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手捧鮮花的孩子
關燈
小
中
大
走。
“民兵”,這是我小時候最害怕的兩個字。
我們茅屋四周總有掮槍的人,他們是被指派來監視父親的。
其實全家人都在他們的盯視之下。
我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做事,連走路都輕輕的,說話時聲音也要壓得低低的。
父親平時要被喊到離我們家五六華裡的一個小村去做活,因為他沒有資格在園藝場做工,做臨時工也不行。
可以想象,父親如果早一年回來,我上學的事肯定會化為泡影。
媽媽當時為了讓我上學費了多少心思。
因為總要上學啊。
可是除了園藝場子弟小學之外,離這兒最近的學校也有二十華裡。
媽媽一次次央求,好說歹說才被應允。
我終于要上學了,這是我們在當年惟一一件值得慶幸和紀念的事情。
上學前,媽媽和外祖母一遍遍叮囑我:千萬要聽話啊——聽各種人的話,老師的,同學的,反正無論是誰都不要招惹,千萬别招惹别人啊。
她們說求得這樣一個機會多麼不易,稍有閃失,這輩子就再也别想上學了——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這是我必須記住的,即在外面千萬不能提到他,不能提到父親。
就這樣,我心裡裝着一大堆禁忌,戰戰兢兢背上了書包。
盡管如此,出門後全身都是難言的興奮,還有一點緊張和膽怯,心跳一個勁兒頂撞胸脯。
難忘那個春天的早晨,當我翻過小果園後面的沙嶺慢坡,斜穿過一片灌木林,進入更大的一片果園時,一眼就會看到一片紅磚房子。
那兒有冬青樹牆,有垂柳,有水泥築成的乒乓球台和草地。
操場很大,邊上長了可愛的法桐樹。
一排排穿得花花綠綠的學生正從紅磚房裡走出來,唱着歌。
我像看着神話中才有的這一切,激動得一聲不吭。
3 可能因為我太沉默了吧,從第一天開始,學校裡的人都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我。
我每時每刻都是拘謹的,盡管我總是想法遮掩它。
我試着對同學和老師微笑,或者至少對他們說點什麼才好——試了試,很難。
我更多地記住了媽媽和外祖母的叮咛,小心翼翼地對待一切。
可這樣久了,又漸漸覺得自己像個木偶,總是機械地移動,挺可笑的。
從學校出來,一個人踏上那條灌木叢中的小路時,我才重新變成了自己。
我又恢複了一個人在林子裡的歡快心情,又叫又跳,大聲呼喊那隻飛在頭頂的雲雀。
當登上沙嶺之後,一眼看到那片小果園、園子當心那幢棕黃色的茅屋時,心上立刻一沉,又變得像它一樣沉默了。
我坐下來,兩手按地,然後像隻田鼠那樣,悄無聲息地從沙嶺上滑溜下來。
值得慶幸的是,在半年多的時間裡,沒有一個同學和老師知道我們家的詳細情況——我們的茅屋、父親,這一切奧秘他們都不知道……但我想校長可能知道,因為他的鏡片後面有一雙好奇的、詭秘的眼睛。
我于是像躲避災難一樣躲避着他。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終于有了幾個談得來的同學,他們大概開始把我看成朋友了吧。
其中有幾個甚至提出要到我們家玩,因為他們都知道我們家不在場内宿舍區,而是在一片林子的深處,并且是一幢茅屋——那該是多麼有趣啊!他們嚷着要來,我卻非常害怕。
我用各種借口阻擋他們,好不容易才挨過了半年。
但可怕的一天還是來了。
大約是星期一的早晨,我一進教室的門就覺得有什麼不對勁兒。
上課鈴敲響之前,教室一角的幾個人一直嘁嘁喳喳的,他們一邊議論一邊往我這邊看。
我的心開始撲撲跳,隻裝着低頭看書,兩隻耳朵卻在捕捉他們的聲音。
我聽到了“黑子”——全班個子最高、最讓人懼怕的一個人,他父親是場部的民兵頭兒——正在高聲喊叫——天哪,他在喊我父親的名字! 我覺得全身的血液轟一下沖上頭頂,接下去什麼也聽不見了。
他們還是喊、哄笑。
我仍然低頭看書。
但我永遠不會忘記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在身上的那種刺疼。
那些尖利的目光合在一塊兒,重若千斤。
“你們可得離他遠點兒,小心沾上毒水!” “黑子”一喊,我的同桌真的把身子往一邊閃了閃。
教室内靜得很。
隻是一會兒工夫,又是一片嗡嗡聲。
這亂哄哄的聲音直到上課開始、老師走上講台才漸漸平息…… 那一天是厄運的開端。
從此學校對我而言就像個樊籠和地獄了。
“黑子”喊出的話像病菌一樣無休止地蔓延開來。
我明白許多人都知道了我們家的事情,特别是父親的事情。
我發現所有上課的老師也都把一切搞得清清楚楚了。
因為他們上課時偶爾要掃過來一眼,那目光裡混合了各種各樣的意味:厭惡、好奇,還有一點點憐憫…… 但我沒有把這些告訴母親和外祖母。
我隻好更多地奔向林子深處。
那兒隻有我一個人。
四野寂靜,鳥雀從葉隙裡看我一眼,又縮回身子。
我倚靠在一棵野椿樹上,真想一直待在它的身邊。
這兒讓人如此依戀……正南方那片黛藍色的山影啊,上面飄着一朵朵白雲。
我知道,就在那片山的深處,囚禁着可恨而又可憐的父親。
在家裡,首先是外祖母看出了什麼,她長時間注視着我,有時手裡端着一瓢水就怔住了。
“你怎麼了孩子?你一整天也沒說一句話……”我“嗯”一聲躲開了她。
半夜了我還是睡不着,一直在床上翻動身子。
媽媽過來了,點上燈。
我緊閉雙眼,不再活動。
媽媽熄了燈。
我一動也不敢動。
可是直到黎明,我仍然沒有睡去。
我數着
“民兵”,這是我小時候最害怕的兩個字。
我們茅屋四周總有掮槍的人,他們是被指派來監視父親的。
其實全家人都在他們的盯視之下。
我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做事,連走路都輕輕的,說話時聲音也要壓得低低的。
父親平時要被喊到離我們家五六華裡的一個小村去做活,因為他沒有資格在園藝場做工,做臨時工也不行。
可以想象,父親如果早一年回來,我上學的事肯定會化為泡影。
媽媽當時為了讓我上學費了多少心思。
因為總要上學啊。
可是除了園藝場子弟小學之外,離這兒最近的學校也有二十華裡。
媽媽一次次央求,好說歹說才被應允。
我終于要上學了,這是我們在當年惟一一件值得慶幸和紀念的事情。
上學前,媽媽和外祖母一遍遍叮囑我:千萬要聽話啊——聽各種人的話,老師的,同學的,反正無論是誰都不要招惹,千萬别招惹别人啊。
她們說求得這樣一個機會多麼不易,稍有閃失,這輩子就再也别想上學了——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這是我必須記住的,即在外面千萬不能提到他,不能提到父親。
就這樣,我心裡裝着一大堆禁忌,戰戰兢兢背上了書包。
盡管如此,出門後全身都是難言的興奮,還有一點緊張和膽怯,心跳一個勁兒頂撞胸脯。
難忘那個春天的早晨,當我翻過小果園後面的沙嶺慢坡,斜穿過一片灌木林,進入更大的一片果園時,一眼就會看到一片紅磚房子。
那兒有冬青樹牆,有垂柳,有水泥築成的乒乓球台和草地。
操場很大,邊上長了可愛的法桐樹。
一排排穿得花花綠綠的學生正從紅磚房裡走出來,唱着歌。
我像看着神話中才有的這一切,激動得一聲不吭。
3 可能因為我太沉默了吧,從第一天開始,學校裡的人都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我。
我每時每刻都是拘謹的,盡管我總是想法遮掩它。
我試着對同學和老師微笑,或者至少對他們說點什麼才好——試了試,很難。
我更多地記住了媽媽和外祖母的叮咛,小心翼翼地對待一切。
可這樣久了,又漸漸覺得自己像個木偶,總是機械地移動,挺可笑的。
從學校出來,一個人踏上那條灌木叢中的小路時,我才重新變成了自己。
我又恢複了一個人在林子裡的歡快心情,又叫又跳,大聲呼喊那隻飛在頭頂的雲雀。
當登上沙嶺之後,一眼看到那片小果園、園子當心那幢棕黃色的茅屋時,心上立刻一沉,又變得像它一樣沉默了。
我坐下來,兩手按地,然後像隻田鼠那樣,悄無聲息地從沙嶺上滑溜下來。
值得慶幸的是,在半年多的時間裡,沒有一個同學和老師知道我們家的詳細情況——我們的茅屋、父親,這一切奧秘他們都不知道……但我想校長可能知道,因為他的鏡片後面有一雙好奇的、詭秘的眼睛。
我于是像躲避災難一樣躲避着他。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終于有了幾個談得來的同學,他們大概開始把我看成朋友了吧。
其中有幾個甚至提出要到我們家玩,因為他們都知道我們家不在場内宿舍區,而是在一片林子的深處,并且是一幢茅屋——那該是多麼有趣啊!他們嚷着要來,我卻非常害怕。
我用各種借口阻擋他們,好不容易才挨過了半年。
但可怕的一天還是來了。
大約是星期一的早晨,我一進教室的門就覺得有什麼不對勁兒。
上課鈴敲響之前,教室一角的幾個人一直嘁嘁喳喳的,他們一邊議論一邊往我這邊看。
我的心開始撲撲跳,隻裝着低頭看書,兩隻耳朵卻在捕捉他們的聲音。
我聽到了“黑子”——全班個子最高、最讓人懼怕的一個人,他父親是場部的民兵頭兒——正在高聲喊叫——天哪,他在喊我父親的名字! 我覺得全身的血液轟一下沖上頭頂,接下去什麼也聽不見了。
他們還是喊、哄笑。
我仍然低頭看書。
但我永遠不會忘記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在身上的那種刺疼。
那些尖利的目光合在一塊兒,重若千斤。
“你們可得離他遠點兒,小心沾上毒水!” “黑子”一喊,我的同桌真的把身子往一邊閃了閃。
教室内靜得很。
隻是一會兒工夫,又是一片嗡嗡聲。
這亂哄哄的聲音直到上課開始、老師走上講台才漸漸平息…… 那一天是厄運的開端。
從此學校對我而言就像個樊籠和地獄了。
“黑子”喊出的話像病菌一樣無休止地蔓延開來。
我明白許多人都知道了我們家的事情,特别是父親的事情。
我發現所有上課的老師也都把一切搞得清清楚楚了。
因為他們上課時偶爾要掃過來一眼,那目光裡混合了各種各樣的意味:厭惡、好奇,還有一點點憐憫…… 但我沒有把這些告訴母親和外祖母。
我隻好更多地奔向林子深處。
那兒隻有我一個人。
四野寂靜,鳥雀從葉隙裡看我一眼,又縮回身子。
我倚靠在一棵野椿樹上,真想一直待在它的身邊。
這兒讓人如此依戀……正南方那片黛藍色的山影啊,上面飄着一朵朵白雲。
我知道,就在那片山的深處,囚禁着可恨而又可憐的父親。
在家裡,首先是外祖母看出了什麼,她長時間注視着我,有時手裡端着一瓢水就怔住了。
“你怎麼了孩子?你一整天也沒說一句話……”我“嗯”一聲躲開了她。
半夜了我還是睡不着,一直在床上翻動身子。
媽媽過來了,點上燈。
我緊閉雙眼,不再活動。
媽媽熄了燈。
我一動也不敢動。
可是直到黎明,我仍然沒有睡去。
我數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