸襟。
” 雲震道: “弟子知道。
” 張鑄魂道: “應有恢宏的氣度。
” 雲震點頭道: “弟子知道。
” 張鑄魂冷冷道: “應有堅強的手腕。
” 雲震微微一怔,道: “這一點弟子未曾想過。
” 張鑄魂聲音越來越冷,道: “應有剛硬的心腸。
” 雲震嗫嚅道: “弟子……” 突然撲身向前,跪仆在地,嗚咽道: “損前輩之命,延弟子之殘身,于人情有違,來日之事,成敗難蔔,倘若徒勞無功,前輩遭用人不當之譏,晚輩蒙苟且偷生之名,那時候,前輩你死不瞑目,晚輩卻是腼腆人世,生不如死。
” 張鑄魂冷冷道: “你見事深遠,甚為難得,可惜言而未盡,尚未替我太乙門想出一條良策來。
” 雲震道: “晚輩胸無良策,卻有一事未明。
” 張鑄魂峻聲道: “什麼事?” 雲震亢聲道: “良藥難求,前輩傷勢不愈,太乙門的道統,随時有斷絕之慮,前輩何不收一名弟子。
這石室中人,正如武婆婆所說,都是武林人物,張鑄魂和雲震卻是飽讀詩書之士,他兩人講話,含蓄而轉彎抹角,旁人聽了,總得想上半天,才能回過味來,但說到此處,已是大為露骨,人人都明白過來。
那武婆婆生來性急,又是直心腸,未待雲震講完,已是大聲叫道: “對啦!鑄魂,你對雲震寄望如此大,何以不将他收歸門下,如果雲震是你的弟子,那麼你們師徒二人,誰死誰活,都是你們中的私事,我們也懶得多管閑事了。
” 張鑄魂輕輕歎息一聲,道: “也罷,我索性将這内中的情由,仔細告知各位。
” 武婆婆怒聲道: “早就應該講了。
” 張鑄魂環顧衆人一眼,道: “在下曾經講過,‘六丁抱一大法’是修習‘六丁神劍’的基礎之學,在下雖會此法,卻不會‘六丁神劍。
’” 武婆婆道: “為什麼?” 張鑄魂道: “那‘六丁神劍’繁雜已極,我無暇學習,又不敢将那劍笈帶在身畔。
” 武婆婆道: “為什麼?” 梅蕙仙道: “張師兄身負重傷,若将那劍笈帶在身畔,萬一發生意外,失落了秘笈,那可如何是好?” 武婆婆點了點頭,道: “倒也有理,那劍笈如今放在哪裡?” 話才出口,突然大聲道: “不能講,事關重大,縱然是自己人,也不必洩漏出來。
” 張鑄魂道: “家師臨死之際,将那劍笈收藏在一個隐秘之處,留下餘言,要等我選定的人取得劍笈,練成絕藝之後,才能算是太乙門的弟子。
” 周公铎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