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史教篇

關燈
他發現杠杆、浮力等定理。

    著有《論球面和柱面》、《論浮體》、《論力學理論的方法》等。

    流質力學,即流體力學。

     (10)宥克立(約前330—前275)通譯歐幾裡德,古希臘數學家。

    他的《幾何原本》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有系統的數學著作,是現代幾何學的基礎。

     (11)希倫(公元一世紀前後)古希臘數學家、物理學家。

    在機械學和流體靜力學上有許多發現,又創立三角形面積的公式。

    著有《幾何學》、《空氣力學》、《度量》等。

    械具學,即機械學。

     (12)亞利山德大學指亞曆山大圖書館。

    公允前三世紀初建于埃及亞曆山大城,館内藏書豐富,學者雲集,研究各種學科,形成當時國際性的學術研究中心。

    公元前四十八年羅馬人入侵時被焚燒過半,殘存部分傳說于公元六四一年阿拉伯人攻入該城時被毀。

     (13)元質指元素。

     (14)亞那克希美納(約前588—約前525)通譯阿那克西米尼,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自然科學家。

    他把空氣當作本原,認為它是無限的,萬物都從它産生,又複歸于它。

    著有《論自然》,已失傳。

     (15)希拉克黎多(約前540—約前480)通譯赫拉克利特,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

    他具有豐富的自發的辯證法思想,列甯稱他為辯證法的奠基人之一。

    他認為宇宙萬物都起源于火,火是萬物的本原。

    著有《論自然》。

     (16)華惠爾(W.Whewell,1794—1866)英國哲學家、科學史家。

    著有《歸納科學的曆史》等。

     (17)玄念抽象概念。

     (18)名學即邏輯學。

     (19)玄紐奧妙的關鍵。

     (20)神思指理想或想像。

     (21)水道日語,即自來水。

     (22)天竺我國古代對印度的稱呼。

     (23)屍祝指古代祭祀時任屍和祝的人。

    屍,代表受祭者;祝,向屍祝告者。

    屍祝引伸為崇拜。

    《莊子·庚桑楚》:“子胡不相與屍而祝之。

    ” (24)那思得理亞(Nestorians)即基督教中的聶斯托利派,我國古稱景教。

    僦思(Jews),今譯猶太。

     (25)天學天文學。

     (26)占星即“占星術”,以觀察星辰運行預言人事禍福的一種巫術。

     (27)點金即“煉金術”,中古時代起源于阿拉伯的一種方術。

    通幽,即“接神學”,認為由直覺或默示可以與神鬼交通。

     (28)可爾特跋(Cordoba)通譯科爾多瓦,西班牙地名。

    公元八世紀時,阿拉伯翁米亞族侵入西班牙後所建立的白衣大食國(即西薩拉森帝國)的都城,是歐洲中世紀科學與藝術的中心之一。

     (29)巴格達德(Baghdad)通譯巴格達,美索不達米亞地名,今伊拉克的首都。

    公元七世紀末,阿拉伯阿拔斯族所建立的黑衣大食國(即東薩拉森帝國)的都城,建有圖書館及大學。

     (30)理愛智質學即修辭學、數學、哲學、化學。

     (31)醇酒即乙醇,通稱酒精。

     (32)星表即星體運行表,著名的有托勒坦(Toletan)星表和亞豐沙(Alphonso)星表。

     (33)日斯巴尼亞即西班牙。

    日斯巴尼亞之學校,指設在科爾多瓦的大學。

     (34)天阏遏止。

     (35)拉克坦谛(約250—330)古羅馬拉丁語修辭學家。

    出生于非洲。

    他信仰基督教,著有《神之教》等。

     (36)丁達爾(1820—1893)通譯丁铎爾,英國物理學家。

    著有《熱——一種運動形式》、《論聲》等。

     (37)靈糧精神食糧。

     (38)路德(M.Luther,1483—1546)即馬丁·路德,德國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的倡導者。

     (39)克靈威爾(O.Cromwell,1599—1658)通譯克倫威爾,英國政治家。

    他領導了十七世紀英國資産階級革命,于一六四九年判處英王查理一世死刑,宣布英國為共和國。

     (40)彌耳敦(J.Milton,1608—1674)通譯彌爾頓,英國詩人、政論家。

    克倫威爾共和政府時曾任國會秘書。

    主要著作有《失樂園》、《為英國人聲辯》等。

     (41)華盛頓(G.Washington,1732—1799)美國政治家。

    他領導一七七五年至一七八三年美國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争,勝利後任美國第一任總統。

     (42)嘉來勒(T.Carlyle,1795—1881)通譯卡萊爾,英國著作家、曆史學家。

    他從貴族立場出發,批判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

    著有《論英雄與英雄崇拜》、《法國革命史》等。

     (43)昏黃指黑暗的時代。

     (44)摩格那思(1193—1280)德國哲學家、自然科學家。

    他注重實驗,對動物學和植物學都有研究。

     (45)洛及培庚(約1214—約1292)通譯羅吉爾·培根,英國哲學家,實驗科學的前驅者。

    著有《大著作》、《小著作》等。

    “中國所習聞者”,指弗蘭西斯·培根,見本篇注(60)。

     (46)羅吉爾·培根論述造成人類無知的四個原因是:一、崇拜權威;二、因循舊習;三、固執偏見;四、狂妄自負。

    見他所著《大著作》一書。

     (47)華惠爾所說當時學術衰微的四個原因是:一、觀念不确定;二、經院學派的煩瑣哲學;三、神秘主義;四、單憑熱情而不憑理智的主觀武斷。

    見他所著《歸納科學的曆史》一書。

     (48)闌喀(L.vonLange,1795—1886)通譯蘭克,德國曆史學家。

    著有《世界史》、《羅馬教皇史》等。

     (49)聖覺靈感。

     (50)茀勒那爾(A.J.Fresnel,1788—1827)通譯菲涅耳,法國物理學家、數學家。

    他用實驗證明了光的波動性,創光學上的“波動說”,并建立了有關的數學理論以說明光波衍射的規律性。

    著有《光的衍射》等。

     (51)威累司即華萊士,參看本卷第23頁注(38)。

     (52)本生(R.W.Bunsen,1811—1899),德國化學家。

    著有《氣體測定法》等。

    吉息霍甫(G.R.Kirchhoff,1824—1887),通譯基爾霍夫,德國物理學家。

    著有《數學物理講座》等。

    他與本生于一八五九年共同完成“光譜分析”。

     (53)複古這裡指反對中世紀黑暗的宗教統治,複興古希臘的科學文化。

     (54)開布勒(1571—1630)通譯開普勒,德國天文學家。

    他研究行星運動的軌道,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被稱為“開普勒定律”。

    著有《立體幾何學》等。

     (55)格裡累阿(1564—1642)通譯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

    他是力學原理的發現者,确定了慣性定律、自由落體定律和合力定律。

    一六○九年首先用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