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羅詩力說
關燈
小
中
大
禮之。
而阿勒曼若忽仆地,攫其巾大悅呼曰,吾中疫矣!蓋以彼忍辱一行,而疫亦入西班牙之軍矣。
斯洛伐支奇為詩,亦時責奸人自行詐于國,而以詐術陷敵,則甚美之,如《闌勃羅》(Lambro)《珂爾強》(Kordjan)皆是。
《闌勃羅》為希臘人事,其人背教為盜,俾得自由以仇突厥,性至兇酷,為世所無,惟裴倫東方詩中能見之耳。
珂爾強者,波闌人謀刺俄帝尼可拉一世者也。
凡是二詩,其主旨所在,皆特報複而已矣。
上二士者,以絕望故,遂于凡可禍敵,靡不許可,如格羅蘇那之行詐,如華連洛德之僞降,如阿勒曼若之種疫,如珂爾強之謀刺,皆是也。
而克拉旬斯奇之見,則與此反。
此主力報,彼主愛化。
顧其為詩,莫不追懷絕澤,念祖國之憂患。
波闌人動于其詩,因有千八百三十年之舉;馀憶所及,而六十三年大變(156),亦因之起矣。
即在今茲,精神未忘,難亦未已也。
九 若匈加利當沉默蜷伏之頃,則興者有裴彖飛(A.Petofi)(157),肉者子也,以千八百二十三年生于吉思珂羅(Kis-koMroMs)。
其區為匈之低地,有廣漠之普斯多(Puszta此翻平原),道周之小旅以及村舍,種種物色,感之至深。
蓋普斯多之在匈,猶俄之有斯第孛(Steppe此亦翻平原),善能起詩人焉。
父雖賈人,而殊有學,能解臘丁文。
裴彖飛十歲出學于科勒多,既而至阿瑣特,治文法三年。
然生有殊禀,摯愛自繇,願為俳優;天性又長于吟詠。
比至舍勒美支,入高等學校三月,其父聞裴彖飛與優人伍,令止讀,遂徒步至菩特沛思德(158),入國民劇場為雜役。
後為親故所得,留養之,乃始為詩詠鄰女,時方十六齡。
顧親屬謂其無成,僅能為劇,遂任之去。
裴彖飛忽投軍為兵,雖性惡壓制而愛自由,顧亦居軍中者十八月,以病瘧罷。
又入巴波大學(159),時亦為優,生計極艱,譯英法小說自度。
千八百四十四年訪偉羅思摩谛(M.VoMroMsmarty)(160),偉為梓其詩,自是遂專力于文,不複為優。
此其半生之轉點,名亦陡起,衆目為匈加利之大詩人矣,次年春,其所愛之女死,因旅行北方自遣,及秋始歸。
洎四十七年,乃訪詩人阿闌尼(J.Arany)(161)于薩倫多,而阿闌尼傑作《約爾提》(Joldi)适竣,讀之歎賞,訂交焉。
四十八年以始,裴彖飛詩漸傾于政事,蓋知革命将興,不期而感,猶野禽之識地震也。
是年三月,土奧大利人革命(162)報至沛思德,裴彖飛感之,作《興矣摩迦人》(TolpraMagyar)(163)一詩,次日誦以徇衆,至解末疊句雲,誓将不複為奴!則衆皆和,持至檢文之局,逐其吏而自印之,立俟其畢,各持之行。
文之脫檢,實自此始。
裴彖飛亦嘗自言曰,吾琴一音,吾筆一下,不為利役也。
居吾心者,愛有天神,使吾歌且吟。
天神非他,即自由耳。
(164)顧所為文章,時多過情,或與衆忤;嘗作《緻諸帝》(165)一詩,人多責之。
裴彖飛自記曰,去三月十五數日而後,吾忽為衆惡之人矣,褫奪花冠,獨研深谷之中,顧吾終幸不屈也。
比國事漸急,詩人知戰争死亡且近,極思赴之。
自曰,天不生我于孤寂,将召赴戰場矣。
吾今得聞角聲召戰,吾魂幾欲驟前,不及待令矣。
遂投國民軍(Honvéd)中,四十九年轉隸貝谟(166)将軍麾下。
貝谟者,波闌武人,千八百三十年之役,力戰俄人者也。
時轲蘇士(167)招之來,使當脫闌希勒伐尼亞(168)一面,甚愛裴彖飛,如家人父子然。
裴彖飛三去其地,而不久即返,似或引之。
是年七月三十一日舍俱思跋(169)之戰,遂殁于軍。
平日所謂為愛而歌,為國而死者,蓋至今日而踐矣。
裴彖飛幼時,嘗治裴倫暨修黎之詩,所作率縱言自由,誕放激烈,性情亦仿佛如二人。
曾自言曰,吾心如反響之森林,受一呼聲,應以百響者也。
又善體物色,著之詩歌,妙絕人世,自稱為無邊自然之野花。
所著長詩,有《英雄約諾斯》(JáuosVitéz)(170)一篇,取材于古傳,述其人悲歡畸迹。
又小說一卷曰《缢吏之缳》(AHóhérKoMtele)(171),證以彀起争,肇生孽障,提爾尼阿遂陷安陀羅奇之子于法。
安陀羅奇失愛絕歡,廬其子垅上,一日得提爾尼阿,将殺之。
而從者止之曰,敢問死與生之憂患孰大?曰,生哉!乃縱之使去;終誘其孫令自經,而其為繩,即昔日缳安陀羅奇子之頸者也。
觀其首引耶和華(172)言,意蓋雲厥祖罪愆,亦可報諸其苗裔,受施必複,且不嫌加甚焉。
至于詩人一生,亦至殊異,浪遊變易,殆無甯時。
雖少逸豫者一時,而其靜亦非真靜,殆猶大海漩泂中心之靜點而已。
設有孤舟,卷于旋風,當有一瞬間忽爾都寂,如風雲已息,水波不興,水色青如微笑,顧漩泂偏急,舟複入卷,乃至破沒矣。
彼詩人之暫靜,蓋亦猶是焉耳。
上述諸人,其為品性言行思惟,雖以種族有殊,外緣多别,因現種種狀,而實統于一宗:無不剛健不撓,抱誠守真;不取媚于群,以随順舊俗;發為雄聲,以起其國人之新生,而大其國于天下。
求之華土,孰比之哉?夫中國之立于亞洲也,文明先進,四鄰莫之與倫,蹇視高步,因益為特别之發達;及今日雖周彡苓,而猶與西歐對立,此其幸也。
顧使往昔以來,不事閉關,能與世界大勢相接,思想為作,日趣于新,則今日方卓立宇内,無所愧遜于他邦,榮光俨然,可無蒼黃變革之事,又從可知爾。
故一為相度其位置,稽考其邂逅,則震旦為國,得失滋不雲微。
得者以文化不受影響于異邦,自具特異之光采,近雖中衰,亦世希有。
失者則以孤立自是,不遇校雠,終至堕落而之實利;為時既久,精神淪亡,逮蒙新力一擊,即砉然冰泮,莫有起而與之抗。
加以舊染既深,辄以習慣之目光,觀察一切,凡所然否,謬解為多,此所為呼維新既二十年,而新聲迄不起于中國也。
夫如是,則精神界之戰士貴矣。
英當十八世紀時,社會習于僞,宗教安于陋,其為文章,亦摹故舊而事塗飾,不能聞真之心聲。
于是哲人洛克(173)首出,力排政治宗教之積弊,唱思想言議之自由,轉輪之興,此其播種。
而在文界,則有農人朋思生蘇格闌,舉全力以抗社會,宣衆生平等之音,不懼權威,不跽金帛,灑其熱血,注諸韻言;然精神界之偉人,非遂即人群之驕子,轗轲流落,終以夭亡。
而裴倫修黎繼起,轉戰反抗,具如前陳。
其力如巨濤,直薄舊社會之柱石。
餘波流衍,入俄則起國民詩人普式庚,至波闌則作報複詩人密克威支,入匈加利則覺愛國詩人裴彖飛;其他宗徒,不勝具道。
顧裴倫修黎,雖蒙摩羅之谥,亦第人焉而已。
凡其同人,實亦不必口摩羅宗,苟在人間,必有如是。
此蓋聆熱誠之聲而頓覺者也,此蓋同懷熱誠而互契者也。
故其平生,亦甚神肖,大都執兵流血,如角劍之士,轉輾于衆之目前,使抱戰栗與愉快而觀其鏖撲。
故無流血于衆之目前者,其群禍矣;雖有而衆不之視,或且進而殺之,斯其為群,乃愈益禍而不可救也! 今索諸中國,為精神界之戰士者安在?有作至誠之聲,緻吾人于善美剛健者乎?有作溫煦之聲,援吾人出于荒寒者乎?家國荒矣,而賦最末哀歌,以訴天下贻後人之耶利米,且未之有也。
非彼不生,即生而賊于衆,居其一或兼其二,則中國遂以蕭條。
勞勞獨軀殼之事是圖,而精神日就于荒落;新潮來襲,遂以不支。
衆皆曰維新,此即自白其曆來罪惡之聲也,猶雲改悔焉爾。
顧既維新矣,而希望亦與偕始,吾人所待,則有介紹新文化之士人。
特十餘年來,介紹無已,而究其所攜将以來歸者;乃又舍治餅餌守囹圄之術(174)而外,無他有也。
則中國爾後,且永續其蕭條,而第二維新之聲,亦将再舉,蓋可準前事而無疑者矣。
俄文人凱羅連珂(V.Korolenko)作《末光》(175)一書,有記老人教童子讀書于鮮卑者,曰,書中述櫻花黃鳥,而鮮卑寒,不有此也。
翁則解之曰,此鳥即止于櫻木,引吭為好音者耳。
少年乃沉思。
然夫,少年處蕭條之中,即不誠聞其好音,亦當得先覺之诠解;而先覺之聲,乃又不來破中國之蕭條也。
然則吾人,其亦沉思而已夫,其亦惟沉思而已夫! 一九○七年作。
※※※ ①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八年二月和三月《河南》月刊第二号、第三号,署名令飛。
②尼采的這段話見于《劄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三卷第十二部分第二十五節《舊的和新的墓碑》。
③勾萌絕朕毫無生機的意思。
勾萌,草木萌芽時的幼苗;朕,先兆。
④心聲指語言。
揚雄《法言·問神》:“言,心聲也;書,心畫也。
”這裡指詩歌及其他文學創作。
⑤種人指種族或民族。
⑥影國指名存實亡或已經消失了的文明古國。
⑦《韋陀》通譯《吠陀》,印度最古的宗教、哲學、文學的經典。
約為公元前二千五百年至前五百年間的作品。
内容包括頌詩、祈禱文、咒文及祭祀儀式的記載等。
共分《黎俱》、《娑摩》、《耶柔》、《阿闼婆》四部分。
⑧《摩诃波羅多》和《羅摩衍那》,印度古代兩大叙事詩。
《摩诃波羅多》,一譯《瑪哈帕臘達》,約為公元前七世紀至前四世紀的作品,叙諸神及英雄的故事。
《羅摩衍那》,一譯《臘瑪延那》,約為五世紀的作品,叙古代王子羅摩的故事。
⑨加黎陀薩(約公元五世紀)通譯迦梨陀娑,印度古代詩人、戲劇家。
他的詩劇《沙恭達羅》,叙述印度古代史詩《摩诃波羅多》中國王杜虛孟多和沙恭達羅戀愛的故事。
一七八九年曾由瓊斯譯成英文,傳至德國,歌德讀後,于一七九一年題詩贊美:“春華瑰麗,亦揚其芬;秋實盈衍,亦蘊其珍;悠悠天隅,恢恢地輪;彼美一人,沙恭達綸。
”(據蘇曼殊譯文) ⑩希伯來猶太民族的又一名稱。
公元前一三二○年,其民族領袖摩西率領本族人民從埃及歸巴勒斯坦,分建猶太和以色列兩國。
希伯來人的典籍《舊約全書》,包括文學作品、曆史傳說以及有關宗教的記載等,後來成為基督教《聖經》的一部分。
⑾耶利米以色列的預言家。
《舊約全書》中有《耶利米書》五十二章記載他的言行;又有《耶利米哀歌》五章,哀悼猶太故都耶路撒冷的陷落,相傳也是他的作品。
⑿耶路撒冷遂隳公元前五八六年猶太王畫為巴比倫所滅,耶路撒冷被毀。
《舊約全書·列王紀下》說,這是由于猶太諸王不敬上帝,引起上帝震怒的結果。
⒀伊蘭埃及都是古代文化發達的國家。
伊蘭,即伊朗,古稱波斯。
⒁加勒爾即卡萊爾。
這裡所引的一段話見于他的《論英雄和英雄崇拜》第三講《作為英雄的詩人:但丁、莎士比亞》的最後一段。
⒂但丁(1265—1321)意大利詩人,歐洲文藝複興時期在文學上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品多暴露封建專制和教皇統治的罪惡。
他最早用意大利語言從事寫作,對意大利語文的豐富和提煉有重大貢獻。
主要作品有《神曲》、《新生》。
⒃劄爾通譯沙皇。
⒄這裡形容遠古時代人類未開化的情景。
原作 唐代柳宗元《封建論》:“草木榛榛,鹿豕驙颉!。
” ⒅鄂戈理(H.BOPQPRS,1809—1852)通譯果戈理,俄國作家。
作品多揭露和諷刺俄國農奴制度下黑暗、停滞、落後的社會生活。
作品有劇本《欽差大臣》、長篇小說《死魂靈》等。
⒆武怒武功顯赫。
怒,形容氣勢顯赫。
⒇清末流行的軍歌和文人詩作中常有這樣的内容,例如張之洞所作的《軍歌》中就有這樣的句子:“請看印度國土并非小,為奴為馬不得脫籠牢。
”他作的《學堂歌》中也說:“波蘭滅,印度亡,猶太遺民散四方。
” (21)什《詩經》中雅頌部分以十篇編為一卷,稱“什”。
這裡指篇章。
(22)摩羅通作魔羅,梵文Mára音譯。
佛教傳說中的魔鬼。
(23)撒但希伯來文Sātan音譯,原意為“仇敵”。
《聖經》中用作魔鬼的名稱。
(24)裴倫(1788—1824)通譯拜倫,英國詩人。
他曾參加意大利資産階級民主革命活動和希臘民族獨立戰争。
作品多表現對專制壓迫者的反抗和對資産階級虛僞殘酷的憎恨,充滿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對歐洲詩歌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主要作品有長詩《唐·璜》、詩劇《曼弗雷特》等。
(25)摩迦文士指裴多菲。
摩迦(Magyar),通譯馬加爾,匈牙利的主要民族。
(26)地囪火山。
(27)亞當之故家指《舊約·創世記》中所說的“伊甸園”。
(28)颢氣空氣。
(29)思歸其雌退避潛伏的意思。
《老子》第二十四章:“知其雄:守其雌。
” (30)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時楚國人,道家學派創始人。
他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向往“小國寡民”的氏族社會。
著有《道德經》。
(31)星氣既凝德國哲學家康德的“星雲說”,認為地球等天體是由星雲逐漸凝聚而成的。
(32)無情指無生命的東西。
(33)性解天才。
這個詞來自嚴複譯述的《天演論》。
(34)舜雲言志見《尚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 (35)關于詩持人性情之說,見于漢代人所作《詩緯含神霧》:“詩者,持也;持其性情,使不暴去也。
”(《玉函山房輯佚書》)在這之前,孔丘也說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論語·為政》)後來南朝梁劉勰在《文心雕龍·明詩》中綜合地說:“詩者持也;持人性情。
三百之蔽,義歸無邪。
” (36)自繇即自由。
(37)屈原被楚頃襄王放逐後,因憂憤國事,投汨羅江而死。
(38)返顧高丘,哀其無女屈原《離騷》:“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
高丘,據漢代王逸注,是楚國的山名。
女,比喻行為高潔和自己志向相同的人。
(39)怼世俗之渾濁,頌己身之修能屈原《離騷》:“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紛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修能,傑出美好的才能。
王逸注:“又重有絕遠之能,與衆異也”。
(40)懷疑自遂古之初屈原在《天問》中,對古代曆史和神話傳說提出種種疑問,開頭就說:“遂古之初,誰傳道之?”遂古,即遠古。
(41)劉彥和(?—約520)名勰,南朝梁南東莞(今江蘇鎮江)人,文藝理論家。
他所著《文心雕龍》是我國古代文學批評名著。
這裡所引的四句見該書《辨騷》篇。
(42)密栗确鑿。
(43)毛角指禽獸。
(44)愛倫德(1769—1860)通譯阿恩特,德國詩人、曆史學家,著有《德意志人之歌》、《時代之精神》等。
(45)威廉三世(WilhelmⅢ,1770—1840)普魯士國王。
一八○六年普法戰争中被拿破侖打敗。
一八一二年拿破侖從莫斯科潰敗後,他又與交戰,取得勝利。
一八一五年同俄、奧建立維護封建君主制度的。
“神聖同盟”。
(46)台陀開納(1791—1813)通譯特沃多·柯爾納,德國詩人、戲劇家。
一八一三年參加反抗拿破侖侵略的義勇軍,在戰争中陣亡。
他的《豎琴長劍》是一部抒發愛國熱情的詩集。
(47)靈台心。
《莊子·庚桑楚》:“不可内于靈台”。
(48)卒業之券即畢業文憑。
(49)道覃(1843—1913)通譯道登,愛爾蘭詩人、批評家。
著有《文學研究》、《莎士比亞初步》等。
這裡所引的話見于他的《抄本與研究》一書。
(50)善生生計的意思。
(51)約翰穆黎(J.S.Mill,1806—1873)通譯約翰·穆勒,英國哲學家、經濟學家。
著有《邏輯體系》、《政治經濟原理》、《功利主義》等。
(52)愛諾爾特(1822—1888)通譯亞諾德,英國文藝批評家、詩人。
著有《文學批評論集》、《吉蔔賽學者》等。
(53)鄂谟通譯荷馬,相傳是公元前九世紀古希臘行吟盲詩人,《伊利亞德》和《奧德賽》兩大史詩的作者。
(54)群學即社會學。
(55)僢馳背道而馳。
《淮南子·說山訓》:“分流僢馳,注于東海”。
(56)司各德(1771—1832)英國作家。
他廣泛采用曆史題材進行創作,對歐洲曆史小說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作品有《艾凡赫》、《十字軍英雄記》等。
(57)蘇惹(1774—1843)通譯騷塞,英國詩人、散文家。
與華滋華斯(W.Wordsworth)、格勒律治(S.Coleridge)并稱“湖畔詩人”。
他政治上傾向反動,創作上表現為消極浪漫主義。
一八一三年曾獲得桂冠詩人的稱号。
他在長詩《審判的幻影》序言中曾暗指拜倫是“惡魔派”詩人,後又要求政府禁售拜倫的作品,并在一篇答複拜倫的文章中公開指責拜倫是“惡魔派”首領。
下文說到的《納爾遜傳》,是記述抵抗拿破侖侵略的英國海軍統帥納爾遜(1758—1805)生平事迹的作品。
(58)修黎(1792—1822)通譯雪萊,英國詩人。
曾參加愛爾蘭民族獨立運動。
他的作品表現了對君主專制、宗教欺騙的憤怒和反抗,富有積極浪漫主義精神。
作品有《伊斯蘭的起義》、《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等。
(59)鎊同托。
(60)彌爾頓的《失樂園》,是一部長篇叙事詩,歌頌撒但對上帝權威的反抗。
一六六七年出版。
(61)凱因通譯該隐。
據《舊約·創世記》,該隐是亞伯之兄。
(62)指拜倫的長篇叙事詩《該隐》,作于一八二一年。
(63)穆亞(1779—1852)通譯穆爾,愛爾蘭詩人。
作品多反對英國政府對愛爾蘭人民的壓迫,歌頌民族獨立。
著有《愛爾蘭歌曲集》等。
他和拜倫有深厚友誼,一八三○年作《拜倫傳》,其中駁斥了一些人對拜倫的诋毀。
(64)遏克曼(1792—1854)通譯艾克曼,德國作家。
曾任歌德的私人秘書。
著有《歌德談話錄》。
這裡所引歌德的話見該書中一八二三年十月二十一日的談話記錄。
(65)挪亞通譯諾亞。
亞斐木,通譯歌裴木。
(66)繩其祖武追随祖先的足迹的意思。
見《詩·大雅·下武》。
(67)反種即返祖現象,指生物發展過程中出現與遠祖類似的變種或生理現象。
(68)之不拉英語斑馬的音譯。
(69)不伏箱不服駕馭的意思。
《詩·小雅·大東》:“卑彼牽牛,不可以服箱”。
(70)司堪第那比亞即斯堪的那維亞半島。
公元八世紀前後,在這裡定居的諾曼人經常發動海上遠征,劫掠商船和沿海地區。
(71)諾曼即諾曼底,在今法國北部。
一○六六年,諾曼
而阿勒曼若忽仆地,攫其巾大悅呼曰,吾中疫矣!蓋以彼忍辱一行,而疫亦入西班牙之軍矣。
斯洛伐支奇為詩,亦時責奸人自行詐于國,而以詐術陷敵,則甚美之,如《闌勃羅》(Lambro)《珂爾強》(Kordjan)皆是。
《闌勃羅》為希臘人事,其人背教為盜,俾得自由以仇突厥,性至兇酷,為世所無,惟裴倫東方詩中能見之耳。
珂爾強者,波闌人謀刺俄帝尼可拉一世者也。
凡是二詩,其主旨所在,皆特報複而已矣。
上二士者,以絕望故,遂于凡可禍敵,靡不許可,如格羅蘇那之行詐,如華連洛德之僞降,如阿勒曼若之種疫,如珂爾強之謀刺,皆是也。
而克拉旬斯奇之見,則與此反。
此主力報,彼主愛化。
顧其為詩,莫不追懷絕澤,念祖國之憂患。
波闌人動于其詩,因有千八百三十年之舉;馀憶所及,而六十三年大變(156),亦因之起矣。
即在今茲,精神未忘,難亦未已也。
九 若匈加利當沉默蜷伏之頃,則興者有裴彖飛(A.Petofi)(157),肉者子也,以千八百二十三年生于吉思珂羅(Kis-koMroMs)。
其區為匈之低地,有廣漠之普斯多(Puszta此翻平原),道周之小旅以及村舍,種種物色,感之至深。
蓋普斯多之在匈,猶俄之有斯第孛(Steppe此亦翻平原),善能起詩人焉。
父雖賈人,而殊有學,能解臘丁文。
裴彖飛十歲出學于科勒多,既而至阿瑣特,治文法三年。
然生有殊禀,摯愛自繇,願為俳優;天性又長于吟詠。
比至舍勒美支,入高等學校三月,其父聞裴彖飛與優人伍,令止讀,遂徒步至菩特沛思德(158),入國民劇場為雜役。
後為親故所得,留養之,乃始為詩詠鄰女,時方十六齡。
顧親屬謂其無成,僅能為劇,遂任之去。
裴彖飛忽投軍為兵,雖性惡壓制而愛自由,顧亦居軍中者十八月,以病瘧罷。
又入巴波大學(159),時亦為優,生計極艱,譯英法小說自度。
千八百四十四年訪偉羅思摩谛(M.VoMroMsmarty)(160),偉為梓其詩,自是遂專力于文,不複為優。
此其半生之轉點,名亦陡起,衆目為匈加利之大詩人矣,次年春,其所愛之女死,因旅行北方自遣,及秋始歸。
洎四十七年,乃訪詩人阿闌尼(J.Arany)(161)于薩倫多,而阿闌尼傑作《約爾提》(Joldi)适竣,讀之歎賞,訂交焉。
四十八年以始,裴彖飛詩漸傾于政事,蓋知革命将興,不期而感,猶野禽之識地震也。
是年三月,土奧大利人革命(162)報至沛思德,裴彖飛感之,作《興矣摩迦人》(TolpraMagyar)(163)一詩,次日誦以徇衆,至解末疊句雲,誓将不複為奴!則衆皆和,持至檢文之局,逐其吏而自印之,立俟其畢,各持之行。
文之脫檢,實自此始。
裴彖飛亦嘗自言曰,吾琴一音,吾筆一下,不為利役也。
居吾心者,愛有天神,使吾歌且吟。
天神非他,即自由耳。
(164)顧所為文章,時多過情,或與衆忤;嘗作《緻諸帝》(165)一詩,人多責之。
裴彖飛自記曰,去三月十五數日而後,吾忽為衆惡之人矣,褫奪花冠,獨研深谷之中,顧吾終幸不屈也。
比國事漸急,詩人知戰争死亡且近,極思赴之。
自曰,天不生我于孤寂,将召赴戰場矣。
吾今得聞角聲召戰,吾魂幾欲驟前,不及待令矣。
遂投國民軍(Honvéd)中,四十九年轉隸貝谟(166)将軍麾下。
貝谟者,波闌武人,千八百三十年之役,力戰俄人者也。
時轲蘇士(167)招之來,使當脫闌希勒伐尼亞(168)一面,甚愛裴彖飛,如家人父子然。
裴彖飛三去其地,而不久即返,似或引之。
是年七月三十一日舍俱思跋(169)之戰,遂殁于軍。
平日所謂為愛而歌,為國而死者,蓋至今日而踐矣。
裴彖飛幼時,嘗治裴倫暨修黎之詩,所作率縱言自由,誕放激烈,性情亦仿佛如二人。
曾自言曰,吾心如反響之森林,受一呼聲,應以百響者也。
又善體物色,著之詩歌,妙絕人世,自稱為無邊自然之野花。
所著長詩,有《英雄約諾斯》(JáuosVitéz)(170)一篇,取材于古傳,述其人悲歡畸迹。
又小說一卷曰《缢吏之缳》(AHóhérKoMtele)(171),證以彀起争,肇生孽障,提爾尼阿遂陷安陀羅奇之子于法。
安陀羅奇失愛絕歡,廬其子垅上,一日得提爾尼阿,将殺之。
而從者止之曰,敢問死與生之憂患孰大?曰,生哉!乃縱之使去;終誘其孫令自經,而其為繩,即昔日缳安陀羅奇子之頸者也。
觀其首引耶和華(172)言,意蓋雲厥祖罪愆,亦可報諸其苗裔,受施必複,且不嫌加甚焉。
至于詩人一生,亦至殊異,浪遊變易,殆無甯時。
雖少逸豫者一時,而其靜亦非真靜,殆猶大海漩泂中心之靜點而已。
設有孤舟,卷于旋風,當有一瞬間忽爾都寂,如風雲已息,水波不興,水色青如微笑,顧漩泂偏急,舟複入卷,乃至破沒矣。
彼詩人之暫靜,蓋亦猶是焉耳。
上述諸人,其為品性言行思惟,雖以種族有殊,外緣多别,因現種種狀,而實統于一宗:無不剛健不撓,抱誠守真;不取媚于群,以随順舊俗;發為雄聲,以起其國人之新生,而大其國于天下。
求之華土,孰比之哉?夫中國之立于亞洲也,文明先進,四鄰莫之與倫,蹇視高步,因益為特别之發達;及今日雖周彡苓,而猶與西歐對立,此其幸也。
顧使往昔以來,不事閉關,能與世界大勢相接,思想為作,日趣于新,則今日方卓立宇内,無所愧遜于他邦,榮光俨然,可無蒼黃變革之事,又從可知爾。
故一為相度其位置,稽考其邂逅,則震旦為國,得失滋不雲微。
得者以文化不受影響于異邦,自具特異之光采,近雖中衰,亦世希有。
失者則以孤立自是,不遇校雠,終至堕落而之實利;為時既久,精神淪亡,逮蒙新力一擊,即砉然冰泮,莫有起而與之抗。
加以舊染既深,辄以習慣之目光,觀察一切,凡所然否,謬解為多,此所為呼維新既二十年,而新聲迄不起于中國也。
夫如是,則精神界之戰士貴矣。
英當十八世紀時,社會習于僞,宗教安于陋,其為文章,亦摹故舊而事塗飾,不能聞真之心聲。
于是哲人洛克(173)首出,力排政治宗教之積弊,唱思想言議之自由,轉輪之興,此其播種。
而在文界,則有農人朋思生蘇格闌,舉全力以抗社會,宣衆生平等之音,不懼權威,不跽金帛,灑其熱血,注諸韻言;然精神界之偉人,非遂即人群之驕子,轗轲流落,終以夭亡。
而裴倫修黎繼起,轉戰反抗,具如前陳。
其力如巨濤,直薄舊社會之柱石。
餘波流衍,入俄則起國民詩人普式庚,至波闌則作報複詩人密克威支,入匈加利則覺愛國詩人裴彖飛;其他宗徒,不勝具道。
顧裴倫修黎,雖蒙摩羅之谥,亦第人焉而已。
凡其同人,實亦不必口摩羅宗,苟在人間,必有如是。
此蓋聆熱誠之聲而頓覺者也,此蓋同懷熱誠而互契者也。
故其平生,亦甚神肖,大都執兵流血,如角劍之士,轉輾于衆之目前,使抱戰栗與愉快而觀其鏖撲。
故無流血于衆之目前者,其群禍矣;雖有而衆不之視,或且進而殺之,斯其為群,乃愈益禍而不可救也! 今索諸中國,為精神界之戰士者安在?有作至誠之聲,緻吾人于善美剛健者乎?有作溫煦之聲,援吾人出于荒寒者乎?家國荒矣,而賦最末哀歌,以訴天下贻後人之耶利米,且未之有也。
非彼不生,即生而賊于衆,居其一或兼其二,則中國遂以蕭條。
勞勞獨軀殼之事是圖,而精神日就于荒落;新潮來襲,遂以不支。
衆皆曰維新,此即自白其曆來罪惡之聲也,猶雲改悔焉爾。
顧既維新矣,而希望亦與偕始,吾人所待,則有介紹新文化之士人。
特十餘年來,介紹無已,而究其所攜将以來歸者;乃又舍治餅餌守囹圄之術(174)而外,無他有也。
則中國爾後,且永續其蕭條,而第二維新之聲,亦将再舉,蓋可準前事而無疑者矣。
俄文人凱羅連珂(V.Korolenko)作《末光》(175)一書,有記老人教童子讀書于鮮卑者,曰,書中述櫻花黃鳥,而鮮卑寒,不有此也。
翁則解之曰,此鳥即止于櫻木,引吭為好音者耳。
少年乃沉思。
然夫,少年處蕭條之中,即不誠聞其好音,亦當得先覺之诠解;而先覺之聲,乃又不來破中國之蕭條也。
然則吾人,其亦沉思而已夫,其亦惟沉思而已夫! 一九○七年作。
※※※ ①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八年二月和三月《河南》月刊第二号、第三号,署名令飛。
②尼采的這段話見于《劄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三卷第十二部分第二十五節《舊的和新的墓碑》。
③勾萌絕朕毫無生機的意思。
勾萌,草木萌芽時的幼苗;朕,先兆。
④心聲指語言。
揚雄《法言·問神》:“言,心聲也;書,心畫也。
”這裡指詩歌及其他文學創作。
⑤種人指種族或民族。
⑥影國指名存實亡或已經消失了的文明古國。
⑦《韋陀》通譯《吠陀》,印度最古的宗教、哲學、文學的經典。
約為公元前二千五百年至前五百年間的作品。
内容包括頌詩、祈禱文、咒文及祭祀儀式的記載等。
共分《黎俱》、《娑摩》、《耶柔》、《阿闼婆》四部分。
⑧《摩诃波羅多》和《羅摩衍那》,印度古代兩大叙事詩。
《摩诃波羅多》,一譯《瑪哈帕臘達》,約為公元前七世紀至前四世紀的作品,叙諸神及英雄的故事。
《羅摩衍那》,一譯《臘瑪延那》,約為五世紀的作品,叙古代王子羅摩的故事。
⑨加黎陀薩(約公元五世紀)通譯迦梨陀娑,印度古代詩人、戲劇家。
他的詩劇《沙恭達羅》,叙述印度古代史詩《摩诃波羅多》中國王杜虛孟多和沙恭達羅戀愛的故事。
一七八九年曾由瓊斯譯成英文,傳至德國,歌德讀後,于一七九一年題詩贊美:“春華瑰麗,亦揚其芬;秋實盈衍,亦蘊其珍;悠悠天隅,恢恢地輪;彼美一人,沙恭達綸。
”(據蘇曼殊譯文) ⑩希伯來猶太民族的又一名稱。
公元前一三二○年,其民族領袖摩西率領本族人民從埃及歸巴勒斯坦,分建猶太和以色列兩國。
希伯來人的典籍《舊約全書》,包括文學作品、曆史傳說以及有關宗教的記載等,後來成為基督教《聖經》的一部分。
⑾耶利米以色列的預言家。
《舊約全書》中有《耶利米書》五十二章記載他的言行;又有《耶利米哀歌》五章,哀悼猶太故都耶路撒冷的陷落,相傳也是他的作品。
⑿耶路撒冷遂隳公元前五八六年猶太王畫為巴比倫所滅,耶路撒冷被毀。
《舊約全書·列王紀下》說,這是由于猶太諸王不敬上帝,引起上帝震怒的結果。
⒀伊蘭埃及都是古代文化發達的國家。
伊蘭,即伊朗,古稱波斯。
⒁加勒爾即卡萊爾。
這裡所引的一段話見于他的《論英雄和英雄崇拜》第三講《作為英雄的詩人:但丁、莎士比亞》的最後一段。
⒂但丁(1265—1321)意大利詩人,歐洲文藝複興時期在文學上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品多暴露封建專制和教皇統治的罪惡。
他最早用意大利語言從事寫作,對意大利語文的豐富和提煉有重大貢獻。
主要作品有《神曲》、《新生》。
⒃劄爾通譯沙皇。
⒄這裡形容遠古時代人類未開化的情景。
原作 唐代柳宗元《封建論》:“草木榛榛,鹿豕驙颉!。
” ⒅鄂戈理(H.BOPQPRS,1809—1852)通譯果戈理,俄國作家。
作品多揭露和諷刺俄國農奴制度下黑暗、停滞、落後的社會生活。
作品有劇本《欽差大臣》、長篇小說《死魂靈》等。
⒆武怒武功顯赫。
怒,形容氣勢顯赫。
⒇清末流行的軍歌和文人詩作中常有這樣的内容,例如張之洞所作的《軍歌》中就有這樣的句子:“請看印度國土并非小,為奴為馬不得脫籠牢。
”他作的《學堂歌》中也說:“波蘭滅,印度亡,猶太遺民散四方。
” (21)什《詩經》中雅頌部分以十篇編為一卷,稱“什”。
這裡指篇章。
(22)摩羅通作魔羅,梵文Mára音譯。
佛教傳說中的魔鬼。
(23)撒但希伯來文Sātan音譯,原意為“仇敵”。
《聖經》中用作魔鬼的名稱。
(24)裴倫(1788—1824)通譯拜倫,英國詩人。
他曾參加意大利資産階級民主革命活動和希臘民族獨立戰争。
作品多表現對專制壓迫者的反抗和對資産階級虛僞殘酷的憎恨,充滿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對歐洲詩歌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主要作品有長詩《唐·璜》、詩劇《曼弗雷特》等。
(25)摩迦文士指裴多菲。
摩迦(Magyar),通譯馬加爾,匈牙利的主要民族。
(26)地囪火山。
(27)亞當之故家指《舊約·創世記》中所說的“伊甸園”。
(28)颢氣空氣。
(29)思歸其雌退避潛伏的意思。
《老子》第二十四章:“知其雄:守其雌。
” (30)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時楚國人,道家學派創始人。
他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向往“小國寡民”的氏族社會。
著有《道德經》。
(31)星氣既凝德國哲學家康德的“星雲說”,認為地球等天體是由星雲逐漸凝聚而成的。
(32)無情指無生命的東西。
(33)性解天才。
這個詞來自嚴複譯述的《天演論》。
(34)舜雲言志見《尚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 (35)關于詩持人性情之說,見于漢代人所作《詩緯含神霧》:“詩者,持也;持其性情,使不暴去也。
”(《玉函山房輯佚書》)在這之前,孔丘也說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論語·為政》)後來南朝梁劉勰在《文心雕龍·明詩》中綜合地說:“詩者持也;持人性情。
三百之蔽,義歸無邪。
” (36)自繇即自由。
(37)屈原被楚頃襄王放逐後,因憂憤國事,投汨羅江而死。
(38)返顧高丘,哀其無女屈原《離騷》:“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
高丘,據漢代王逸注,是楚國的山名。
女,比喻行為高潔和自己志向相同的人。
(39)怼世俗之渾濁,頌己身之修能屈原《離騷》:“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紛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修能,傑出美好的才能。
王逸注:“又重有絕遠之能,與衆異也”。
(40)懷疑自遂古之初屈原在《天問》中,對古代曆史和神話傳說提出種種疑問,開頭就說:“遂古之初,誰傳道之?”遂古,即遠古。
(41)劉彥和(?—約520)名勰,南朝梁南東莞(今江蘇鎮江)人,文藝理論家。
他所著《文心雕龍》是我國古代文學批評名著。
這裡所引的四句見該書《辨騷》篇。
(42)密栗确鑿。
(43)毛角指禽獸。
(44)愛倫德(1769—1860)通譯阿恩特,德國詩人、曆史學家,著有《德意志人之歌》、《時代之精神》等。
(45)威廉三世(WilhelmⅢ,1770—1840)普魯士國王。
一八○六年普法戰争中被拿破侖打敗。
一八一二年拿破侖從莫斯科潰敗後,他又與交戰,取得勝利。
一八一五年同俄、奧建立維護封建君主制度的。
“神聖同盟”。
(46)台陀開納(1791—1813)通譯特沃多·柯爾納,德國詩人、戲劇家。
一八一三年參加反抗拿破侖侵略的義勇軍,在戰争中陣亡。
他的《豎琴長劍》是一部抒發愛國熱情的詩集。
(47)靈台心。
《莊子·庚桑楚》:“不可内于靈台”。
(48)卒業之券即畢業文憑。
(49)道覃(1843—1913)通譯道登,愛爾蘭詩人、批評家。
著有《文學研究》、《莎士比亞初步》等。
這裡所引的話見于他的《抄本與研究》一書。
(50)善生生計的意思。
(51)約翰穆黎(J.S.Mill,1806—1873)通譯約翰·穆勒,英國哲學家、經濟學家。
著有《邏輯體系》、《政治經濟原理》、《功利主義》等。
(52)愛諾爾特(1822—1888)通譯亞諾德,英國文藝批評家、詩人。
著有《文學批評論集》、《吉蔔賽學者》等。
(53)鄂谟通譯荷馬,相傳是公元前九世紀古希臘行吟盲詩人,《伊利亞德》和《奧德賽》兩大史詩的作者。
(54)群學即社會學。
(55)僢馳背道而馳。
《淮南子·說山訓》:“分流僢馳,注于東海”。
(56)司各德(1771—1832)英國作家。
他廣泛采用曆史題材進行創作,對歐洲曆史小說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作品有《艾凡赫》、《十字軍英雄記》等。
(57)蘇惹(1774—1843)通譯騷塞,英國詩人、散文家。
與華滋華斯(W.Wordsworth)、格勒律治(S.Coleridge)并稱“湖畔詩人”。
他政治上傾向反動,創作上表現為消極浪漫主義。
一八一三年曾獲得桂冠詩人的稱号。
他在長詩《審判的幻影》序言中曾暗指拜倫是“惡魔派”詩人,後又要求政府禁售拜倫的作品,并在一篇答複拜倫的文章中公開指責拜倫是“惡魔派”首領。
下文說到的《納爾遜傳》,是記述抵抗拿破侖侵略的英國海軍統帥納爾遜(1758—1805)生平事迹的作品。
(58)修黎(1792—1822)通譯雪萊,英國詩人。
曾參加愛爾蘭民族獨立運動。
他的作品表現了對君主專制、宗教欺騙的憤怒和反抗,富有積極浪漫主義精神。
作品有《伊斯蘭的起義》、《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等。
(59)鎊同托。
(60)彌爾頓的《失樂園》,是一部長篇叙事詩,歌頌撒但對上帝權威的反抗。
一六六七年出版。
(61)凱因通譯該隐。
據《舊約·創世記》,該隐是亞伯之兄。
(62)指拜倫的長篇叙事詩《該隐》,作于一八二一年。
(63)穆亞(1779—1852)通譯穆爾,愛爾蘭詩人。
作品多反對英國政府對愛爾蘭人民的壓迫,歌頌民族獨立。
著有《愛爾蘭歌曲集》等。
他和拜倫有深厚友誼,一八三○年作《拜倫傳》,其中駁斥了一些人對拜倫的诋毀。
(64)遏克曼(1792—1854)通譯艾克曼,德國作家。
曾任歌德的私人秘書。
著有《歌德談話錄》。
這裡所引歌德的話見該書中一八二三年十月二十一日的談話記錄。
(65)挪亞通譯諾亞。
亞斐木,通譯歌裴木。
(66)繩其祖武追随祖先的足迹的意思。
見《詩·大雅·下武》。
(67)反種即返祖現象,指生物發展過程中出現與遠祖類似的變種或生理現象。
(68)之不拉英語斑馬的音譯。
(69)不伏箱不服駕馭的意思。
《詩·小雅·大東》:“卑彼牽牛,不可以服箱”。
(70)司堪第那比亞即斯堪的那維亞半島。
公元八世紀前後,在這裡定居的諾曼人經常發動海上遠征,劫掠商船和沿海地區。
(71)諾曼即諾曼底,在今法國北部。
一○六六年,諾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