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志摩
關燈
小
中
大
徑中的清露,幾乘山轎子把我們擡上去,走了一半,我們一同跳下來,隻穿着小衫褲向陡峻的盤路上争着跑。
跑不多時,志摩便從山壁上去采那一種不知名的紅豔的野花。
他漸漸地不走盤道了一個人當先從峭壁上斜踏着大石往前去,他還向我們招手,意思說:來,來,敢冒險的我們要另辟一條路徑!我同菊農也追上去,然而這冒險的路是不容易走的,沒有石級,沒有可以攀援的樹木,全是突兀的石尖,刺衣的荊棘,上面又有毒熱的太陽蒸炙着,沒有一點蔭蔽。
别的人都喊着我們:“下來,快回來!這不是玩的!”連走慣了山路的轎夫也喊“從那邊走不上去,沒有路呀!”志摩在前面很興奮地走并不回答,上去了幾丈,更難走,其結果菊農先退下來,我也沒有勇氣了回到盤道上面。
我們眼看着志摩,從容地轉過一個險高的山尖,便看不見他了。
一些人都說危險危險!然而這時即使用力的喊叫他也聽不見了,及我們乘轎子到了玉皇頂時,可巧他從那本是無路可上的山頂上也轉了過來,我們不禁搖頭佩服他的勇氣! 泰山上的清晨與薄暮的光景,凡是到過的我想誰也贊美這大自然的偉大奇麗。
尤其是夕陽西墜的絢彩。
在泰山絕頂上觀日出是驚奇,閃爍,豔麗;日落呢,卻是深沉,迷蕩,靜息與散澹。
那一片的美麗的雲彩,吞吐着一個懸落的金球,在我們的足下,在無盡的平原的低處,他是戀戀着這已去未盡的時間,是輝耀着他的将散失的光明,那真是一幅不能描繪的圖畫。
就在那時,志摩同我們披了棉衣(山上太冷了)在山頂上的晚風中靜立着眺望,誰都不說什麼。
忽然他又得了他的詩人的啟示,跑向盡西面一塊斜面平滑的大石上蹲下身子,要往下爬去。
泰山的絕頂是多高!除卻山前面的石級之外,其他是沒有正道的,那塊大石的下面盡是向下斜出的石尖,若墜了下去恐怕來不及揪住一條藤葛,便直沉澗底。
這可不比向上去爬山路,所以誰也說不可上去,石面太滑了。
志摩卻是天生好冒險好尋求他的理想境界的人,他居然從上面慢慢地蹲上去,坐下,後來簡直卧在上面,高喊着“勝利”。
我們在一旁實在替他捏一把汗,然而他究竟能以在絕壁的滑面大石上卧看落日,償足他的好奇的,興趣,這正是: “原是你的本分,野山人的胫踝, 這荊棘的傷痛! 且緩撫摩你的肢體,你的止境 還遠在那白雲環拱處的山嶺!” 也是:“是動,不論是什麼性質,就是我的興趣,我的靈感。
是動就會催決我的呼吸,加添我的生命。
” 志摩的這類句子的确是他自己的真感,理想,他的個性的揮發。
我特地記下上面的幾件小事來為他的詩句作注解。
凡與他常處的朋友誰也能從他的不羁,活潑,勇往,與無論如何想實現其理想的性格上看的出來。
至于他的無機心與孩子般的純笃,已經他人說過,可以不多提了。
我相信一個真正的詩人,無論他的作品是冰塊是荊針,是毒藥,是血汁,總之他的心沒有一個不是有豐厚的同情,與理想的境界的追求的。
志摩在文學方面的成績;如創造相當的形式選擇美麗的字句,這些工作都不是志摩得人同情的重要原因。
他是誠懇地用種種方法訴說出他自己的願望,思想,情感,自然,每一個文人都應如此,然而他的明快,與他的爽利,活潑的個性,表現在詩歌散文裡更容易使人體察得到。
因為同情的豐厚,所以任何微末的事物都易引起他的關念,幻想,一點點風景的幽麗,足以值得他歡喜贊歎。
一個詩人不止在這上面可以發展他的天才,然而根本上連這點點的真實都沒有,如何能以寫詩?有的詩人(不論新與舊)隻是走狹隘的一路,欣悅自然的變化,忘卻了人生的糾紛,有的又止着眼于實地的生活,缺少了靈奇微妙的幽感。
志摩的詩是否在新詩中達到最成功的地步不必講,然而我們打開他的三本詩集看去,是不是能将“靈海中嘯響着偉大的波濤”,與“幾張油紙”,“三升米燒頓飯的事”,并合成一團動人的真感,印在讀者的心頭?姑無論他的風格,他的幻想的豐富,即此一點也足以成就他是“一位心最廣而且最有希望的新詩人”了。
關于他的其他的追念不必多述了,我隻記得十二年的春日我到石虎胡同,他将新譯的拜倫的“OnThisdayCompletemyThirtySixthYear”一首詩給我看,他自己很高興地讀給我聽。
想不到他也在三十六歲上死在黨家莊的山下!他的死比起英國的三個少年詩人都死得慘,死得突兀!我回想那時光景不禁在膠擾的人生中感到生與死的無常!但他的死正是火光中爆開的一朵青蓮,大海中翻騰起來的白浪,暴風雨中的一片彩虹的現影,足以在他的三十六年的生活史上添一層凄麗的閃光。
他永遠去追求“無窮的無窮”,永遠“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永遠“不穩在生命的道上感受孤立的恐慌”,然而這層凄麗的閃光卻也永遠在他的朋友們的心中躍動! 志摩在這危急凄慘的大時代中掉頭不顧地去了,為他寫點追悼的文字,真有把筆茫然之感!今略記其一二小事,以見他的獨特的性格,恕我暫時不能作更長的文字。
跑不多時,志摩便從山壁上去采那一種不知名的紅豔的野花。
他漸漸地不走盤道了一個人當先從峭壁上斜踏着大石往前去,他還向我們招手,意思說:來,來,敢冒險的我們要另辟一條路徑!我同菊農也追上去,然而這冒險的路是不容易走的,沒有石級,沒有可以攀援的樹木,全是突兀的石尖,刺衣的荊棘,上面又有毒熱的太陽蒸炙着,沒有一點蔭蔽。
别的人都喊着我們:“下來,快回來!這不是玩的!”連走慣了山路的轎夫也喊“從那邊走不上去,沒有路呀!”志摩在前面很興奮地走并不回答,上去了幾丈,更難走,其結果菊農先退下來,我也沒有勇氣了回到盤道上面。
我們眼看着志摩,從容地轉過一個險高的山尖,便看不見他了。
一些人都說危險危險!然而這時即使用力的喊叫他也聽不見了,及我們乘轎子到了玉皇頂時,可巧他從那本是無路可上的山頂上也轉了過來,我們不禁搖頭佩服他的勇氣! 泰山上的清晨與薄暮的光景,凡是到過的我想誰也贊美這大自然的偉大奇麗。
尤其是夕陽西墜的絢彩。
在泰山絕頂上觀日出是驚奇,閃爍,豔麗;日落呢,卻是深沉,迷蕩,靜息與散澹。
那一片的美麗的雲彩,吞吐着一個懸落的金球,在我們的足下,在無盡的平原的低處,他是戀戀着這已去未盡的時間,是輝耀着他的将散失的光明,那真是一幅不能描繪的圖畫。
就在那時,志摩同我們披了棉衣(山上太冷了)在山頂上的晚風中靜立着眺望,誰都不說什麼。
忽然他又得了他的詩人的啟示,跑向盡西面一塊斜面平滑的大石上蹲下身子,要往下爬去。
泰山的絕頂是多高!除卻山前面的石級之外,其他是沒有正道的,那塊大石的下面盡是向下斜出的石尖,若墜了下去恐怕來不及揪住一條藤葛,便直沉澗底。
這可不比向上去爬山路,所以誰也說不可上去,石面太滑了。
志摩卻是天生好冒險好尋求他的理想境界的人,他居然從上面慢慢地蹲上去,坐下,後來簡直卧在上面,高喊着“勝利”。
我們在一旁實在替他捏一把汗,然而他究竟能以在絕壁的滑面大石上卧看落日,償足他的好奇的,興趣,這正是: “原是你的本分,野山人的胫踝, 這荊棘的傷痛! 且緩撫摩你的肢體,你的止境 還遠在那白雲環拱處的山嶺!” 也是:“是動,不論是什麼性質,就是我的興趣,我的靈感。
是動就會催決我的呼吸,加添我的生命。
” 志摩的這類句子的确是他自己的真感,理想,他的個性的揮發。
我特地記下上面的幾件小事來為他的詩句作注解。
凡與他常處的朋友誰也能從他的不羁,活潑,勇往,與無論如何想實現其理想的性格上看的出來。
至于他的無機心與孩子般的純笃,已經他人說過,可以不多提了。
我相信一個真正的詩人,無論他的作品是冰塊是荊針,是毒藥,是血汁,總之他的心沒有一個不是有豐厚的同情,與理想的境界的追求的。
志摩在文學方面的成績;如創造相當的形式選擇美麗的字句,這些工作都不是志摩得人同情的重要原因。
他是誠懇地用種種方法訴說出他自己的願望,思想,情感,自然,每一個文人都應如此,然而他的明快,與他的爽利,活潑的個性,表現在詩歌散文裡更容易使人體察得到。
因為同情的豐厚,所以任何微末的事物都易引起他的關念,幻想,一點點風景的幽麗,足以值得他歡喜贊歎。
一個詩人不止在這上面可以發展他的天才,然而根本上連這點點的真實都沒有,如何能以寫詩?有的詩人(不論新與舊)隻是走狹隘的一路,欣悅自然的變化,忘卻了人生的糾紛,有的又止着眼于實地的生活,缺少了靈奇微妙的幽感。
志摩的詩是否在新詩中達到最成功的地步不必講,然而我們打開他的三本詩集看去,是不是能将“靈海中嘯響着偉大的波濤”,與“幾張油紙”,“三升米燒頓飯的事”,并合成一團動人的真感,印在讀者的心頭?姑無論他的風格,他的幻想的豐富,即此一點也足以成就他是“一位心最廣而且最有希望的新詩人”了。
關于他的其他的追念不必多述了,我隻記得十二年的春日我到石虎胡同,他将新譯的拜倫的“OnThisdayCompletemyThirtySixthYear”一首詩給我看,他自己很高興地讀給我聽。
想不到他也在三十六歲上死在黨家莊的山下!他的死比起英國的三個少年詩人都死得慘,死得突兀!我回想那時光景不禁在膠擾的人生中感到生與死的無常!但他的死正是火光中爆開的一朵青蓮,大海中翻騰起來的白浪,暴風雨中的一片彩虹的現影,足以在他的三十六年的生活史上添一層凄麗的閃光。
他永遠去追求“無窮的無窮”,永遠“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永遠“不穩在生命的道上感受孤立的恐慌”,然而這層凄麗的閃光卻也永遠在他的朋友們的心中躍動! 志摩在這危急凄慘的大時代中掉頭不顧地去了,為他寫點追悼的文字,真有把筆茫然之感!今略記其一二小事,以見他的獨特的性格,恕我暫時不能作更長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