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道路
關燈
小
中
大
為尋找龍鳳之人,我特意避開孔子,從秦朝始皇帝、漢代高祖等鳳的諸人物身旁經過,來到漢武帝的身旁。
漢武帝于公元前140年登基。
那是秦朝統一天下後約80年,漢朝建國後約60年的時候。
龍得以複蘇,卻經過了漫長的歲月,而彪悍的鳳還沒顯現衰态。
漢代武帝——這個龍鳳準備登場的時代,我簡述如下: 與項羽殊死搏鬥的結果,劉邦打下江山并建立漢朝帝國,時為公元前202年。
被推翻的秦國雖屬西北落後國,但從周朝成王封秦為領地算起已長達七百多年,屬于正統的諸侯國。
項羽亦是性情粗暴之人,出身于楚國名門。
在諸鳳的人物中,論出身最為卑賤的應屬漢高祖劉邦。
據說劉邦的父親叫太公,母親叫劉媪。
所謂公,與熊公、八公的公沒有太大區别,媪也隻是稱呼上年紀婦女的一般用語而已,這好像劉大叔、劉大娘似的稱呼。
連司馬遷這位在漢朝建國50多年後出生的史學家,也沒能清楚地寫出高祖父母之名,可見一定沒有什麼像樣的名字。
劉邦本人的字為季,季為幺子之意,邦大概是即位後的名字。
他有兩個哥哥,長兄叫伯,次兄叫仲。
伯是長子,仲是次子之意,這樣的名字與其說是固有名詞,不如說是普通名詞,是按照出生順序随意起的俗套名字。
如同運動員的号碼一樣,至少上層家庭極少有這麼俗氣的命名。
從社會最底層一步登天之事,根據高祖的父母、兄弟以及本人的名字就可推測出來。
“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顔,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産作業。
” 司馬遷在《史記·高祖本紀》中,對劉邦做了上述描述。
假如劉邦沒有奪取天下,恐怕會成為俠客頭目似的人物。
因欣賞劉邦的氣質,名為呂公的人将自己的女兒雉許配給劉邦。
對此,呂公的妻子耿耿于懷。
“你不是常說女兒不是普通人嗎?應該嫁給顯貴人家。
對你百般照顧的沛縣地方長官說要娶女兒,卻被你拒絕了。
為何要将女兒許配給劉季這種男人呢?……” 妻子這麼質問道。
“婦道人家懂得什麼?” 呂公如此回答。
高祖即使在沒出名之前,一定也是具有某種魅力的男子。
呂家曾是沛縣地方長官的食客,似乎比高祖所屬階層還要強一點。
呂公的女兒叫雉,即後來的呂後。
高祖戰勝項羽奪取天下,呂後一族也應起到了後盾作用。
漢朝王室從第一代起就有女權強勢的傾向。
高祖在位七年。
漢代初期确實是鳳的時代。
不光是皇帝,那些功臣們也大多是沒什麼教養的人。
役所書記官蕭何和看守牢房的曹參等尚屬上層人物。
其他成員中,有因貧窮連媳婦都娶不起的陳平、葬禮儀式上吹笛子的周勃、偷盜頭目的彭越、逃跑囚犯的黥布、忍胯下之辱的食客韓信,還有樊哙等。
如果不是亂世,他們可能都是被市井塵世淹沒的人。
龍鳳之國正如司馬遷所寫,高祖本人也是“好酒好色”的無賴之徒。
高祖最讨厭文質彬彬的儒者,當戴着儒冠的儒者前來拜谒時,他竟能摘下儒者的儒冠往裡面撒尿。
這根本不是皇帝應有的行為。
這是記載于《史記·郦生陸賈列傳》中的插曲。
即使修建了宏大的宮殿,在此聚集的群臣也是一群不識禮儀的粗魯之人,因此,飲酒喧嘩、怒吼聲、叫罵聲不絕于耳。
他們談到過去的軍功說:“那時,因俺率大軍及時趕到,才把你救出來!” “什麼!那麼一點點敵人,俺一個人就能打垮他們,誰叫你這家夥多管閑事!” 随着叫喊聲立刻厮打成一團,亢奮時還有拔劍狂砍柱子的騷亂者,簡直一點兒也沒有朝臣公卿的優雅風度。
我們絲毫也看不到“龍”的模樣,聽到的僅是令人煩躁的鳳翅膀的撲打聲。
于是,連高祖也對這些無賴的野蠻行為大皺眉頭。
“群臣飲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高祖)患之。
” 在《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中可見上述内容。
覺察到高祖這種心情的是叔孫通這個會察言觀色的儒者,他奏本要舉行朝儀。
“得無難乎!” 高祖這麼問道。
要用禮儀制度約束粗暴人,如果禮儀形式太繁雜,就連高祖自己也難以做好,恐怕有失體統。
長樂宮落成時,在那裡首次舉行了朝儀。
由叔孫通當總監管,因為他的弟子和從魯國帶來的儒生們精心地演練,朝禮進行得有條不紊。
可以說“沒有敢喧嘩或失禮者了”,就連平時粗野的家夥們也被那莊重儀式的氣氛壓倒,一直屏住呼吸按照所教的去做,不得不戰戰兢兢地反複鞠躬行禮。
高祖對這麼莊重威嚴的儀式感慨萬分: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他這麼誇獎叔孫通。
龍尾似的東西,終于到了能窺見的程度了。
漢武帝于公元前140年登基。
那是秦朝統一天下後約80年,漢朝建國後約60年的時候。
龍得以複蘇,卻經過了漫長的歲月,而彪悍的鳳還沒顯現衰态。
漢代武帝——這個龍鳳準備登場的時代,我簡述如下: 與項羽殊死搏鬥的結果,劉邦打下江山并建立漢朝帝國,時為公元前202年。
被推翻的秦國雖屬西北落後國,但從周朝成王封秦為領地算起已長達七百多年,屬于正統的諸侯國。
項羽亦是性情粗暴之人,出身于楚國名門。
在諸鳳的人物中,論出身最為卑賤的應屬漢高祖劉邦。
據說劉邦的父親叫太公,母親叫劉媪。
所謂公,與熊公、八公的公沒有太大區别,媪也隻是稱呼上年紀婦女的一般用語而已,這好像劉大叔、劉大娘似的稱呼。
連司馬遷這位在漢朝建國50多年後出生的史學家,也沒能清楚地寫出高祖父母之名,可見一定沒有什麼像樣的名字。
劉邦本人的字為季,季為幺子之意,邦大概是即位後的名字。
他有兩個哥哥,長兄叫伯,次兄叫仲。
伯是長子,仲是次子之意,這樣的名字與其說是固有名詞,不如說是普通名詞,是按照出生順序随意起的俗套名字。
如同運動員的号碼一樣,至少上層家庭極少有這麼俗氣的命名。
從社會最底層一步登天之事,根據高祖的父母、兄弟以及本人的名字就可推測出來。
“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顔,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産作業。
” 司馬遷在《
假如劉邦沒有奪取天下,恐怕會成為俠客頭目似的人物。
因欣賞劉邦的氣質,名為呂公的人将自己的女兒雉許配給劉邦。
對此,呂公的妻子耿耿于懷。
“你不是常說女兒不是普通人嗎?應該嫁給顯貴人家。
對你百般照顧的沛縣地方長官說要娶女兒,卻被你拒絕了。
為何要将女兒許配給劉季這種男人呢?……” 妻子這麼質問道。
“婦道人家懂得什麼?” 呂公如此回答。
高祖即使在沒出名之前,一定也是具有某種魅力的男子。
呂家曾是沛縣地方長官的食客,似乎比高祖所屬階層還要強一點。
呂公的女兒叫雉,即後來的呂後。
高祖戰勝項羽奪取天下,呂後一族也應起到了後盾作用。
漢朝王室從第一代起就有女權強勢的傾向。
高祖在位七年。
漢代初期确實是鳳的時代。
不光是皇帝,那些功臣們也大多是沒什麼教養的人。
役所書記官蕭何和看守牢房的曹參等尚屬上層人物。
其他成員中,有因貧窮連媳婦都娶不起的陳平、葬禮儀式上吹笛子的周勃、偷盜頭目的彭越、逃跑囚犯的黥布、忍胯下之辱的食客韓信,還有樊哙等。
如果不是亂世,他們可能都是被市井塵世淹沒的人。
龍鳳之國正如司馬遷所寫,高祖本人也是“好酒好色”的無賴之徒。
高祖最讨厭文質彬彬的儒者,當戴着儒冠的儒者前來拜谒時,他竟能摘下儒者的儒冠往裡面撒尿。
這根本不是皇帝應有的行為。
這是記載于《史記·郦生陸賈列傳》中的插曲。
即使修建了宏大的宮殿,在此聚集的群臣也是一群不識禮儀的粗魯之人,因此,飲酒喧嘩、怒吼聲、叫罵聲不絕于耳。
他們談到過去的軍功說:“那時,因俺率大軍及時趕到,才把你救出來!” “什麼!那麼一點點敵人,俺一個人就能打垮他們,誰叫你這家夥多管閑事!” 随着叫喊聲立刻厮打成一團,亢奮時還有拔劍狂砍柱子的騷亂者,簡直一點兒也沒有朝臣公卿的優雅風度。
我們絲毫也看不到“龍”的模樣,聽到的僅是令人煩躁的鳳翅膀的撲打聲。
于是,連高祖也對這些無賴的野蠻行為大皺眉頭。
“群臣飲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高祖)患之。
” 在《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中可見上述内容。
覺察到高祖這種心情的是叔孫通這個會察言觀色的儒者,他奏本要舉行朝儀。
“得無難乎!” 高祖這麼問道。
要用禮儀制度約束粗暴人,如果禮儀形式太繁雜,就連高祖自己也難以做好,恐怕有失體統。
長樂宮落成時,在那裡首次舉行了朝儀。
由叔孫通當總監管,因為他的弟子和從魯國帶來的儒生們精心地演練,朝禮進行得有條不紊。
可以說“沒有敢喧嘩或失禮者了”,就連平時粗野的家夥們也被那莊重儀式的氣氛壓倒,一直屏住呼吸按照所教的去做,不得不戰戰兢兢地反複鞠躬行禮。
高祖對這麼莊重威嚴的儀式感慨萬分: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他這麼誇獎叔孫通。
龍尾似的東西,終于到了能窺見的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