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志一

關燈
魯;〈今爲鄕吏。

    〉亡姓四,田、劉、斧、苔;續姓一,金。

    〈淸道來,今爲鄕吏。

    〉來進鄕姓二,卞、樸。

    豆也保亡姓二,白、魯;續姓一,樸。

    〈今爲長役。

    〉今音勿姓一,諸。

    伊冬音姓一,諸;續姓二,孫、〈本府來。

    〉尹。

    〈漆原來,今爲長役。

    〉厥土肥,風氣暖,墾田一萬二百八十五結。

    〈水田三分之一少。

    〉土宜五穀,粟。

    土貢,蜂蜜、黃蠟、漆、芝草、雀舌茶、石茸、鹿脯、銀口魚、篠簜、紙、狐皮、狸皮、水獺皮。

    藥材,五味子、當歸、黃耆、麥門冬、白茯苓、皀休。

    土産,磬石、〈産府東萬魚寺洞。

    〉石鐵。

    〈産府東松谷山。

    〉磁器所二,一在烏山裡,一在栗洞裡。

    陶器所一,在丹塲裡。

    〈皆在府東,下品。

    〉嶺南樓。

    〈在客舍東。

    〉驛六,龍駕、〈古作用家。

    〉無訖、〈古作無乞伊。

    〉水安、〈古作永安,已上皆在本府。

    〉守山新驛、豐角新驛、伊冬音新驛。

    烽火三處,南山在府南,〈南準金海子岩,北準推火山城。

    〉推火山城、〈北準盆項。

    〉盆項。

    〈北準淸道南山。

    〉大堤一。

    〈在守山界,名曰守山堤,長七百二十八步。

    今潰決不築。

    〉塋原寺、〈在府東。

    〉嚴光寺。

    〈在府東,有雀舌茶。

    〉 梁山郡 ◎梁山郡:知郡事一人。

    新羅文武王五年,〈唐高宗麟德五年。

    〉割上州下州,初置歃良州。

    景德王改爲良州,備九州之一。

    高麗太祖二十三年庚子,改爲梁州,顯宗戊午,置防禦使。

    本朝太宗十三年癸巳,例改爲梁山郡,〈是年,除留守府大都護府牧官外,帶州字單府及郡縣,悉改以山川字,後放此。

    〉別號宜春,〈淳化所定。

    〉又號順正。

    鎭山,圓寂。

    〈一雲千聖山,一雲小金剛山,在梁山、蔚山兩郡之間。

    〉鷲棲山。

    〈在郡北〉大川,伽倻津。

    〈在郡西三十三裡,俗稱玉池淵,神龍所在,每歲春秋降香祝行祭,中祀。

    今上卽位之三年辛醜,有赤龍見於津中。

    〉伽倻津衍淵。

    〈在郡南二十二裡,俗稱赤石龍堂,春秋令所在官行祭。

    〉四境,東距東萊十一裡,西距金海十七裡,南距東萊任內東平二十九裡,北距彥陽三十三裡。

    戶四百二十五,口九百三十七。

    軍丁,侍衛軍十五,鎭軍四十三,船軍一百三十一。

    土姓七,金、李、樸、鄭、韓、房、曺;投化姓一,陳。

    厥土肥,風氣暖,墾田二千三十結。

    〈水田九分之四強。

    〉土宜五穀。

    土貢,蜂蜜、黃蠟、漆、紙、狐狸皮、獐鹿皮、松茸、石茸、蔈膏、篠蕩、芝草、石榴、梨、銀口魚、黃魚。

    藥材,天門冬、麥門冬、杜沖、防風。

    磁器所一,在郡南。

    今音山裡。

    〈中品。

    〉城隍山石城,在郡東五裡。

    〈周回五百六十九步,內有小溪二、小池四、井泉四,又有軍倉。

    〉雙碧樓、〈在客舍西南。

    〉崔公臺。

    〈在黃山江邊絶壁上,松巒直壓千仞,卽崔緻遠遊賞之地也。

    〉驛三,黃山、渭川、〈古作虧川。

    〉輪山。

    大渚島〈在郡南,去陸一百六十步,有國農所,今革,人民入居。

    〉 蔚山郡 ◎蔚山郡:本屈阿火村,新羅婆娑王置縣,景德王改名河曲,〈一作河西。

    〉爲臨關郡領縣,高麗改爲蔚州郡。

    顯宗戊午,置防禦使。

    〈金富軾雲:「景德王改于火縣爲虞風縣,栗浦縣爲東津縣,今改合屬蔚州。

    」〉本朝太祖六年丁醜,始置鎭,以兵馬使,兼知州事。

    太宗十三年癸巳,罷鎭,改爲知蔚山郡事。

    乙未,移左道兵馬都節制使營于郡北巨麿谷。

    今上八年丙午,罷營,復置鎭,以兵馬僉節制使,兼知郡事。

    〈三品則稱僉節制使,四品則稱同僉節制使。

    〉別號恭化鶴城。

    〈淳化所定。

    本郡呈稱,「本戒邊城,新羅之末,有鶴來鳴,故改爲神鶴城,高麗太祖時,郡人樸允雄有大功,乃倂河曲、東津、虞風等縣,置興麗府,後降爲恭化縣,又改爲知蔚州事。

    」然《三國史》及《高麗實錄》所不載,未詳是否。

    唯《六翼》雲:「古稱火城郡興鹿府。

    」〉部曲一,甲火。

    注津自彥陽來,西南入于海。

    四境,東距慶州及大海三十一裡,西距彥陽二十七裡,南距機張五十九裡,北距慶州關門二十四裡。

    戶一千五十八,口四千一百六十一。

    軍丁,侍衛軍十六,鎭軍一百十六,船軍三百六十八。

    土姓九,樸、金、李、睦、全、吳、尹、文、林;京來姓二,黃、許。

    甲火姓二,樸、金。

    厥土肥風氣暖,墾田六千四百八十二結。

    〈水田九分之四強〉土宜,稻、粟、麻。

    土貢,蜂蜜、黃蠟、漆、紙、篠蕩、狐皮、狸皮、獐皮、魚皮、占察皮、芝草、雀舌茶、乾竹筍、蔈葶、吾海曹藿、細毛、海衣、靑角、全鮑、乾蛤、洪魚、黑白碁子。

    藥材,防風、烏魚骨、麥門冬、天門冬、鹽梅、烏梅。

    鹽所三,皆在郡南。

    〈鹽倉在邑城內,場官監守。

    〉鐵場在郡北達川裡,産白銅、鐵、水鐵、生鐵。

    〈歲貢生鐵一萬二千五百斤。

    〉瑪瑠石,産郡西遠浦裡。

    磁器所一,陶器所一,皆在郡北齊餘沓裡。

    〈下品。

    〉古邑石城。

    〈周回二百十五步,內有井三,又有戒邊古祠。

    〉左道營城。

    〈在郡北,去海口三裡,周回六百二十二步。

    丙午二月,移郡治于城中,內有井三。

    〉大和樓、望海臺、〈皆在郡西。

    〉冬栢島、〈在郡南。

    〉隱月峯。

    〈在郡東。

    〉驛三,肝谷、屈火、富平。

    鹽浦、〈在郡東十五裡。

    〉開雲浦、〈在郡南三十七裡〉西生浦。

    〈在郡南四十四裡,俱有水軍,萬戶守禦。

    〉烽火八處,林乙郞浦,在郡南。

    〈南準機張縣南山,北準阿爾浦。

    〉阿爾浦、〈北準爾吉。

    〉爾吉、〈北準下山。

    〉下山、〈北準加裡。

    〉加裡、〈北準川內。

    〉川內,〈北準南木。

    〉南木,〈北準柳等浦。

    〉柳等浦。

    〈北準慶州顔山。

    〉處容巖、〈在郡南三十七裡開雲浦中。

    世傳新羅時,有人出其上,狀貌奇怪,好歌舞,時人謂之處容翁。

    今鄕樂有處容戲。

    〉虧弗神堂、〈在郡西四十七裡圓寂山下,春秋降香祝行祭,小祀。

    〉八詠。

    〈城樓畫角,戰艦紅旗,東峯日出,南浦月明,山寺松風,江亭梅雪,鈞臺踈雨,鹽村淡煙。

    〉 淸道郡 ◎淸道郡:金富軾曰:「新羅以仇刀城境內率爾山城、笳山縣〈一雲驚山城。

    〉等三城爲大城郡,今合屬淸道。

    」又雲:「景德王改烏也山縣,〈一雲仇道。

    〉爲烏嶽,驚山縣爲荊山縣,率已山縣爲蘇山,爲密城郡領縣,今合屬淸道郡。

    」高麗初,淸道屬密城郡任內,睿宗四年己醜,〈宋徽宗大觀三年。

    〉始置監務。

    忠惠王後四年癸未,〈元順帝至正三年。

    〉以郡人上護軍金善藏[金善莊]有功於國,陞爲知郡事,明年甲申,復爲監務。

    恭愍王十五年丙午,郡人金漢貴爲監察大夫,復請陞爲知郡事,本朝因之。

    鎭山,鰲山。

    四境,東距慶州六十九裡,西距密陽任內豆也保部曲十一裡,南距密陽二十七裡,北距大丘任內壽城十七裡。

    戶六百四十九,口三千三百六十一。

    軍丁,侍衛軍三十三,鎭軍八十七,船軍二百五十五。

    土姓五,申、金、白、李、曺;來姓二,崔、孫。

    人物,中書侍郞平章事憲英公金之岱。

    〈高麗高宗時人。

    〉厥土肥塉相半,風氣暖,墾田三千九百三十二結。

    〈水田三分之一。

    〉土宜,稻、黍、粟。

    土貢,紙、漆、胡桃、紅柿、石茸、竹皮、方席、狐皮、狸皮、鹿皮、紅花。

    藥材,黃耆、白茯苓。

    土産,銀口魚。

    陶器所一,在郡北大谷裡。

    〈下品〉邑石城在郡東七裡。

    〈周回一百九十步,城內無水。

    〉烏惠山石城在郡東二十二裡。

    〈周回一千三百五十二步,內有川二、池三、井五。

    又有軍倉,密陽、慶山軍倉,倂入置。

    〉淸德樓。

    〈在客舍北〉驛五,省峴、楡川、西之、〈古作舌之。

    〉買田新驛。

    烽火二處,南山在郡南,〈南準密陽盆項,北準郡八助峴。

    〉八助峴。

    〈北準壽城縣法伊山。

    〉 興海郡 ◎興海郡:本退火郡,景德王改爲義昌郡,高麗改今名。

    顯宗戊午,屬慶州任內,明宗二年壬辰,〈宋孝宗乾道八年。

    〉始置監務。

    恭愍王十六年丁未,以國師千熙之鄕,陞爲知郡事,本朝因之,別號曲江,又曰鰲山。

    鎭山,禱陰。

    四境,東距大海十一裡,西距神光七裡,南距安康二十三裡,北距淸河十裡。

    戶四百二十三,口一千八百八十五。

    軍丁,侍衛軍十,鎭軍二十七,船軍一百六十五。

    土姓四,裵、崔、李、張;續姓三,鄭、〈長鬐來。

    〉李、〈安德來。

    〉朱。

    〈熊神來,皆爲鄕吏。

    〉厥土肥塉相半,風氣暖,墾田一千九百十三結。

    〈水田九分之五少。

    〉土宜,稻、麥、麻。

    土貢,藿、牛毛、沙魚、全鮑、乾蛤、狐狸皮、獐皮。

    藥材,防風。

    鹽所一,在盈德界。

    〈郡人來往煮取。

    〉磁器所一,在郡北長生裡。

    〈下品。

    〉邑石城。

    〈周回三百七十五步,內有井四。

    〉驛一,新驛。

    烽火二處,知乙山在郡東,〈南準迎日冬乙背串,北準郡烏煙臺。

    〉烏煙臺。

    〈北準淸河都裡山。

    〉 大丘郡 ◎大丘郡:本達句火縣,景德王改名大丘,爲壽昌郡領縣。

    高麗顯宗戊午,屬京山府任內,仁宗二十一年癸亥,始置縣令。

    〈卽宋高宗紹興十三年。

    〉本朝今上元年己亥,以千戶以上,陞爲知郡事。

    屬縣三。

    壽城縣,本喟火郡,景德王改壽昌郡,高麗改今名。

    解顔縣,本雉省火縣,〈一雲美裡。

    〉景德王改今名,爲獐山郡領縣。

    顯宗戊午,皆屬慶州任內。

    恭讓王二年,庚午,始置壽城、解顔,兼監務。

    本朝太祖三年甲戌,革監務,爲大丘任內,歷一世而還屬慶州。

    太宗十四年甲午,復屬大丘。

    河濱縣,本多斯隻縣,景德王改今名,爲壽城郡領縣。

    顯宗戊午,屬京山府任內,後爲大丘任內。

    所一、資己。

    鎭山,連龜。

    〈諺傳作石龜藏于山脊,南頭北尾,以通山氣,故謂之連龜。

    〉公山。

    〈在解顔縣北十一裡,新羅時稱父嶽,擬中嶽爲中祀。

    今令守令行祭。

    〉琴湖,其源出永川母子山,西流過郡北,又西南入于洛東江。

    四境,東距慶山二十三裡,西距星州四十一裡,南距淸道三十五裡,北距義興三十五裡。

    本郡戶四百三十六,口一千三百二十九。

    壽城戶二百六十四,口六百四十四。

    河濱戶三百五十一,口一千二百四十九。

    解顔縣戶一百九十八,口一千二百單三。

    軍丁,侍衛軍五十一,鎭軍一百單五,船軍四百五十四。

    本郡土姓五,白、夏、裵、徐、李;來姓一,都。

    壽城姓四,賓、羅、曺、嵆;來姓七,柳、張、崔、申、劉、高、鄭;續姓六,芮、〈缶溪來。

    〉、陳、〈桂城來。

    〉崔、〈保寧來。

    〉金二、〈一金海來,一淸道來。

    〉李。

    〈本貫不知,皆爲鄕吏。

    〉河濱姓三,申、李、宋。

    解顔姓五,牟、白、河、申、丁。

    來姓三,諸、秦、樸;續姓一,韓。

    資己所續姓一,金。

    厥土肥塉相半,風氣暖,俗好苗種,墾田六千五百四十三結。

    〈水田十分之三強。

    〉土宜,稻、黍、稷、麥、麻、木綿。

    土貢,胡桃、棗、松子、石茸、漆、紙、芝草、笠草、銀口魚、狐皮、狸皮、獐皮、山獺皮。

    藥材,天門冬、當歸、麥門冬。

    陶器所二,一在解顔東村汝裡,一在壽城南村上院洞。

    〈皆下品。

    〉邑石城,在郡西二裡。

    〈周回四百五十一步,內有泉二。

    〉琴鶴樓。

    〈在客舍北〉驛二,凡於、〈在壽城。

    〉新驛。

    〈在河濱。

    〉烽火二處,法伊山,在壽城縣南,〈南準淸道八助峴,北準慶山城山。

    〉馬川在河濱縣南。

    〈南準花園城山,北準星州角山。

    〉大堤四,聖堂佛上、〈在郡境。

    〉屯洞、〈在壽城境。

    〉釜堤、〈在解顔境。

    〉笠岩。

    〈在郡東二裡許,新川中有石屹立,俗號笠岩,世傳星隕爲石。

    〉 慶山縣 ◎慶山縣:本押良小國,〈一雲押督。

    〉新羅袛味王取之,置郡。

    景德王改名獐山郡,顯宗戊午,屬慶州任內,明宗壬辰,始置監務。

    忠烈王三十四年戊申,忠宣王卽位未踰年,避王嫌名,改今名。

    忠肅王四年丁巳,〈元仁宗延祐四年。

    〉以國師一然之鄕,陞爲縣令。

    恭讓王二年庚午,以王妃盧氏之鄕,陞爲知郡事。

    本朝太祖元年壬申,復降爲縣令,別號玉山。

    鎭山,馬岩。

    四境,東距河陽十五裡,西距壽城十六裡,南距淸道二十一裡,北距解顔十五裡。

    戶三百十八,口一千三百三十七。

    軍丁,侍衛軍二十,鎭軍三十四,船軍二百。

    姓三,金、全、白;來姓一,魯;〈豐角來。

    〉續姓二,樸、〈慈仁來。

    〉鄭。

    〈慶州來,皆爲鄕吏。

    〉唐投化姓二,徐、劉。

    厥土肥塉相半,風氣暖,墾田三千四百七十九結。

    〈水田八分之三少。

    〉土宜,稻、黍、粟、麥。

    土貢,胡桃、棗、芝草、漆、紙、狸皮、獐皮、水獺皮。

    藥材,麥門冬。

    磁器所一,在縣南豆也裡助造洞。

    〈下品。

    〉望北樓。

    〈在客舍北。

    〉驛一,押梁。

    烽火一處,城山在縣西。

    〈東準河陽匙山,西準壽城法伊山。

    〉 東萊縣 ◎東萊縣:判縣事一人,本居漆山郡。

    景德王改今名,顯宗戊午,屬蔚州任內,後置縣令。

    本朝太祖六年丁醜,始置兵馬使兼判縣事,今上五年癸卯,改稱僉節制使。

    〈四品則稱同僉節制使。

    〉屬縣一,東平。

    本大甑縣,景德王改今名,爲東萊郡領縣,顯宗戊午,屬梁州任內。

    本朝太宗五年乙酉,來屬,己醜,復屬梁州,今上十年戊申,屬還于縣。

    部曲二,古智道、調井。

    鄕一,生川。

    四境,東距機張十五裡,西距梁山三十二年,南距大海十九裡,北距梁山二十二裡。

    本縣戶二百九十,口一千一百五十一。

    東平戶一百八,口三百四十二。

    軍丁,侍衛軍十一,鎭軍七十一,船軍一百三十。

    本縣土姓五,鄭、宋、王、丁、曺;來姓三,王、樸、李;續姓一,金。

    〈金海來,今爲鄕吏。

    〉東平姓一,李。

    人物,學士鄭叙,字過庭。

    〈高麗毅宗時人。

    〉厥土肥,風氣暖,墾田一千七百二十三結。

    〈水田八分之五少。

    〉土宜,稻、粟、麥。

    土貢,篠簜、紙、芝草、蔈膏、橘、石榴、榧子、吾海曹藿、牛毛、細毛、海衣、早藿、靑角、海蔘、乾蛤、生鮑、沙魚、大口魚、靑魚、舫魚、魚膠、狐皮、狸皮、獐皮、鹿皮、占察皮、魚皮。

    藥材,防風、天門冬、麥門冬、鹿茸、烏魚骨、厚樸。

    鹽所三,二在縣東,一在縣南。

    邑石城。

    〈周回三百九十七步,內有井五。

    〉東平縣石城。

    〈周回二百六十四步,內有泉一池四。

    〉溫泉,〈在縣北二裡,有浴室廳房廚廐。

    〉海雲臺。

    〈在縣東海邊,崔緻遠所遊之地,亭宇遺址尙存。

    冬栢、杜沖、森鬱其側。

    〉驛二,省山、新驛。

    牧場二,一在東平縣南二十二裡吾海也項,〈周回七十四裡三十步內,築場處十二裡九十步。

    木盛草疎,但水足,放國馬四百八十匹。

    〉一在縣南石浦。

    〈放國馬四百十九匹。

    〉左道水軍都按撫處置使本營。

    〈在東平縣南七裡富山浦。

    〉海雲浦。

    〈在縣東九裡。

    〉多大浦。

    〈在東平縣南三十裡,俱有水軍萬戶守禦。

    〉烽火三處,東平石城在縣南,〈西準金海省火也,東準本縣黃嶺山。

    〉黃嶺山、〈東準縣幹飛烏〉幹飛烏。

    〈東準機張南山〉金井山石井。

    〈在縣西北山頂,有石高可三丈,上有井,圓十餘尺,深七寸許,有水常滿,雖旱不渴,色如黃金,其下有梵魚寺。

    世傳昔有一金色魚乘五色雲,從梵天而下,遊詠其中,以此得名。

    〉古智島阹。

    〈在縣東。

    〉絶影島、毛等邊島。

    〈皆在東平縣南,竝令所在官行祭。

    〉 昌寧縣 ◎昌寧縣:本比自火郡,〈一雲比斯伐。

    〉眞興王十六年,置州,名曰下州,十年而州廢。

    景德王改爲火王郡,高麗改爲昌寧郡,顯宗戊午,屬密城郡任內,明宗二年壬辰,初置監務,別號昌城、昌山、夏城。

    鎭山,火王。

    四境,東距密陽十六裡,西距草溪三十四裡,南距新繁三十裡,北距豐角二十五裡。

    戶八百二十五,口四千三百五十二。

    軍丁,侍衛軍四十五,營鎭軍七十九,船軍三百四十二。

    土姓六,張、成、鄭、曺、河、表;來姓二,崔、卞。

    人物,議政府左政丞文景公成石璘。

    〈本朝太宗時人。

    〉厥土肥塉相半,風氣暖,墾田四千八百四十六結。

    〈水田九分之三強。

    〉土宜,稻、黍、粟、麥、桑、麻。

    土貢,蜂蜜、黃蠟、漆、紙、梨、棗、石榴、胡桃、芝草、篠簜、狐狸、獐皮。

    藥材,天門冬、麥門冬、五味子、當歸。

    磁器所一,在縣南南谷裡。

    〈下品。

    〉火王山石城。

    〈周回一千二百十七步,內有泉九、池三,又有軍倉。

    〉驛一,內也。

    烽火一處,峯山在縣北。

    〈南準桂城餘通,北準玄風所伊山。

    〉 彥陽縣 ◎彥陽縣:本居知火縣,景德王改爲巚陽,爲良州領縣。

    顯宗戊午,屬蔚州任內,仁宗癸亥,始置監務,後改爲彥陽。

    鷲捿山。

    〈在縣南〉四境,東距蔚山十五裡,西距密陽三十三裡,南距梁山十七裡,北距慶州十裡。

    戶四百二十一,口一千四百五十八。

    軍丁,侍衛軍七,營鎭軍四十四,船軍一百五十六。

    土姓二,樸、金;來姓三,玄、崔、金。

    人物,門下侍郞平章事威烈公金就礪,〈高麗高宗時人〉子門下侍郞平章事翊戴公佺,孫都僉議參理文愼公賆〈忠烈王時人。

    〉曾孫都僉議左政丞貞烈公倫。

    〈忠肅王時人。

    〉厥土肥,風氣暖,墾田一千五百十八結。

    〈水旱田相半。

    〉土宜,稻、稷、麥、菽。

    土貢,蜂蜜、黃蠟、漆、紙、芝草、乾竹筍、石茸、人蔘、銀口魚、獐皮、鹿皮、狸皮、水獺皮。

    藥材,白茯苓、人蔘。

    土産,沙鐵産縣西石南洞。

    磁器所一,陶器所一,皆在縣南大吐裡。

    〈下品。

    〉邑土城〈周回一百五十七步,內有井二。

    〉驛一,德川。

    〈俗誤作泉。

    〉 機張縣 ◎機張縣:本甲火良谷縣,景德王改爲機張,爲東萊郡領縣。

    顯宗戊午,屬蔚州任內,後置監務,別號車城。

    四境,東距大海五裡,西距梁山二十二裡,南距東萊十二裡,北距蔚山十二裡。

    戶一百七十四,口三百九十七。

    軍丁,侍衛軍二,鎭軍三,船軍四十九。

    土姓三,李、金、鄭;來姓二,許、樸。

    厥土肥,風氣暖,墾田七百三十結。

    〈水旱田相半。

    〉土宜,稻、粟、菽。

    土貢,峰蜜、黃蠟、蔈膏、海衣、牛毛、細毛、乾蛤、沙魚、全鮑、紙、獐皮、狐皮、占察皮、魚皮。

    藥材,麥門冬、防風。

    鹽所一,在縣南。

    邑石城。

    〈周回三百五十步,內有池一井一。

    〉驛二,阿月、新驛。

    豆毛浦。

    〈在縣東五裡,水軍萬戶守禦。

    〉烽火一處,南山在縣東。

    〈西準東萊幹飛烏,北準蔚山材乙郞浦。

    〉 長鬐縣 ◎長鬐縣:本隻沓縣,景德王改名鬐立,爲義昌郡領縣。

    高麗改今名,屬慶州任內,後置監務。

    本朝太宗乙未,以地濱大海,當用武臣官高者鎭之,始置知縣事,以四品以上充之。

    屬部曲一,許於。

    鎭山,巨山。

    四境,東距大海五裡,西距迎日十八裡,南距慶州十三裡,北距迎日四十五裡。

    戶二百三,口八百一十三。

    軍丁,侍衛軍四,鎭軍一,船軍三十四。

    土姓五,鄭、吳、安、任、申;來姓四,金、李、裵、崔。

    厥土肥風氣暖,墾田一千二百六十四結。

    〈水田四分之一。

    〉土宜五穀,粟。

    土貢,蜂蜜、黃蠟、漆、松茸、全鮑、沙魚、乾蛤、廣魚、紅蛤、藿、海衣、牛毛、狐皮、獐皮、鹿皮。

    藥材,防風。

    土産,磊綠、〈産縣北淺乙伊山。

    〉魴魚。

    鹽所一,在縣東邑。

    石城。

    〈周回一百七十四步,內有井二。

    〉驛一,新驛。

    包衣浦。

    〈在縣北十一裡,水軍萬戶守禦。

    〉烽火五處,蔔吉在縣南,〈南準慶州禿村,北準本縣磊山。

    〉磊山、〈西準迎日沙火郞,北準本縣大串。

    〉大串、〈北準本縣沙隻〉沙隻、〈北準獐谷。

    〉獐谷。

    〈西準迎日冬背串。

    〉 靈山縣 ◎靈山縣:本西火縣,景德王改名尙藥,爲密城郡領縣,高麗改今名,屬密城任內。

    忠敬王十五年甲戌,〈元世祖至元十一年。

    〉始置監務。

    屬縣一,桂城。

    羅代稱號未詳。

    顯宗戊午,屬密城任內,恭愍王丙午,移屬靈山,恭讓王庚午,還屬密城。

    本朝太祖甲戌,復屬于縣。

    鎭山,靈鷲。

    歧音江。

    〈在縣西二十八裡,有龍堂。

    春秋令守令行祭,祝文稱伽倻津溟所之神。

    〉四境,東距密陽二十一裡,西距寧昌十裡,南距漆原十六裡,北負靈鷲山。

    本縣戶二百五十七,口一千一百三十四。

    桂城戶二百十四,口九百七十二。

    軍丁,侍衛軍三十七,營鎭軍五十,船軍一百九十二。

    本縣土姓五,辛、文、全、曺、蔡;來姓一,樸。

    〈興州來,今無繼姓人。

    〉桂城姓三,徐、石、陳;亡姓二,田、申;亡來姓一,李。

    〈永川來。

    〉厥土肥塉相半,風氣暖,墾田三千一結。

    〈水田十分之三少。

    〉土宜,稻、粟、黍、稷、麥、麻。

    土貢,蜂蜜、黃蠟、胡桃、梨、棗、石榴、漆、紙簜、狸皮、水獺皮。

    藥材,五味子、安息香。

    土産,銅石産桂城縣東新浦裡阿見寺洞。

    〈鍊成銅鐵。

    〉磁器所一,在縣東新峴裡。

    〈下品。

    〉驛二,溫井、〈在本縣。

    〉一門。

    〈在桂城。

    〉烽火二處,所山在縣南,〈南準漆原安谷,北準桂城餘通山。

    〉餘通山在桂城南。

    〈北準昌寧烽山〉 玄風縣 ◎玄風縣:本推良火縣,〈推一作三。

    〉景德王改名玄驍,爲火王郡領縣,高麗改今名。

    顯宗戊午,屬密城任內,恭讓王二年庚午,始置監務,且析密城之仇知山部曲以屬之。

    毗瑟山。

    〈在縣東二十裡。

    〉四境,東距豐角二十裡,西距高靈十裡,南距昌寧十二裡,北距花園十二裡。

    戶四百七十七,口一千八百七十一。

    軍丁,侍衛軍三十五,鎭軍五十三,船軍二百三十二。

    土姓四,文、林、郭、尹;來姓二,樸、〈密陽來。

    〉河。

    〈昌寧來。

    〉續姓一,金。

    〈安定來,今爲鄕吏。

    〉仇知山部曲姓一,卞。

    厥土肥塉相半,風氣暖,墾田三千六百二十五結。

    〈水田七分之二。

    〉土宜,稻、黍、粟、麥。

    土貢,梨、胡桃、石榴、紙、簜、蜂蜜、黃蠟、漆、芝草、狸皮、水獺皮。

    藥材,黃耆、茅香、麥門冬。

    邑石城。

    〈周回三百四步,內無水,有軍倉。

    〉驛一,一雙山。

    烽火一處,所山在縣北。

    〈南準昌寧烽山,北準星州任內加利縣末應德山。

    〉 迎日縣 ◎迎日縣:本斤烏支縣,景德王改名臨汀,爲義昌郡領縣,高麗改今名。

    顯宗戊午,屬慶州任內,恭讓王庚午,始置監務,以管軍萬戶兼之。

    本朝太宗十七年丁酉四月,以鎭稱兵馬使,兼判縣事。

    今上五年癸卯,改稱兵馬僉節制使。

    〈四品,稱同僉節制使。

    〉鎭山,雲蹄。

    四境,東距大海三十五裡,西距安康十裡,南距慶州十裡,北距興海十四裡。

    戶四百十七,口一千七百四十二。

    軍丁,侍衛軍八,鎭軍四十,船軍一百三十。

    土姓三,鄭、成、朱;來姓二,金、崔。

    人物,守門下侍中文忠公鄭夢周。

    〈高麗恭讓王時人。

    〉厥土肥,風氣暖,墾田二千一百六結。

    〈水田五分之二強。

    〉土宜五穀,粟。

    土貢,漆、乾獐鹿、全鮑、乾蛤、廣魚、靑魚、沙魚、松茸、芝草、竹筍、藿、海衣、篠簜、獐皮、狸皮、水獺皮、魚皮。

    藥材,防風、麥門冬。

    土産,礪石産縣東隅田山。

    〈上品。

    〉年魚。

    鹽所一,在縣東。

    邑石城。

    〈周回一百步,內有井一。

    〉驛一,大松。

    通洋浦。

    〈在縣北十二裡,水軍萬戶守禦。

    〉烽火二處,冬乙背串在縣東,〈南準長鬐獐谷,北準興海知乙。

    〉沙火郞岾在縣東。

    〈南準長耆磊山,西準安康兄山。

    〉 淸河縣 ◎淸河縣:本高句麗阿子縣,新羅改名阿海,爲有隣郡領縣,高麗改今名,顯宗戊午,屬慶州任內。

    本朝太祖元年壬申,始置監務。

    鎭山,高鶴。

    四境,東距大海六裡,西距神光九裡,南距興海八裡,北距盈德十四裡。

    戶二百三十五,口七百二十四。

    軍丁,侍衛軍二,船軍四十六。

    土姓三,金、明、李;續姓二,朱、〈熊神來。

    〉鄭。

    〈本不知,皆爲鄕吏。

    〉南界部曲姓一,吉。

    厥土塉,風氣暖,墾田七百九十九結。

    〈水田三分之一。

    〉土宜五穀,麻。

    土貢,蜂蜜、黃蠟、漆、紙、藿、大口魚、廣魚、沙魚、全鮑、乾蛤、狐皮、獐皮。

    藥材,防風。

    鹽所三,一在縣東,二在縣北。

    邑石城〈周回二百二十步,內有井二。

    〉驛一,松羅。

    烽火一處,都裡山在縣北。

    〈南準興海烏煙臺,北準盈德黃石山。

    〉 安東大都護府 ⊙安東大都護:府使一人,判官一人。

    本古陁耶郡,景德王改爲古昌郡,高麗太祖十三年庚寅,自將及後百濟王甄萱戰於古昌,敗之。

    郡人金宣平、權幸、張吉佐太祖有功,拜宣平爲大匡;幸、吉,各爲大相,陞其郡爲安東府,後改爲永嘉郡。

    成宗十四年乙未,改爲吉州剌史,顯宗三年壬子,改爲按撫使,九年戊午,改爲吉州事,二十一年庚午,〈宋仁宗天聖八年。

    〉復爲知安東府使。

    明宗癸醜,〈宋光宗詔熙四年。

    〉南賊金三、孝心等摽掠州郡,國家連年遣師,始克討平之,以府有輔佐功,丁巳,陞爲都護府。

    神宗七年甲子,〈宋寧宗嘉泰四年。

    〉東京別抄孛佐等聚衆叛,以府有遮折功,陞爲大護府。

    忠烈王三十四年戊申,改爲福州牧。

    恭愍王十年辛醜,〈至正二十一年。

    〉避紅賊南巡駐輦,以州人盡心供頓,壬寅,復陞爲大都護府,別號綾羅郡。

    〈昌寧國、地平郡、古寧郡、石陵郡、一界郡、花山郡、古藏郡,此皆新羅時稱號。

    〉屬縣八。

    臨河縣,本高句麗屈火郡,新羅改爲曲城郡,高麗改今名。

    豐山縣,本下枝縣,景德王改名永安縣,爲醴泉郡領縣,高麗改今名。

    一直縣,景德王改爲直寧縣,爲古昌郡領縣,高麗復舊號。

    甘泉縣,新羅時,稱號未詳。

    右四縣,顯宗戊午,皆屬吉州任內。

    吉安縣,本吉安部曲,後陞爲縣。

    柰城縣,本退串部曲,高麗忠惠王以鄕人宦者姜金剛入元朝,有侍衛之勞,陞爲柰城縣。

    春陽縣,本加也鄕,高麗忠烈王十年甲申,〈元至元二十一年。

    〉以土人護軍金仁軌之功,陞爲春陽縣。

    才山縣,本德山部曲,高麗忠宣王以敬和翁主之鄕,陞爲才山縣。

    部曲三,皆丹、召羅、小川。

    淸涼山、〈在才山縣西。

    〉下枝山。

    〈在府西俗誤作柯〉四境,東距眞寶四十七裡,西距基川六十二裡,南距義城三十四裡,北踰春陽至順興境九十四裡。

    本府戶八百四十七,口三千三百二十。

    臨河戶三百二十三,口一千九百單五。

    豐山戶二百八十二,口一千三千九。

    一直戶七十二,口八十三。

    吉安戶四十四,口一百六十三。

    甘泉戶一百六十二,口五百二十四。

    柰城戶八十三,口三百七十一。

    春陽戶四十二,口一百單五。

    才山戶三十二,口一百五十七。

    軍丁,侍衛軍一百十三,鎭軍二百四十一,船軍五百六。

    本府土姓七,權、金、姜、曺、張、高、李;來姓二,禹、郭;村姓一,趙。

    臨河姓四,尹、李、全、申;來姓一,華。

    豐山姓五,金、林、柳、洪、康;來姓二,權〈本府來。

    〉閔。

    〈剛州來。

    〉一直姓六,任、孫、金、盧、田、韓。

    甘泉姓五,李、金、全、文、趙;續姓二,張、崔。

    〈皆本不知,今爲鄕吏。

    〉春陽姓二,鄭、尹。

    吉安續姓三,金、林、樸。

    柰城、才山、小川、皆丹續姓各一,皆尹。

    召羅續姓一,嚴。

    人物,門下侍中上洛公忠烈公金方慶,〈忠烈王時人。

    〉都僉議右政丞文坦公權漢公。

    〈忠肅王時人。

    〉僉議政丞雞林郡公正獻公王煦、〈忠宣王時人。

    〉領議政府事上洛府院君翼元公金士衡,〈本朝太祖時人。

    〉議政府贊成事吉昌君文忠公權近。

    〈本朝太宗時人。

    〉厥土塉,俗尙勤儉,務農桑。

    墾田一萬一千二百八十三結。

    〈水田七分之二。

    〉土宜,稻、黍、粟、蕎麥、菽、桑、麻莞。

    土貢,蜂蜜、黃蠟、漆、雪緜子、松茸、松子、芝草、銀口魚、紙、席、狐狸獐皮。

    藥材,黃芩、五味子、白茯苓、遠志、人蔘。

    土産,沙鐵産臨河縣北沙等羅裡、本谷裡等處。

    〈有鐵場,歲貢正鐵九千九百五十斤。

    〉邑石城。

    〈周回五百二十八步,內有井泉十八。

    〉淸涼山石城。

    〈在才山縣西二十一裡。

    距本府七十一裡。

    周回二千二百七十九步,高險。

    內有井泉七、小溪二,又有軍倉。

    〉映湖樓〈在府治南,俯臨大川。

    高麗恭愍王登覽,大書映湖樓三字,以爲扁額。

    筆力逡健,觀者敬仰。

    〉驛七,安奇、甕泉、〈在本府境。

    〉琴召、松蹄、〈在臨河。

    〉安郊、〈在豐山。

    〉新驛、〈在一直。

    〉幽洞。

    〈在甘泉。

    〉烽火七處,南山在府南,〈東準申石山,南準一直甘谷,西準豐山南山北準開目。

    〉申石山、〈東準臨河若山〉若山、〈東準眞寶南角山。

    〉甘谷、〈南準義城馬山。

    〉南山在豐山縣南,〈西準醴泉西庵山。

    〉開目、〈北準榮川所伊山。

    〉烽火岾在柰城縣南。

    〈東準奉化西山,西準榮川所伊山。

    〉所領都護府二,寧海、順興。

    郡四,醴泉、榮川、永川、靑松;縣十一,義城、盈德、禮安、河陽、基川、仁同、奉化、義興、新寧、眞寶、比安。

     寧海都護府 ◎寧海都護府:本高句麗于屍郡,新羅改爲有隣郡,高麗改爲禮州。

    顯宗戊午,置防禦使,高宗四十六年己未,以衛社功臣樸松庇內鄕,陞爲德原小都護府,後陞爲禮州牧。

    忠宣王二年庚戌,汰諸牧,改爲寧海府。

    本朝太祖六年丁醜六月,始置鎭兵馬使,兼府使。

    太宗癸巳,例改爲都護府,別號丹陽。

    〈淳化所定。

    〉屬縣二。

    英陽縣,本古隱縣,後改今名。

    顯宗戊午,屬禮州任內,〈一任延陽〉別號益陽。

    靑祀縣,本大靑部曲,舊屬靑鳧縣,小靑部曲,舊屬英陽縣,高麗忠烈王三十年甲辰,合大、小靑部曲,爲靑杞縣,別號靑溪。

    部曲二,石保、首比。

    登雲山。

    〈在府北。

    〉四境,東距大海十裡,西距眞寶六十五裡,南距盈德十八裡,北距江原道平海十七裡。

    本府戶二百十五,口一千五百三十八。

    英陽戶四十,口四百八十一。

    靑杞戶二十九,口二百二十四。

    軍丁,侍衛軍六,鎭軍六十二,船軍一百二十六。

    本府土姓六,樸、金、黃、李、林、申。

    英陽姓四,南、李、金、房。

    〈今報作方。

    〉靑杞續姓二,兪、崔。

    石保續姓一,金。

    厥土肥塉相半,風氣暖,墾田二千七百二十結。

    〈水田七分之一強。

    〉土宜,稻、黍、粟、菽麥、麻、楮、莞、桑。

    土貢,蜂蜜、黃蠟、漆、紙、紫檀香、篠、芝草、人蔘、松茸、牛毛、細毛、海衣、藿、大口魚、沙魚、全鮑、乾蛤、獐皮、鹿皮、狐狸皮。

    藥材,防風、白茯苓、白芨。

    土産,銀口魚、文魚、辛甘草、靑角、年魚。

    鹽所二,皆在郡北。

    邑石城。

    〈周回一百十四步,內有泉三。

    〉城隍堂石城。

    〈在英陽縣西二裡,距府六十六裡,周回二百八十八步,高險,內有池一井一。

    〉觀魚臺〈在府東,俯臨大海。

    奉松亭、小松亭,皆在其下。

    〉驛二,柄谷、〈在府境。

    〉新驛。

    〈在石保。

    〉醜山浦。

    〈在府東六十裡,有水軍萬戶守禦。

    〉烽火二處,大所山在府東,〈南準盈德別畔,北準平海厚裡山,西準本府廣山。

    〉廣山。

    〈西準眞寶南角山〉葦長寺。

    〈在府西山。

    有井,水旱無增減。

    不潔之人照影,則淸水變爲泥色渴盡。

    〉越境,眞寶縣臨川、省夫二裡,越入於府南村。

     順興都護府 ◎順興都護府:本高句麗及伐山郡,新羅改爲岌山郡,高麗改爲興州。

    顯宗戊午,屬吉州任內,後移屬順安縣。

    明宗一年,始置監務,忠烈王甲戌,安胎,改爲興寧縣,置令。

    忠肅王癸醜,又安胎,陞爲知興州事。

    忠穆王戊子,又安胎,陞爲順興府。

    本朝太宗癸巳,例改爲都護府,別號順政。

    〈淳化所定。

    〉鎭山,小白。

    〈在府北。

    〉四境,東距安東部曲召羅四十一裡,西距竹嶺十九裡,南距榮川十三裡,北距丹陽二十四裡。

    戶二百八十四,口一千六百七十九。

    軍丁,侍衛軍三十六,鎭軍三十,船軍八十一。

    土姓四,安、李、申、尹;村姓一,石;來姓二,金、鄭;續姓三,金、〈一慶州來,一光州來。

    〉尹。

    〈酒泉來,皆爲鄕吏。

    〉人物,侍中文成公安珦,〈忠烈王時人,從祀文廟。

    〉判門下府事文簡公安宗源,〈本朝太祖時人。

    〉領敦寧府事昭懿公安天保。

    〈本朝太宗時人。

    〉厥土塉,風氣暖,墾田二千四百五十九結。

    〈水田七分之三。

    〉土宜,稻、黍、粟、菽、麥、喬麥、桑、麻。

    土貢,蜂蜜、黃蠟、漆、紙、石茸、松茸、松子、芝草、人蔘、席、狐皮、狸皮、獐皮、豬皮。

    藥材,白芨、赤白茯苓、麥門冬、熊膽、栢子仁。

    土産,辛甘草、山芥、銀口魚。

    水晶石産西陽谷洞。

    磁器所一,在府北沙洞裡。

    陶器所一,在府東加耳裡。

    〈皆下品。

    〉邑石城。

    〈周回一百三十九步,內有井二。

    〉小白山石城,在府西二十裡。

    〈周回五百三十一步,高險,內有泉三。

    又有軍倉,榮川郡倉倂入置。

    〉聚遠樓。

    〈在府北鳳凰山浮石寺。

    〉驛二,昌樂、新驛。

    險阻處,竹嶺山。

    〈在府西三十三裡,忠淸道丹陽指路,其險阻處長三裡有奇。

    〉烽火一處,竹嶺山。

    〈東準基川望前山,北準丹陽禾山。

    〉 醴泉郡 ◎醴泉郡,本水酒縣,景德王改爲醴泉郡,高麗改爲甫州,屬安東任內。

    明宗二年壬辰,以太子胎藏,改爲基陽縣,置令。

    神宗七年甲子,〈宋寧宗嘉泰四年。

    〉南道招討兵馬使崔光義,與東京賊戰于基陽,大捷,陞爲知甫州事。

    本朝太宗癸巳,例改爲甫川郡,丙申,又改爲醴泉郡。

    屬縣一。

    多仁縣,本達已縣,〈或雲多已。

    〉景德王改今名,爲尙州領縣。

    高麗時,仍屬尙州,後來屬,別號仁陽、襄陽,又淸河。

    〈淳化所定。

    〉部曲二,高林、寶進。

    所一,冬老。

    四境,東距古安貞三十四裡,西距尙州山陽三十八裡,南距丹密六十三裡,北距龍宮四裡。

    本郡戶七百八十一,口三千八百。

    多仁戶三百十一,口一千四百二十七。

    軍丁,侍衛軍七十三,鎭軍九十五,船軍二百五十六。

    土姓三,林、尹、權;〈權本昕氏,神宗元年,避明宗舊諱,改賜權。

    〉來姓二,許、李;村姓二,黃、邦。

    多仁姓四,黃、張、崔、睦;來姓二,羅、白。

    寶進續姓二,崔、金。

    高林續姓二,金、黃。

    冬老所續姓二,金、林。

    厥土肥塉相半,墾田七千二百九十八結。

    〈水田八分之三強。

    〉土宜,稻、粟、菽、麥、蕎麥、小豆、莞、桑、麻。

    土貢,狐皮、狸皮、獐皮、漆、紙、席、胡桃、松茸、銀口魚。

    藥材,當歸、茯苓。

    土産,沙鐵。

    〈産多仁縣東大谷灘,鍊正鐵以貢。

    〉陶器所一,在郡北金堂谷。

    〈下品。

    〉邑石城。

    〈在郡西一裡,周回四百五十三步,高險,內有井一。

    〉驛二,通明、〈在郡境。

    〉守山。

    〈在多仁。

    〉烽火二處,西岩山在郡西,〈東準豐山南山,西準龍宮山城。

    〉所伊山在多仁縣。

    〈東準安貞大岩山,北準鹹昌雙花山。

    〉 榮川郡 ◎榮川郡:本高句麗柰巳郡,新羅婆娑王取之,景德王改爲柰靈郡,高麗改爲剛州,顯宗戊午,屬吉州任內。

    仁宗二十一年癸亥,改爲順安,置縣令。

    高宗四十六年戊午,以衛社功臣金仁俊外鄕,陞爲知榮州事。

    本朝太宗癸巳,例改爲榮川郡,別號龜城。

    〈淳化所定〉鎭山,鐵呑。

    四境,東距安東任內奈城十八裡,西距基川十裡,南距安東三十裡,北距順興十裡,戶三百七十七,口三千八十七。

    軍丁,侍衛軍四十五,鎭軍六十四,船軍一百三十。

    土姓五,閔、禹、艾、彭、董;來姓一,高。

    外村姓一,延;續姓三,金、〈寧越來。

    〉鄭、〈奉化來。

    〉全。

    〈旌善來,皆爲鄕吏。

    〉厥土塉,風氣寒,墾田四千一百十八結。

    〈水田九分之三強。

    〉土宜,稻、黍、粟、菽、莞。

    土貢,蜂蜜、黃蠟、漆、紙、席、虎皮、獐皮、狐皮、狸皮。

    藥材,人蔘。

    土産,辛甘草、松茸、石茸、眞茸、山芥、銀口魚。

    陶器所一,在郡東三岐裡。

    〈下品〉邑石城。

    〈在郡西南一裡,周回一百九十八步,高險,內有泉一。

    〉驛二,昌保、平恩。

    險阻處,馬兒岾。

    〈在郡北三十二裡許,忠淸道永春指路,其險阻處長十二裡一百步。

    〉烽火一處,所伊山在郡東。

    〈東準禮安祿轉山,西準基川望前山。

    〉越境處二,安東任內柰城縣,越入於郡北村;順興南村大龍山裡,越基川入於郡西村。

     永川郡 ◎永川郡:景德王改切也火郡,爲臨臯郡,又改刀冬火縣,爲道同縣;骨火縣爲臨川縣,皆爲臨臯郡領縣。

    至高麗時,合三縣爲永州。

    顯宗戊午,屬慶州任內,明宗二年壬辰,始置監務,後陞爲知永州事。

    本朝太宗癸巳,例改爲永川郡,別號益陽,〈淳化所定。

    〉或雲永陽。

    高麗太祖本紀註雲:「高鬱府,今永州。

    」鎭山,母子。

    〈山脊之東西澗谷諸流,合于郡之西南隅,郡在二水之內,故以永爲名。

    〉四境,東距安康三十裡,西距解顔四十裡,南距慈仁二十七裡,北距安德五十六裡。

    戶八百六十三,口三千六百七十二。

    軍丁,侍衛軍二十九,鎭軍九十,船軍三百三十六。

    土姓四,皇甫、申、李、尹;來姓五,宋、金、兪、崔、沈。

    厥土肥塉相半,墾田七千四百三十二結。

    〈水田十分之四強。

    〉土宜,稻、粟、菽、麥、木綿、桑、麻。

    土貢,胡桃、芝草、漆、紙、席、獐皮、狐皮、狸皮、豬毛。

    藥材,天門冬、麥門冬、栢子仁。

    土産,苙草、銀口魚、黃魚、松茸。

    磁器所一,在郡東原山谷裡。

    陶器所一,在郡東蒲背谷裡。

    〈皆下品〉明遠樓。

    〈在客舍東南隅,三面顯敞,下有大川南流。

    〉東水樓。

    〈在靑通驛東南石崖上,二水合流於南。

    〉驛二,淸通、新驛。

    烽火三處,方山在郡東、〈東準慶州西朱砂,西準本郡城隍堂。

    〉城隍堂。

    〈東準方山及所山,西準西河陽匙山,北準新寧餘音同。

    〉所山在郡東。

    〈東準安康兄山。

    〉大堤四,菁村堤、〈長四百九十五步,廣一百七十二步,灌漑七十一結。

    〉乂谷堤、〈長三百三十步,廣一百八十七步,灌漑一百五十結。

    〉三日堤、〈長五百四十三步,廣二百五步,灌漑九十結。

    〉三歸堤。

    〈長三百六十步,廣一百二十八步,灌漑二十六結。

    〉越境處二,慶州任內北安谷部曲,越入於郡東南村;新寧屬縣利旨,越入於郡西村。

     靑松郡 ◎靑松郡、古靑鳧:本高句麗靑己縣,新羅改名積善,爲野城郡領縣。

    高麗初,爲鳧伊縣,又爲雲鳳縣。

    成宗五年丙戌,又改爲靑鳧縣,屬禮州任內。

    本朝太祖三年甲戌,合于眞寶,戊戌,今上卽位,以恭妃內鄕,陞爲靑寶郡。

    松生縣,新羅時,稱號未詳。

    高麗顯宗戊午,屬禮州任內,仁宗二十一年癸亥,始置監務,今上五年癸卯,合于靑鳧,更號靑松,析眞寶,復置縣監。

    屬縣一。

    安德縣,本高句麗伊火縣,新羅改爲緣武,爲曲城郡領縣,高麗改今名。

    顯宗戊午,屬安東任內,恭讓王二年庚午,始置監務。

    本朝太祖三年甲戌,合于松生,今上癸卯,來屬。

    放光山。

    〈在郡北。

    〉四境,東距盈德四十六裡,西距安東任內臨河十三裡,南距新寧九十裡,北距眞寶部曲巴叱二裡。

    古靑鳧戶三十六,口二百十七。

    古松生戶五十,口三百四十三。

    安德戶四十八,口二百五十五。

    軍丁,侍衛軍四,鎭軍二十二,船軍四十九。

    靑鳧姓五,沈、金、全、蔣、申。

    松生姓三,尹、盧、全;來姓三,全、樸、李;村姓一,鄭。

    安德姓五,金、李、孫、全、蔣。

    人物,門下左政丞靑城伯沈德符。

    〈高麗末人,國初,起爲首相。

    〉厥土塉,墾田一千三百十五結。

    〈水田止一百十五結。

    〉土宜五穀,粟、蕎麥、桑、麻。

    土貢,蜂蜜、黃蠟、漆、紙、席、狐皮、獐皮、楮毛、松茸、石茸、眞茸、梨、松子、人蔘、白檀香、芝草。

    藥材,白茯苓、山藥。

    土産,辛甘草。

    白土産靑鳧縣北放光山洞,朱土産松生縣東隻巖寺北山迲峴。

    〈皆下品。

    〉周房山石城。

    〈在郡東二十三裡,周回一百八十三步,三面天作之城,高險可守,內有小溪一。

    〉驛三,新安、〈在松生。

    〉文居、和睦。

    〈在安德。

    〉 義城縣 ◎義城縣:本召文國,新羅改爲聞韶郡,高麗初,稱義城府。

    顯宗戊午,屬吉州任內,仁宗二十一年癸亥,始置縣令。

    〈《三國史》雲:「景德王改仇火縣爲高丘縣,或雲高近縣。

    今合屬義成。

    」〉四境,東距安德三十六裡,西距軍威三十裡,南距義興二十二裡,北距一直二十裡。

    戶六百三十七,口一千九百五十五。

    軍丁,侍衛軍四十五,鎭軍六十八,船軍二百四十八。

    土姓二,金、沈;京來姓二,王、柳;村姓五,丁、康、金、蔣、盧;〈今作魯。

    〉續姓三,吳、〈長鬐來〉姜、〈晉州來。

    〉樸。

    〈本不知,皆爲鄕吏。

    〉厥土塉,風氣寒,墾田五千六十八結。

    〈水田五分之一少。

    〉土宜,稻、粟、菽、麥、桑、麻。

    土貢,蜂蜜、黃蠟、漆、紙、松茸、芝草、狸皮、狐皮、獐皮、豬毛。

    藥材,山藥、牧丹皮、茯苓、人蔘。

    磁器所一,陶器所一,皆在縣西金石裡。

    〈下品。

    〉金山石城。

    〈在縣南十五裡,周回一千五百十六步,高險,內有泉四。

    又有軍倉,軍威、比安軍倉,倂入置。

    〉驛二,靑路、鐵破。

    烽火二處,盈尼山在縣南,〈南準義興繩木山,北準本縣馬山。

    〉馬山。

    〈北準一直甘谷山〉風穴。

    〈在縣南三十四裡永山寺北大岩下有石穴,穴口高三尺,廣四尺八寸,橫入五尺一寸餘。

    又有氷穴直下,廣一尺,深可量處五尺。

    其下回曲,深淺難量。

    立夏後,氷始凝,極熱則氷堅,霾雨則氷釋。

    春秋不寒不熱,冬則溫氣如春。

    縣北又有大岩,俯臨深淵,有穴在岩中,奇怪常異。

    遇旱禱雨,輒應。

    傍有穿岩寺遺址。

    〉蠶室在縣北二十五裡沙眞裡。

     盈德縣 ◎盈德縣:本高句麗也屍忽郡,新羅改爲野城郡,高麗改爲盈德郡。

    顯宗戊午,屬禮州任內,後置監務,後又改爲縣令。

    本朝太宗乙未,以地濱大海,始置知縣事,差四品以上武臣鎭之。

    四境,東距大海十裡,西距靑松三十七裡,南距靑河三十一裡,北距寧海、眞寶四十三裡。

    戶二百八十六,口一千一百單十。

    軍丁,侍衛軍五,鎭軍五,船軍八十三。

    土姓二,金、曺;來姓一,樸;村姓四,尹、趙、鄭、朱;續姓一,房。

    〈本不知,今爲鄕吏。

    〉厥土肥塉相半,墾田一千二百四十六結。

    〈水田七分之一。

    〉土宜,稻、黍、粟、菽、麥。

    土貢,蜂蜜、黃蠟、漆、紙、狐皮、狸皮、獐皮、山獺皮、豬毛、芝草、藿、大口魚、沙魚、全鮑、紅蛤。

    藥材,防風、麥門冬、人蔘。

    土産,海衣、早藿、松茸、辛甘草、銀口魚、年魚。

    鹽所一,在縣東。

    沙鐵産縣南烏浦項及南驛、浦汀等處。

    〈有鐵場,歲貢正鐵一千七百二十四斤。

    〉陶器所一,在縣西城山裡。

    〈下品。

    〉邑石城。

    〈周回一百四十一步,內有井一。

    〉達老山石城。

    〈在縣西三十七裡,周回五百十步,絶險,內有泉一、渠一。

    又有軍倉,興海淸河軍倉倂入置。

    〉驛二,南驛、酒登烏浦。

    〈在縣南十二裡,有水軍萬戶守禦。

    〉烽火二處,黃石山在縣南,〈南準淸河都裡山,北準本縣別畔。

    〉別畔。

    〈北準寧海大所山。

    〉 禮安縣 ◎禮安縣:本高句麗買谷縣,新羅改名善谷,爲柰寧郡領縣,高麗改爲禮安郡。

    顯宗戊午,屬吉州任內,恭愍王十八年己酉,陞安德縣,屬知道保部曲,爲宜仁縣,屬安東任內。

    恭讓王庚午,始置禮安監務,以宜仁縣屬之。

    南川。

    〈自太白山發原,過縣南東流。

    〉四境,東距靑杞三十裡,西距榮川十八裡,南距安東九裡,北距奉化十七裡。

    戶一百七十四,口七百四十九。

    軍丁,侍衛軍十八,鎭軍三十九,船軍五十八。

    土姓六,金、李、禹、趙、安、姜。

    宜仁續姓一,金。

    厥土塉,風氣寒,墾田九百八結。

    〈水田八分之一。

    〉土宜,稻、黍、麥、菽、粟、桑、麻。

    土貢,蜂蜜、黃蠟、松子、梨、松茸、芝草、漆、紙、席、獐皮、銀口魚。

    藥材,人蔘、黃芩、白茯苓。

    土産,辛甘草。

    邑石城。

    〈周回一百九十六步。

    〉驛一,新驛。

    〈本朝太祖丙子,始置。

    〉烽火一處,祿轉山在縣西。

    〈西準榮川所山。

    〉越境處,安東部曲小川,越入縣東村。

     河陽縣 ◎河陽縣:新羅時,稱號未詳。

    高麗顯宗戊午,屬慶州任內,後置監務。

    屬所一、安心。

    〈古屬慶州。

    〉四境,東距永川四裡,西距解顔十四裡,南距慶山十三裡,北距新寧任內利旨縣二裡。

    戶一百七十七,口一千八十七。

    軍丁,侍衛軍六,鎭軍二十二,船軍一百六十。

    土姓四,許、玄、諸、兪;續姓一,金。

    〈慶州來,今爲鄕吏。

    〉安心所姓六,金、申、金、樸、許、魯。

    厥土肥塉相半,墾田二千二百十六結。

    〈水田三分之一〉土宜,稻、黍、粟、楮木、綿、麻。

    俗尙苗種。

    土貢,蜜蜂、黃蠟、胡桃、棗、〈爲諸州第一。

    〉漆、紙、席、芝草、獐皮、水獺皮、豬毛。

    藥材,牧丹皮。

    土産,笠草。

    驛。

    〈本朝太祖丙子,始置。

    〉烽火一處,匙山在縣西。

    〈東準永川城隍堂,南準慶山城山。

    〉大堤三,吐山堤、〈長三百二十四步,灌漑八十結。

    〉大堤、〈長二百三十一步,灌漑八十結。

    〉條長堤。

    〈長一百九十步,灌漑一百結。

    〉 基川縣 ◎基川縣:新羅時,稱號未詳,或曰基木鎭,高麗時,稱基州。

    顯宗戊午,屬吉州任內,明宗二年壬辰,始置監務,後復屬安東,恭讓王庚午復置監務,以安東任內殷豐縣屬之。

    本朝太宗癸巳,例改爲基川縣監,別號永定,〈淳化所定。

    〉又安定。

    屬縣一,殷豐。

    古赤牙縣,景德王改名殷正,爲醴泉郡領縣,高麗改今名。

    顯宗戊午,屬安東任內。

    四境,東距榮川十裡,南距醴泉三十七裡,西北距順興皆四裡。

    本縣戶一百六十,口七百單九。

    殷豐戶七十五,口三百單七。

    軍丁,侍衛軍十五,鎭軍二十四,船軍七十一。

    土姓七,鄭、安、皮、邦、陰、秦、辛;續姓五,金、〈一寧越來,一三陟來。

    〉李、〈平昌來。

    〉崔、〈興海來。

    〉裵。

    〈星州來,皆爲鄕吏。

    〉殷豐姓四,吳、樸、金、申。

    厥土塉,風氣寒,墾田一千六百三十三結。

    〈水田差多。

    〉土宜,稻、黍、菽、粟。

    土貢,蜂蜜、黃蠟、漆、紙、梨、松茸、石茸、芝草、狐皮、獐皮。

    藥材,木賊、人蔘、山藥。

    土産,辛甘草、山芥。

    上乙谷石城。

    〈在殷豐縣南三十四裡,周回九百八十步,內有泉十、溪一。

    又有軍倉,醴泉、安東任內豐山甘泉軍倉,幷入置。

    〉烽火一處,望前山在縣南。

    〈東準榮川所山,西準順興竹嶺山。

    〉 仁同縣 ◎仁同縣:金富軾《新羅地理志》:「星山郡領縣四。

    壽同縣,本斯同火縣,景德王改名。

    」今未詳,然今以境土考之,疑壽同改爲仁同也。

    高麗顯宗戊午,屬京山府任內,恭讓王二年庚午,始置監務,以若木縣屬之。

    屬縣一,若木縣,本大木縣,景德王改名谿子,爲星山郡領縣,高麗改今名,仍屬京山府。

    流嶽山、〈在本縣界。

    〉金烏山。

    〈在若木界。

    〉大川,漆津。

    〈洛東之下流,自善山過二縣中央南流。

    〉四境,東距星州任內八莒縣三十二裡,西距開寧二十一裡,南距星州三十裡,北距善山任內海平十裡。

    本縣戶三百二十,口一千八十六。

    若木戶三百三十七,口一千一百二。

    軍丁,侍衛軍三十九,鎭軍八十五,船軍二百五十四。

    本縣土姓五,張、兪、劉、沈、高。

    若木姓三,李、柳、韓;村姓一,金;續姓一,白。

    厥土肥塉相半,墾田三千三百四十五結。

    〈水田三分之一強。

    〉土宜,稻、粟、麥、菽、桑、麻。

    土貢,胡桃、簜、狐皮、獐皮。

    土産,銀口魚、鯉魚、紅柿、銀石。

    〈産縣東所也洞,試驗不中用。

    〉磁器所一,在縣東莫谷裡。

    〈下品。

    〉陶器所一,在若木縣北甫孫裡。

    〈下品。

    〉天生山石城。

    〈在本縣東八裡,周回三百二十四步。

    石壁過半,天作之險,內有井一、小池二。

    〉驛二,新驛、〈在本縣。

    〉新驛。

    〈在若木。

    〉烽火二處,件伐山在本縣西,〈南準若木樸執山,北準海平反伊山。

    〉樸執山。

    〈南準星州角山。

    〉 奉化縣 ◎奉化縣:本高句麗古斯馬縣,新羅改名玉馬,爲柰靈郡領縣,高麗改今名。

    顯宗戊午,屬吉州任內,恭讓王二年庚午,始置監務,別號鳳城。

    屬部曲二,勿也、買吐,本屬安東,恭讓王辛未屬。

    鎭山,文珠。

    名山,太白山。

    〈在縣東,新羅時,躋爲北嶽,載中祀。

    〉四境,東距安東任內才山二十三裡,西距順興二十七裡,南距禮安二十六裡,北距江原道三陟界三十四裡。

    戶二百四十三,口四百七十三。

    軍丁,侍衛軍十八,鎭軍二十九,船軍五十九。

    土姓四,鄭、琴、石、蒙;續姓一,權。

    〈安東來,今爲鄕吏。

    〉二部曲姓各一,皆尹。

    人物,門下侍郞平章事英烈公琴儀。

    〈高麗高宗時人。

    〉厥土塉,風氣寒,墾田一千六結。

    〈水田十分之三少。

    〉土宜,稻、黍、粟、麥、莞。

    土貢,蜂蜜、黃蠟、狐皮、獐皮、山獺皮、豬毛、席、漆、松子。

    藥材,熊膽、人蔘、白茯苓。

    土産,辛甘草、松茸、銀口魚。

    驛一,道深。

    烽火一處,西山在縣西。

    〈西準安東任內柰城,烽火岾,以地僻他無相準處,本縣自知邊警而已。

    〉越境處,安東任內春陽縣召羅部曲,越宜仁界,入於縣東村;榮川東村上居呑等裡,越禮安界,入於縣南村;順興東村臥丹、豆谷等裡,越勿也界,入於縣東北村。

     義興縣 ◎義興縣:三國時稱號未詳,高麗時,屬安東任內。

    恭讓王庚午,始置監務,以善州任內缶溪縣屬之,本朝因之,別號龜山。

    屬縣一。

    缶溪,三國時稱號,亦未詳。

    高麗顯宗戊午,屬尙州任內,後移屬善州,別號缶林。

    鎭山,龍頭公山。

    〈在缶溪南。

    〉四境,東距新寧三十裡,西距軍威兼官孝令縣十七裡,南距星州任內八莒縣三十八裡,北距義城十二裡。

    戶三百單七,口九百五十五。

    缶溪戶一百十七,口四百七十九。

    軍丁,侍衛軍十八,鎭軍三十一,船軍一百二十八。

    本縣土姓五,全、樸、李、金、白。

    缶溪姓五,芮、洪、兪、金、錢;來姓一,柳。

    厥土肥塉相半,墾田一千八百三十結。

    〈水田五分之一。

    〉土宜,稻、黍、菽、粟、桑、麻、棗。

    土貢,蜂蜜、黃蠟、漆、芝草、豬毛、狸皮、獐皮、虎皮。

    藥材,當歸、白茯苓。

    土産,石茸。

    磁器所一,在縣南。

    陶器所一,在縣東巴立田。

    〈皆下品〉公山石城。

    〈在缶溪縣南十裡,距本縣四十裡,周回一千三百五十三步,高險,內有泉二、小渠三。

    又有軍倉,新寧星州任內八莒、大丘任內解顔軍倉,幷入置。

    〉驛一,牛谷。

    烽火二處,吐峴在缶溪縣東,〈東準新寧餘音同,北準本縣繩木山。

    〉繩木山。

    〈北準義城盈尼山。

    〉風穴。

    〈在縣東十六裡麟角寺洞山麓,廣三尺二寸,長二尺八寸。

    〉 新寧縣 ◎新寧縣:本史丁火縣,景德王改名新寧,爲臨臯郡領縣。

    高麗顯宗戊午,屬慶州任內,恭讓王二年庚午,始置監務。

    〈金富軾雲:「景德王改買熱次縣爲黽白縣,今合屬新寧縣。

    」〉屬縣一,梨旨銀所,本屬永州,高麗末,陞爲梨旨縣,仍屬永州。

    本朝太祖甲戌,來屬。

    四境,東距永川十四裡,西距義興任內缶溪十五裡,南距河陽二十六裡,北距義興十二裡。

    戶三百八十二,口一千三百單一。

    梨旨戶八十八,口一百九十八。

    軍丁,侍衛軍十七,鎭軍三十三,船軍一百四十八。

    本縣土姓四,李、樸、丁、史。

    梨旨續姓三,李、尹、安。

    厥土肥塉相半,墾田二千四十七結。

    〈水田三分之一強。

    〉土宜,稻、粟、黍、菽、麥、桑、麻。

    土貢,蜂蜜、黃蠟、漆、紙、席、芝草、狐皮、獐皮、楮毛。

    藥材,麥門冬。

    土産,辛甘草、松茸、笠草。

    陶器所一,在縣東二十五裡芿堤。

    〈下品。

    〉驛一,長壽。

    烽火一處,餘音同在本縣西。

    〈東準永川城隍堂,北準缶溪吐峴。

    〉 眞寶縣 ◎眞寶縣:按《三國史》:「景德王改漆巴火縣爲眞寶,爲聞韶郡領縣,今甫城。

    又改高句麗助攬縣爲眞安,爲野城郡領縣,今甫城府。

    」然則眞寶、眞安二縣,合爲甫城府矣。

    高麗顯宗戊午,屬禮州任內,後因倭寇,官舍燬盡,居民一空。

    本朝太祖甲戌,始置甫城監務。

    太宗癸巳,改爲眞寶。

    戊戌,今上初卽位,以縣合於靑鳧,號靑寶郡。

    五年癸卯,復析置眞寶縣監。

    屬部曲二,春甘、巴叱。

    南角山。

    〈在縣南。

    〉四境,東距盈德二十裡,西距安東任內臨河十二裡,南距靑松二十裡,北距寧海任內奠陽十七裡。

    戶七十八,口五百二十六。

    軍丁,侍衛軍十一,鎭軍十一,船軍二十五。

    土姓五,趙、李、金、樸、白;續姓一全。

    〈本不知,今爲鄕吏。

    〉春甘、巴叱二部曲姓各一,皆吳。

    厥土塉,風氣寒,墾田八百七十七結。

    〈水田止八十二結。

    〉土宜,稻、黍、菽、粟、蕎麥、桑、麻。

    土貢,蜂蜜、黃蠟、獐皮、狐皮、漆、芝草、松茸。

    藥材,白茯苓。

    驛一,新驛。

    〈我太祖乙亥,始置。

    〉烽火一處,南角山在縣南。

    〈東準寧海廣山,西準臨河若山。

    〉烽火一處,南角山在縣南。

    〈東準寧海廣山,西準臨河若山。

    〉 比安縣 ◎比安縣:景德王改阿火屋縣〈一雲幷屋。

    〉爲比屋,改阿戶兮縣爲安賢,皆爲聞韶郡領縣。

    高麗顯宗戊午,二縣皆屬尙州任內,改安賢爲安貞。

    恭讓王二年庚午,始置安貞監務,兼任比屋。

    今上三年辛醜,改爲安比縣監,癸卯,又改爲比安。

    四境,東距義城十二裡,西距善山十六裡,南距軍威四裡,北距醴泉任內多仁二十七裡。

    比屋戶二百六十六,口一千一百單二。

    安貞戶一百九十七,口八百七十。

    軍丁,侍衛軍二十八,鎭軍四十九,船軍一百四十。

    比屋姓四,樸、孫、袁、張;來姓二,鄭、羅;亡部曲新平一,彭;續姓二,林、黃。

    〈今爲鄕吏。

    〉安貞姓三,吳、林、羅;續姓二,樸、〈密陽來。

    〉金。

    〈本不知,皆爲鄕吏。

    〉厥土肥塉相半,墾田二千六百七十五結。

    〈水田十分之三強。

    〉土宜五穀,粟。

    土貢,狸皮、獐皮、豬毛。

    藥材,當歸。

    驛二,雙溪、〈在比屋。

    〉安溪。

    〈在安貞。

    〉烽火二處,肝岾山在比屋縣內。

    〈南準軍威馬井山,北準安貞大岩。

    〉大岩。

    〈西準多仁所伊山〉 尙州牧 ⊙尙州:牧使一人,判官一人。

    新羅、沾解王取沙伐國爲州,〈在魏厲公正始九年戊辰。

    〉法興王改爲上州,〈卽梁武帝普通六年乙巳。

    〉眞興王廢州爲上洛郡,神文王復置州,景德王改爲尙州,惠恭王復爲沙伐州。

    〈卽唐代宗大曆十一年丙辰。

    〉高麗太祖二十三年庚子,復改爲尙州,其後改爲安東都督府。

    〈年代未詳。

    〉成宗二年癸未,初置十二牧,尙州卽其一也。

    十四年乙未,置十二州節度使,號尙州歸德軍節度使。

    顯宗三年壬子,廢節度使,復爲安東大都護府。

    五年甲寅,改爲尙州按撫使。

    九年戊午,定爲尙州牧,爲八牧之一,本朝因之,別號上洛。

    〈淳化所定,又號商山。

    〉屬縣七。

    靑理縣,本音裡火縣,景德王改名靑驍,爲尙州領縣,高麗改今名。

    化寧縣,本答達匕郡,景德王改爲化寧郡。

    中牟縣,本刀良縣,景德王改名道安,爲化寧郡領縣,高麗改今名。

    丹密縣,本武冬彌知縣,景德王改今名,爲聞韶郡領縣。

    山陽縣,本近品縣,景德王改名嘉猷,爲醴泉郡領縣。

    功城縣,本新羅大幷部曲,高麗改今名。

    〈已上六縣,顯宗九年戊午,皆屬尙州任內。

    〉永順縣,諺傳本州之北百面林下村,高麗時,以村人姓太者捕賊立功,以其村爲永順縣。

    部曲三,長川、連山、茂林。

    〈諺傳本州北面茂興村。

    〉功城屬部曲一,平安。

    〈已上四部曲,皆有人民。

    〉名山,四佛山〈在山陽縣北,或曰功德山。

    〉、白華〈在中牟西。

    〉、九峯。

    〈在花寧西北。

    〉大川,洛東江。

    四境,東距比安五十七裡,西距報恩五十二裡,南距金山三十五裡,北距醴泉一百十五裡。

    本州戶一千八百四十五,口三千一百三十二。

    靑理戶五十四,口三百七。

    化寧戶一百二十九,口五百五十七。

    中牟戶一百九,口一百五十。

    丹密戶一百四十,口七百。

    山陽戶一百十二,口六百六十七。

    功城戶一百十,口六百三十。

    永順戶二十二,口一百三十二。

    軍丁,侍衛軍一百三十四,鎭軍三十七,守城軍九十四,船軍五百四十。

    本州土姓四,金、樸、周、黃;來姓四,高、李、荊、羅,賜姓一,李;〈李敏道,河間府人,元季避兵東國,以有功於開國,封商山君,命以商州爲本貫。

    〉外村姓一,尹;續姓一,林。

    〈開寧來,今爲鄕吏。

    〉靑理姓三,張、樸、黃;次姓一,沈;來姓二,黃、樸;化寧姓六,任、高、方、張、全、申。

    中牟姓五,金、全、姜、樸、方;來姓一,沈。

    丹密人吏姓一,羅。

    村落姓一,孫。

    山陽姓四,芳、庾、申、蔡。

    功城姓四,成、孫、張、金。

    永順續姓一,太。

    〈今爲鄕吏。

    〉長川姓二,尹、樸。

    連山姓一,尹。

    茂林姓一,金;續姓二,金、沈。

    平安姓二,芳、沈。

    人物,政堂文學金得培。

    〈高麗時,州吏金祚有女曰萬宮,年七歲,父母避丹兵于白華城,追兵近,倉皇棄于道左而走。

    旣三日,得之林下,自言:「夜則有物來抱,晝則去。

    」人皆驚異跡之,乃虎也。

    及?,適戶長金鎰,生子祿。

    祿生三男,長曰得培。

    恭愍王十年辛醜,紅賊陷松都,得培與安祐、李芳實將兵破賊,收復京師,世謂之三元帥。

    仲曰得齊,三司右使,季曰先緻,密直使。

    〉厥土肥塉相半,風氣暖,墾田一萬五千三百六十結。

    〈水田五分之二強。

    〉土宜,稻、黍、粟、麥、梨、木綿、莞、桑、麻。

    土貢,蜂蜜、黃蠟、漆、紙、席、〈又供進獻。

    〉芝草、狐皮、狸皮、山獺皮。

    藥材,遠志、芎窮、白茯苓。

    土産,沙鐵、〈産州北松羅灘〉松茸、銀口魚。

    〈産山陽縣〉磁器所三,一在中牟縣北楸縣裡,〈上品。

    〉一在中牟東己未隈裡,〈上品。

    〉一在功城縣西院洞。

    〈中品。

    〉陶器所二,一在州西伐乙夜裡,一在丹密縣丹谷。

    〈皆下品。

    〉邑石城。

    〈周回五百七十六步,內有井二十一、池一。

    〉白華山石城,在中牟縣,去州西五十一裡。

    〈高險,周回一千九百四步,內有溪一、泉五,又有軍倉。

    〉風詠樓在客舍東北隅,觀水樓在洛東津東岸。

    驛八,洛源、洛陽、洛東、洛西、〈在州界。

    〉常平、〈在中牟。

    〉長林、〈在化寧。

    〉新驛二。

    〈一在功城,一在靑理。

    〉烽火六處,功成回龍山在縣西,〈南準金山所山,東準靑理西山。

    〉靑理西山〈北準本州所山〉所山在州東,〈北準鹹昌山城〉中牟所山在縣西,〈南準黃澗所山,西準化寧國師堂。

    〉化寧國師堂在縣西,〈西準報恩金積山。

    〉山陽所山在縣東。

    〈東準龍宮山城,西準虎溪禪岩山。

    〉大堤一,恭儉池在州北鹹昌界中。

    〈明宗二十五年乙卯,司錄崔正份因舊址而築之,長八百六十步,廣八百步,灌漑二百六十結。

    〉所領牧一,星州;都護府一,善山;郡三,陜川、草溪、金山;縣七,高靈、開寧、鹹昌、龍宮、聞慶、軍威、知禮。

     星州牧 ◎星州牧:本本彼縣,景德王改名新安,爲星山郡領縣。

    新羅之季,改爲碧珍郡,高麗太祖二十三年庚子,改爲京山府,景宗六年辛巳,〈卽宋太宗太平興國六年。

    〉降爲廣平郡,成宗十四年乙未,改岱州都團練使,顯宗三年壬子,廢團練使,戊午,改爲知京山府事。

    忠烈王二十一年乙酉,〈卽元至元二十二年。

    〉陞爲興安都護府,三十四年戊申,陞爲星州牧。

    忠宣王二年庚戌,汰新牧,降爲京山府,本朝因之。

    太宗元年辛巳,安禦胎于府南三十裡祖谷山,陞爲星州牧,屬縣三。

    加利縣,本一利郡,景德王改爲星山郡,高麗改今名,別號歧城。

    花園縣,本舌火縣,景德王改今名,別號錦城。

    八莒縣,本八居裡縣,景德王改名。

    八裡與花園,皆爲壽昌郡領縣。

    高麗改爲八居,別號七谷,厥後居音轉而爲莒。

    〈右三縣,顯宗戊午,皆屬京山府任內。

    〉名山,伽倻山。

    〈在州西南,一名牛頭山。

    〉大川,洛東江下流過府東爲東安津,〈有渡船。

    〉南流至加利縣東爲茂溪津。

    〈有渡船〉四境,東距玄風四十裡,西距知禮五十裡,南距高靈四十二裡,北距開寧二十七裡。

    本州戶一千四百七十九,口五千八百七。

    加利戶二百九十九,口九百二十四。

    花園戶三百二十單一,口一千三百六十單一。

    八莒戶三百四十七,口一千四百八十單一。

    軍丁,侍衛軍一百九十七,營軍六十三,鎭軍一百二十八,船軍七百六十八。

    本州土姓七,李、裵、呂、白、全、樸、車;來姓一,林;〈京來。

    〉續姓四,姜、〈晉州來。

    〉孫、〈密陽來。

    〉金、〈金海來。

    〉趙。

    〈本未詳,皆爲鄕吏。

    〉加利姓五,尹、趙、李、洪、鄭;續姓一,金。

    〈今爲鄕吏〉花園姓五,徐、葛、石、曺、丁;來姓三,韓、李、白。

    八莒姓三,都、玄、任。

    百姓姓二,田、卞。

    來姓二,裵、林。

    人物,門下侍郞平章事李承慶,判三司事興安府院君文忠公李仁復,〈皆恭愍王時人。

    〉簽書密直司事李崇仁。

    〈恭愍王時人。

    〉厥土肥,風氣暖。

    俗尙華麗,善女功。

    墾田一萬五千五百五十五結。

    〈水田八分之三。

    〉土宜,稻、粟、黍、稷、麥、桑、麻、楮、木綿。

    加利縣,又宜山稻,靑苔、靑苧。

    土貢,蜂蜜、黃蠟、芝草、梨、棗、松子、紙、漆、簜、狐皮、狸皮、獐皮。

    藥材,當歸、白附子。

    土産,銀口魚、松茸。

    磁器所一,在州東黑水裡。

    〈中品。

    〉陶器所一,在州東豆衣谷裡。

    〈中品。

    〉邑土城〈周回四百七十四步,內有井七池一。

    〉伽倻山石城在州西南四十裡。

    〈夷險半之,周回二千七百三十步,內有六谷,溪水常流,又有泉六。

    〉夢松樓在州北。

    驛五,踏溪、安偃、〈在州界。

    〉茂溪、〈在加利縣。

    〉舌化、〈在花園縣。

    〉新驛。

    〈在八莒縣。

    〉烽火五處,星山在州東,〈南準加利縣伊夫老山,北準本州角山。

    〉角山。

    〈北準若木樸執山。

    〉末應德山在加利縣東。

    〈東準花園,北準城山,南準玄風所山。

    〉城山。

    〈北準河濱馬川峴。

    〉伊夫老山在加利縣北。

    〈東準末應德山,南準高靈望山。

    〉大堤六,東亭子堤、所非谷堤、極隻堤、竹堤、〈皆在州東。

    〉所裡堤、沙羅堤。

    〈皆在八莒。

    〉 善山都護府 ◎善山:都護府,本一善郡,眞平王陞爲州,神文王廢州。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