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加銜久任,其貪污不肖者立即罷斥,無令久居人上,荼毒生民。
嗣後遇督撫缺出,不拘内外大小臣工,果有端方清正能事,才優如古大臣其人者,敕部院大臣從公保舉,授以茲任。
其考課也,以民生之苦樂為守令之賢否,以守令之貪廉為督撫之優劣。
則督撫得其人,監司自得其人。
監司得其人,守令亦必得其人。
廉者勸,貪者懲,有利必興,有害必除,而民之不獲其所者寡矣。
蓋任之非其人,行之失其意,雖周官周禮祇足為厲民禍世之具。
《傳》曰:“有治人無治法。
”又曰:“人存政舉。
”此不易之論也。
此聖谕之所已及,而臣詳切言之者也。
雖然,内臣者外臣之表也,京師者四方之倡也,本原之地亦在朝廷而已。
朝廷一舉一動,萬方之則效。
九土之觀瞻于是乎出,而其大者,則在于立綱陳紀、用人行政之間。
此其鼓舞化導之權,轉移感動之機,固有不問之草野而問之廊廟者。
今朝政之可議者不止一端,臣請擇其至大者言之。
一曰政事極其紛更,而國體因之日傷也。
從來聖君賢相開國承家,必取一代之典章法制,為之斟酌損益,厘為百世不易之令模。
以善建于不拔。
遠之子孫率由無愆,忘變亂之患。
近之臣民遵守,無紛擾叢脞之虞。
三代聖王所以保世滋大、無疆惟休者,熙朝新語。
此也。
我國家章程法度,一踵先朝之舊。
雖其勢之極重而難返、事之極敝而難行者,類無不承訛襲陋,苟且因仍,曾不聞略加整頓,去其所為太甚之弊。
而急公喜事之輩,又從而意為更變于其間。
但知趨目前尺寸之利以便其私,而就中莫大之憂、無窮之患潛倚暗伏于冥冥之内,而皆不知所以為之計。
朝舉夕罷,倏弛倏張,王言屢亵,朝政滋繁,議論日多,成功絕少。
此時之最當講究者也。
伏乞皇上敕下議政王、貝勒、大臣、九卿科道,将國家制度文為詳慎會議,何者當沿,何者當革,何者宜益,何者宜損,參以古制,酌以時宜,務期振衣挈領,綱舉目張,勒為會典,著為成憲。
則上有道揆,下有法守,贻謀垂裕,作述于昭,而億萬年無疆之業在此矣。
“奏上,上深嘉納,饬部議行之。
康熙三年,以八比多剿襲,鄉會試改用策論。
甲辰會試,海甯沈昭子珩以二場拟《上太祖太宗尊号表》最工中會元。
錢唐高澹人士奇,以詩受知于聖祖,不由科甲,欽賜翰林,官至詹事。
陪宴唱和,扈從不離左右,恩寵無比。
異數也。
無錫社雲川诏,改諸生迎聖祖駕于惠山,進《迎銮詞》及《梁溪望幸詞》,蒙召見禦舟,賜绫書詩一幅。
已而被召至京。
一日,特召待诏者八人入南書房,命寫禦制《金蓮花賦》,各賦《紀恩詩》一首。
诏又獨進一詞,蒙恩發置第一。
旋命纂修《曆代詩餘》,又命修《詞譜》。
辛卯舉京兆試,壬辰會試,欽賜進士,改庶吉士。
為諸生時,每鄉試前辄夢試題是子之燕居一節,卒不驗。
及辛卯領薦,主司為趙公申喬,乃悟前夢之巧。
康熙二十六年四月,浙江巡撫金鋐疏稱海甯縣民陳雲生母林氏年一百八歲,尚勤紡織,請旨旌表。
敕部給銀建坊,賜名貞壽。
康熙庚戍,六合縣民王振家庭樹産白烏二,總督麻勒吉表進于朝。
聊城丁姓女,幼孤,無兄弟,依母以居。
及笄,母欲議婚。
女曰:“母老矣,又鮮兄弟,兒不願适人,願終身養母。
”母不能強,及母卒,從兄某為議婚,又不許。
獨處三十餘年,閨範嚴肅,裡中人鹹稱曰貞女。
堂邑黃中丞圖安七十喪偶,聞貞女名,遣聘焉。
先一日,貞女召其從兄語曰:“明日當有議婚者,吾将許之。
”兄及娣侄輩漫應之,弗信也。
诘旦,黃氏蹇修至,先是,貞女缟衣數十年,至是乃易吉服。
既許字,蔔葬其母,然後于歸,年五十餘猶處子也。
中外子孫多人,待之皆有恩禮,東昌人至今稱之。
餘姚勞麟書中世為農,躬耕養母。
年十七,讀朱子《大學中庸序》,慨然發憤,以道學自任,舉動纖悉必依于禮,終身弗懈。
引進後學,委曲盡誠,雖傭工下隸,皆引之向學,聞者莫不爽然。
裡中販賣者,近麟書居,不忍貨僞物。
刍兒牧童戲為矰繳機阱者,聞麟書講學,悉毀之。
年五十九,無疾卒。
門人桑伊佐調元為刻《餘山遺書》,行于世。
吳江金文通公之俊生時,母夢人告曰:“與汝子龍睛,将來位極人臣。
”公入閣後,蕭山瞽者陳生善相人,試令相之。
曰:“乞兒相也。
”衆大笑,已而摩挲至目,大驚曰:“此龍睛也,當貴極人臣。
”衆乃服。
文登賽從儉蔔葬其親,有裡鄰與之争地,神示夢雲:“是宜為賽氏兆,當世科第,爾不能葬此也。
”乃罷争。
康熙丙午元旦五更時,近村人見賽茔前有二炬繞行,是秋從儉曾孫玉纮舉鄉試,明年登第。
己酉元旦複然,玉纮子璋亦于是科聯捷。
以後每發一科甲,辄見火炬,率以為常,然而風水之說未盡子虛矣。
葉石林每令諸子女兒婦列坐說《春秋》。
武林黃夫人顧氏名若璞,著有《卧月軒文集》,多經濟大篇,有西京氣格。
常與婦女宴坐,則講究河漕、屯田、馬政、邊備諸大計。
巾帼中有此等人,亦奇事也。
嗣後遇督撫缺出,不拘内外大小臣工,果有端方清正能事,才優如古大臣其人者,敕部院大臣從公保舉,授以茲任。
其考課也,以民生之苦樂為守令之賢否,以守令之貪廉為督撫之優劣。
則督撫得其人,監司自得其人。
監司得其人,守令亦必得其人。
廉者勸,貪者懲,有利必興,有害必除,而民之不獲其所者寡矣。
蓋任之非其人,行之失其意,雖周官周禮祇足為厲民禍世之具。
《傳》曰:“有治人無治法。
”又曰:“人存政舉。
”此不易之論也。
此聖谕之所已及,而臣詳切言之者也。
雖然,内臣者外臣之表也,京師者四方之倡也,本原之地亦在朝廷而已。
朝廷一舉一動,萬方之則效。
九土之觀瞻于是乎出,而其大者,則在于立綱陳紀、用人行政之間。
此其鼓舞化導之權,轉移感動之機,固有不問之草野而問之廊廟者。
今朝政之可議者不止一端,臣請擇其至大者言之。
一曰政事極其紛更,而國體因之日傷也。
從來聖君賢相開國承家,必取一代之典章法制,為之斟酌損益,厘為百世不易之令模。
以善建于不拔。
遠之子孫率由無愆,忘變亂之患。
近之臣民遵守,無紛擾叢脞之虞。
三代聖王所以保世滋大、無疆惟休者,熙朝新語。
此也。
我國家章程法度,一踵先朝之舊。
雖其勢之極重而難返、事之極敝而難行者,類無不承訛襲陋,苟且因仍,曾不聞略加整頓,去其所為太甚之弊。
而急公喜事之輩,又從而意為更變于其間。
但知趨目前尺寸之利以便其私,而就中莫大之憂、無窮之患潛倚暗伏于冥冥之内,而皆不知所以為之計。
朝舉夕罷,倏弛倏張,王言屢亵,朝政滋繁,議論日多,成功絕少。
此時之最當講究者也。
伏乞皇上敕下議政王、貝勒、大臣、九卿科道,将國家制度文為詳慎會議,何者當沿,何者當革,何者宜益,何者宜損,參以古制,酌以時宜,務期振衣挈領,綱舉目張,勒為會典,著為成憲。
則上有道揆,下有法守,贻謀垂裕,作述于昭,而億萬年無疆之業在此矣。
“奏上,上深嘉納,饬部議行之。
康熙三年,以八比多剿襲,鄉會試改用策論。
甲辰會試,海甯沈昭子珩以二場拟《上太祖太宗尊号表》最工中會元。
錢唐高澹人士奇,以詩受知于聖祖,不由科甲,欽賜翰林,官至詹事。
陪宴唱和,扈從不離左右,恩寵無比。
異數也。
無錫社雲川诏,改諸生迎聖祖駕于惠山,進《迎銮詞》及《梁溪望幸詞》,蒙召見禦舟,賜绫書詩一幅。
已而被召至京。
一日,特召待诏者八人入南書房,命寫禦制《金蓮花賦》,各賦《紀恩詩》一首。
诏又獨進一詞,蒙恩發置第一。
旋命纂修《曆代詩餘》,又命修《詞譜》。
辛卯舉京兆試,壬辰會試,欽賜進士,改庶吉士。
為諸生時,每鄉試前辄夢試題是子之燕居一節,卒不驗。
及辛卯領薦,主司為趙公申喬,乃悟前夢之巧。
康熙二十六年四月,浙江巡撫金鋐疏稱海甯縣民陳雲生母林氏年一百八歲,尚勤紡織,請旨旌表。
敕部給銀建坊,賜名貞壽。
康熙庚戍,六合縣民王振家庭樹産白烏二,總督麻勒吉表進于朝。
聊城丁姓女,幼孤,無兄弟,依母以居。
及笄,母欲議婚。
女曰:“母老矣,又鮮兄弟,兒不願适人,願終身養母。
”母不能強,及母卒,從兄某為議婚,又不許。
獨處三十餘年,閨範嚴肅,裡中人鹹稱曰貞女。
堂邑黃中丞圖安七十喪偶,聞貞女名,遣聘焉。
先一日,貞女召其從兄語曰:“明日當有議婚者,吾将許之。
”兄及娣侄輩漫應之,弗信也。
诘旦,黃氏蹇修至,先是,貞女缟衣數十年,至是乃易吉服。
既許字,蔔葬其母,然後于歸,年五十餘猶處子也。
中外子孫多人,待之皆有恩禮,東昌人至今稱之。
餘姚勞麟書中世為農,躬耕養母。
年十七,讀朱子《大學中庸序》,慨然發憤,以道學自任,舉動纖悉必依于禮,終身弗懈。
引進後學,委曲盡誠,雖傭工下隸,皆引之向學,聞者莫不爽然。
裡中販賣者,近麟書居,不忍貨僞物。
刍兒牧童戲為矰繳機阱者,聞麟書講學,悉毀之。
年五十九,無疾卒。
門人桑伊佐調元為刻《餘山遺書》,行于世。
吳江金文通公之俊生時,母夢人告曰:“與汝子龍睛,将來位極人臣。
”公入閣後,蕭山瞽者陳生善相人,試令相之。
曰:“乞兒相也。
”衆大笑,已而摩挲至目,大驚曰:“此龍睛也,當貴極人臣。
”衆乃服。
文登賽從儉蔔葬其親,有裡鄰與之争地,神示夢雲:“是宜為賽氏兆,當世科第,爾不能葬此也。
”乃罷争。
康熙丙午元旦五更時,近村人見賽茔前有二炬繞行,是秋從儉曾孫玉纮舉鄉試,明年登第。
己酉元旦複然,玉纮子璋亦于是科聯捷。
以後每發一科甲,辄見火炬,率以為常,然而風水之說未盡子虛矣。
葉石林每令諸子女兒婦列坐說《春秋》。
武林黃夫人顧氏名若璞,著有《卧月軒文集》,多經濟大篇,有西京氣格。
常與婦女宴坐,則講究河漕、屯田、馬政、邊備諸大計。
巾帼中有此等人,亦奇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