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照相之類①
關燈
小
中
大
欲使他人為奴隸者,其人即有奴隸根性。
好為暴君之專制者,乃缺道德上之自負者也。
凡好傲慢之人,遇較己強者恒變為卑屈。
”(據楊昌濟譯文,北京大學出版部出版) ⒀孫皓(243—283)三國時吳國最後的皇帝。
在位時淫侈殘酷,常随意殺戮臣下和宮人,或剝人面,或鑿人眼,無所不用其極。
降晉後封歸命侯。
據《世說新語·排調》載:晉武帝有一次問他:“聞南人好作《爾汝歌》,頗能為乎?”他正在飲酒,立刻舉杯對武帝唱道:“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壽萬春。
” ⒁梅蘭芳(1894—1961)名瀾,字畹華,江蘇泰州人,京劇藝術家。
他是扮演旦角的男演員,在京劇表演藝術方面有重要成就。
⒂麻姑神話傳說中的仙女。
據晉代葛洪《神仙傳》:東漢時仙人“王方平降蔡經家,召麻姑至,是好女子,年可十八九許,手似鳥爪,頂中有髻,衣有文章而非錦繡。
” ⒃《紅樓夢》長篇小說,清代曹雪芹著。
通行本為一百二十回,後四十回一般認為是高鹗續作。
⒄泰戈爾(R.Tagore,1861—1941)印度詩人。
著有《新月集》、《飛鳥集》等。
一九二四年四月曾到中國。
下文的“竺震旦”是泰戈爾在中國度六十四歲生日時,梁啟超給他起的中國名字。
⒅羅丹(A.Rodin,1840—1917)法國雕塑家。
作品有《加萊義民》、《巴爾紮克》等。
⒆淮爾特(O.Wilde,1856—1900)通譯王爾德,英國唯美派作家。
著有《莎樂美》、《溫德米夫人的扇子》等。
⒇羅曼羅蘭(RomainRolland,1866—1944)法國作家、社會活動家。
著有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劇本《愛與死的搏鬥》等。
(21)戈爾基(1868—1936)通譯高爾基,蘇聯無産階級作家。
著有長篇小說《福瑪·高爾傑耶夫》、《母親》和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
(22)吳昌碩(1844—1927)名俊卿,浙江安吉人,書畫家、篆刻家。
(23)林琴南(1852—1924)名纾,号畏廬,福建閩侯(今福州)人,翻譯家。
他曾由别人口述,用古文譯歐美小說一百七十多種,其中不少是外國文學名著,在清末至“五四”期間影響很大。
到了“五四”時期,他是最激烈反對新文化運動的守舊派代表人物之一,曾在給蔡元培的信及小說《荊生》、《妖夢》中,诋毀新文化運動者;其中《荊生》一篇大意說:有田必美(影射陳獨秀)、金心異(影射錢玄同)、狄莫(影射胡适)三人聚于陶然亭,田生大罵孔丘,狄生主張白話,忽然隔壁走出一個偉丈夫荊生來,把三人打罵一頓。
荊生是林琴南自況,魯迅在文中用“識荊”二字含有雙關意思。
(24)“識荊”語出唐代李白的《與韓荊州書》:“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
”後來就用“識荊”作為初次識面的敬辭。
(25)仿單介紹商品的性質、用途和用法的說明書。
(26)“如夫人”即小老婆,語出《左傳》僖公十七年。
(27)“引車賣漿者流”的文字林琴南在一九一九年三月給蔡元培的信中攻擊白話文說:“若盡廢古書,行用土語為文字,則都下引車賣漿之徒所操之語,按之皆有文法,……據此,則凡京津之稗販均可用為教授矣。
” (28)南亭亭長即李寶嘉(1867—1906),字伯元,江蘇武進人,小說家。
著有長篇小說《官場現形記》、《文明小史》等。
我佛山人,即吳沃堯(1866—1910),字趼人,廣東南海佛山人,小說家。
著有長篇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恨海》等。
(29)創造社“五四”新文學運動中的著名文學團體,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間成立。
主要成員有郭沫若、郁達夫和成仿吾等。
在一九二三年出版的《創造季刊》第二卷第一期周年紀念号上,曾刊印他們三人合攝的照片。
好為暴君之專制者,乃缺道德上之自負者也。
凡好傲慢之人,遇較己強者恒變為卑屈。
”(據楊昌濟譯文,北京大學出版部出版) ⒀孫皓(243—283)三國時吳國最後的皇帝。
在位時淫侈殘酷,常随意殺戮臣下和宮人,或剝人面,或鑿人眼,無所不用其極。
降晉後封歸命侯。
據《世說新語·排調》載:晉武帝有一次問他:“聞南人好作《爾汝歌》,頗能為乎?”他正在飲酒,立刻舉杯對武帝唱道:“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壽萬春。
” ⒁梅蘭芳(1894—1961)名瀾,字畹華,江蘇泰州人,京劇藝術家。
他是扮演旦角的男演員,在京劇表演藝術方面有重要成就。
⒂麻姑神話傳說中的仙女。
據晉代葛洪《神仙傳》:東漢時仙人“王方平降蔡經家,召麻姑至,是好女子,年可十八九許,手似鳥爪,頂中有髻,衣有文章而非錦繡。
” ⒃《紅樓夢》長篇小說,清代曹雪芹著。
通行本為一百二十回,後四十回一般認為是高鹗續作。
⒄泰戈爾(R.Tagore,1861—1941)印度詩人。
著有《新月集》、《飛鳥集》等。
一九二四年四月曾到中國。
下文的“竺震旦”是泰戈爾在中國度六十四歲生日時,梁啟超給他起的中國名字。
⒅羅丹(A.Rodin,1840—1917)法國雕塑家。
作品有《加萊義民》、《巴爾紮克》等。
⒆淮爾特(O.Wilde,1856—1900)通譯王爾德,英國唯美派作家。
著有《莎樂美》、《溫德米夫人的扇子》等。
⒇羅曼羅蘭(RomainRolland,1866—1944)法國作家、社會活動家。
著有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劇本《愛與死的搏鬥》等。
(21)戈爾基(1868—1936)通譯高爾基,蘇聯無産階級作家。
著有長篇小說《福瑪·高爾傑耶夫》、《母親》和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
(22)吳昌碩(1844—1927)名俊卿,浙江安吉人,書畫家、篆刻家。
(23)林琴南(1852—1924)名纾,号畏廬,福建閩侯(今福州)人,翻譯家。
他曾由别人口述,用古文譯歐美小說一百七十多種,其中不少是外國文學名著,在清末至“五四”期間影響很大。
到了“五四”時期,他是最激烈反對新文化運動的守舊派代表人物之一,曾在給蔡元培的信及小說《荊生》、《妖夢》中,诋毀新文化運動者;其中《荊生》一篇大意說:有田必美(影射陳獨秀)、金心異(影射錢玄同)、狄莫(影射胡适)三人聚于陶然亭,田生大罵孔丘,狄生主張白話,忽然隔壁走出一個偉丈夫荊生來,把三人打罵一頓。
荊生是林琴南自況,魯迅在文中用“識荊”二字含有雙關意思。
(24)“識荊”語出唐代李白的《與韓荊州書》:“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
”後來就用“識荊”作為初次識面的敬辭。
(25)仿單介紹商品的性質、用途和用法的說明書。
(26)“如夫人”即小老婆,語出《左傳》僖公十七年。
(27)“引車賣漿者流”的文字林琴南在一九一九年三月給蔡元培的信中攻擊白話文說:“若盡廢古書,行用土語為文字,則都下引車賣漿之徒所操之語,按之皆有文法,……據此,則凡京津之稗販均可用為教授矣。
” (28)南亭亭長即李寶嘉(1867—1906),字伯元,江蘇武進人,小說家。
著有長篇小說《官場現形記》、《文明小史》等。
我佛山人,即吳沃堯(1866—1910),字趼人,廣東南海佛山人,小說家。
著有長篇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恨海》等。
(29)創造社“五四”新文學運動中的著名文學團體,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間成立。
主要成員有郭沫若、郁達夫和成仿吾等。
在一九二三年出版的《創造季刊》第二卷第一期周年紀念号上,曾刊印他們三人合攝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