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及長,使于四方,跪太夫人前乞一杖,授老仆曰:“爾後見我怒,即以杖示我。
”每怒,必悚然曰:“母在。
”怒辄平。
其純笃如此。
康熙五十一年五月,圖理琛奉使士爾扈特,由喀爾喀俄羅斯至其他。
五十四年三月還京,述其道路所經,為《異域錄》一卷進呈禦覽。
首冠以輿圖,次為行記,以所曆之地為綱,而按日紀載以為目。
乾隆間,奉旨采入四庫全書。
康熙間,西域貢獅子二,形如圖畫。
後口外打圍遇兩罴,人不能勝,召獅子搏,得之。
老獅力盡而斃,小獅繼亦逸去。
其罴皮實之以草,置雍和宮殿庭,懸牌于腰間,一重一千三百餘斤,一重八百餘斤。
鄭芝龍初據台灣時,廈門人有掘地得石者,文曰“生女滅雞,十億相倚”。
人初不解。
康熙二十三年,會稽姚熙止啟聖為福建總督,台灣平。
或曰:“十億兆也,加女姚也。
鄭字酉旁雞也,滅雞滅鄭也。
”鄭逆竊據四十餘年,而其谶已先定,蓋天早厭之矣。
德清徐方虎倬,康熙癸醜進士,官翰林院侍讀。
歸田十餘年,恭遇聖祖南巡,進呈《全唐詩錄》百卷。
特加禮部侍郎銜,年登大耋,子列六卿,真盛世偉人也。
禹州十一齡童子朱姓,打虎救父。
州牧史君廷桂獎以粟帛,蕭山毛大可奇齡作《打虎兒行》。
秀水周青士筼嗜學工詩,吟誦不辍。
有郡丞行署與周為鄰,聞其聲達旦不寐,恚甚,遣吏勾捉,将加撲抶鄉先生聞之,熙朝新語。
固請始得免。
肉食之鄙,一至于此,真堪絕倒。
歙人某娶婦甫一月,即行賈。
婦刺繡易食,以其餘積,歲置一珠,以彩絲系之。
比夫婦,婦殁已三載,啟箧得珠,已積二十餘顆。
汪千鼎洪度為作《紀歲珠詩》雲:“珠累累,天涯歸未歸。
”較白香山“商人重利輕别離”之句,尤覺婉約可悲。
康熙戊申年,京師正陽門外挑浚禦河,得玉印如升,篆文人不能識。
禮部出榜訪問,并印原印于後,數十日無辨之者。
少宰孫北海家居聞之,曰:“此元順帝祈雨時所刻龍神印也,各門俱有之。
蓋雨後即埋地下耳。
”因取一書送禮部,上刻印文注釋甚詳。
一時歎為博物。
雍正元年,江南山東所産麥谷皆兩枝雙穗,蜀黍一幹四穗,内池蓮房同莖分蒂,諸瑞疊呈。
大學士等上言:“此皆皇上盛德之所感召,請宣付史館。
” 雍正癸卯狀元金壇于振,榜眼上元戴瀚,探花鐘祥楊炳,上以登極首科,恩施格外,俱著在南書房行走。
曠典也。
聖祖時,鄉會試二場以《孝經》為論題,後改用《太極圖說》、《通書》、《西銘正蒙》。
雍正元年,上以宋儒雖足羽翼經傳,不若聖言之廣大悉備,仍改用《孝經》。
湖南向無貢院,士子俱赴湖北鄉試。
雍正元年七月,奉上谕:“湖南赴湖北,必由洞庭湖。
六七月間風浪尤險,間有覆溺之患。
著分湖南、湖北兩闱,即于明年豫備場屋。
”從此湖南多士,永無秋風涉險之虞,感頌皇仁于無既矣。
向例,殿試進士在太和殿丹墀。
癸卯年十月二十七日殿試時,天寒硯凍。
上命移至殿内兩傍,并令太監多置火爐,俾殿内和暖,使諸貢士得盡心作文寫卷。
世宗之優恤士子如此。
雍正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奉上谕:“新科進士于引見前,朕欲先行考試,再引見。
一應仍照殿試預備。
朕将詩文四六各熙朝新語。
體出題,視其所能,或一篇,或二三篇,或各體俱作,悉聽其便。
”此進士朝考之始。
雍正二年,禮部遵旨:應從祀孔廟宜複者六人,林放、蘧瑗、秦冉、顔何、鄭康成、範甯。
宜增祀者二十人,縣亶、牧皮、樂正子、公都子、萬章、公孫醜、諸葛亮、尹焞、魏了翁、黃幹、陳淳、何基、王柏、趙複、金履祥、許謙、陳澔、羅欽順、蔡清、陸隴其。
入崇聖祠者一人,張迪。
宜增置博士者四人,冉雍、冉伯牛、子張、有若。
雍正三年上谕:“各省學政與正副主考,朕皆就其為人謹慎者派往,并未考試文藝,其中恐有荒疏年久、不能衡文者。
著将應差翰林并進士出身各部院官查奏,俟朕試以文藝,再行派差。
“此考差之始。
安州陳狀元德華,少時讀書靜室,有東鄰之女竊窺,正色拒之。
事與明朝曹鼐相似,每于座右書“曹鼐不可”四字。
雍正甲辰,果以第一人及第。
郃陽張大有為漕運總督,奏言寫字手顫,請奏摺代書。
上谕雲:“忙時令人代書亦可,若密摺仍須親寫。
即字畫粗大,略帶行草,亦屬無妨。
辭達而已,敬不在此。
”仁和孫士毅為兩廣總督時,亦有是旨。
我朝待大臣之寬容脫略如此。
雍正癸卯江西鄉試,題“學而優則仕”一節。
有周學健者,名士也。
文思幽奧,房考張不能句讀,怒而批抹之。
歸寝忽呓語,自批其頰曰:“如此佳文而汝不知,尚腼然作房考乎?” 家人以為中風,急呼各房考視之,見所抹卷,曰:“試薦之何如?”時正主考任宗伯蘭枝閱之,驚曰:“此奇文通場所無,可以冠多士也。
”副主考德公方假寐幾上,伺其醒告之。
德問何字号,曰:“男字第三号。
”德曰:“不必閱文,竟定壓卷可也。
”任問故,曰:“我寝方酣,忽見神賀我曰:”汝第三熙朝新語。
兒子中解元矣。
‘今果男三号,豈非驗乎?“榜定後,
”每怒,必悚然曰:“母在。
”怒辄平。
其純笃如此。
康熙五十一年五月,圖理琛奉使士爾扈特,由喀爾喀俄羅斯至其他。
五十四年三月還京,述其道路所經,為《異域錄》一卷進呈禦覽。
首冠以輿圖,次為行記,以所曆之地為綱,而按日紀載以為目。
乾隆間,奉旨采入四庫全書。
康熙間,西域貢獅子二,形如圖畫。
後口外打圍遇兩罴,人不能勝,召獅子搏,得之。
老獅力盡而斃,小獅繼亦逸去。
其罴皮實之以草,置雍和宮殿庭,懸牌于腰間,一重一千三百餘斤,一重八百餘斤。
鄭芝龍初據台灣時,廈門人有掘地得石者,文曰“生女滅雞,十億相倚”。
人初不解。
康熙二十三年,會稽姚熙止啟聖為福建總督,台灣平。
或曰:“十億兆也,加女姚也。
鄭字酉旁雞也,滅雞滅鄭也。
”鄭逆竊據四十餘年,而其谶已先定,蓋天早厭之矣。
德清徐方虎倬,康熙癸醜進士,官翰林院侍讀。
歸田十餘年,恭遇聖祖南巡,進呈《全唐詩錄》百卷。
特加禮部侍郎銜,年登大耋,子列六卿,真盛世偉人也。
禹州十一齡童子朱姓,打虎救父。
州牧史君廷桂獎以粟帛,蕭山毛大可奇齡作《打虎兒行》。
秀水周青士筼嗜學工詩,吟誦不辍。
有郡丞行署與周為鄰,聞其聲達旦不寐,恚甚,遣吏勾捉,将加撲抶鄉先生聞之,熙朝新語。
固請始得免。
肉食之鄙,一至于此,真堪絕倒。
歙人某娶婦甫一月,即行賈。
婦刺繡易食,以其餘積,歲置一珠,以彩絲系之。
比夫婦,婦殁已三載,啟箧得珠,已積二十餘顆。
汪千鼎洪度為作《紀歲珠詩》雲:“珠累累,天涯歸未歸。
”較白香山“商人重利輕别離”之句,尤覺婉約可悲。
康熙戊申年,京師正陽門外挑浚禦河,得玉印如升,篆文人不能識。
禮部出榜訪問,并印原印于後,數十日無辨之者。
少宰孫北海家居聞之,曰:“此元順帝祈雨時所刻龍神印也,各門俱有之。
蓋雨後即埋地下耳。
”因取一書送禮部,上刻印文注釋甚詳。
一時歎為博物。
雍正元年,江南山東所産麥谷皆兩枝雙穗,蜀黍一幹四穗,内池蓮房同莖分蒂,諸瑞疊呈。
大學士等上言:“此皆皇上盛德之所感召,請宣付史館。
” 雍正癸卯狀元金壇于振,榜眼上元戴瀚,探花鐘祥楊炳,上以登極首科,恩施格外,俱著在南書房行走。
曠典也。
聖祖時,鄉會試二場以《孝經》為論題,後改用《太極圖說》、《通書》、《西銘正蒙》。
雍正元年,上以宋儒雖足羽翼經傳,不若聖言之廣大悉備,仍改用《孝經》。
湖南向無貢院,士子俱赴湖北鄉試。
雍正元年七月,奉上谕:“湖南赴湖北,必由洞庭湖。
六七月間風浪尤險,間有覆溺之患。
著分湖南、湖北兩闱,即于明年豫備場屋。
”從此湖南多士,永無秋風涉險之虞,感頌皇仁于無既矣。
向例,殿試進士在太和殿丹墀。
癸卯年十月二十七日殿試時,天寒硯凍。
上命移至殿内兩傍,并令太監多置火爐,俾殿内和暖,使諸貢士得盡心作文寫卷。
世宗之優恤士子如此。
雍正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奉上谕:“新科進士于引見前,朕欲先行考試,再引見。
一應仍照殿試預備。
朕将詩文四六各熙朝新語。
體出題,視其所能,或一篇,或二三篇,或各體俱作,悉聽其便。
”此進士朝考之始。
雍正二年,禮部遵旨:應從祀孔廟宜複者六人,林放、蘧瑗、秦冉、顔何、鄭康成、範甯。
宜增祀者二十人,縣亶、牧皮、樂正子、公都子、萬章、公孫醜、諸葛亮、尹焞、魏了翁、黃幹、陳淳、何基、王柏、趙複、金履祥、許謙、陳澔、羅欽順、蔡清、陸隴其。
入崇聖祠者一人,張迪。
宜增置博士者四人,冉雍、冉伯牛、子張、有若。
雍正三年上谕:“各省學政與正副主考,朕皆就其為人謹慎者派往,并未考試文藝,其中恐有荒疏年久、不能衡文者。
著将應差翰林并進士出身各部院官查奏,俟朕試以文藝,再行派差。
“此考差之始。
安州陳狀元德華,少時讀書靜室,有東鄰之女竊窺,正色拒之。
事與明朝曹鼐相似,每于座右書“曹鼐不可”四字。
雍正甲辰,果以第一人及第。
郃陽張大有為漕運總督,奏言寫字手顫,請奏摺代書。
上谕雲:“忙時令人代書亦可,若密摺仍須親寫。
即字畫粗大,略帶行草,亦屬無妨。
辭達而已,敬不在此。
”仁和孫士毅為兩廣總督時,亦有是旨。
我朝待大臣之寬容脫略如此。
雍正癸卯江西鄉試,題“學而優則仕”一節。
有周學健者,名士也。
文思幽奧,房考張不能句讀,怒而批抹之。
歸寝忽呓語,自批其頰曰:“如此佳文而汝不知,尚腼然作房考乎?” 家人以為中風,急呼各房考視之,見所抹卷,曰:“試薦之何如?”時正主考任宗伯蘭枝閱之,驚曰:“此奇文通場所無,可以冠多士也。
”副主考德公方假寐幾上,伺其醒告之。
德問何字号,曰:“男字第三号。
”德曰:“不必閱文,竟定壓卷可也。
”任問故,曰:“我寝方酣,忽見神賀我曰:”汝第三熙朝新語。
兒子中解元矣。
‘今果男三号,豈非驗乎?“榜定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