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峻傳

關燈
有玉的品質、金的相貌、英俊秀美的人,在當時都受到排斥,蘊藏着超人的才華而不被重用,像草木一樣凋謝,像麋鹿一樣死亡。

    肉抛在地上,屍骨埋入山谷大川,被埋沒而沒有聲息的,又怎麼說得完呢!這就是說宰相、阿衡與衙門裡差役的差别,容成子和彭祖這樣的長壽者與短命的人的差别,猗頓這樣的富人與黔婁這樣貧窮的隐士的差别,陽文這樣的美人與敦洽這樣的醜人的差别,都是自然造成的,而不是憑借個人的才智形成的。

    所以說‘生與死是命定了的,富貴由天決定’,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命行遊不定,變化也一個模式,或者讓人先哭後笑,或者讓人開始吉利,最終兇險,或者不召喚它自己找了來,或者因人不同來接濟。

    錯綜複雜,循環往複,福隐藏着禍,禍也能變成福,不能用一種理論來證明,也不能用一條途徑來驗證。

    而命的影響周密細微,疏而不漏,沒有形狀可以看見,沒有聲音可以聽到,一定要表現在實物上才能顯示靈驗,也可以通過人來顯示形象,比如帝王的冕旒,任百官的職位。

    有人說看商湯、周武王的作為,認為平定叛亂是由于神的功勞;聽說孔子、墨子的超出常人,稱為英明聰慧造成不同凡響;看到彭越和韓信這樣貧賤的人做了高官,又稱為像鸷一樣勇猛換得了官爵;看見張禹和桓榮都因講經而封侯,又說讀懂書經也能夠做大官。

    難道知道命運發展的趨勢嗎?所以說話否定命運有六大弊端,我請求陳述一下大概的意思。

     “美麗的容貌,柔滑的身體,口大而歪,鼻梁多皺紋,這是容貌上的差别。

    有的事物白天生機旺盛,第二天清晨便衰亡了,龜、鹄卻能活到千年,這是壽命上的差别。

    聽别人說話就知道他的用意,頭腦糊塗分不清稻和麥,這是智慧上的差别。

    容貌、壽命、智慧這三樣都不決定于人力而獨以為榮辱決定于人,是隻知二五而不知一十了。

    這是否定命運的第一個弊端。

    額上有龍紋、眼中有日影是做帝王的相貌,眼睛平正又長,腳底有龜紋,是做王公宰相的相貌。

    三國時蜀漢的張裕懂相術,常照鏡子看自己的面貌,自以為要受刑而死;春秋時楚恭王要在五子中選一人做太子,把玉璧埋在地上,誰壓在璧上就當選為太子。

    少昊出生時,有顆星像彩虹一樣流逝,黃帝生時,有大電繞樞照耀郊野,這是顯示大德的符瑞;劉邦斬蛇後,有一老婦人在晚上哭,說赤帝子殺死白帝子,而劉邦所居的地方,上面常有雲彩,這是表明要做君王的祥瑞。

    都是開始隻是一些征兆,到後期這些符瑞就像流汗一樣逐漸散開。

    如果說驅逐貔虎、拔劍斬蛇,靠人力取得皇帝的位子,就與玄冥的情形不符,顯示不了神明的作用。

    這是否定命運的第二個弊端。

    伊尹的家鄉變成大河;曆陽縣被水淹沒變成湖泊。

    項羽在睢水上大破漢軍,殺死很多漢兵,睢水因而不流;秦将白起坑殺趙卒四十萬,流血成河,沸聲如雷。

    昆侖山着火,礫石和琬圭、琰圭都被燒掉;寒霜夜間降臨,蒿艾和芝蘭一起都凋零,雖有冉遊、子夏的才華,伊尹、顔回不同于庶人,怎麼能抗拒它呢?這是否定命運的第三個弊端。

    有的說:雖然珍珠像明月一樣明亮,難免有瑕疵;像夏後的璜玉,也會有不平滑的地方。

    所以崔鈒在縣令的職位上死去,司馬相如死時是孝文園令。

    才華不是不傑出,君主不是不聖明。

    然而打破了結綠的光輝,殘碎了懸黎的夜光,難道是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嗎?如果是這樣,主父偃和公孫弘,論對策不能升官,憑遊說不能入仕,在平原上養豬,被地方官所擯棄。

    假如他們像奔馬過隙一樣快,像霜花、露水一樣短就死了,造成羞憤恥辱,難道還能和崔鈒、司馬相如是同類嗎?等到公孫弘做了丞相,開辟東閣招收儒士,主父偃吃飯時排列五個鼎的食物,像電一樣耀眼,像風一樣流行,聲名傳遍海外。

    到底是先愚笨而後智慧,先錯了而後來對了呢,還是榮耀、羞辱有一定的氣數,命運有極限呢?使得美好與醜惡颠倒,這是否定天命的第四個弊端。

    猛虎長聲吼叫樹風也停下來,蛟龍擡起頭,雲便聚集起來。

    所以舜為王時八元八凱得到提升,商纣上台時,飛廉受到重用。

    然而天下善良的人少,兇惡的人多,昏暗的帝王多,賢明的君主少,而香草和臭草不能共處一個花盆中,枭鳥和鸾鳳不會比翼齊飛。

    因此渾沌、..杌這樣不才兇惡的人相繼在高位上耀武揚威;像仲容、庭堅那樣有才的賢良就隻好在岩石下耕田種地。

    無理地說興起和廢除都是由人決定,與天無關,這是否定天命的第五個弊端。

    那些戎狄未開化的民族,長着人臉,藏着獸心,設宴招待,卻在酒菜裡放毒藥。

    把誅殺當作道德,把婬亂當作仁義。

    雖有大風這樣的鸷鳥站在山丘上,鑿齒這樣的惡獸在曠野裡奔跑,但和狼的嚎叫相比,怎麼能相提并論呢。

    自從晉朝衰弱,天地廢壞,北方左衽的野蠻民族,乘機像閃電一樣南下,于是攻占洛陽,踏平五都,占領了父兄的故鄉,在中原地區建樹名号,與三皇的子孫争奪百姓,同五帝的後代搶占居所。

    亡國滅種的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