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住痛苦的時刻。
李藏用要活到所有事情都好轉的時候。
忽必烈要向日本派遣國信使,此事和之前不同,诏書内容非同一般。
但光憑這個還不能斷定他一定會派軍征讨日本。
一切都要看日本的态度而定。
作為高麗來說,無論如何都必須阻止日本作出刺激蒙古的舉動。
高麗目前能做的唯有這件事了。
&rdquo 李藏用說着,表情變得極其僵硬: &ldquo我們高麗自己要往日本派遣使者。
在蒙使赴日之前,我們先把使者派到日本。
日本的統治者們有必要事先了解這次蒙使派遣意味着什麼,忽必烈決心如何,蒙古的國力到底怎樣。
如果日本清楚了,想必不會魯莽行事。
臣以為,這是高麗必須做的最要緊的一件事。
還有就是要盡快平定三别抄之亂,此其二。
雖然我們很同情三别抄的士兵們,但在國家生死關頭作亂,就隻能作為國家的仇敵,這是絕不容許的。
如果不借助蒙古兵就無法平定的話,那我們就必須借助蒙古兵的力量。
關鍵是要盡快消除内亂。
國家内部亂了還怎麼防備外患。
據诏書所說,蒙古大軍要由三名将領指揮進入我國。
眼下我們無法阻止。
他們一定會長期駐屯的,最可怕的是,這些部隊會屯田并定居下來。
這是必須要阻止的,但臣還沒有什麼方法。
早一日鎮壓内亂,打消蒙古征讨日本的念頭,否則無法緩解人們對蒙古屯田的不安。
&rdquo 李藏用說道。
說到最後,他甚至強烈地感覺到,或許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忽必烈最想做的事,肯定就是要把蒙古兵永久駐屯在高麗。
在赴日國使回國之前,他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把蒙古大軍囤積在半島南部。
因此為了派遣國信使而進駐高麗隻不過是個借口,其目的還是想把大軍投入到高麗來。
為了讓蒙古大軍成為永久的駐屯部隊,他派他們屯田,因此才不給高麗增添些許的負擔,這是可以理解的。
十二月二日,為了上奏還都及三别抄作亂一事而入朝蒙古的太子谌回來了。
随同谌一起回開京的還有蒙古斷事官[59]不哈。
不哈谒見了元宗,在席間說道: &ldquo聽說林衍廢立國王時參與謀叛的人都還在朝中,不問其罪,何以懲惡?&rdquo 顯然是在說李藏用。
元宗沉默了。
李藏用也在席間。
他感覺自己反而被原本想要刺殺的忽必烈用短刀刺了一刀。
&ldquo陛下或許覺得臣當時就該死的。
但是無論如何,李藏用那時還不能死。
希望你歸國之後可以向陛下禀明此事。
&rdquo 李藏用說道。
第二年至元八年正月五日,元宗免去了李藏用的官職。
不哈是肩負着把李藏用逐出朝廷的使命來到高麗的,因此,元宗不得不遵從這一指示。
十二日不哈離開開京返回蒙古。
幾乎就在同時,去年年末降下的诏書中所說的要派往日本的國信使趙良弼和庫臨其、王國昌、洪茶丘三個蒙古将軍率領着兩千名士兵家臣們進入了開京。
元宗和都出到都城北郊去迎接這一行人。
開京裡滿是蒙古士兵。
除了接替頭辇哥的阿海所率的軍隊之外,還有新來的蒙兵們,于是所有的民房都被占了。
元宗本來對入境監視還都事宜的頭辇哥軍在還都後還一直留在高麗頗有異議,但由于統帥的頭辇哥和阿海的交接,不知不覺中這支軍隊的性質已經完全改變了。
現在可以說已完全成為三别抄讨伐軍了。
三千兵力的三分之一開往前線,剩下的全都留在了開京。
前線部隊和留在開京的部隊之間經常一點點地相互交替。
因此,既有不斷從前線回到開京的士兵,也有不斷從開京往南進發的部隊。
就在此時,庫臨其、王國昌、洪茶丘等人所率領的部隊開進來了,開京也因此完全成了蒙古的軍都。
高麗兵隻有分布在王宮裡的極少數的士兵,不足一百名。
這幾十年間,高110麗擁有的唯一防衛兵力三别抄現在已成叛軍,各地雖然還留存有少許兵力,但也不能把他們都調到開京來。
他們進京以後才知道,原來國信使趙良弼出使日本是在秋天九月時就已經定下來的。
新來的蒙古兵肩負着在趙良弼赴日未歸前駐留金州、合浦一帶的任務,所以如果是從國信使出發的秋天開始算的話,他們駐留期就是從這一年的秋天直到下一年,還早得很。
這意味着早在九月就來到高麗的這支軍隊,很長的一段時間都要留在這個國家了。
實質上,高麗的首都現在已經完全被蒙古兵所占領了。
三月三日,蒙古的忻都、史樞兩位使者到來。
兩人帶來了忽必烈的诏書: &mdash&mdash朕嘗遣信使通谕日本,不謂執迷固閉,難以善言開谕。
此卿所知今将經略于彼,敕有司發卒屯田,用為進取之計,庶免爾國他日轉輸之弊,仍複遣使持書先示招懷,卿其悉心盡慮,裨贊[60]方略,期于有成,以稱朕意。
毫無疑問,這是關于屯田置立的诏書。
李藏用所擔心的事情終于成為了現實。
使者忻都、史樞二人肩負屯田經略使的職務。
诏書中有&ldquo發卒屯田&rdquo的表述,但不知屯田部隊是指現在在都城裡的庫臨其、王國昌、洪茶丘等部隊,還是負責讨伐三别抄的阿海的部隊,又或者以上都不是,有别的新的屯田部隊要入境來? 李藏用已成為了市井之人,正閑居在都城一隅。
元宗派人帶上诏書的抄本,把這件事轉告李藏用。
高麗朝中幾乎每天都有蒙古的武将,所以元宗沒能找到和李藏用見上一面的機會。
李藏用寫的回函很快就送了過來。
其中說道,無論發生何事元宗都不能驚慌。
這并非指常人完全預料不到、讓人完全束手無策的事。
高麗這幾年發生的事件其實都是可以預想得到的。
忽必烈也是人,既然是人,他能想到的事情也終究是有限度的。
關于屯田置立一事,說明忽必烈手裡的棋子已經下完了。
現在雖然無法預料是要把蒙古兵作為屯田兵配置在我國,還是會派新的蒙古兵來,但既然形勢如此,不管是哪種情況都沒什麼大不了的。
屯田兵會征收所有的物資,因此高麗今後将會面臨極大的痛苦,這也是無奈的事。
臣最近年老體衰,什麼病都找上門了,今後會越來越痛苦。
原本在這些病到來之前還覺得不能忍受的,但等它們真的來了,卻意外地發現自己還能忍受。
陛下要忍受下去,高麗的人民也必須要忍。
在忍受這些痛苦的同時,希望陛下能做兩件事。
一是盡快鎮壓内亂。
另一件就是去年年末所奏之事,這不好寫在書面上,但是希望務必實行。
忽必烈對日本抱有何種想法目前已經很清楚了。
萬一要發兵征讨日本,那對高麗來說就不再隻是痛苦,而是死路一條了。
元宗立即明白了李藏用要自己去做什麼事。
甚至當時說到此事時李藏用那痛苦的表情都曆曆在目。
那就是,從高麗自己的立場出發,在趙良弼赴日之前先行派出使者。
這樣做究竟有無效果不得而知,但元宗還是想試試。
隻是這麼做需要下很大的決心。
說起來,這是對忽必烈的背叛行為,要做的話就要神不知鬼不覺。
事情一旦敗露,無論是高麗也好,元宗也罷,都會面臨悲
李藏用要活到所有事情都好轉的時候。
忽必烈要向日本派遣國信使,此事和之前不同,诏書内容非同一般。
但光憑這個還不能斷定他一定會派軍征讨日本。
一切都要看日本的态度而定。
作為高麗來說,無論如何都必須阻止日本作出刺激蒙古的舉動。
高麗目前能做的唯有這件事了。
&rdquo 李藏用說着,表情變得極其僵硬: &ldquo我們高麗自己要往日本派遣使者。
在蒙使赴日之前,我們先把使者派到日本。
日本的統治者們有必要事先了解這次蒙使派遣意味着什麼,忽必烈決心如何,蒙古的國力到底怎樣。
如果日本清楚了,想必不會魯莽行事。
臣以為,這是高麗必須做的最要緊的一件事。
還有就是要盡快平定三别抄之亂,此其二。
雖然我們很同情三别抄的士兵們,但在國家生死關頭作亂,就隻能作為國家的仇敵,這是絕不容許的。
如果不借助蒙古兵就無法平定的話,那我們就必須借助蒙古兵的力量。
關鍵是要盡快消除内亂。
國家内部亂了還怎麼防備外患。
據诏書所說,蒙古大軍要由三名将領指揮進入我國。
眼下我們無法阻止。
他們一定會長期駐屯的,最可怕的是,這些部隊會屯田并定居下來。
這是必須要阻止的,但臣還沒有什麼方法。
早一日鎮壓内亂,打消蒙古征讨日本的念頭,否則無法緩解人們對蒙古屯田的不安。
&rdquo 李藏用說道。
說到最後,他甚至強烈地感覺到,或許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忽必烈最想做的事,肯定就是要把蒙古兵永久駐屯在高麗。
在赴日國使回國之前,他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把蒙古大軍囤積在半島南部。
因此為了派遣國信使而進駐高麗隻不過是個借口,其目的還是想把大軍投入到高麗來。
為了讓蒙古大軍成為永久的駐屯部隊,他派他們屯田,因此才不給高麗增添些許的負擔,這是可以理解的。
十二月二日,為了上奏還都及三别抄作亂一事而入朝蒙古的太子谌回來了。
随同谌一起回開京的還有蒙古斷事官[59]不哈。
不哈谒見了元宗,在席間說道: &ldquo聽說林衍廢立國王時參與謀叛的人都還在朝中,不問其罪,何以懲惡?&rdquo 顯然是在說李藏用。
元宗沉默了。
李藏用也在席間。
他感覺自己反而被原本想要刺殺的忽必烈用短刀刺了一刀。
&ldquo陛下或許覺得臣當時就該死的。
但是無論如何,李藏用那時還不能死。
希望你歸國之後可以向陛下禀明此事。
&rdquo 李藏用說道。
第二年至元八年正月五日,元宗免去了李藏用的官職。
不哈是肩負着把李藏用逐出朝廷的使命來到高麗的,因此,元宗不得不遵從這一指示。
十二日不哈離開開京返回蒙古。
幾乎就在同時,去年年末降下的诏書中所說的要派往日本的國信使趙良弼和庫臨其、王國昌、洪茶丘三個蒙古将軍率領着兩千名士兵家臣們進入了開京。
元宗和都出到都城北郊去迎接這一行人。
開京裡滿是蒙古士兵。
除了接替頭辇哥的阿海所率的軍隊之外,還有新來的蒙兵們,于是所有的民房都被占了。
元宗本來對入境監視還都事宜的頭辇哥軍在還都後還一直留在高麗頗有異議,但由于統帥的頭辇哥和阿海的交接,不知不覺中這支軍隊的性質已經完全改變了。
現在可以說已完全成為三别抄讨伐軍了。
三千兵力的三分之一開往前線,剩下的全都留在了開京。
前線部隊和留在開京的部隊之間經常一點點地相互交替。
因此,既有不斷從前線回到開京的士兵,也有不斷從開京往南進發的部隊。
就在此時,庫臨其、王國昌、洪茶丘等人所率領的部隊開進來了,開京也因此完全成了蒙古的軍都。
高麗兵隻有分布在王宮裡的極少數的士兵,不足一百名。
這幾十年間,高110麗擁有的唯一防衛兵力三别抄現在已成叛軍,各地雖然還留存有少許兵力,但也不能把他們都調到開京來。
他們進京以後才知道,原來國信使趙良弼出使日本是在秋天九月時就已經定下來的。
新來的蒙古兵肩負着在趙良弼赴日未歸前駐留金州、合浦一帶的任務,所以如果是從國信使出發的秋天開始算的話,他們駐留期就是從這一年的秋天直到下一年,還早得很。
這意味着早在九月就來到高麗的這支軍隊,很長的一段時間都要留在這個國家了。
實質上,高麗的首都現在已經完全被蒙古兵所占領了。
三月三日,蒙古的忻都、史樞兩位使者到來。
兩人帶來了忽必烈的诏書: &mdash&mdash朕嘗遣信使通谕日本,不謂執迷固閉,難以善言開谕。
此卿所知今将經略于彼,敕有司發卒屯田,用為進取之計,庶免爾國他日轉輸之弊,仍複遣使持書先示招懷,卿其悉心盡慮,裨贊[60]方略,期于有成,以稱朕意。
毫無疑問,這是關于屯田置立的诏書。
李藏用所擔心的事情終于成為了現實。
使者忻都、史樞二人肩負屯田經略使的職務。
诏書中有&ldquo發卒屯田&rdquo的表述,但不知屯田部隊是指現在在都城裡的庫臨其、王國昌、洪茶丘等部隊,還是負責讨伐三别抄的阿海的部隊,又或者以上都不是,有别的新的屯田部隊要入境來? 李藏用已成為了市井之人,正閑居在都城一隅。
元宗派人帶上诏書的抄本,把這件事轉告李藏用。
高麗朝中幾乎每天都有蒙古的武将,所以元宗沒能找到和李藏用見上一面的機會。
李藏用寫的回函很快就送了過來。
其中說道,無論發生何事元宗都不能驚慌。
這并非指常人完全預料不到、讓人完全束手無策的事。
高麗這幾年發生的事件其實都是可以預想得到的。
忽必烈也是人,既然是人,他能想到的事情也終究是有限度的。
關于屯田置立一事,說明忽必烈手裡的棋子已經下完了。
現在雖然無法預料是要把蒙古兵作為屯田兵配置在我國,還是會派新的蒙古兵來,但既然形勢如此,不管是哪種情況都沒什麼大不了的。
屯田兵會征收所有的物資,因此高麗今後将會面臨極大的痛苦,這也是無奈的事。
臣最近年老體衰,什麼病都找上門了,今後會越來越痛苦。
原本在這些病到來之前還覺得不能忍受的,但等它們真的來了,卻意外地發現自己還能忍受。
陛下要忍受下去,高麗的人民也必須要忍。
在忍受這些痛苦的同時,希望陛下能做兩件事。
一是盡快鎮壓内亂。
另一件就是去年年末所奏之事,這不好寫在書面上,但是希望務必實行。
忽必烈對日本抱有何種想法目前已經很清楚了。
萬一要發兵征讨日本,那對高麗來說就不再隻是痛苦,而是死路一條了。
元宗立即明白了李藏用要自己去做什麼事。
甚至當時說到此事時李藏用那痛苦的表情都曆曆在目。
那就是,從高麗自己的立場出發,在趙良弼赴日之前先行派出使者。
這樣做究竟有無效果不得而知,但元宗還是想試試。
隻是這麼做需要下很大的決心。
說起來,這是對忽必烈的背叛行為,要做的話就要神不知鬼不覺。
事情一旦敗露,無論是高麗也好,元宗也罷,都會面臨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