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見了忽必烈,但他一點口風都沒有跟忠烈王透露,那之後沒多久就發布了這次的造船命令。

    就算忽必烈不想命令忠烈王造船,但關于再征日本的事情,哪怕提一句也好。

     四月初,又有一個怯憐口從元回來了。

    他帶回了關于二月末忽必烈從燕都臨幸上都以及再征日本的命令已下達宋将範文虎的消息。

    但沒有确切的證據表明範文虎接到了征讨日本的命令,在燕都也隻止于傳言而已,但是,似乎可以證明這一傳言的是,範文虎把周福、栾忠兩個使者以及一名日本僧人派往日本去了。

     四月二十五日,忠烈王在這一年的年初以給健康狀況不佳的公主尋訪名醫為由,将怯憐口盧英派到了元朝。

    實際上是因為忽必烈在那之後一直沒有就再征日本的事與高麗有過任何的聯系,對此他很是挂念,所以讓盧英前去探求真相。

     盧英在第一個月報告了五月二十五日進入上都之後便杳無音信了。

    又過了一個月後,他突然于六月二十五日,帶着兩名醫生回國了。

     盧英立即前往王宮拜見了國王,在寒暄了一番之後,他說道: &ldquo征東都元帥府接到省旨,給陛下下了一道命令。

    &rdquo 征東都元帥府的長官是洪茶丘。

    也就是說洪茶丘接受中書省的指示要給忠烈王傳令。

    聽到盧英說這番話時,忠烈王就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感覺很不舒服。

     &mdash&mdash敕造戰船征日本,以高麗材用所出,即其地制之,令高麗王議其便以奏。

     忠烈王什麼都沒說,隻是盯着頗為事務性地傳達命令的牒文發呆。

    無論讀了多少遍,那上面分明寫着的就是為了再征日本,特命高麗建造舟艦九百艘。

     忠烈王立即招來宰樞傳達了中書省的命令。

    一時間誰也說不出話來。

    大家心裡抱有的天真的想法一瞬間就被擊得粉碎。

    金方慶聽了王所讀的省旨,瞬間感覺體内火燒火燎地難受。

    同時,對于忽必烈的憎恨湧上了心頭。

    被洪茶丘用鐵索套到脖子上、被杖者鞭打以至于幾次暈過去的時候都沒有感覺到像現在這麼憎恨過。

     但隻過了很短的時間,金方慶就冷靜下來了。

    他覺得其實所有的事情都是很自然的,為什麼之前自己竟然沒有留意到這種如此昭然若揭的事情呢?忽必烈對于高麗王所要求的一切都那麼慷慨,很大方地就滿足了。

    現在忽必烈所要求的一切,高麗王無論如何也必須滿足。

    忽必烈那樣做是有目的的。

    金方慶眼前又久違地浮現出了忽必烈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的臉,又久違地聽到了忽必烈天生以來的真正的聲音。

    那是在上一次戰役時,眼中數十次數百次浮現的臉、耳中數十次數百次聽到的聲音。

    那是當有人在他面前時絕對不會讓人看到的臉、絕對不會讓人聽到的聲音。

    金方慶注意到,不知何時自己給忽略了。

     金方慶開口跟忠烈王說話。

    他的聲音顫抖着,時不時卡住,甚至都覺得沒法再往下繼續了,但沒想到的是,還能接着說下去。

     &ldquo省旨上寫着議其便以奏。

    現在高麗應該馬上派使者去上奏關于高麗的現狀,哪怕稍稍能減輕一點點負擔也好。

    要造九百艘艦船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在前一次戰役中我們就建了九百艘戰艦,為此山野之中連一根大樹都沒了。

    之後五年時間過去了,樹木的生長程度是可以想象到的。

    這次必須要到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去找了。

    既然被命令建造戰艦,那麼士兵、水手、艄公的征召命令肯定也會下達。

    隻要上面不同意減少一個人,那麼高麗就見不到男人的身影了,包括老人和孩子。

    還有,我們還要給進入半島的軍隊提供糧饷,這也是一件大事。

    在江南建九百艘,在我國又建九百艘,從艦船數量來看,這次要駐留在半島上的部隊肯定是前次戰役無法相提并論的了。

    &rdquo 并非能言善辯的金方慶一個人持續說出這麼長的一段話,這可是誰也沒見過的。

    金方慶又接着說道:&ldquo先王元宗和李宰相等人曾承擔過的任務,這次必須由陛下和臣等來承擔了。

    上次高麗總算完成了任務,這次也不是不可能做到。

    以今日此時為限,需要我們君臣一心,共當國難。

    好在仇視我國的人全都給除掉了,沒有人再犯林衍、崔坦那種錯誤了。

    陛下今年四十四歲,先王是五十六歲駕崩的,想想,還有十歲的差距呢。

    臣作為宰相的首班,今年六十八歲,李宰相死去那年是七十二歲,相比較起來,臣還是很年輕的。

    現在宰相之中除了我和柳璥之外都還正值壯年,都可以挺身而出,保護百姓免受元使的皮鞭之苦。

    &rdquo 這次的宰樞會議上,除了金方慶誰也沒說話。

     第二天從淩晨開始宰樞們就聚集在一起了。

    這一天金方慶緘口不語,由其他的宰臣們發言。

    大家選出承旨趙仁規和怯憐口的印侯擔任赴元使者。

    之後,也不知是誰提到了四年前杜世忠一行人的事,那是至元十二年三月,他們作為宣谕日本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