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異傳
關燈
小
中
大
會商議,尚書仆射謝舉等人認為不能接受,武帝則想要接受侯景歸降,事情未能決定。
武帝曾經一早來到武德閣,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國家如此安定和平,如今輕易接受降地,難道是不合适的事?萬一由此招來麻煩,即使後悔也來不及了。
”朱異窺測到武帝心中的意向,應聲說:“聖明的天子君臨天下,順應上天的意旨,北方的遺民百姓,有誰不愛慕敬仰,隻是沒有機會,沒能表達他們的心願。
現在侯景割下東魏國土的一大半,前來表達誠懇的心意,從邊遠外來歸附聖朝,豈不是上天開導他的内心,人們贊助他的計謀的結果?考察侯景的心意審視他的行為,是很值得嘉獎贊許的。
如今要是不容許他來歸降,恐怕會斷絕了今後想要歸降者的希望。
這種事是明顯可見的,希望陛下不必遲疑不決。
”武帝深信并同意朱異的見解,又受到日前夢境的啟發,于是按朱異的說法辦理。
等到貞陽侯蕭淵明戰敗被俘,從東魏派人回來,述說東魏國相高澄打算同梁朝重申和好之情時,武帝下令群臣決定對策,朱異又認為和好是合适的,武帝最後決定照辦。
當年六月,派遣建康令謝挺、通直郎徐陵到東魏出使溝通友好關系。
當時侯景坐鎮壽春,接連啟奏武帝請求斷絕同東魏的和好,并請求追回使臣。
又寫信給朱異,辭意極為懇切,朱異隻把武帝的意見轉述給他。
八月,侯景便發兵反叛,用讨伐朱異作為起兵的借口。
朱異募兵三千人,等到侯景到達,便用他的募兵把守大司馬門。
當初,侯景策劃造反,合州刺吏鄱陽王蕭範、司州刺史羊鴉仁都連續有奏章向皇帝報告,朱異認為侯景是在孤立的情勢下來投降保命的,必定不會反叛,于是對使者說:“鄱陽王就不許國家有一個外來的客人!”壓下奏章不上報皇帝,因此朝廷沒有對侯景的反叛作出準備。
當侯景叛軍打來,城裡的文武官員全都怪罪朱異。
皇太子蕭綱又寫了一篇《圍城賦》,最後的一段說:“他頭戴高冠足蹬厚底鞋,列鼎而食乘坐肥馬,登上宮殿的丹墀,推開皇宮的金門,陳述朝廷的決策,宣揚刑政的福威,四郊因為他築起許多壁壘,天下因為他不得安甯。
試問這豺狼是誰?試問那蛇蜴是誰?”這不外是譴責朱異的意見。
朱異因此慚愧而又憤恨,發病死了,當時六十七歲。
诏書說:“已故中領軍朱異,胸襟度量寬弘通大,才智能力優越宏博,在朝廷參與咨詢謀劃,已有多年。
正當輔助朝廷治理國家,長遠地為國家委托的重任盡力的時候,忽然過早地死去,使我心中充滿悲傷。
可以增賜侍中、尚書右仆射,并賜給宮中的棺木一具。
喪事所需用的錢财,也由朝廷資助辦理。
”原先尚書官職是從不用來贈賜死者的,朱異死後,武帝很惋惜,在商議追贈事宜時,左右和朱異友好的大臣啟奏說:“朱異擔任過的官職雖然很多,但是他平生懷抱的志願,是願意得到執掌行政大權的職權。
”武帝按照朱異多年的心願,特别下令給朱異追贈尚書官職。
朱異身居掌握權要的職位三十多年,善于窺察皇帝内心裡隐秘的意圖,百般阿谀奉承順從皇帝的心意,所以特别受到寵幸信用。
曆年任官,從員外常侍直到侍中,這四種官職都在帽子上加貂尾作裝飾,自右衛率到領軍,這四種職位出入時都有衛隊儀仗,這是近代曆朝未曾有過的事情。
朱異和他的子侄從潮溝挨着排地修建住宅一直到達青溪,宅院裡有高台水池各種美好的玩賞,每當閑暇日子便會集賓客在裡面遊玩。
四方饋贈禮物,錢财物品堆滿庫房。
朱異本性吝啬,不曾對人有施舍。
廚房裡的珍馐美味發爛腐敗,每個月扔掉的常常有十幾車,就是對分出去的子侄也從不分給财物。
朱異撰寫的《禮》、《易》講疏和儀注、文集有百多篇,戰亂中多半散失了。
長子朱肅,官做到國子博士;次子朱閏,做司徒掾。
都死在戰亂中。
武帝曾經一早來到武德閣,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國家如此安定和平,如今輕易接受降地,難道是不合适的事?萬一由此招來麻煩,即使後悔也來不及了。
”朱異窺測到武帝心中的意向,應聲說:“聖明的天子君臨天下,順應上天的意旨,北方的遺民百姓,有誰不愛慕敬仰,隻是沒有機會,沒能表達他們的心願。
現在侯景割下東魏國土的一大半,前來表達誠懇的心意,從邊遠外來歸附聖朝,豈不是上天開導他的内心,人們贊助他的計謀的結果?考察侯景的心意審視他的行為,是很值得嘉獎贊許的。
如今要是不容許他來歸降,恐怕會斷絕了今後想要歸降者的希望。
這種事是明顯可見的,希望陛下不必遲疑不決。
”武帝深信并同意朱異的見解,又受到日前夢境的啟發,于是按朱異的說法辦理。
等到貞陽侯蕭淵明戰敗被俘,從東魏派人回來,述說東魏國相高澄打算同梁朝重申和好之情時,武帝下令群臣決定對策,朱異又認為和好是合适的,武帝最後決定照辦。
當年六月,派遣建康令謝挺、通直郎徐陵到東魏出使溝通友好關系。
當時侯景坐鎮壽春,接連啟奏武帝請求斷絕同東魏的和好,并請求追回使臣。
又寫信給朱異,辭意極為懇切,朱異隻把武帝的意見轉述給他。
八月,侯景便發兵反叛,用讨伐朱異作為起兵的借口。
朱異募兵三千人,等到侯景到達,便用他的募兵把守大司馬門。
當初,侯景策劃造反,合州刺吏鄱陽王蕭範、司州刺史羊鴉仁都連續有奏章向皇帝報告,朱異認為侯景是在孤立的情勢下來投降保命的,必定不會反叛,于是對使者說:“鄱陽王就不許國家有一個外來的客人!”壓下奏章不上報皇帝,因此朝廷沒有對侯景的反叛作出準備。
當侯景叛軍打來,城裡的文武官員全都怪罪朱異。
皇太子蕭綱又寫了一篇《圍城賦》,最後的一段說:“他頭戴高冠足蹬厚底鞋,列鼎而食乘坐肥馬,登上宮殿的丹墀,推開皇宮的金門,陳述朝廷的決策,宣揚刑政的福威,四郊因為他築起許多壁壘,天下因為他不得安甯。
試問這豺狼是誰?試問那蛇蜴是誰?”這不外是譴責朱異的意見。
朱異因此慚愧而又憤恨,發病死了,當時六十七歲。
诏書說:“已故中領軍朱異,胸襟度量寬弘通大,才智能力優越宏博,在朝廷參與咨詢謀劃,已有多年。
正當輔助朝廷治理國家,長遠地為國家委托的重任盡力的時候,忽然過早地死去,使我心中充滿悲傷。
可以增賜侍中、尚書右仆射,并賜給宮中的棺木一具。
喪事所需用的錢财,也由朝廷資助辦理。
”原先尚書官職是從不用來贈賜死者的,朱異死後,武帝很惋惜,在商議追贈事宜時,左右和朱異友好的大臣啟奏說:“朱異擔任過的官職雖然很多,但是他平生懷抱的志願,是願意得到執掌行政大權的職權。
”武帝按照朱異多年的心願,特别下令給朱異追贈尚書官職。
朱異身居掌握權要的職位三十多年,善于窺察皇帝内心裡隐秘的意圖,百般阿谀奉承順從皇帝的心意,所以特别受到寵幸信用。
曆年任官,從員外常侍直到侍中,這四種官職都在帽子上加貂尾作裝飾,自右衛率到領軍,這四種職位出入時都有衛隊儀仗,這是近代曆朝未曾有過的事情。
朱異和他的子侄從潮溝挨着排地修建住宅一直到達青溪,宅院裡有高台水池各種美好的玩賞,每當閑暇日子便會集賓客在裡面遊玩。
四方饋贈禮物,錢财物品堆滿庫房。
朱異本性吝啬,不曾對人有施舍。
廚房裡的珍馐美味發爛腐敗,每個月扔掉的常常有十幾車,就是對分出去的子侄也從不分給财物。
朱異撰寫的《禮》、《易》講疏和儀注、文集有百多篇,戰亂中多半散失了。
長子朱肅,官做到國子博士;次子朱閏,做司徒掾。
都死在戰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