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關燈
小
中
大
的敵人,這一切都取決于誰——哪個國家、哪兒的人,制造并使用了世界上最高級的密碼,擁有最高級密碼的那個人就是他的敵人!20世紀40年代初,當希特勒的桌面上出現了由老鷹密碼加密的文書後,亞山便背叛了他祖國,走出德軍陣營,成了盟軍朋友。
反戈的原因不是因為信仰,也不是因為金錢,而僅僅是因為老鷹密碼使當時所有破譯家都感到了絕望。
有一種說法,說老鷹密碼是一個愛爾蘭的天才數學家在柏林的一座猶太人教堂裡,在神的佑助下研制成功的,其保險系數高達30年,足足比當時其他高級密碼的保險系數高出十幾倍!這就是說,30年内人類将無法破譯該密碼——破譯不了是正常的,破譯反而是不正常的。
這也是世上所有破譯家所面臨的共同命運,即他們所追求的東西,在正常情況下将永遠在遠處,在一塊玻璃的另一邊。
換句話說,他們追求的是一種不正常,好像海裡的一粒沙子要跟陸地上的一粒沙子碰撞一樣,碰撞的可能性隻有億萬分之一,碰撞不了是正常的。
然而,他們正是在尋求這個億萬分之一,這個天大的不正常!造密者或者密碼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某些不可避免的閃失——猶如人們偶然中本能的一個噴嚏,這可能是億萬分之一的開始。
問題是将自己的希望維系于别人的閃失和差錯之上,你不能不感到,這既是荒唐的,又是悲哀的,荒唐和悲哀疊加構成了破譯家的命運,很多人——都是人類的精英——就這樣默默無聞地度過了他們慘淡悲壯的一生。
然而,也許是天才,也許是好運氣,亞山博士僅用7個月時間就敲開了老鷹密碼。
這在破譯史上可謂空前絕後,其荒唐程度類似于太陽從西邊升起,又好像是漫天雨點往下掉的同時,一個雨點卻在往上飛——(未完待續)每每想起這些,容金珍總覺得有種盲目的愧疚感,一種不真實之感。
他經常對着亞山的照片和著作這樣自言自語:“人們都有自己的英雄,你就是我的英雄,我的一切智慧和力量都來自你的指示和鼓舞。
你是我的太陽,我的光亮離不開你光輝的照耀……”他這樣自貶,不是由于對自己不滿,而是出于對亞山博士極度的崇敬。
事實上,除了亞山,容金珍心中從來隻有他自己,他不相信701除他容金珍還會有第二個人能破譯黑密。
而他不信任同僚,或者說隻信任自己的理由很簡單,隻有一個,就是:他們對亞山博士缺乏一種虔誠而聖潔的感情,一種崇拜的感激之情。
在火車的咣當聲中,容金珍清晰地聽到自己在這樣對他的英雄說:“他們看不到您身上的光華,看到了也害怕,不以為榮,反以為恥。
這就是我無法信任他們的理由。
欣賞一種極緻的美是需要勇氣和才能的,沒有這種勇氣和才能,這種極緻的美往往會令人感到恐怖。
”所以,容金珍相信,天才隻有在天才眼裡才能顯出珍貴,天才在一個庸人或者常人眼裡很可能隻是一個怪物,一個笨蛋。
因為他們走出人群太遙遠,遙遙領先,庸人們舉目遙望也看不見,于是以為他們是掉在了隊伍後面。
這就是一個庸人慣常的思維,隻要你沉默着,他們便以為你不行了,吓倒了,沉默是由于害怕,而不是出于輕蔑。
現在,容金珍想,自己和同僚的區别也許就在這裡,就是:他能欣賞亞山博士,所以崇敬。
所以,他能在巨人光亮的照耀下閃閃發光,一照就亮,像塊玻璃。
而他們卻不能,他們像塊石頭,光芒無法穿透他們。
接着他又想,把天才和常人比作玻璃和石頭無疑是準确的,天才确實具有玻璃的某些品質:透明,嬌氣,易碎,碰不得,一碰就碎,不比石頭。
石頭即使碰破也不會像玻璃那麼粉碎,也許會碰掉一隻角,或者一個面,但石頭仍然是塊石頭,仍然可以做石頭使用。
但玻璃就沒這麼妥協,玻璃的本性不但脆弱,而且暴烈,破起來總是粉碎性的,一碎就會變得毫無價值,變成垃圾。
天才就是這樣,隻要你折斷他伸出的一頭,好比折斷了杠杆,光剩下一個支點能有什麼用?就像亞山博士,他又想到自己的英雄,想他如果世上沒有密碼,這位英雄又有什麼用?廢物一個!窗外,夜晚正在慢慢地變成深夜。
反戈的原因不是因為信仰,也不是因為金錢,而僅僅是因為老鷹密碼使當時所有破譯家都感到了絕望。
有一種說法,說老鷹密碼是一個愛爾蘭的天才數學家在柏林的一座猶太人教堂裡,在神的佑助下研制成功的,其保險系數高達30年,足足比當時其他高級密碼的保險系數高出十幾倍!這就是說,30年内人類将無法破譯該密碼——破譯不了是正常的,破譯反而是不正常的。
這也是世上所有破譯家所面臨的共同命運,即他們所追求的東西,在正常情況下将永遠在遠處,在一塊玻璃的另一邊。
換句話說,他們追求的是一種不正常,好像海裡的一粒沙子要跟陸地上的一粒沙子碰撞一樣,碰撞的可能性隻有億萬分之一,碰撞不了是正常的。
然而,他們正是在尋求這個億萬分之一,這個天大的不正常!造密者或者密碼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某些不可避免的閃失——猶如人們偶然中本能的一個噴嚏,這可能是億萬分之一的開始。
問題是将自己的希望維系于别人的閃失和差錯之上,你不能不感到,這既是荒唐的,又是悲哀的,荒唐和悲哀疊加構成了破譯家的命運,很多人——都是人類的精英——就這樣默默無聞地度過了他們慘淡悲壯的一生。
然而,也許是天才,也許是好運氣,亞山博士僅用7個月時間就敲開了老鷹密碼。
這在破譯史上可謂空前絕後,其荒唐程度類似于太陽從西邊升起,又好像是漫天雨點往下掉的同時,一個雨點卻在往上飛——(未完待續)每每想起這些,容金珍總覺得有種盲目的愧疚感,一種不真實之感。
他經常對着亞山的照片和著作這樣自言自語:“人們都有自己的英雄,你就是我的英雄,我的一切智慧和力量都來自你的指示和鼓舞。
你是我的太陽,我的光亮離不開你光輝的照耀……”他這樣自貶,不是由于對自己不滿,而是出于對亞山博士極度的崇敬。
事實上,除了亞山,容金珍心中從來隻有他自己,他不相信701除他容金珍還會有第二個人能破譯黑密。
而他不信任同僚,或者說隻信任自己的理由很簡單,隻有一個,就是:他們對亞山博士缺乏一種虔誠而聖潔的感情,一種崇拜的感激之情。
在火車的咣當聲中,容金珍清晰地聽到自己在這樣對他的英雄說:“他們看不到您身上的光華,看到了也害怕,不以為榮,反以為恥。
這就是我無法信任他們的理由。
欣賞一種極緻的美是需要勇氣和才能的,沒有這種勇氣和才能,這種極緻的美往往會令人感到恐怖。
”所以,容金珍相信,天才隻有在天才眼裡才能顯出珍貴,天才在一個庸人或者常人眼裡很可能隻是一個怪物,一個笨蛋。
因為他們走出人群太遙遠,遙遙領先,庸人們舉目遙望也看不見,于是以為他們是掉在了隊伍後面。
這就是一個庸人慣常的思維,隻要你沉默着,他們便以為你不行了,吓倒了,沉默是由于害怕,而不是出于輕蔑。
現在,容金珍想,自己和同僚的區别也許就在這裡,就是:他能欣賞亞山博士,所以崇敬。
所以,他能在巨人光亮的照耀下閃閃發光,一照就亮,像塊玻璃。
而他們卻不能,他們像塊石頭,光芒無法穿透他們。
接着他又想,把天才和常人比作玻璃和石頭無疑是準确的,天才确實具有玻璃的某些品質:透明,嬌氣,易碎,碰不得,一碰就碎,不比石頭。
石頭即使碰破也不會像玻璃那麼粉碎,也許會碰掉一隻角,或者一個面,但石頭仍然是塊石頭,仍然可以做石頭使用。
但玻璃就沒這麼妥協,玻璃的本性不但脆弱,而且暴烈,破起來總是粉碎性的,一碎就會變得毫無價值,變成垃圾。
天才就是這樣,隻要你折斷他伸出的一頭,好比折斷了杠杆,光剩下一個支點能有什麼用?就像亞山博士,他又想到自己的英雄,想他如果世上沒有密碼,這位英雄又有什麼用?廢物一個!窗外,夜晚正在慢慢地變成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