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關燈
小
中
大
他;如果你們家裡既沒有老人也沒有孩子,那麼你們是怎麼對待我的,就怎麼對待他。
”從那以後,容金珍的榮譽和不幸慢慢地在這裡傳播開來,同時他在這裡也就變得像個寶貝似的,誰都不敢怠慢,都對他關懷備至的。
父親說,要不是工作性質決定,或許他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他神奇而光輝的事迹将被代代傳頌下去。
我說:“為什麼不固定一個人專門護理他呢?他應該可以有這個待遇的。
”“有過的。
”父親說,“但因為他卓著的功勳慢慢被大家知道後,大家都崇敬他,大家都想為他奉獻一點自己的愛心,所以那個人成了多餘的,就又取消了。
”盡管這樣——人們都盡可能地關心照顧他,但我覺得他還是活得很困難,我幾次從窗戶裡看他,發現他總是呆呆地坐在沙發上,有目無光,一動不動,像座雕塑,而雙手又像受了某種刺激似的,老在不停地哆嗦。
晚上,透過醫院白色的甯靜的牆壁,我時常聽到他蒼老的咳嗽聲,感覺像是有什麼在不斷地捶打他。
到了深夜,夜深人靜,有時又會隔牆透過來一種類似銅唢呐發出的嗚咽聲。
父親說,那是他夢中的啼哭。
一天晚上,在醫院的餐廳裡,我和容金珍偶然碰到一起,他坐在我對面的位置上,佝偻着身子,低着頭,一動不動,仿佛是件什麼東西——一團衣服?有點兒可憐相,臉上的一切表情都是時光流逝的可厭的象征。
我一邊默默地窺視着他,一邊想起父親說的,我想,這個人曾經是年輕的,年輕有為,是特别單位701的特大功臣,對701的事業做出過驚人的貢獻。
然而,現在他老了,而且還有嚴重的精神殘障,無情的歲月已經把他壓縮、精簡得隻剩下一把骨頭(他瘦骨嶙峋),就如流水之于一記石頭,又如人類的世代之于一句愈來愈精練的成語。
在昏暗裡,他看起來是那麼蒼老,蒼老得觸目驚心,散發出一個百歲老人随時都可能離開我們的氣息。
起初,他低着頭一直沒發現我的窺視,後來他吃完飯,站起來正準備離去時,無意間和我的目光碰了一下。
這時,我發現他眼睛倏地一亮,仿佛一下子活過來似的,朝我一頓一頓地走來,像個機器人似的,臉上重疊着悲傷的陰影,好似一位乞求者走向他的施主。
到我跟前,他用一種金魚的目光盯着我,同時向我伸出兩隻手,好像乞讨什麼似的,顫抖的嘴唇好不容易吐出一組音:“筆記本,筆記本,筆記本……”我被這意外的舉動吓得驚惶失措,幸虧值班護士及時上來替我解了圍。
在護士的安慰和攙扶下,他一會兒擡頭看看護士,一會兒又回頭看看我,就這樣一步一停地朝門外走去,消失在黑暗中。
事後父親告訴我,不管是誰,隻要你在看他被他發現後,他都會主動向你迎上來,跟你打聽他的筆記本,好像你的目光裡藏着他丢失已久的筆記本。
我問:“他還在找筆記本?”父親:“是啊,還在找。
”我說:“你不是說已經找到了嗎?”“是找到了,”父親說,“可他又怎麼能知道呢?”那一天,我驚歎了!我想,作為一個精神殘障者,一個沒有精神的人,他無疑已經喪失記憶能力。
但奇怪的是,丢失筆記本的事,他似乎一直刻骨銘心地牢記着,耿耿于懷。
他不知道筆記本已經找到,不知道歲月在他身上無情流逝。
他什麼都沒有了,隻剩下一把骨頭和這最後的記憶,一個冬天又一個冬天,他以固有的堅強的耐心,堅持着尋找筆記本這個動作,已經度過了20多年。
這就是容金珍的後來和現在的情況。
今後會怎樣?會出現奇迹嗎?我憂郁地想,也許會的,也許。
我知道,如果你是個圖玄骛虛的神秘主義者,一定希望甚至要求我就此挂筆。
問題是還有不少人,大部分人,他們都是很實實在在的人,喜歡刨根問底,喜歡明明白白,他們對黑密後來的命運念念不忘,心有罅漏(不滿足才生罅漏),這便成了我寫本篇的第三鞭。
就這樣,第二年夏天,我又專程到A市走訪了701。
”從那以後,容金珍的榮譽和不幸慢慢地在這裡傳播開來,同時他在這裡也就變得像個寶貝似的,誰都不敢怠慢,都對他關懷備至的。
父親說,要不是工作性質決定,或許他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他神奇而光輝的事迹将被代代傳頌下去。
我說:“為什麼不固定一個人專門護理他呢?他應該可以有這個待遇的。
”“有過的。
”父親說,“但因為他卓著的功勳慢慢被大家知道後,大家都崇敬他,大家都想為他奉獻一點自己的愛心,所以那個人成了多餘的,就又取消了。
”盡管這樣——人們都盡可能地關心照顧他,但我覺得他還是活得很困難,我幾次從窗戶裡看他,發現他總是呆呆地坐在沙發上,有目無光,一動不動,像座雕塑,而雙手又像受了某種刺激似的,老在不停地哆嗦。
晚上,透過醫院白色的甯靜的牆壁,我時常聽到他蒼老的咳嗽聲,感覺像是有什麼在不斷地捶打他。
到了深夜,夜深人靜,有時又會隔牆透過來一種類似銅唢呐發出的嗚咽聲。
父親說,那是他夢中的啼哭。
一天晚上,在醫院的餐廳裡,我和容金珍偶然碰到一起,他坐在我對面的位置上,佝偻着身子,低着頭,一動不動,仿佛是件什麼東西——一團衣服?有點兒可憐相,臉上的一切表情都是時光流逝的可厭的象征。
我一邊默默地窺視着他,一邊想起父親說的,我想,這個人曾經是年輕的,年輕有為,是特别單位701的特大功臣,對701的事業做出過驚人的貢獻。
然而,現在他老了,而且還有嚴重的精神殘障,無情的歲月已經把他壓縮、精簡得隻剩下一把骨頭(他瘦骨嶙峋),就如流水之于一記石頭,又如人類的世代之于一句愈來愈精練的成語。
在昏暗裡,他看起來是那麼蒼老,蒼老得觸目驚心,散發出一個百歲老人随時都可能離開我們的氣息。
起初,他低着頭一直沒發現我的窺視,後來他吃完飯,站起來正準備離去時,無意間和我的目光碰了一下。
這時,我發現他眼睛倏地一亮,仿佛一下子活過來似的,朝我一頓一頓地走來,像個機器人似的,臉上重疊着悲傷的陰影,好似一位乞求者走向他的施主。
到我跟前,他用一種金魚的目光盯着我,同時向我伸出兩隻手,好像乞讨什麼似的,顫抖的嘴唇好不容易吐出一組音:“筆記本,筆記本,筆記本……”我被這意外的舉動吓得驚惶失措,幸虧值班護士及時上來替我解了圍。
在護士的安慰和攙扶下,他一會兒擡頭看看護士,一會兒又回頭看看我,就這樣一步一停地朝門外走去,消失在黑暗中。
事後父親告訴我,不管是誰,隻要你在看他被他發現後,他都會主動向你迎上來,跟你打聽他的筆記本,好像你的目光裡藏着他丢失已久的筆記本。
我問:“他還在找筆記本?”父親:“是啊,還在找。
”我說:“你不是說已經找到了嗎?”“是找到了,”父親說,“可他又怎麼能知道呢?”那一天,我驚歎了!我想,作為一個精神殘障者,一個沒有精神的人,他無疑已經喪失記憶能力。
但奇怪的是,丢失筆記本的事,他似乎一直刻骨銘心地牢記着,耿耿于懷。
他不知道筆記本已經找到,不知道歲月在他身上無情流逝。
他什麼都沒有了,隻剩下一把骨頭和這最後的記憶,一個冬天又一個冬天,他以固有的堅強的耐心,堅持着尋找筆記本這個動作,已經度過了20多年。
這就是容金珍的後來和現在的情況。
今後會怎樣?會出現奇迹嗎?我憂郁地想,也許會的,也許。
我知道,如果你是個圖玄骛虛的神秘主義者,一定希望甚至要求我就此挂筆。
問題是還有不少人,大部分人,他們都是很實實在在的人,喜歡刨根問底,喜歡明明白白,他們對黑密後來的命運念念不忘,心有罅漏(不滿足才生罅漏),這便成了我寫本篇的第三鞭。
就這樣,第二年夏天,我又專程到A市走訪了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