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同時入翰林。
時施園有梅,三月複開四花,恰應四人所居方位。
鹹以為異,繪圖題詠焉。
康熙十六年四月十五日,内大臣覺羅武、一等侍衛兼親随侍衛首領耀色、一等侍衛臣塞護禮、三等侍衛臣索奉上谕:“長白山系本朝發祥之地,今乃無确知之人。
爾等四人前赴鎮守兀喇地方将軍處,選取識路之人往看明白。
以便酌量行禮。
欽此。
”欽遵于五月初四日起行,八月二十一日回京複命。
疏稱:“臣等于五月十四日至盛京,十六日由盛京起行,二十三日至兀喇地方。
轉宣上谕于将軍等,随查兀喇甯古塔及兀喇獵戶所居村莊等處,俱無确知長白山之人。
佥雲曾遠望見。
惟都統尼雅漢之宗族戴穆布魯原系采獵之人,今已老退閑,自稱:我輩原在額赫讷陰地方居住,我雖不曾跻長白山之巅,曾聞我父雲:如往獵于長白山腳下,獲鹿肩負以歸,途中三宿,第四日可至家。
以此度之,長白山離額赫讷陰地方不甚遙遠,我不知其他等語。
因訪問,雖不曾至長白山,如赴額赫讷陰地方,水路幾日可至?陸路幾日可至?亦有知往額赫讷陰地方陸路之人否?據管獵戶噶喇大額黑等口稱:如乘馬由陸路前赴額赫讷陰地方,十日可至。
如乘小舟由水路而往,途中全無阻滞,二十日可至,倘遇水漲阻滞,難計日期。
有獵戶喀喇者知赴額赫讷陰地方陸路等語。
臣等随議每人攜三月糧而往,又思或三月糧盡,或馬匹倒斃,不能歸家亦不可定,随語鎮守甯古塔将軍巴海,可載一船米于額赫讷陰地方豫備,我輩糧盡,以便于彼處取用。
将軍巴海雲:大船不能過松阿裡河大險處,當即載米十熙朝新語。
七小船,至額赫讷陰豫備。
臣等即拟于六月初二日起行,又思由水路而往,倘遇水漲阻滞,稽遲時日,不能即至。
因與噶剌大額黑約:我輩乘此馬匹肥壯,速由陸路往看,俟看過長白山回時,再由水路逆流而上,前赴額赫讷陰地方。
約定。
臣等帶領固山大薩布素于六月初二日起行,經過文德痕河、阿虎山、庫勒讷林祁爾薩河、滹沱河、沙布爾堪河、納丹佛勒地方、輝發江法河、木敦林巴克塔河、納爾渾河、敦敦山、卓龍窩河等處,至讷陰地方江幹。
不意噶喇大額黑乘小舟而行,半月程途,七日齊至。
因語固山大薩布素,我輩乘小舟由江中逆流前赴額赫讷陰地方,汝帶領官兵馬匹,由瓦努湖河逆流而上,由佛多和河順流而下,前來額赫讷陰相會。
約定遣發去後,臣等于十一日至額赫讷陰地方,固山大薩布素等于初十日巳至。
因前進無路,一望林木,臣等與固山大薩布素商議,令薩布素閑散章京喀達與識路徑之喀喇,帶領每旗甲士二十名前行,伐木開路。
并谕:如望見長白山,可将行幾日方得望見?有幾許路程?相度明确來報。
我輩住二日亦即起行矣。
随于十二日遣發前行去後,本日據固山大薩布素差人顧素前來報稱:我等别大人們行三十裡至一山頂上。
望見長白山不甚遙遠,似止有一百七八十裡等語。
又續差艾喀來報,稱:先差人來後,又至一高山頂上,望見長白山甚明,約有百餘裡,山上見有片片白光等語。
臣等趁未有雨水之時,急往看驗長白山。
因留噶喇大額黑督捕珠蚌。
于十三日起行。
十四日與固山大薩布素等會于樹林中,揣摩開路前進。
十六日黎明,聞鶴鳴六七聲。
十七日,雲霧迷漫,不知山在何處,因向鶴鳴處尋路而行。
知遇路蹊,由此前進直至長白山腳下。
見一處周圍林密,中央平坦而圓,有草無木,前面有水,其林離住紥處半裡方盡。
自林盡處有白桦木宛如栽植,香木叢生,黃花燦爛。
臣等随移于彼處住紥。
步出林外,遠望熙朝新語。
雲霧迷山,毫無所見。
臣等近前跪誦綸音,禮拜甫畢,雲霧開散,長白山曆曆分明。
臣等不勝駭異。
又正值一路,可以跻攀,中間有平坦勝地,如築成台基。
遙望山形長闊,近觀地勢頗圓,所見片片白光,皆冰雪也。
山高約有百裡,山頂有池,有五峰圍繞。
臨水而立,碧水澄清,波紋蕩漾,殊為可觀。
池畔無草木。
臣等所立山峰,去池水約有五十餘丈地。
周圍寬闊,約有三四十裡。
池北岸有立熊一,望之甚小。
其繞池諸峰,勢若傾頹,頗駭瞻視。
正南一峰,較諸峰稍低,宛然如門,池水不流,山間處處有水,由左流者則為扣阿裡兀喇河,右流者則為大讷陰河、小讷陰河。
繞山皆平林,遠望諸山皆低。
相視畢,禮拜下山之際,峰頭有鹿一群,他鹿皆奔,獨有七鹿如人推狀,自山峰陸續滾至山下閑散章京畢楊武裡等駐立之處。
臣等不勝駭異,因思正在乏食,此殆山靈所賜,随望山叩謝,收其七鹿。
時施園有梅,三月複開四花,恰應四人所居方位。
鹹以為異,繪圖題詠焉。
康熙十六年四月十五日,内大臣覺羅武、一等侍衛兼親随侍衛首領耀色、一等侍衛臣塞護禮、三等侍衛臣索奉上谕:“長白山系本朝發祥之地,今乃無确知之人。
爾等四人前赴鎮守兀喇地方将軍處,選取識路之人往看明白。
以便酌量行禮。
欽此。
”欽遵于五月初四日起行,八月二十一日回京複命。
疏稱:“臣等于五月十四日至盛京,十六日由盛京起行,二十三日至兀喇地方。
轉宣上谕于将軍等,随查兀喇甯古塔及兀喇獵戶所居村莊等處,俱無确知長白山之人。
佥雲曾遠望見。
惟都統尼雅漢之宗族戴穆布魯原系采獵之人,今已老退閑,自稱:我輩原在額赫讷陰地方居住,我雖不曾跻長白山之巅,曾聞我父雲:如往獵于長白山腳下,獲鹿肩負以歸,途中三宿,第四日可至家。
以此度之,長白山離額赫讷陰地方不甚遙遠,我不知其他等語。
因訪問,雖不曾至長白山,如赴額赫讷陰地方,水路幾日可至?陸路幾日可至?亦有知往額赫讷陰地方陸路之人否?據管獵戶噶喇大額黑等口稱:如乘馬由陸路前赴額赫讷陰地方,十日可至。
如乘小舟由水路而往,途中全無阻滞,二十日可至,倘遇水漲阻滞,難計日期。
有獵戶喀喇者知赴額赫讷陰地方陸路等語。
臣等随議每人攜三月糧而往,又思或三月糧盡,或馬匹倒斃,不能歸家亦不可定,随語鎮守甯古塔将軍巴海,可載一船米于額赫讷陰地方豫備,我輩糧盡,以便于彼處取用。
将軍巴海雲:大船不能過松阿裡河大險處,當即載米十熙朝新語。
七小船,至額赫讷陰豫備。
臣等即拟于六月初二日起行,又思由水路而往,倘遇水漲阻滞,稽遲時日,不能即至。
因與噶剌大額黑約:我輩乘此馬匹肥壯,速由陸路往看,俟看過長白山回時,再由水路逆流而上,前赴額赫讷陰地方。
約定。
臣等帶領固山大薩布素于六月初二日起行,經過文德痕河、阿虎山、庫勒讷林祁爾薩河、滹沱河、沙布爾堪河、納丹佛勒地方、輝發江法河、木敦林巴克塔河、納爾渾河、敦敦山、卓龍窩河等處,至讷陰地方江幹。
不意噶喇大額黑乘小舟而行,半月程途,七日齊至。
因語固山大薩布素,我輩乘小舟由江中逆流前赴額赫讷陰地方,汝帶領官兵馬匹,由瓦努湖河逆流而上,由佛多和河順流而下,前來額赫讷陰相會。
約定遣發去後,臣等于十一日至額赫讷陰地方,固山大薩布素等于初十日巳至。
因前進無路,一望林木,臣等與固山大薩布素商議,令薩布素閑散章京喀達與識路徑之喀喇,帶領每旗甲士二十名前行,伐木開路。
并谕:如望見長白山,可将行幾日方得望見?有幾許路程?相度明确來報。
我輩住二日亦即起行矣。
随于十二日遣發前行去後,本日據固山大薩布素差人顧素前來報稱:我等别大人們行三十裡至一山頂上。
望見長白山不甚遙遠,似止有一百七八十裡等語。
又續差艾喀來報,稱:先差人來後,又至一高山頂上,望見長白山甚明,約有百餘裡,山上見有片片白光等語。
臣等趁未有雨水之時,急往看驗長白山。
因留噶喇大額黑督捕珠蚌。
于十三日起行。
十四日與固山大薩布素等會于樹林中,揣摩開路前進。
十六日黎明,聞鶴鳴六七聲。
十七日,雲霧迷漫,不知山在何處,因向鶴鳴處尋路而行。
知遇路蹊,由此前進直至長白山腳下。
見一處周圍林密,中央平坦而圓,有草無木,前面有水,其林離住紥處半裡方盡。
自林盡處有白桦木宛如栽植,香木叢生,黃花燦爛。
臣等随移于彼處住紥。
步出林外,遠望熙朝新語。
雲霧迷山,毫無所見。
臣等近前跪誦綸音,禮拜甫畢,雲霧開散,長白山曆曆分明。
臣等不勝駭異。
又正值一路,可以跻攀,中間有平坦勝地,如築成台基。
遙望山形長闊,近觀地勢頗圓,所見片片白光,皆冰雪也。
山高約有百裡,山頂有池,有五峰圍繞。
臨水而立,碧水澄清,波紋蕩漾,殊為可觀。
池畔無草木。
臣等所立山峰,去池水約有五十餘丈地。
周圍寬闊,約有三四十裡。
池北岸有立熊一,望之甚小。
其繞池諸峰,勢若傾頹,頗駭瞻視。
正南一峰,較諸峰稍低,宛然如門,池水不流,山間處處有水,由左流者則為扣阿裡兀喇河,右流者則為大讷陰河、小讷陰河。
繞山皆平林,遠望諸山皆低。
相視畢,禮拜下山之際,峰頭有鹿一群,他鹿皆奔,獨有七鹿如人推狀,自山峰陸續滾至山下閑散章京畢楊武裡等駐立之處。
臣等不勝駭異,因思正在乏食,此殆山靈所賜,随望山叩謝,收其七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