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熙癸未庶吉士。
胞弟嗣瑮,官編修。
族侄升,官谕德。
時稱三查。
上賜鮮魚,慎行《紀恩詩》雲:“笠檐蓑袂平生夢,臣本煙波一釣徒。
”頗稱旨。
一日,忽奉内傳煙波釣徒查翰林,蓋以别二查也。
慎行又有“煙蓑雨笠尋常事,慚愧猶蒙記憶中”之句,一時以為佳話。
康熙癸末會試,十八名進士宮懋言之祖名偉璆,系崇祯癸未中式十八名,且俱系詩,四房房考俱翰林李姓。
初,懋言公車北上,夢祖與之履,覺而喜曰:“此繩祖武之兆也。
” 常熟蔣文肅公廷錫,康熙癸未進士,官至文華殿大學士。
少時工寫生,名與惲南田埒。
及貴,都中極重之。
大抵以逸筆寫生,而風神生動,非識超膽大筆有仙韻者莫能為之。
性愛士,一藝可觀者皆羅緻門下,指授之。
故其客潘馬所作,皆能亂真,而文肅真本不可多得。
高郵賈國維以工書侍内廷食俸,聖祖常以内翰林呼之。
舉順天鄉試,以冒籍被劾,蒙恩賜複會議。
落第,又特賜進士,一體殿試,遂以第三人及第。
異數也。
松江錢少司寇艱于嗣,偕夫人祈子于天童。
大師為集衆僧,問誰願随錢居士往。
衆未應,一飯頭老矣,自言願往。
已而司寇果生子。
初名鼎瑞,易名芳标,中丙午順天鄉試,官中書舍人,既而假歸。
一日與客坐齋中,有僧持一緘至門,雲自天童來。
舍人拆視,殊不駭訝,但雲倉卒奈何。
明日晨起,索筆書一偈雲:“來從白雲來,去從白雲去。
笑指天童山,是我舊遊處。
”擲筆而逝。
武進趙太史熊诏,恭毅公申喬長子也。
生前一夕,祖夢神授一軸,雲彩蟠結熊诏二字,因名之。
果中康熙己醜狀元。
熊相國賜履官侍郎時,上萬言疏,有名臣風度。
其略曰:“臣荊楚鄙儒,猥蒙先帝簡拔,授以清班。
繼荷皇上殊恩,累遷今職。
聖恩高厚,中夜汗流。
伏念臣雖至愚,自幼讀書辨志,竊以聖賢為師。
數年以來,恭遇皇上高拱深居,經筵未舉,區區獻納微忱,無由上達。
且以出位陳辭,典制有禁,因循緘默,屍素至今,臣之罪也。
茲者伏遇皇上恪謹天戒,轸念民依,虛己下詢,采及葑菲,正微賤小臣圖報涓埃之日也。
臣備員侍從,謹仰遵明诏,殚竭愚衷,庶幾高深之一助,惟皇上留神省覽,則天下幸甚。
伏讀诏書有曰:”今聞直隸各省人民多有失所,疾苦窮困,深可轸念。
或因官吏貪酷,朘削民生,或因法制未便,緻失民業。
‘嗚呼!皇上此心乃二帝三王之心,此言乃二熙朝新語。
帝三王之言也。
夫民生至今日,某困苦亦孔亟矣。
國家日言生聚,而凋敝愈甚。
日言轸恤,而瘡痍不起。
日言招集、言蠲免,而流亡滿目逋欠浸多。
近而畿甸,遠而直省,流離瑣尾之狀,所在皆是。
惟官吏之朘削,徭賦之科征有以緻之,誠有如聖谕所雲者。
蓋小民終歲勤勞,耕耨僅能自給,而複稅秋糧,朝催暮督,賣絲粜谷,十室九空,私派倍于官征,雜項浮于正額。
況乎分外之誅求,無名之賠補。
種種朘刻,剝膚及髓。
一有不應,而老弱疾病俱已颠頓呼号于捶撻敲撲之下。
闾閻之膏液有盡,而猾吏之貪囊無底。
愚蒙之皮骨僅存,而有司之欲壑無厭。
就使年豐歲稔,尚難保須臾不絕之命。
一旦水旱,其不至轉徙流亡、填溝渠而委道路者幾何哉!蠲征則吏收其實,而民受其名。
赈濟則官增其肥,而民重其瘠。
此固民情之大可憫,而國計之重可憂者也。
雖然,此不獨守令之過,上之有監司,又上之有督撫,朝廷方責之以廉,而上官實教之以貪。
皇上固授以養民之職,而上官日課以厲民之行,今日之守令誠有難言者。
督撫廉則監司廉,守令亦不得不廉。
督撫貪則監司貪,守令亦不敢不貪。
表直影端,源污流濁,此又理勢之所必然者也。
今之為督撫者,求所謂精白一心、為國家安輯地方愛養黎庶者,臣亦不敢謂遂無其人。
獨是國家以全省付畀,有察吏安民之權、興利除害之任,其待之不為不隆,而任之不為不重矣。
乃日望其察吏,而吏治日壞,日望其安民,而民生日蹙,日望其興利除害,而一利未之興、一害未之除也。
大抵有司之職業在地方,上官之激勸憑舉劾。
年來督撫之所薦稱循卓者,果小民之戴為父母而尊若神君者乎?其所劾為貪庸者,果百姓之畏若豺虎而疾如蛇蠍者乎?是未可知也。
以督責為能,而不問其慈惠。
以催科為政,而不問其撫綏。
以夤緣之巧拙為優劣,而不問其才幹之短長。
以禮節之厚薄為殿最,而不論其品誼之高下。
此風熙朝新語。
一倡,争相效尤,交蟠互結,牢不可破。
如是而欲其激濁揚清、興利袪弊也,是何異适越而北其轅、炊沙而望成飯耶?所以比年來旱澇頻聞,死亡載道,而此輩竟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漠然不加喜戚于其心,不知其為國斂怨已不可解。
在廷諸臣習為瞻徇,務相容隐,不肯舉發其貪污之迹以告皇上。
間有一二指名糾參者,亦不過微示其意,曾未嘗直暴其污穢殘酷之所在,而皇上亦遂莫得洞悉其蠹國殃民之實狀。
故此輩得以久竊威權,貪戀祿位,方恃此以為壟斷之長計。
而無辜赤子之颠連而無告者,正未知何日而有再蘇之望也。
伏乞皇上将現任督撫大加甄别,其賢而能者
胞弟嗣瑮,官編修。
族侄升,官谕德。
時稱三查。
上賜鮮魚,慎行《紀恩詩》雲:“笠檐蓑袂平生夢,臣本煙波一釣徒。
”頗稱旨。
一日,忽奉内傳煙波釣徒查翰林,蓋以别二查也。
慎行又有“煙蓑雨笠尋常事,慚愧猶蒙記憶中”之句,一時以為佳話。
康熙癸末會試,十八名進士宮懋言之祖名偉璆,系崇祯癸未中式十八名,且俱系詩,四房房考俱翰林李姓。
初,懋言公車北上,夢祖與之履,覺而喜曰:“此繩祖武之兆也。
” 常熟蔣文肅公廷錫,康熙癸未進士,官至文華殿大學士。
少時工寫生,名與惲南田埒。
及貴,都中極重之。
大抵以逸筆寫生,而風神生動,非識超膽大筆有仙韻者莫能為之。
性愛士,一藝可觀者皆羅緻門下,指授之。
故其客潘馬所作,皆能亂真,而文肅真本不可多得。
高郵賈國維以工書侍内廷食俸,聖祖常以内翰林呼之。
舉順天鄉試,以冒籍被劾,蒙恩賜複會議。
落第,又特賜進士,一體殿試,遂以第三人及第。
異數也。
松江錢少司寇艱于嗣,偕夫人祈子于天童。
大師為集衆僧,問誰願随錢居士往。
衆未應,一飯頭老矣,自言願往。
已而司寇果生子。
初名鼎瑞,易名芳标,中丙午順天鄉試,官中書舍人,既而假歸。
一日與客坐齋中,有僧持一緘至門,雲自天童來。
舍人拆視,殊不駭訝,但雲倉卒奈何。
明日晨起,索筆書一偈雲:“來從白雲來,去從白雲去。
笑指天童山,是我舊遊處。
”擲筆而逝。
武進趙太史熊诏,恭毅公申喬長子也。
生前一夕,祖夢神授一軸,雲彩蟠結熊诏二字,因名之。
果中康熙己醜狀元。
熊相國賜履官侍郎時,上萬言疏,有名臣風度。
其略曰:“臣荊楚鄙儒,猥蒙先帝簡拔,授以清班。
繼荷皇上殊恩,累遷今職。
聖恩高厚,中夜汗流。
伏念臣雖至愚,自幼讀書辨志,竊以聖賢為師。
數年以來,恭遇皇上高拱深居,經筵未舉,區區獻納微忱,無由上達。
且以出位陳辭,典制有禁,因循緘默,屍素至今,臣之罪也。
茲者伏遇皇上恪謹天戒,轸念民依,虛己下詢,采及葑菲,正微賤小臣圖報涓埃之日也。
臣備員侍從,謹仰遵明诏,殚竭愚衷,庶幾高深之一助,惟皇上留神省覽,則天下幸甚。
伏讀诏書有曰:”今聞直隸各省人民多有失所,疾苦窮困,深可轸念。
或因官吏貪酷,朘削民生,或因法制未便,緻失民業。
‘嗚呼!皇上此心乃二帝三王之心,此言乃二熙朝新語。
帝三王之言也。
夫民生至今日,某困苦亦孔亟矣。
國家日言生聚,而凋敝愈甚。
日言轸恤,而瘡痍不起。
日言招集、言蠲免,而流亡滿目逋欠浸多。
近而畿甸,遠而直省,流離瑣尾之狀,所在皆是。
惟官吏之朘削,徭賦之科征有以緻之,誠有如聖谕所雲者。
蓋小民終歲勤勞,耕耨僅能自給,而複稅秋糧,朝催暮督,賣絲粜谷,十室九空,私派倍于官征,雜項浮于正額。
況乎分外之誅求,無名之賠補。
種種朘刻,剝膚及髓。
一有不應,而老弱疾病俱已颠頓呼号于捶撻敲撲之下。
闾閻之膏液有盡,而猾吏之貪囊無底。
愚蒙之皮骨僅存,而有司之欲壑無厭。
就使年豐歲稔,尚難保須臾不絕之命。
一旦水旱,其不至轉徙流亡、填溝渠而委道路者幾何哉!蠲征則吏收其實,而民受其名。
赈濟則官增其肥,而民重其瘠。
此固民情之大可憫,而國計之重可憂者也。
雖然,此不獨守令之過,上之有監司,又上之有督撫,朝廷方責之以廉,而上官實教之以貪。
皇上固授以養民之職,而上官日課以厲民之行,今日之守令誠有難言者。
督撫廉則監司廉,守令亦不得不廉。
督撫貪則監司貪,守令亦不敢不貪。
表直影端,源污流濁,此又理勢之所必然者也。
今之為督撫者,求所謂精白一心、為國家安輯地方愛養黎庶者,臣亦不敢謂遂無其人。
獨是國家以全省付畀,有察吏安民之權、興利除害之任,其待之不為不隆,而任之不為不重矣。
乃日望其察吏,而吏治日壞,日望其安民,而民生日蹙,日望其興利除害,而一利未之興、一害未之除也。
大抵有司之職業在地方,上官之激勸憑舉劾。
年來督撫之所薦稱循卓者,果小民之戴為父母而尊若神君者乎?其所劾為貪庸者,果百姓之畏若豺虎而疾如蛇蠍者乎?是未可知也。
以督責為能,而不問其慈惠。
以催科為政,而不問其撫綏。
以夤緣之巧拙為優劣,而不問其才幹之短長。
以禮節之厚薄為殿最,而不論其品誼之高下。
此風熙朝新語。
一倡,争相效尤,交蟠互結,牢不可破。
如是而欲其激濁揚清、興利袪弊也,是何異适越而北其轅、炊沙而望成飯耶?所以比年來旱澇頻聞,死亡載道,而此輩竟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漠然不加喜戚于其心,不知其為國斂怨已不可解。
在廷諸臣習為瞻徇,務相容隐,不肯舉發其貪污之迹以告皇上。
間有一二指名糾參者,亦不過微示其意,曾未嘗直暴其污穢殘酷之所在,而皇上亦遂莫得洞悉其蠹國殃民之實狀。
故此輩得以久竊威權,貪戀祿位,方恃此以為壟斷之長計。
而無辜赤子之颠連而無告者,正未知何日而有再蘇之望也。
伏乞皇上将現任督撫大加甄别,其賢而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