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也有有着稚嫩臉龐和眼神的少年士兵。
閱兵結束兩三天之後全體艦船就應該出航了。
但天氣的原因,又往後延了幾天。
出航的日子宣布了好幾次,也更改了好幾次。
實際上九百艘的船隊從合浦港出發已是五月三日淩晨。
高麗的士兵們乘坐的二百艘的船隊當中,一百五十艘作為頭陣的船隊先從港灣消失了,蒙漢軍的全部艦船出發之後,在最後尾的又是高麗的另五十艘艦船。
當艦船一艘不剩全都出動之後,小小的波浪互相碰撞着把整個港灣都吞沒了。
這是一個晴朗的日子,從海上吹過來的卻是很不應時的、就像冬天回歸了一樣的寒風。
送别日本征讨軍之後,忠烈王從五月到六月都駐辇在合浦。
如果出征軍有消息來的話,作為征東行中書省的長官就必須發出相應的指令。
六月,忠烈王前往古新羅[57]的首都慶州。
古老的首都荒廢了,就像無人的都城一樣安靜。
他在星星點點散布着新羅王族陵墓平原荒野中打馬飛奔,拜訪了丘陵的腳底下的佛國寺。
這裡也荒蕪了,寬闊的寺院裡不見任何人影,釋迦、多寶這兩座有名的石造佛塔靜靜地沐浴在初夏的陽光中。
忠烈王從慶州回到合浦就一直留在那裡。
七月時又一度返回了都城。
在開京停留了大約一個月。
閏七月,又從慶尚道南下合浦。
在安甯府駐辇時,見到了合浦的屯所派來的使者。
使者說出來的話讓忠烈王難以置信。
那就是,日本征讨軍吃敗仗了。
具體情形不得而知,但據漂到合浦的殘兵敗将們所說,在日本的金海之戰中,從合浦出航的四萬名将士以及從江南出發的範文虎所率的十萬大軍,都在一夜之間遭受了暴風的襲擊,全覆沒了。
忠烈王到達合浦的三天之後,也就是閏七月十六日,金方慶所乘的船到達了港口。
船已殘破不堪,士兵們也都受了傷。
七月十九日,忠烈王派将軍李仁赴元向忽必烈上奏戰敗的消息。
在此前後,有好幾艘破敗的艦船開回了合浦。
其中一艘是忻都、洪茶丘、範文虎所乘的艦船。
《高麗史》的金方慶傳中記述如下: &mdash&mdash方慶與忻都、茶丘、樸球、金周鼎等發至日本世界村大明浦,使通事金貯檄谕之。
周鼎先與倭交鋒。
諸軍皆下與戰。
郎将康彥、康師子等死之。
六月方慶、周鼎球、樸之亮、荊萬戶等與日本兵合戰,斬三百餘級。
日本兵突進,官軍潰,茶丘棄馬走。
日本兵乃退,茶丘僅免。
翌日複戰敗績。
軍中又大疫,死者凡三千餘人。
忻都、茶丘等以累戰不利,且範文虎過期不至,議回軍曰:&ldquo聖旨令江南軍與東路軍必及是月望會壹歧島,今南軍不至,我軍先到,數戰船腐糧盡,其将奈何?&rdquo方慶默然。
旬馀又議如初,方慶曰:&ldquo奉聖旨赍三月糧,今一月糧尚在,俟南軍來合攻,必滅之。
&rdquo 諸将不敢複言。
既而文虎以蠻軍十餘萬至,船凡九百餘艘。
八月,值大風,蠻軍皆溺死。
随海水漂來的死屍堆滿了合浦,這一場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出現在金方慶的眼前,總也揮之不去。
死屍都呈半裸狀,頭部像是插在水中一樣沉在海裡,屍體和屍體之間,蒼黑的潮水搖晃着互相碰撞。
有時候潮水會像一根柱子一樣沖天而起。
每當這時,潮水的飛沫就落在死屍群上。
敗戰的消息傳到上都行宮忽必烈處已是閏七月二十九日。
依忽必烈之命,忠烈王派潘阜慰勞了敗軍之将忻都、範文虎、洪茶丘等人。
八月二十九日,忽必烈的敕令下達,讓高麗提供糧食給那些殘兵敗将。
八月末,忻都、洪茶丘、範文虎等離開開京返回元國。
從這時候開始,元及高麗都擔心日本軍來襲,為此采取了一些措施。
九月,元增加了耽羅的戍兵。
十月十七日,高麗也設置了金州鎮邊萬戶府[58],以怯憐口印侯為萬戶,同為怯憐口的張舜龍為管軍總官。
十一月,元把征讨留後軍分别鎮守慶元、上海、澉浦。
一年過去了,忠烈王八年、至元十九年一月五日,元宣布廢除征東行中書省。
一月十五日,高麗派使者赴元,乞求五百蒙兵駐屯金州。
二月,元以蒙漢軍一千人鎮守耽羅。
四月,四百名元兵進駐高麗。
其中的三百四十名是鎮守合浦的兵,剩下的六十名是守護都城開京的兵。
高麗的兵力匮乏到了居然需要跟元兵乞求六十名士兵守護都城的地步。
其後,元征讨日本的企圖也數次上議,但每次都無果而終。
又到了至元三十一年(西元一二九四年),忽必烈薨逝,東征之事這才告終。
戰後在元朝内發生了乃顔、哈丹等諸王的叛亂[59],洪茶丘在征讨中立下大功,官至遼陽等處的行尚書省右丞[60],在東征之役十年之後的至元二十八年染疾而終。
洪茶丘死後三年,忽必烈薨逝,又三年後,公主忽都魯揭裡迷失駕崩。
她在那一年和忠烈王一起赴元入朝,五月回國,看到壽甯宮的芍藥當時正盛開着,命人折下一枝,把玩許久,無限感泣,之後患疾而終。
年三十九歲。
金方慶在戰後上書辭官在野,在公主死後三年的忠烈王二十六年(西元一三零零年)以八十九歲的高齡死去。
至老也未生白發。
依其遺言葬于安東,但因受人讒言,未獲禮葬。
之後忠烈王對此悔恨不已。
高麗雖然沒能從再度征讨日本的傷痛之中恢複過來,當然,忠烈王的晚年也充滿了苦難。
在元朝乃顔、哈丹等諸王叛亂期間,高麗受到波及,被叛軍入侵,一時間不得不又把都城移至江華島。
另外,忠烈王和太子不和,他的寵臣被殺了幾十人,甚至一度被從王位上拉下來。
公主忽都魯揭裡迷失去世後,在此之前一直害怕公主而移居别宮、長期不能和王相會的貞和宮主生下了兩人的女兒。
至大元年(西元一三零八年)忠烈王薨逝。
享年七十三歲。
*** [1]掌管财貨廪藏的大府寺的長官。
正三品官。
[2]&ldquo禾不登場&rdquo是谷物沒有收成。
&ldquo場&rdquo是晾曬谷物的廣場。
&ldquo罄倒&rdquo是容器空空如也。
&ldquo遺嚼&rdquo是剩下的東西。
&ldquo款款&rdquo是懇切。
[3]并非正式官職。
顧問角色 [4]和&ldquo回鹘&rdquo同。
[5]負責翻譯的官員。
請參照前面提到的&ldquo譯語郎将&rdquo。
[6]同駐守機關。
[7]參照前面提到的&ldquo起居舍人&rdquo。
起居舍人是中書令系列下的,而起居郎屬于門下侍中系列。
[8]鐵做的箭尾。
[9]安慶府的行政長官。
[10]内蒙古西拉木倫流域興起的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機
閱兵結束兩三天之後全體艦船就應該出航了。
但天氣的原因,又往後延了幾天。
出航的日子宣布了好幾次,也更改了好幾次。
實際上九百艘的船隊從合浦港出發已是五月三日淩晨。
高麗的士兵們乘坐的二百艘的船隊當中,一百五十艘作為頭陣的船隊先從港灣消失了,蒙漢軍的全部艦船出發之後,在最後尾的又是高麗的另五十艘艦船。
當艦船一艘不剩全都出動之後,小小的波浪互相碰撞着把整個港灣都吞沒了。
這是一個晴朗的日子,從海上吹過來的卻是很不應時的、就像冬天回歸了一樣的寒風。
送别日本征讨軍之後,忠烈王從五月到六月都駐辇在合浦。
如果出征軍有消息來的話,作為征東行中書省的長官就必須發出相應的指令。
六月,忠烈王前往古新羅[57]的首都慶州。
古老的首都荒廢了,就像無人的都城一樣安靜。
他在星星點點散布着新羅王族陵墓平原荒野中打馬飛奔,拜訪了丘陵的腳底下的佛國寺。
這裡也荒蕪了,寬闊的寺院裡不見任何人影,釋迦、多寶這兩座有名的石造佛塔靜靜地沐浴在初夏的陽光中。
忠烈王從慶州回到合浦就一直留在那裡。
七月時又一度返回了都城。
在開京停留了大約一個月。
閏七月,又從慶尚道南下合浦。
在安甯府駐辇時,見到了合浦的屯所派來的使者。
使者說出來的話讓忠烈王難以置信。
那就是,日本征讨軍吃敗仗了。
具體情形不得而知,但據漂到合浦的殘兵敗将們所說,在日本的金海之戰中,從合浦出航的四萬名将士以及從江南出發的範文虎所率的十萬大軍,都在一夜之間遭受了暴風的襲擊,全覆沒了。
忠烈王到達合浦的三天之後,也就是閏七月十六日,金方慶所乘的船到達了港口。
船已殘破不堪,士兵們也都受了傷。
七月十九日,忠烈王派将軍李仁赴元向忽必烈上奏戰敗的消息。
在此前後,有好幾艘破敗的艦船開回了合浦。
其中一艘是忻都、洪茶丘、範文虎所乘的艦船。
《高麗史》的金方慶傳中記述如下: &mdash&mdash方慶與忻都、茶丘、樸球、金周鼎等發至日本世界村大明浦,使通事金貯檄谕之。
周鼎先與倭交鋒。
諸軍皆下與戰。
郎将康彥、康師子等死之。
六月方慶、周鼎球、樸之亮、荊萬戶等與日本兵合戰,斬三百餘級。
日本兵突進,官軍潰,茶丘棄馬走。
日本兵乃退,茶丘僅免。
翌日複戰敗績。
軍中又大疫,死者凡三千餘人。
忻都、茶丘等以累戰不利,且範文虎過期不至,議回軍曰:&ldquo聖旨令江南軍與東路軍必及是月望會壹歧島,今南軍不至,我軍先到,數戰船腐糧盡,其将奈何?&rdquo方慶默然。
旬馀又議如初,方慶曰:&ldquo奉聖旨赍三月糧,今一月糧尚在,俟南軍來合攻,必滅之。
&rdquo 諸将不敢複言。
既而文虎以蠻軍十餘萬至,船凡九百餘艘。
八月,值大風,蠻軍皆溺死。
随海水漂來的死屍堆滿了合浦,這一場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出現在金方慶的眼前,總也揮之不去。
死屍都呈半裸狀,頭部像是插在水中一樣沉在海裡,屍體和屍體之間,蒼黑的潮水搖晃着互相碰撞。
有時候潮水會像一根柱子一樣沖天而起。
每當這時,潮水的飛沫就落在死屍群上。
敗戰的消息傳到上都行宮忽必烈處已是閏七月二十九日。
依忽必烈之命,忠烈王派潘阜慰勞了敗軍之将忻都、範文虎、洪茶丘等人。
八月二十九日,忽必烈的敕令下達,讓高麗提供糧食給那些殘兵敗将。
八月末,忻都、洪茶丘、範文虎等離開開京返回元國。
從這時候開始,元及高麗都擔心日本軍來襲,為此采取了一些措施。
九月,元增加了耽羅的戍兵。
十月十七日,高麗也設置了金州鎮邊萬戶府[58],以怯憐口印侯為萬戶,同為怯憐口的張舜龍為管軍總官。
十一月,元把征讨留後軍分别鎮守慶元、上海、澉浦。
一年過去了,忠烈王八年、至元十九年一月五日,元宣布廢除征東行中書省。
一月十五日,高麗派使者赴元,乞求五百蒙兵駐屯金州。
二月,元以蒙漢軍一千人鎮守耽羅。
四月,四百名元兵進駐高麗。
其中的三百四十名是鎮守合浦的兵,剩下的六十名是守護都城開京的兵。
高麗的兵力匮乏到了居然需要跟元兵乞求六十名士兵守護都城的地步。
其後,元征讨日本的企圖也數次上議,但每次都無果而終。
又到了至元三十一年(西元一二九四年),忽必烈薨逝,東征之事這才告終。
戰後在元朝内發生了乃顔、哈丹等諸王的叛亂[59],洪茶丘在征讨中立下大功,官至遼陽等處的行尚書省右丞[60],在東征之役十年之後的至元二十八年染疾而終。
洪茶丘死後三年,忽必烈薨逝,又三年後,公主忽都魯揭裡迷失駕崩。
她在那一年和忠烈王一起赴元入朝,五月回國,看到壽甯宮的芍藥當時正盛開着,命人折下一枝,把玩許久,無限感泣,之後患疾而終。
年三十九歲。
金方慶在戰後上書辭官在野,在公主死後三年的忠烈王二十六年(西元一三零零年)以八十九歲的高齡死去。
至老也未生白發。
依其遺言葬于安東,但因受人讒言,未獲禮葬。
之後忠烈王對此悔恨不已。
高麗雖然沒能從再度征讨日本的傷痛之中恢複過來,當然,忠烈王的晚年也充滿了苦難。
在元朝乃顔、哈丹等諸王叛亂期間,高麗受到波及,被叛軍入侵,一時間不得不又把都城移至江華島。
另外,忠烈王和太子不和,他的寵臣被殺了幾十人,甚至一度被從王位上拉下來。
公主忽都魯揭裡迷失去世後,在此之前一直害怕公主而移居别宮、長期不能和王相會的貞和宮主生下了兩人的女兒。
至大元年(西元一三零八年)忠烈王薨逝。
享年七十三歲。
*** [1]掌管财貨廪藏的大府寺的長官。
正三品官。
[2]&ldquo禾不登場&rdquo是谷物沒有收成。
&ldquo場&rdquo是晾曬谷物的廣場。
&ldquo罄倒&rdquo是容器空空如也。
&ldquo遺嚼&rdquo是剩下的東西。
&ldquo款款&rdquo是懇切。
[3]并非正式官職。
顧問角色 [4]和&ldquo回鹘&rdquo同。
[5]負責翻譯的官員。
請參照前面提到的&ldquo譯語郎将&rdquo。
[6]同駐守機關。
[7]參照前面提到的&ldquo起居舍人&rdquo。
起居舍人是中書令系列下的,而起居郎屬于門下侍中系列。
[8]鐵做的箭尾。
[9]安慶府的行政長官。
[10]内蒙古西拉木倫流域興起的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