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築聲。

    然後複從内苑牆入小紅門,剨然大湖。

    有紅闆長橋橫跨水面,橋夾朱欄,欄外維列魚罾,凡朝官渡橋者,俱許抽罾捉魚,得即攜歸。

    于是迤逦達瀛台門。

    惟賜宴時則诏從閘口北上,直西浮道通梁,中有層亭,兩面帳房如号舍排列。

    上熙朝新語。

    命登舟,泛太液池。

    即從過船亭登舟,芰荷十裡,望如蕃錦。

     北面望金色搖曳,則别一境地矣。

    李石台來泰《應制詩》雲:“紅橋循蟻渡,綠樹貫魚歸。

    ”蓋紀實也。

     台州洪虞鄰若臯,敬事呂祖。

    順治戊子領鄉薦,壬辰會試前,與鄰生何陳二姓同禱于呂祖,問南宮捷否。

    拜起,見爐灰書“中阿”二字,是科僅中陳何,始悟析二姓之半而成阿字也。

     乙未會試前,洪夢神贈以詩雲:“大固崔巍正展旗,春光逗發遠為期。

    君家福分非輕淺,先報瓊林第一枝。

    ”是科果捷。

     萬柳堂為益都馮相國溥别業。

    每逢不巳,辄與朝士修稧其中,飲酒賦詩。

    壬戌上巳,益都将有緻政之意,《首倡詩》第六句雲:“水萍風約故沿留。

    ”徐健庵春坊和雲:“盡日行吟步屟留。

    ”施尚白侍講和雲:“回溪時有斷雲留。

    ”陸義山編修和雲:“落花香倩蝶須留。

    ”方渭仁編修和雲:“煙宿含山翠欲留。

    ”徐華隐檢讨和雲:“小雨泥看履印留。

    ”高阮懷檢讨和雲:“羽觞泛泛去還留。

    ”汪蛟門主事和雲:“輕陰時為落花留。

    ”林玉岩中書和雲:“檻拂垂楊叫栗留。

    ”騁妍角勝,佳句如雲。

    相國歎賞不絕,而意似未屬。

    後至潘稼堂檢計和雲:“東山身為草堂留。

    ”相國拍案而起,稱為第一。

     米紫來漢雯,順治辛醜進士,授長葛令。

    到任後清靜無事,民皆安之。

    米故善度曲。

    時有剃頭待诏羅漢者。

    業既猥而貌又甚寝,人鹹侮之。

    一日,方為米剃發,家童有吹笛者,羅漢忽曰:“誤矣。

    ”命作一弄,甚妙。

    又令吹笙,曰:“必胡琴和之乃可。

    ”翌日,自制胡琴,和而吹之,果異凡調,雖吳中曲師不能過也。

    米由是異之,常與究極音律。

    康熙癸醜,米在長葛見邸報中會試題,其孟子題乃“盡其心者”一節,米歎其難。

     适羅漢在側,為闡發傳注,名理燦然。

    又曰:“此章與宗門某公案相發明。

    ”因引《諸尊宿語錄》如翻水,米益奇之,叩其熙朝新語。

    所學,頗記唐人詩數百首,兼曉篆隸,米以賓禮館之。

    一日忽辭去,自言有母在河北,當來一别,即往五台不歸矣。

    後竟不來。

     吳江徐電發釚幼穎敏,年十三賦詩,即有驚人句。

    由翰林外用,乞歸,著書自娛。

    有《菊莊樂府》,早行于世。

    朝鮮貢使仇元吉見之,以金餅購去。

    有詩雲:“中朝攜得《菊莊詞》,讀罷煙霞照海湄。

    北宋風流何處是,一聲鐵笛起相思。

    ”其為遠人所慕如此。

     山陽張毅文鴻烈,康熙己未薦舉授檢讨。

    二十三年十月,黃河漲發,淮水下注。

    山陽、鹽城、高郵、寶應、興化、泰州、江都七邑受害。

    禦史李時謙奏請疏浚淮揚下河,以拯七邑之民。

     恭值聖祖南巡,相度地勢,發帑救民,遣官督理。

    張上疏言:“淮揚水患,關系運道民生。

    淮安以南則山陽、鹽城、高郵、寶應、興化、泰州、江都七邑受害,淮安以北則清河、桃源、宿遷、邳州、雎甯、沭陽、安東、海州八邑受害。

    今皇上準台臣李時謙條議,疏浚淮揚下河,以救七邑之民。

    适值聖駕省方親過淮揚,洞察情形。

    特命大臣查勘後複經會議,發帑經理。

     大哉帝德,如天好生,七邑之黎何幸至此。

    但台臣祇知淮安以南七邑之害,而不知淮安以北八邑之害,其苦一也。

    祇知七邑民田昔受決口之水,今受滾壩之水,而不知八邑民田,在黃河岸以内者其苦尤甚也。

    臣籍隸淮安,何忍不為八邑生靈再請命于聖主之前乎?伏氣皇上命總河确勘,具題到日再議。

    “上從之。

     京城觀象台上,舊有元郭守敬所制渾天儀、簡儀、銅球、量天尺諸器。

    本朝康熙二年,以舊儀年久,多不可用,禦制新儀凡六:曰天體儀,曰赤道儀、曰黃道儀、曰地平經儀、曰地平緯儀、曰紀限儀。

    陳于台上,至今遵用。

    其舊儀移藏台下。

     龍中允燮作《瓊華夢傳奇》,盛行于時。

    一日,置酒招王阮亭輩觀之。

    阮亭酒酣,賦詩,有“自掐檀痕親顧曲,江東誰似阿龍超”之句。

    蔣靜山仁錫和雲:“玉昆侖碎為檀超。

    ”阮亭歎絕。

     宋漫堂中丞選江左十五子詩,厥後其中大魁一人,官大宗伯者一人、大學士者一人,其餘任宮坊、人翰林者指不勝屈。

     高郵李百藥必恒獨以諸生終,然其詩格之高、才力之大,實為十五人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