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慘的命運。

    今年秋天趙良弼出使日本一事恐怕就會決定是否要派兵征日了,這将左右高麗的命運。

    從這個意義上說,為了高麗的國運,如果行之有效,那就必須去做。

    一旦事情發展到了蒙古出兵伐日的地步,那就像李藏用所說的那樣,高麗面臨的隻有死路一條了。

     屯田經略使忻都、史樞來到開京幾天後,中書省關于屯田的書函被交到了元宗手裡。

    書函中明确了蒙古的高麗屯田計劃,以及高麗對此會負擔的責任。

    忻都和史樞兩人對此先進行了補充說明。

     根據他們的說明,監管屯田相關的一切事宜的官衙被稱[61] 為屯田經略司,置于東甯府治下的鳳州。

    屯田置立的場所包括開京、東甯府、鳳州、黃州、金州等十一處。

    屯田的官兵就是現在駐屯在高麗的蒙古全軍。

     聽完兩人的話,元宗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

    如果說屯田的官兵就是現在駐屯在高麗的所有蒙古軍的話,那麼數量是很大的。

    往少了說也不會低于六千人。

    而且诏書裡還寫了更為不尋常的事情&mdash&mdash屯田所需的農牛六千頭的一半,即三千頭,需要高麗準備,蒙古會以絹作為交換;所有的農器、種子、軍馬草料以及今年秋天的軍糧等全都由高麗負責提供。

     元宗突然有一種想要大喊出來的沖動,還好總算忍住了。

    他開始相信李藏用的話了。

    人這種東西,就算遭受多麼大的打擊也總能忍住的,國家也一樣,就像李藏用說的那樣。

     元宗立刻把農務别監[62]派往各道,安排人把耕牛和農具運到鳳州,然後上書給中書省:耕牛三千頭雖然是很難接受的數目,但既然是皇上的命令,那就不再申辯了。

    對官絹下賜一事感恩戴德。

    經略使史樞、庫臨其、趙良弼、王國昌、洪茶丘等人商議之後,讓高麗告知實際繳納的耕牛、農具、種子等的數量。

    高麗答複說,在農作期間肯定趕得及交付耕牛一千零一十頭、農具一千三百個和種子一千二百碩[63]。

    在年内可以提供包括上述的一千零一十頭,共計兩千頭的數量。

    農具、種子雖然比貴國所要求的數字要少,但會努力争取,逐漸達到所需要的數額。

    軍糧方面也會盡力籌措,保證不讓貴國的兵馬忍饑挨餓。

     在高麗的君臣們為處理此事焦頭爛額的關鍵時刻,三别抄的勢力正不斷增大的報告一個接一個被呈報到開京。

    三别抄在西起全羅南道的長興府、東到慶尚南道的合浦、金州一帶,一路侵掠南海各個州縣,現在已經控制了三十多座島嶼。

     屯田經略使忻都到達開京後不久就接到了任務,要他統率所有的蒙古駐屯軍。

    阿海被從前線召回,忻都成為了阿海所率部隊的統帥。

    北界西海的駐留軍也是如此,指揮者蒙克多被令歸還,其軍隊也都由忻都統率。

    除此之外,洪茶丘所指揮的高麗歸附軍一千、新入境的永甯公的兩個兒子熙及雍所率的高麗歸附軍一千人也都接受了忻都的指揮。

    永甯公跟随頭辇哥軍進了高麗,但不久就生了病,隻得返回自己的領地遼東,由其兩個兒子頂替着進入了高麗。

    還有和趙良弼、洪茶丘一起來高麗的庫臨其、王國昌兩位武将也被從要職上撤了下來,駐留高麗的所有蒙古軍的指揮權都集中到了忻都一人的手裡。

    從此刻起,和忻都一樣,二十八歲的青年武将洪茶丘在高麗的存在感逐漸增強起來。

     在和蒙古軍交涉的過程中,元宗和忻都、洪茶丘兩人見面的時候最多。

    每當此時洪茶丘總是一言不發,全由忻都一個人發話。

    但到了關鍵時刻,忻都總會看向站在一旁的洪茶丘。

    他看着洪茶丘的眼色,附和着元宗的話語,或是否定其中的某些地方。

    不僅僅是元宗,高麗的朝臣們也都有同樣的感受。

    忻都所說的、所想的都顯得很體諒高麗,而洪茶丘卻絲毫不會。

    從他嘴裡說出來的話也就是&ldquo諾&rdquo和&ldquo否&rdquo之類的而已。

    但他嘴裡說出的&ldquo否&rdquo這個詞中包含着難以形容的冷酷,讓人覺得極其讨厭。

     四月中旬,為了讨伐盤踞珍島的三别抄,忻都率軍離開了開京。

    永甯公的兩個兒子也各自率軍加入了戰鬥。

    半個月之後,洪茶丘也率領僅僅由高麗歸附人編成的征讨軍離開了開京。

    不管是忻都還是洪茶丘,元宗都親自站在王宮前面給出征軍送行。

    這兩次出兵都是為了鎮壓本國的叛亂,而且是在忽必烈的命令之下出動的,所以忽必烈必須得出來送行。

     戰鬥以驚人的速度展開。

    忻都、洪茶丘、的兩個兒子、金方慶也都加入其中。

    五月五日他們就進入珍島,并很快攻陷了那裡。

    捷報不斷傳到元宗處。

    每次接到捷報時,元宗就把使者派往忽必烈那裡。

    三别抄的男男女女被俘的有一萬餘人,被擁立為王的承化公溫被斬,首領裴仲孫戰死。

    戰敗的三别抄由金通精率領着殘兵敗将遠遁耽羅島。

     戰鬥進行期間,開京的大街小巷久違地重現了高麗首都的面貌。

    蒙古兵大都往南部去了,所以街上很少見到蒙兵的身影,而高麗的男男女女們的身影則很是醒目。

    各個街口都設了市場,人流熙熙攘攘,販賣物品的聲音随處可聞。

    高麗的百姓們毫無例外都是窮人,全都衣衫褴褛。

    但這裡畢竟是開京,和鄉下的農村比起來還是要強得多。

    百姓們的訴求每天都通過地方官員傳到元宗的耳朵裡。

     六月七日,蒙古軍隊還沒返回都城,為了上奏三别抄讨伐戰的情況,以及詳細說明屯田置立引起的本國的慘狀,元宗把太子谌派往蒙古。

    把負責供給屯田軍的痛苦直接傳達給元祖忽必烈,這是谌入朝最大的目的。

     谌離開開京時,街上流傳着一些奇怪的傳言。

    這些流言也不知道是從哪裡傳出來的。

    &mdash&mdash所謂從都城出發的讨伐軍打敗了三别抄,其實都是誤傳,實際上是三别抄打敗了忻都所率的蒙古軍,忻都和洪茶丘都在珍島戰死了。

    謠言傳得有鼻子有眼的,甚至傳到了王宮裡的侍女們耳中。

    而三别抄不久之後就會回到江華島的謠言也一直在流傳。

     針對這種無憑無據的傳言,元宗發出了嚴厲的禁令,但根本沒法平息。

    這個傳說一直持續到忻都所率領的蒙古兵團終于列隊湧入城中為止。

    讨伐軍是七月初返回的。

     這一天元宗去到都城南門迎接回歸的部隊。

    總帥忻都走在最前方,由少數騎兵前後護衛着進了城,接下來就是蒙古軍,之後是金方慶、洪茶丘、的兩個兒子的部隊。

    時隔十個月元宗和金方慶又見了面。

    金方慶是去年九月和阿海一起離開開京的,那時他想,就算拼了性命也要說服三别抄的首腦們。

    但結果還是沒能做到。

    作為唯一一個加入三别抄讨伐戰的高麗武将,可以料想金方慶内心的感受有多複雜。

    在他離開都城一年期間,高麗經曆的路程變得愈加艱難。

    金方慶的臉被曬黑得看起來簡直都不像是人臉了,隻有從元宗前面走過時,他才把臉轉向元宗一邊。

    離開都城時他隻帶了六十名左右的高麗士兵,而現在,一千名左右的高麗兵跟在他的後面。

    有從地方上征集上來的,也有來自三别抄陣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