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乾隆十六年三月初十日,奉上谕:“朕時巡至杭州,禹陵在望,緬惟平成之德,萬世永賴。
皇祖聖祖仁皇帝曾親祀焉。
爰東渡浙江,涉會稽,式遵皇祖舊典,躬薦馨于宇下。
厥有姒氏子姓世居陵側,應世予八品官奉祀。
該督撫擇其有品行者一人充之,以昭崇德報功之至意。
欽此。
“欽遵,由閣部移咨督撫,行據司府縣結報詳題,請将姒恒甸世襲八品官奉祀等因到部具題。
奉旨準行。
乾隆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奉上谕:“朕昨至浙江省城,禮部未奏請遣祭已故大學士徐本。
詢其故,則以未入賢良祠例不緻祭為對。
徐本曆事兩朝,宣力多年,勤慎懋著。
即如前者過常州時,已故巡撫潘思榘,禮部尚猶奏請。
徐本視潘思榘為何如耶?朕巡幸所經郡縣,名臣舊輔皆即緻祭,乃國家念舊酬功之典。
該部自當慎重辦理,何得膠柱鼓瑟乃爾。
徐本著入本省賢良祠,并著該部奏請遺官緻祭。
欽此。
”仰見國家眷念舊臣,有加無已之至意,凡在臣工,宜如何感激奮興耶? 乾隆十六年聖駕南巡,進治河方略之生員俞堉,賞緞一匹、貂皮二張、大荷包一對。
進詩賦之吳楷、顧于觀、姜掄元、王世球、于堯臣,各賞緞一匹、大荷包一對。
其餘王新銘等十五人,各賞大荷包一對。
原任太仆寺卿張映辰、編修梁啟心,各賞緞一匹、貂皮二張。
續進詩賦之魏近思等二十名,各賞緞一熙朝新語。
匹、荷包一對。
嚴長明等五十二名,各賞荷包一對。
二十二年聖駕南巡,進獻詩賦書畫人員,進一冊者賞緞一匹,進二冊者賞緞二匹。
其進《萬壽生生圖》之羅學旦、進《蘇詩補注》之查開,各賞緞四匹。
二十七年聖駕南巡,進獻詩冊之胡紹鼎、李宗袁、王誠、吳燦英,各賞大荷包一對、小荷包二個。
進獻《黃山圖》之員外郎許蔭材、進獻《龍井見聞錄》之舉人汪孟鋗,各賞緞二區。
進獻畫冊之臨生朱方藹、童生呂師說、言世永,各賞緞一匹。
進獻《唐詩》之李清馥,賞緞二匹。
三十年聖駕南巡,進獻詩賦之湯世昌等三十人,各賞緞一匹。
承辦《金山墨刻》之程堂、姚思康,各賞緞二匹。
江廣達,賞貂皮四張,大小荷包各一對。
以上俱見《南巡盛典》。
後自庚子至甲辰,銮辂經臨,行慶施惠,不勝殚述。
乾隆二十七年,李鶴峰因培督學江蘇,按試淮郡。
方唱名時,地忽震,西風大作,轅門外旗竿被風刮入雲中,不知所往。
時河湖盛漲,水與高家堰平,西風加勁,淮揚危在頃刻。
河督以下各官面色如土,方恐怖間,忽轉東風,天低若蓋,見有黑龍在雲中,修尾下垂,湖水上吸。
一炊許,邏兵來報,消水三尺,衆心大安,與試諸生歡聲雷動。
石埭縣教谕沈公目擊其事。
紀文達公昀,中乾隆丁卯順天解元。
二場表題,拟“乾隆十一年,上特召宗室廷臣,分日賜宴瀛台,賦詩聯句,賞花釣魚,賜赉有差,群臣謝表。
”紀作高華典貴,進呈禦覽。
其詞曰:“伏以皇慈霧洽,雅葉夫酒醴笙簧。
聖渥天浮,道契夫赓歌揚拜。
秋深桂苑,蓼蕭沾濃露之華。
日麗缯峰,葵藿依太陽之照,集公姓公族以式燕。
玉牒生光,合大臣小臣以分榮。
冰銜動色,靈槎八月,真同海客之遊。
廣樂九成,似返鈞天之夢。
屏藩有慶,簪組騰歡,臣等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上言:竊惟世道升平,著太和于有象。
朝廷清暇,敷恺樂以無疆。
鼓吹休明,熙朝新語。
必有詠歌之作。
潤色鴻業,爰申燕樂之文。
故象協鳳梧,志卷阿之雅會。
興傳魚藻,留鎬邑之遺風。
《鹿鳴》以下共六詩,君歌臣答。
《白華》而後為一什,誼美恩明。
天王燕則諸侯毛,司儀夙傳其職掌。
正歌備而太師告,禮經亦著為典章。
在先王皆具有明征,及後世乃别名曲宴。
柏梁台上,藩封以迨于郎官。
葡萄宮中,宰執兼随以學士。
五王共宴,花萼樓頭。
三等分評,曲江亭畔。
鹹亨之會,二王同太子俱從。
麗正之筵,兩相暨禮官鹹在。
情契荊枝之句,興慶移銮。
詩吟花柳之天,樂遊置酒。
莫不燕衎于暇豫,用以祝頌夫太平。
然而大陵享神,歸藏既誕。
洞庭張樂,莊叟尤誇。
汾水新
皇祖聖祖仁皇帝曾親祀焉。
爰東渡浙江,涉會稽,式遵皇祖舊典,躬薦馨于宇下。
厥有姒氏子姓世居陵側,應世予八品官奉祀。
該督撫擇其有品行者一人充之,以昭崇德報功之至意。
欽此。
“欽遵,由閣部移咨督撫,行據司府縣結報詳題,請将姒恒甸世襲八品官奉祀等因到部具題。
奉旨準行。
乾隆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奉上谕:“朕昨至浙江省城,禮部未奏請遣祭已故大學士徐本。
詢其故,則以未入賢良祠例不緻祭為對。
徐本曆事兩朝,宣力多年,勤慎懋著。
即如前者過常州時,已故巡撫潘思榘,禮部尚猶奏請。
徐本視潘思榘為何如耶?朕巡幸所經郡縣,名臣舊輔皆即緻祭,乃國家念舊酬功之典。
該部自當慎重辦理,何得膠柱鼓瑟乃爾。
徐本著入本省賢良祠,并著該部奏請遺官緻祭。
欽此。
”仰見國家眷念舊臣,有加無已之至意,凡在臣工,宜如何感激奮興耶? 乾隆十六年聖駕南巡,進治河方略之生員俞堉,賞緞一匹、貂皮二張、大荷包一對。
進詩賦之吳楷、顧于觀、姜掄元、王世球、于堯臣,各賞緞一匹、大荷包一對。
其餘王新銘等十五人,各賞大荷包一對。
原任太仆寺卿張映辰、編修梁啟心,各賞緞一匹、貂皮二張。
續進詩賦之魏近思等二十名,各賞緞一熙朝新語。
匹、荷包一對。
嚴長明等五十二名,各賞荷包一對。
二十二年聖駕南巡,進獻詩賦書畫人員,進一冊者賞緞一匹,進二冊者賞緞二匹。
其進《萬壽生生圖》之羅學旦、進《蘇詩補注》之查開,各賞緞四匹。
二十七年聖駕南巡,進獻詩冊之胡紹鼎、李宗袁、王誠、吳燦英,各賞大荷包一對、小荷包二個。
進獻《黃山圖》之員外郎許蔭材、進獻《龍井見聞錄》之舉人汪孟鋗,各賞緞二區。
進獻畫冊之臨生朱方藹、童生呂師說、言世永,各賞緞一匹。
進獻《唐詩》之李清馥,賞緞二匹。
三十年聖駕南巡,進獻詩賦之湯世昌等三十人,各賞緞一匹。
承辦《金山墨刻》之程堂、姚思康,各賞緞二匹。
江廣達,賞貂皮四張,大小荷包各一對。
以上俱見《南巡盛典》。
後自庚子至甲辰,銮辂經臨,行慶施惠,不勝殚述。
乾隆二十七年,李鶴峰因培督學江蘇,按試淮郡。
方唱名時,地忽震,西風大作,轅門外旗竿被風刮入雲中,不知所往。
時河湖盛漲,水與高家堰平,西風加勁,淮揚危在頃刻。
河督以下各官面色如土,方恐怖間,忽轉東風,天低若蓋,見有黑龍在雲中,修尾下垂,湖水上吸。
一炊許,邏兵來報,消水三尺,衆心大安,與試諸生歡聲雷動。
石埭縣教谕沈公目擊其事。
紀文達公昀,中乾隆丁卯順天解元。
二場表題,拟“乾隆十一年,上特召宗室廷臣,分日賜宴瀛台,賦詩聯句,賞花釣魚,賜赉有差,群臣謝表。
”紀作高華典貴,進呈禦覽。
其詞曰:“伏以皇慈霧洽,雅葉夫酒醴笙簧。
聖渥天浮,道契夫赓歌揚拜。
秋深桂苑,蓼蕭沾濃露之華。
日麗缯峰,葵藿依太陽之照,集公姓公族以式燕。
玉牒生光,合大臣小臣以分榮。
冰銜動色,靈槎八月,真同海客之遊。
廣樂九成,似返鈞天之夢。
屏藩有慶,簪組騰歡,臣等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上言:竊惟世道升平,著太和于有象。
朝廷清暇,敷恺樂以無疆。
鼓吹休明,熙朝新語。
必有詠歌之作。
潤色鴻業,爰申燕樂之文。
故象協鳳梧,志卷阿之雅會。
興傳魚藻,留鎬邑之遺風。
《鹿鳴》以下共六詩,君歌臣答。
《白華》而後為一什,誼美恩明。
天王燕則諸侯毛,司儀夙傳其職掌。
正歌備而太師告,禮經亦著為典章。
在先王皆具有明征,及後世乃别名曲宴。
柏梁台上,藩封以迨于郎官。
葡萄宮中,宰執兼随以學士。
五王共宴,花萼樓頭。
三等分評,曲江亭畔。
鹹亨之會,二王同太子俱從。
麗正之筵,兩相暨禮官鹹在。
情契荊枝之句,興慶移銮。
詩吟花柳之天,樂遊置酒。
莫不燕衎于暇豫,用以祝頌夫太平。
然而大陵享神,歸藏既誕。
洞庭張樂,莊叟尤誇。
汾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