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正白旗漢軍陳夢球,康熙甲戌進士,未與館選。
上特召試《聖人之本論》一篇,稱旨,補選庶吉士。
異數也。
高安朱文端公轼,少好學,用志不紛。
塾師嘗會飲,公不與,讀書不辍。
師命饷以酒内,置座間若無睹也。
每于古大儒、名臣、循吏之行,辄筆記之。
康熙癸酉領鄉薦第一,甲戌進士,改庶吉士,累官文華殿大學士。
有《可亭十三種》行于世。
康熙甲戌,丹徒裴之仙偕數人入都會試,有善扶乩者同往。
問中否,乩判一貴字,衆不解。
後裴中會元,裴故眇一目,始悟向所判貴字,乃中一目人也。
吳文簡公襄之父與一僧善,後僧患足疾坐山中。
一日忽見僧自外至,徑趨入内。
迹之,則夫人方坐蓐。
誕一子,即文簡公也。
由癸巳翰林曆官禮部尚書。
康熙壬寅二月,恭與千叟宴。
《紀恩詩》雲:“六旬今列千官宴,兩榜原登萬壽科。
” 宋牧仲荦,先撫湖北,後撫江蘇,振拔名流,提挈後進,士林德之。
性嗜古,精鑒賞,名人書畫一見即别真赝。
嘗寫水墨蘭竹小幅,湯西崖題詩雲:“竹箭美必采,澤蘭香宜紉。
公乎鎮東南,空谷無幽人。
偶然托墨妙,寫此平生心。
咨嗟魏公俦,小筆乃爾神。
”借圖頌德,洵非谀語。
康熙間梁溪陸生者,忘其名,少好學,弱冠遊庠。
家小康,以好施故中落。
妻父故富翁也,頗輕薄之,翁婿往還蹤迹日稀。
後值鄉試,陸以無力納卷,且妻已有妊八月餘,慮無人周顧,意不欲往。
同人固強之,捐資以助,陸不能卻,陰屬人聞于妻父母,冀免内顧憂,而翁夫婦若不聞也者。
陸為同伴所迫,怏怏而去,倉卒終場。
歸則妻患痢甚劇,醫決不起,陸徬徨無措。
夜半,妻渴甚索飲,欲溫之,苦無薪,足下有破闆,将取以燎火。
闆甫揭,見白蟻蠕動。
撥視之,下有巨甕盛白镪焉。
喜欲告妻,聞扣扉甚急。
啟關未及詢,衆擁而入,乃報錄人也。
正錯愕間,又聞妻大聲作喘,視之,已生一子,呱呱在床矣。
一息之間,三喜畢集。
信所謂困極而享者耶。
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十五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禦史、總督河道軍務臣張鵬翮《河工告成疏》曰:“河工一事,每廑睿慮,親臨閱視,洞悉原委。
宸衷獨斷,區畫精詳。
拆攔黃壩以通海口,築挑水壩。
開陶莊引河,以導河北行。
培高堰,築六壩,以束淮敵黃。
挑張福口、裴家場、張家莊等引河,以暢淮流。
修歸仁堤,以節宣睢水。
塞時家馬頭,以杜黃水旁溢。
開王家營減水壩,挑鹽河,以洩黃淮漲水。
鑿戚字堡諸引河,逢灣取直,以分水勢。
杜邵伯更樓諸口,修運河兩岸排樁。
浚深運河,改修中河,以利漕運。
疏人字芒稻河,泾澗諸河,以洩運河漲水。
挑海溝、蝦須等河,以洩下河積水。
建高郵、南關、車邏諸滾水壩,以資蓄洩。
工程次第完畢。
今歲伏汛,黃淮并漲,逾月不消,水勢大過三十五年,而堤防保固,海口通暢,運道深通,民獲耕獲,黃童白叟,感戴聖恩,歡聲如雷,洋溢原野。
此皆我皇上神谟睿慮,上與天通。
燭照于事前,符驗于事後。
用能臻地平天成,萬世永賴之鴻休偉績“等語。
有旨,明歲閱視河工。
四十二年,聖駕南巡。
三月,以淮黃告成,頒诏天下。
賴塔拉巴圖魯從征耿逆,一日浴于溪,覺水底有物,槎枒熙朝新語。
如古木,因縛以繩引出之。
乃一龍首,須鬣宛然,所縛者乃其角也。
見者驚走,賴神色不變,徐解其縛。
少頃,雷雨晦冥,龍騰空而上。
自是人呼賴為縛龍巴圖魯。
錢香樹陳群為翰林時,舟行失足入水,家人救以篙得免。
謂人曰:“吾聞墜水者必有鬼物憑之,倘遇李太白,便把臂去矣。
”次日過李白樓,題雲:“昨夜未曾逢李白,今朝乘興一登樓。
樓中人已騎鲸去,樓影當空占上遊。
” 海鹽徐個臣容,鄉試前祈夢于忠肅祠,神告之曰:“歸語汝祖,以吳三桂一事報汝也。
”容心惡之,既而榜發,竟入彀,而終不悟所謂吳三桂者。
歸語其祖,年已及耄,亦茫然不知,久之乃曰:“是矣。
三十餘年前,有仆吳姓,與婢女名三桂者有私。
汝曾祖母掠治之,吾力谏得免,即以三桂配吳。
不謂為神明所鑒,贻福于汝。
汝其勉之。
” 武進周清原,祈夢于忠肅祠,忠肅迎揖之,有童子立戶側,吟“一片冰心在玉壺”句。
讀壺為衡,竊訝之,不敢問。
頃辭出,忠肅送及階,握手言曰:“餘事在爾,爾事在餘。
”覺後不解所謂。
入都谒侍講董公讷,公一見如故,留館其家。
先是,董公夢忠肅拜訪,若有所囑,未及
上特召試《聖人之本論》一篇,稱旨,補選庶吉士。
異數也。
高安朱文端公轼,少好學,用志不紛。
塾師嘗會飲,公不與,讀書不辍。
師命饷以酒内,置座間若無睹也。
每于古大儒、名臣、循吏之行,辄筆記之。
康熙癸酉領鄉薦第一,甲戌進士,改庶吉士,累官文華殿大學士。
有《可亭十三種》行于世。
康熙甲戌,丹徒裴之仙偕數人入都會試,有善扶乩者同往。
問中否,乩判一貴字,衆不解。
後裴中會元,裴故眇一目,始悟向所判貴字,乃中一目人也。
吳文簡公襄之父與一僧善,後僧患足疾坐山中。
一日忽見僧自外至,徑趨入内。
迹之,則夫人方坐蓐。
誕一子,即文簡公也。
由癸巳翰林曆官禮部尚書。
康熙壬寅二月,恭與千叟宴。
《紀恩詩》雲:“六旬今列千官宴,兩榜原登萬壽科。
” 宋牧仲荦,先撫湖北,後撫江蘇,振拔名流,提挈後進,士林德之。
性嗜古,精鑒賞,名人書畫一見即别真赝。
嘗寫水墨蘭竹小幅,湯西崖題詩雲:“竹箭美必采,澤蘭香宜紉。
公乎鎮東南,空谷無幽人。
偶然托墨妙,寫此平生心。
咨嗟魏公俦,小筆乃爾神。
”借圖頌德,洵非谀語。
康熙間梁溪陸生者,忘其名,少好學,弱冠遊庠。
家小康,以好施故中落。
妻父故富翁也,頗輕薄之,翁婿往還蹤迹日稀。
後值鄉試,陸以無力納卷,且妻已有妊八月餘,慮無人周顧,意不欲往。
同人固強之,捐資以助,陸不能卻,陰屬人聞于妻父母,冀免内顧憂,而翁夫婦若不聞也者。
陸為同伴所迫,怏怏而去,倉卒終場。
歸則妻患痢甚劇,醫決不起,陸徬徨無措。
夜半,妻渴甚索飲,欲溫之,苦無薪,足下有破闆,将取以燎火。
闆甫揭,見白蟻蠕動。
撥視之,下有巨甕盛白镪焉。
喜欲告妻,聞扣扉甚急。
啟關未及詢,衆擁而入,乃報錄人也。
正錯愕間,又聞妻大聲作喘,視之,已生一子,呱呱在床矣。
一息之間,三喜畢集。
信所謂困極而享者耶。
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十五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禦史、總督河道軍務臣張鵬翮《河工告成疏》曰:“河工一事,每廑睿慮,親臨閱視,洞悉原委。
宸衷獨斷,區畫精詳。
拆攔黃壩以通海口,築挑水壩。
開陶莊引河,以導河北行。
培高堰,築六壩,以束淮敵黃。
挑張福口、裴家場、張家莊等引河,以暢淮流。
修歸仁堤,以節宣睢水。
塞時家馬頭,以杜黃水旁溢。
開王家營減水壩,挑鹽河,以洩黃淮漲水。
鑿戚字堡諸引河,逢灣取直,以分水勢。
杜邵伯更樓諸口,修運河兩岸排樁。
浚深運河,改修中河,以利漕運。
疏人字芒稻河,泾澗諸河,以洩運河漲水。
挑海溝、蝦須等河,以洩下河積水。
建高郵、南關、車邏諸滾水壩,以資蓄洩。
工程次第完畢。
今歲伏汛,黃淮并漲,逾月不消,水勢大過三十五年,而堤防保固,海口通暢,運道深通,民獲耕獲,黃童白叟,感戴聖恩,歡聲如雷,洋溢原野。
此皆我皇上神谟睿慮,上與天通。
燭照于事前,符驗于事後。
用能臻地平天成,萬世永賴之鴻休偉績“等語。
有旨,明歲閱視河工。
四十二年,聖駕南巡。
三月,以淮黃告成,頒诏天下。
賴塔拉巴圖魯從征耿逆,一日浴于溪,覺水底有物,槎枒熙朝新語。
如古木,因縛以繩引出之。
乃一龍首,須鬣宛然,所縛者乃其角也。
見者驚走,賴神色不變,徐解其縛。
少頃,雷雨晦冥,龍騰空而上。
自是人呼賴為縛龍巴圖魯。
錢香樹陳群為翰林時,舟行失足入水,家人救以篙得免。
謂人曰:“吾聞墜水者必有鬼物憑之,倘遇李太白,便把臂去矣。
”次日過李白樓,題雲:“昨夜未曾逢李白,今朝乘興一登樓。
樓中人已騎鲸去,樓影當空占上遊。
” 海鹽徐個臣容,鄉試前祈夢于忠肅祠,神告之曰:“歸語汝祖,以吳三桂一事報汝也。
”容心惡之,既而榜發,竟入彀,而終不悟所謂吳三桂者。
歸語其祖,年已及耄,亦茫然不知,久之乃曰:“是矣。
三十餘年前,有仆吳姓,與婢女名三桂者有私。
汝曾祖母掠治之,吾力谏得免,即以三桂配吳。
不謂為神明所鑒,贻福于汝。
汝其勉之。
” 武進周清原,祈夢于忠肅祠,忠肅迎揖之,有童子立戶側,吟“一片冰心在玉壺”句。
讀壺為衡,竊訝之,不敢問。
頃辭出,忠肅送及階,握手言曰:“餘事在爾,爾事在餘。
”覺後不解所謂。
入都谒侍講董公讷,公一見如故,留館其家。
先是,董公夢忠肅拜訪,若有所囑,未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