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太子傳
關燈
小
中
大
參與國家大事,朝廷内外各部門的奏章都堆在他的面前。
蕭統知曉民間很多事情,任何細微末節都要查清楚,每次發現上報的事情有錯漏或玩巧弄假不合實情的,當時就加以分析辨别,告訴上奏的人是對還是錯,讓他們逐漸改正錯誤,沒有一個人因此事而受到彈劾。
給犯人量刑判案時,經常寬恕、赦免罪犯,老百姓都稱贊他仁義厚道。
蕭統生性寬厚、待人和氣,與人相處融洽,并很有涵養,喜怒哀樂埋在心底,從不表露在臉上。
招納有真才實學的人,并倍加推崇愛護,從不厭煩。
經常自己研讨學問,有時也和一些有才學的人一起讨論過去或當世發生的事情;一有空閑時間便不停地撰寫詩賦文章,并且養成習慣。
當時東宮差不多有三萬多卷書,知名才子都雲集在那裡,文學創作一片繁榮,出現了自晉、宋以來從未有過的盛況。
蕭統喜歡遊山玩水,在玄圃園中挖修水池,堆築石山,建造亭台館舍,經常和朝廷中有學問的臣僚,或民間有名氣的人一起在園中遊賞風景,吟詩作賦。
有一次在禦花園後池中劃船,番禺侯侯軌一邊誇贊這裡的環境優雅,景色優美,一邊說:“如果再在這裡增設女樂就更美了。
”太子蕭統沒有回答他的話,隻是吟誦了左思《招隐詩》中的兩句:“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侯軌感到十分慚愧不再多言了。
離開皇宮二十多年,從來不曾收留舞妓歌女。
年幼時,梁武帝曾下诏賜給他一部太樂女妓,他一點也不喜歡。
普通年間(520~527),梁朝軍隊北伐魏國,京城一帶谷價很高,太子蕭統看到這一情況後,便下令節衣省食,将原來的家宴改為普通的便餐。
每遇陰雨連綿或下大雪時,他便派心腹大臣走街串巷,察看貧困人家,如果有人無家可歸,流落街頭,則經常拿出錢物救助他們。
還将自己做長袍的絲綿和布帛捐獻出來,做成短衣短襖,冬月天冷時,施舍給貧困受凍的人。
如果有人死後無力收埋,太子就替他購買棺材。
一聽到遠近各地老百姓的賦稅過重,勞役太多太苦,便收斂笑容和喜色變得很不開心。
常常為老百姓貧苦勞累而心神不安。
吳興郡經常因河水泛濫而使農業歉收。
有人上書建議修一條大水渠向浙江排洪。
中大通二年(530),梁武帝下诏派前交州刺史王弁持符節,征調吳郡、吳興、義興三郡民工開鑿這一水渠。
太子蕭統上奏疏,認為将擾民農事,請求暫停此徭役,梁武帝特地下诏加以開導。
太子蕭統特别謹慎孝順,每次上朝,不到敲五更鼓的時候便等候在城門外。
太子所居的東宮雖說在内殿裡面,然無論是坐着還是站着,總是面朝西南方向,如果晚上被召見上朝,便半跪半坐着直到天亮。
三年(531)三月,太子卧病不起,害怕讓梁武帝擔憂,每次梁武帝派人來提問政事,他總是親自寫信告訴皇上。
等病稍有好轉,仆人們想将他的病版訴梁武帝,蕭統堅決不同意,說:“有什麼理由可以讓皇上知道我病成這樣?”因此總是暗自哭泣。
四月初六,蕭統病死,年僅三十一歲。
梁武帝親自來到東宮,扶着太子的棺柩失聲大哭。
下诏用衮衣和冕服裝殓蕭統。
太子仁義有德,人人皆知,死後,朝野都都感到惋惜愕然。
京城男女,都到太子宮去憑吊,滿路上都是哭泣的人;全國各地的百姓,守衛疆土的士兵聽到他死去的消息後都十分悲痛。
所著文集二十卷;又撰寫古今典诰文書;寫《正序》十卷;五言詩寫得較好的收錄為《文章英華》二十卷;《文選》三十卷。
蕭統知曉民間很多事情,任何細微末節都要查清楚,每次發現上報的事情有錯漏或玩巧弄假不合實情的,當時就加以分析辨别,告訴上奏的人是對還是錯,讓他們逐漸改正錯誤,沒有一個人因此事而受到彈劾。
給犯人量刑判案時,經常寬恕、赦免罪犯,老百姓都稱贊他仁義厚道。
蕭統生性寬厚、待人和氣,與人相處融洽,并很有涵養,喜怒哀樂埋在心底,從不表露在臉上。
招納有真才實學的人,并倍加推崇愛護,從不厭煩。
經常自己研讨學問,有時也和一些有才學的人一起讨論過去或當世發生的事情;一有空閑時間便不停地撰寫詩賦文章,并且養成習慣。
當時東宮差不多有三萬多卷書,知名才子都雲集在那裡,文學創作一片繁榮,出現了自晉、宋以來從未有過的盛況。
蕭統喜歡遊山玩水,在玄圃園中挖修水池,堆築石山,建造亭台館舍,經常和朝廷中有學問的臣僚,或民間有名氣的人一起在園中遊賞風景,吟詩作賦。
有一次在禦花園後池中劃船,番禺侯侯軌一邊誇贊這裡的環境優雅,景色優美,一邊說:“如果再在這裡增設女樂就更美了。
”太子蕭統沒有回答他的話,隻是吟誦了左思《招隐詩》中的兩句:“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侯軌感到十分慚愧不再多言了。
離開皇宮二十多年,從來不曾收留舞妓歌女。
年幼時,梁武帝曾下诏賜給他一部太樂女妓,他一點也不喜歡。
普通年間(520~527),梁朝軍隊北伐魏國,京城一帶谷價很高,太子蕭統看到這一情況後,便下令節衣省食,将原來的家宴改為普通的便餐。
每遇陰雨連綿或下大雪時,他便派心腹大臣走街串巷,察看貧困人家,如果有人無家可歸,流落街頭,則經常拿出錢物救助他們。
還将自己做長袍的絲綿和布帛捐獻出來,做成短衣短襖,冬月天冷時,施舍給貧困受凍的人。
如果有人死後無力收埋,太子就替他購買棺材。
一聽到遠近各地老百姓的賦稅過重,勞役太多太苦,便收斂笑容和喜色變得很不開心。
常常為老百姓貧苦勞累而心神不安。
吳興郡經常因河水泛濫而使農業歉收。
有人上書建議修一條大水渠向浙江排洪。
中大通二年(530),梁武帝下诏派前交州刺史王弁持符節,征調吳郡、吳興、義興三郡民工開鑿這一水渠。
太子蕭統上奏疏,認為将擾民農事,請求暫停此徭役,梁武帝特地下诏加以開導。
太子蕭統特别謹慎孝順,每次上朝,不到敲五更鼓的時候便等候在城門外。
太子所居的東宮雖說在内殿裡面,然無論是坐着還是站着,總是面朝西南方向,如果晚上被召見上朝,便半跪半坐着直到天亮。
三年(531)三月,太子卧病不起,害怕讓梁武帝擔憂,每次梁武帝派人來提問政事,他總是親自寫信告訴皇上。
等病稍有好轉,仆人們想将他的病版訴梁武帝,蕭統堅決不同意,說:“有什麼理由可以讓皇上知道我病成這樣?”因此總是暗自哭泣。
四月初六,蕭統病死,年僅三十一歲。
梁武帝親自來到東宮,扶着太子的棺柩失聲大哭。
下诏用衮衣和冕服裝殓蕭統。
太子仁義有德,人人皆知,死後,朝野都都感到惋惜愕然。
京城男女,都到太子宮去憑吊,滿路上都是哭泣的人;全國各地的百姓,守衛疆土的士兵聽到他死去的消息後都十分悲痛。
所著文集二十卷;又撰寫古今典诰文書;寫《正序》十卷;五言詩寫得較好的收錄為《文章英華》二十卷;《文選》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