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忽必烈平定北方之亂是在秋末時節。
對于元來說,至元十四年幾乎一整年都在忙于平定内亂。
至元十四年快要過去的十二月十三日,在高麗又發生了一件事,和恰好一年前的誣告事件類似。
前大将軍[19]韋得儒、中郎将[20]盧進義、金福大等聯名将金方慶父子意圖謀叛的罪狀提交給了當時身在鹽州的屯田經略使忻都。
罪狀共七條: 一、方慶子忻、婿趙抃、義子韓希愈及孔愉、羅裕、安社貞、金天祿等四百餘人謀去王、公主及達魯花赤入江華以叛。
二、東征之後軍器皆當納官,方慶與親屬私藏于家。
三、造戰艦置潘南、昆湄、珍島三縣,欲聚衆謀叛。
四、自以其第近達魯花赤館移居孤柳洞。
五、國家曾命諸島人民入居内地,方慶父子不從,使居海濱。
六、東征之時,令不習水戰者為梢工、水手,緻戰不利。
七、又以子忻守晉州,幕客[21]田儒守京山府,義男[22]安迪材鎮合浦,韓希愈掌兵船,拟舉事響應。
接到此報的忻都立刻率三百騎兵離開鹽州屯所趕赴開京。
他和副達魯花赤石抹天衢一起進王宮參見了忠烈王及公主。
如果七條罪狀全都屬實,那麼事情非同小可。
忻都傍晚時分進王宮觐見,相關人員于深夜被召集到了一起。
金方慶一就座就說道,國家貧困、國力衰弱,連人心都荒蕪,居然發生這等讓人意想不到的悲哀的事。
說完就陰沉着臉沉默不語。
起訴金方慶的韋得儒、盧進義、金福大等人和金方慶相對而坐,也都陰沉着臉默不作聲。
這是要在忠烈王、公主、忻都、石抹天衢都在場的情況下,由宰相柳璥、元傅等人詢問訴辯雙方,以究明真相。
柳璥和元傅相繼開口,持續發問。
天氣嚴寒,屋裡沒有生火,寒氣都進來了。
在被審問的衆人的話語聲中,唯有金方慶沙啞的聲音在低聲地磕磕巴巴地說着,那悲傷的樣子讓人唏噓不已。
過了不到一刻,就明确了罪狀所依據的東西都是不足為信的。
但韓希愈等人私藏兵器是事實,必須問罪,金方慶沒有參與此事,也并不知情。
事已至此,韋得儒、盧進義等人對自己的過錯表達了歉意,表示自己太過憂國憂民,以至于輕率地相信了一些風言風語。
他們還說,既然金宰相的嫌疑消除了,那無論對金宰相還是對國家來說都可喜可賀。
對此,金方慶一言不發。
那種未曾體會過的油性的、黏糊糊的、不知是氣憤還是悲傷的感情讓他的内心無比沉重。
六十六年的生涯都為國家鞠躬盡瘁,結果卻遭受了這種侮辱和抵觸,他從未想過會這樣,也很不理解。
誣告者現在全都位居要職,都曾是金方慶的手下。
韋得儒是日本征讨戰的從軍者,盧進義、金福大從軍于三别抄。
金方慶想不出他們為什麼會報複自己。
如果說有因可循,那麼隻有曾經因為擾亂軍規而怪罪過他們這一件事了。
如果以當時的這件事為由的話,那麼不知有多少人要恨金方慶了。
作為軍隊的統帥者,金方慶對部下一直很嚴格。
要避免一個瀕臨滅亡的國家的軍隊淪為盜賊,哪怕再嚴格也并不為過。
事件暫時就這樣解決了。
至元十四年就要過去了,明年就是忠烈王五年,為了祝賀新年而進宮參見的金方慶在席間向王表達了辭官的願望。
&ldquo這兩次誣告事件讓我明白了,掌管國政的人心并不齊。
韋得儒等人對臣所做的事,動機在于對臣存有私怨,但是卑職是宰相首班,這種事本不應該以這種形式發生。
既然它發生了,那就說明進駐我國的元吏的權力太大,他們隻要說一句話就能左右我國的命運。
現在對高麗來說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如何防止元吏插手幹涉國事。
司政官的心如果不齊,不知何時還會發生類似的事。
與其讓臣官居宰相,不如讓臣告退更好。
&rdquo 忠烈王沒有接受金方慶的這一請求。
金方慶說掌管國政的人的心已一分為二了,其實準确地說,不是一分為二,而是一分為三了。
公主的怯憐口張舜龍、印侯、車信等人都有了很大的發言權。
高麗往元派遣的使者這一職位不知何時就被怯憐口壟斷了,作為中書省和高麗之間的聯系,高麗的君臣們也不得不讓他們幾分。
他們内擁公主,外拜中書省,其驕慢的言行讓人實在看不下去。
作為高麗的頂梁柱,金方慶有着和國家一起經曆的長長的過往,但也對他們也隻有微乎其微的壓制力。
一月中旬,洪茶丘突然率一百多名士兵進入了開京。
這是至元十二年一月離開開京以來,他時隔三年再次進入高麗。
他徑直進宮參見了忠烈王和公主,表示去年年末的金方慶父子事件中還有很多疑點,自己要親自調查才入境來的。
王回答說,罪狀是誣妄的,此事已經查清,沒必要再查。
但洪茶丘堅持說,自己是在任地東京(遼陽)聽說此事的,不能接受表面上一團和氣的解決方案,為此特地向忽必烈上奏,得到了忽必烈的許可,要探明事情的真相,所以這次才入境來的。
而且自己去年正月接任了鎮國上将軍,從職責上來說,必須要親手解決這事。
言語頗為懇切,但語氣卻顯得很傲慢,似乎無論對方有多少人,也絕不能任意改變自己的想法。
最後,洪茶丘對在場的一個宰臣說道:&ldquo場所定在奉恩寺,時間是兩天後的一月十八日午時。
&rdquo 他讓人在那一天的那個時刻準确無誤地把金方慶帶到指定的場所,語氣不容分說。
在指定的那一天,金方慶和子忻一同趕赴了都城北郊的奉恩寺。
一進入寺門,兩人立刻被番卒捆了起來。
這是完全把他們當罪犯看待了。
為了見證調查金方慶一事,高麗方面的數名宰臣也出席了,但他們從一開始就被洪茶丘的高壓的态度所壓制,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審問方除了洪茶丘之外,忻都也露面了,但忻都一句話也不說,所有事情都交由洪茶丘處理。
洪茶丘在前次戰役的時候還是忻都的部下,現在和忻都并列為征東都元帥,假如再征日本,他們應該具有完全對等的權限。
對高麗來說,忻都作為屯田經略使,是所有駐留軍的總指揮,但洪茶丘是作為鎮國上将軍,負責統轄高麗,當然可以認為其職位在忻都之上。
這天在奉恩寺發生了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事。
洪茶丘命令番卒把金方慶父子二人用鐵索捆住脖子,叫杖者敲打他們的頭。
這是為了能從他們的口中親耳聽到金方慶父子懷有叛心這句話。
金方慶父子光着身體站了一天,肌膚凍得就像潑過墨一樣。
審問在隔了半個月後的二月三日再次進行。
這次地點設在奉恩寺附近的興國寺院内。
這一天,在洪茶丘的要求之下,忠烈王也到場見證。
審問以國王的名義進行。
忠烈王也無力阻止在自己眼皮底下發生的事。
這涉及的是叛亂,洪茶丘擁有全部的權限。
雨夾雜着雪下到方丈的前庭中,打濕了洪茶丘和金方慶。
洪茶丘的态度是無論如何都要讓金方慶認罪,但金方慶無論如何都沒說出洪茶丘想要的東西。
金方慶的皮膚破了,血流如注,他數次暈過去後又醒了過來。
在審問期間,洪茶丘對忠烈王說道: &ldquo現在是大寒時節,雨雪下個不停,審了這麼久,想必殿下也累了。
如果讓金方慶認罪的話,那麼罪行就隻是他一個人的,而且就算有罪,也隻是發配而已。
為何金方慶一心求死?真是難以理解。
&rdquo 忠烈王不忍看到金方慶受苦,走到金方慶的身邊,流着淚勸他認罪。
可是金方慶卻說道:&ldquo陛下為什麼會這麼說呢?臣行伍出身,官居宰相之位,即使肝腦塗地也不足以報國恩,為什麼要惜命認罪,違背社稷呢?&rdquo 對忠烈王來說,洪茶丘就像一個瘋子,不知道他那麼拼命地想得到什麼。
但金方慶很清楚
對于元來說,至元十四年幾乎一整年都在忙于平定内亂。
至元十四年快要過去的十二月十三日,在高麗又發生了一件事,和恰好一年前的誣告事件類似。
前大将軍[19]韋得儒、中郎将[20]盧進義、金福大等聯名将金方慶父子意圖謀叛的罪狀提交給了當時身在鹽州的屯田經略使忻都。
罪狀共七條: 一、方慶子忻、婿趙抃、義子韓希愈及孔愉、羅裕、安社貞、金天祿等四百餘人謀去王、公主及達魯花赤入江華以叛。
二、東征之後軍器皆當納官,方慶與親屬私藏于家。
三、造戰艦置潘南、昆湄、珍島三縣,欲聚衆謀叛。
四、自以其第近達魯花赤館移居孤柳洞。
五、國家曾命諸島人民入居内地,方慶父子不從,使居海濱。
六、東征之時,令不習水戰者為梢工、水手,緻戰不利。
七、又以子忻守晉州,幕客[21]田儒守京山府,義男[22]安迪材鎮合浦,韓希愈掌兵船,拟舉事響應。
接到此報的忻都立刻率三百騎兵離開鹽州屯所趕赴開京。
他和副達魯花赤石抹天衢一起進王宮參見了忠烈王及公主。
如果七條罪狀全都屬實,那麼事情非同小可。
忻都傍晚時分進王宮觐見,相關人員于深夜被召集到了一起。
金方慶一就座就說道,國家貧困、國力衰弱,連人心都荒蕪,居然發生這等讓人意想不到的悲哀的事。
說完就陰沉着臉沉默不語。
起訴金方慶的韋得儒、盧進義、金福大等人和金方慶相對而坐,也都陰沉着臉默不作聲。
這是要在忠烈王、公主、忻都、石抹天衢都在場的情況下,由宰相柳璥、元傅等人詢問訴辯雙方,以究明真相。
柳璥和元傅相繼開口,持續發問。
天氣嚴寒,屋裡沒有生火,寒氣都進來了。
在被審問的衆人的話語聲中,唯有金方慶沙啞的聲音在低聲地磕磕巴巴地說着,那悲傷的樣子讓人唏噓不已。
過了不到一刻,就明确了罪狀所依據的東西都是不足為信的。
但韓希愈等人私藏兵器是事實,必須問罪,金方慶沒有參與此事,也并不知情。
事已至此,韋得儒、盧進義等人對自己的過錯表達了歉意,表示自己太過憂國憂民,以至于輕率地相信了一些風言風語。
他們還說,既然金宰相的嫌疑消除了,那無論對金宰相還是對國家來說都可喜可賀。
對此,金方慶一言不發。
那種未曾體會過的油性的、黏糊糊的、不知是氣憤還是悲傷的感情讓他的内心無比沉重。
六十六年的生涯都為國家鞠躬盡瘁,結果卻遭受了這種侮辱和抵觸,他從未想過會這樣,也很不理解。
誣告者現在全都位居要職,都曾是金方慶的手下。
韋得儒是日本征讨戰的從軍者,盧進義、金福大從軍于三别抄。
金方慶想不出他們為什麼會報複自己。
如果說有因可循,那麼隻有曾經因為擾亂軍規而怪罪過他們這一件事了。
如果以當時的這件事為由的話,那麼不知有多少人要恨金方慶了。
作為軍隊的統帥者,金方慶對部下一直很嚴格。
要避免一個瀕臨滅亡的國家的軍隊淪為盜賊,哪怕再嚴格也并不為過。
事件暫時就這樣解決了。
至元十四年就要過去了,明年就是忠烈王五年,為了祝賀新年而進宮參見的金方慶在席間向王表達了辭官的願望。
&ldquo這兩次誣告事件讓我明白了,掌管國政的人心并不齊。
韋得儒等人對臣所做的事,動機在于對臣存有私怨,但是卑職是宰相首班,這種事本不應該以這種形式發生。
既然它發生了,那就說明進駐我國的元吏的權力太大,他們隻要說一句話就能左右我國的命運。
現在對高麗來說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如何防止元吏插手幹涉國事。
司政官的心如果不齊,不知何時還會發生類似的事。
與其讓臣官居宰相,不如讓臣告退更好。
&rdquo 忠烈王沒有接受金方慶的這一請求。
金方慶說掌管國政的人的心已一分為二了,其實準确地說,不是一分為二,而是一分為三了。
公主的怯憐口張舜龍、印侯、車信等人都有了很大的發言權。
高麗往元派遣的使者這一職位不知何時就被怯憐口壟斷了,作為中書省和高麗之間的聯系,高麗的君臣們也不得不讓他們幾分。
他們内擁公主,外拜中書省,其驕慢的言行讓人實在看不下去。
作為高麗的頂梁柱,金方慶有着和國家一起經曆的長長的過往,但也對他們也隻有微乎其微的壓制力。
一月中旬,洪茶丘突然率一百多名士兵進入了開京。
這是至元十二年一月離開開京以來,他時隔三年再次進入高麗。
他徑直進宮參見了忠烈王和公主,表示去年年末的金方慶父子事件中還有很多疑點,自己要親自調查才入境來的。
王回答說,罪狀是誣妄的,此事已經查清,沒必要再查。
但洪茶丘堅持說,自己是在任地東京(遼陽)聽說此事的,不能接受表面上一團和氣的解決方案,為此特地向忽必烈上奏,得到了忽必烈的許可,要探明事情的真相,所以這次才入境來的。
而且自己去年正月接任了鎮國上将軍,從職責上來說,必須要親手解決這事。
言語頗為懇切,但語氣卻顯得很傲慢,似乎無論對方有多少人,也絕不能任意改變自己的想法。
最後,洪茶丘對在場的一個宰臣說道:&ldquo場所定在奉恩寺,時間是兩天後的一月十八日午時。
&rdquo 他讓人在那一天的那個時刻準确無誤地把金方慶帶到指定的場所,語氣不容分說。
在指定的那一天,金方慶和子忻一同趕赴了都城北郊的奉恩寺。
一進入寺門,兩人立刻被番卒捆了起來。
這是完全把他們當罪犯看待了。
為了見證調查金方慶一事,高麗方面的數名宰臣也出席了,但他們從一開始就被洪茶丘的高壓的态度所壓制,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審問方除了洪茶丘之外,忻都也露面了,但忻都一句話也不說,所有事情都交由洪茶丘處理。
洪茶丘在前次戰役的時候還是忻都的部下,現在和忻都并列為征東都元帥,假如再征日本,他們應該具有完全對等的權限。
對高麗來說,忻都作為屯田經略使,是所有駐留軍的總指揮,但洪茶丘是作為鎮國上将軍,負責統轄高麗,當然可以認為其職位在忻都之上。
這天在奉恩寺發生了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事。
洪茶丘命令番卒把金方慶父子二人用鐵索捆住脖子,叫杖者敲打他們的頭。
這是為了能從他們的口中親耳聽到金方慶父子懷有叛心這句話。
金方慶父子光着身體站了一天,肌膚凍得就像潑過墨一樣。
審問在隔了半個月後的二月三日再次進行。
這次地點設在奉恩寺附近的興國寺院内。
這一天,在洪茶丘的要求之下,忠烈王也到場見證。
審問以國王的名義進行。
忠烈王也無力阻止在自己眼皮底下發生的事。
這涉及的是叛亂,洪茶丘擁有全部的權限。
雨夾雜着雪下到方丈的前庭中,打濕了洪茶丘和金方慶。
洪茶丘的态度是無論如何都要讓金方慶認罪,但金方慶無論如何都沒說出洪茶丘想要的東西。
金方慶的皮膚破了,血流如注,他數次暈過去後又醒了過來。
在審問期間,洪茶丘對忠烈王說道: &ldquo現在是大寒時節,雨雪下個不停,審了這麼久,想必殿下也累了。
如果讓金方慶認罪的話,那麼罪行就隻是他一個人的,而且就算有罪,也隻是發配而已。
為何金方慶一心求死?真是難以理解。
&rdquo 忠烈王不忍看到金方慶受苦,走到金方慶的身邊,流着淚勸他認罪。
可是金方慶卻說道:&ldquo陛下為什麼會這麼說呢?臣行伍出身,官居宰相之位,即使肝腦塗地也不足以報國恩,為什麼要惜命認罪,違背社稷呢?&rdquo 對忠烈王來說,洪茶丘就像一個瘋子,不知道他那麼拼命地想得到什麼。
但金方慶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