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規傳(附王褒傳)
關燈
小
中
大
王規,字威明,琅笽郡臨沂縣人。
他的祖父王儉是南朝齊的太尉,谥号南昌文憲公。
他的父親王骞是南朝梁的金紫光祿大夫,谥号南昌安侯。
王規八歲時,遇上生母的喪事,因為守孝期間很有禮節,太尉徐孝嗣見到後,常常為此感動得流下眼淚,稱贊他是孝童。
叔父王日柬也很器重王規,常常說:“這個孩子是我們家的千裡馬。
”王規十二歲時,便能精略地領會《五經》的核心内容。
長大後,他又非常好學,有極好的口才。
州裡推舉他為秀才,郡裡任用他為主簿。
王規從做秘書郎開始,數次調動,升任太子舍人、安右将軍南康王主簿和太子洗馬等職。
梁武帝天監十二年(513),重建太極殿,竣工之時,王規向武帝獻上自己所作的《新殿賦》,語句非常巧妙、精當。
武帝因此任命他為秘書丞。
以後,王規又曆任太子中舍人、司徒左西屬、從事中郎等職。
晉安王蕭綱出任南徐州刺史時,嚴格挑選屬官,舉薦王規為雲麾咨議參軍。
王規在此任時間很長,後出任新安太守,又因父親的喪事離職。
三年喪滿除服之後,襲父親的爵位封為南昌縣侯,被任命為中書黃門侍郎。
皇上诏令王規與陳郡人殷鈞、琅笽人王錫、範陽人張緬等一同服侍東宮,都為昭明太子所禮重。
湘東王蕭繹當時為京城長官,和朝廷大臣聚飲,吩咐王規做酒令。
王規從容地回答道:“自從晉室南移江東以來,還沒有過這種做法。
”特進蕭琛、金紫光祿大夫傅昭在座,都認為王規的話很有道理。
梁普通初年(520),陳慶之率兵北伐,收複洛陽,百官入朝賀喜,王規勸退他們說:“道家有言,取得一點成功并不難,保住成功就難了。
羯族侵占北方,為時已久,東晉桓溫北伐,得而複失,劉宋時也曾興兵北伐,最後都沒有成功。
現在,我大軍深入敵境,孤立無援,威勢不接,糧草的運輸也跟不上,這些恐怕都是這場戰争失敗的禍根。
”不久,王師果然全軍覆沒,王規對事理的深刻分析常常達到這種高度。
普通六年(525),梁武帝在文德殿設宴為新任廣州刺史元景隆餞行,令群臣賦詩,同用五十個韻字,王規提筆一揮而就,呈給武帝,文辭相當精美。
武帝對他大加稱贊,當天就授他以侍中之職。
大通三年(529),調任五兵尚書,不久又兼任步兵校尉。
中大通二年(530),王規出任貞威将軍骠騎晉安王長史。
當年,晉安王蕭綱被立為皇太子,王規也升任吳郡太守。
主書芮珍宗老家在吳郡,前任地方官吏都盡力拉攏他,當時芮珍宗告假還鄉,王規待他很薄,芮珍宗回到京城後,暗地裡告王規的狀,說他“不理郡事”。
不久,朝廷召回王規讓他擔任左民尚書,郡中官民千餘人到朝廷請求讓王規留任吳郡太守,上了三道奏章,皇上還是沒有答應。
随之,朝廷诏令王規以左民尚書兼領右軍将軍,還來不及授職,又征為散騎常侍、太子中庶子,兼領步兵校尉。
王規以自己身體有病相推辭,沒有受職,在鐘山宋熙寺修房子居住,樂享天年。
大同二年(536),王規去世,時年四十五歲。
皇上下令追贈他為散騎常侍、光祿大夫,并賜錢二十萬,布百匹,以辦理喪葬事宜。
谥号章。
皇太子也為此哀傷痛哭,給湘東王蕭繹寫了一封短信說:“威明于昨天夜間突然去世,令人很是悲傷
他的祖父王儉是南朝齊的太尉,谥号南昌文憲公。
他的父親王骞是南朝梁的金紫光祿大夫,谥号南昌安侯。
王規八歲時,遇上生母的喪事,因為守孝期間很有禮節,太尉徐孝嗣見到後,常常為此感動得流下眼淚,稱贊他是孝童。
叔父王日柬也很器重王規,常常說:“這個孩子是我們家的千裡馬。
”王規十二歲時,便能精略地領會《五經》的核心内容。
長大後,他又非常好學,有極好的口才。
州裡推舉他為秀才,郡裡任用他為主簿。
王規從做秘書郎開始,數次調動,升任太子舍人、安右将軍南康王主簿和太子洗馬等職。
梁武帝天監十二年(513),重建太極殿,竣工之時,王規向武帝獻上自己所作的《新殿賦》,語句非常巧妙、精當。
武帝因此任命他為秘書丞。
以後,王規又曆任太子中舍人、司徒左西屬、從事中郎等職。
晉安王蕭綱出任南徐州刺史時,嚴格挑選屬官,舉薦王規為雲麾咨議參軍。
王規在此任時間很長,後出任新安太守,又因父親的喪事離職。
三年喪滿除服之後,襲父親的爵位封為南昌縣侯,被任命為中書黃門侍郎。
皇上诏令王規與陳郡人殷鈞、琅笽人王錫、範陽人張緬等一同服侍東宮,都為昭明太子所禮重。
湘東王蕭繹當時為京城長官,和朝廷大臣聚飲,吩咐王規做酒令。
王規從容地回答道:“自從晉室南移江東以來,還沒有過這種做法。
”特進蕭琛、金紫光祿大夫傅昭在座,都認為王規的話很有道理。
梁普通初年(520),陳慶之率兵北伐,收複洛陽,百官入朝賀喜,王規勸退他們說:“道家有言,取得一點成功并不難,保住成功就難了。
羯族侵占北方,為時已久,東晉桓溫北伐,得而複失,劉宋時也曾興兵北伐,最後都沒有成功。
現在,我大軍深入敵境,孤立無援,威勢不接,糧草的運輸也跟不上,這些恐怕都是這場戰争失敗的禍根。
”不久,王師果然全軍覆沒,王規對事理的深刻分析常常達到這種高度。
普通六年(525),梁武帝在文德殿設宴為新任廣州刺史元景隆餞行,令群臣賦詩,同用五十個韻字,王規提筆一揮而就,呈給武帝,文辭相當精美。
武帝對他大加稱贊,當天就授他以侍中之職。
大通三年(529),調任五兵尚書,不久又兼任步兵校尉。
中大通二年(530),王規出任貞威将軍骠騎晉安王長史。
當年,晉安王蕭綱被立為皇太子,王規也升任吳郡太守。
主書芮珍宗老家在吳郡,前任地方官吏都盡力拉攏他,當時芮珍宗告假還鄉,王規待他很薄,芮珍宗回到京城後,暗地裡告王規的狀,說他“不理郡事”。
不久,朝廷召回王規讓他擔任左民尚書,郡中官民千餘人到朝廷請求讓王規留任吳郡太守,上了三道奏章,皇上還是沒有答應。
随之,朝廷诏令王規以左民尚書兼領右軍将軍,還來不及授職,又征為散騎常侍、太子中庶子,兼領步兵校尉。
王規以自己身體有病相推辭,沒有受職,在鐘山宋熙寺修房子居住,樂享天年。
大同二年(536),王規去世,時年四十五歲。
皇上下令追贈他為散騎常侍、光祿大夫,并賜錢二十萬,布百匹,以辦理喪葬事宜。
谥号章。
皇太子也為此哀傷痛哭,給湘東王蕭繹寫了一封短信說:“威明于昨天夜間突然去世,令人很是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