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壑下奇緣

關燈
腿際,忙不疊右足倏點,雙肩微晃,身已淩空一丈有餘。

     半空中,一弓身形,頭下足上,劍演“楚雲出軸”扇化“玄烏劃沙”一道白虹從如幻的扇影中疾攻天悟“眉心”重穴。

     天悟見來勢力挾千鈞,不敢硬接,滑步,轉身,出劍,一氣呵成,竟與淮陽掌門錯身而過。

     轉眼之間,天悟藉反身錯步之際連攻出十招,淮陽掌門疾退五步,突然吐氣揚聲,在天悟攻勢略緩之間,立回顔色,攻出五劍七扇。

     天悟小禅師不敢與“月魄劍”相拚,隻好左閃右避,連退十二步。

     天悟忖道:“如不使絕學,若此下去,自己早晚必敗無疑。

    ” 心意一決,劍演峨嵋絕學“白猿劍法”中“白猿獻果”“朝三暮四”“巫峽猿啼”左手改訣為圈,扣中、拇兩指,疾取中宮。

     淮陽掌門左扇右劍雖封住“白猿劍法”中三招絕學,但無法躲過對方左手的攻勢,隻覺得那左手之勢竟罩住胸前五大要穴,心中大駭,想不到對方小小年紀,竟有如此絕學,那靜修禅師的武功,不想可知了。

     但他也是經過風浪的人,臨危不亂,一個倒竄,疾退一丈有餘,隻覺“期門”穴有一股熱流直向裡闖,心知定是被對方彈指所傷,忙閉住穴道,道:“峨嵋絕學果然不凡,在下心服。

    ” 語聲中,身如鷹隼,疾向山下逸去,瞬眼間失去蹤影,淮陽掌門一陣奔馳,覺得真氣四竄,無法骛駁,誰知席地運功自療之際,又被宵小所乘,盜去“月魄劍”。

    淮陽掌門雖習上乘心法,卻無能解得穴道傷勢反因行功過猛使傷勢轉劇,自是無法與盜劍之人合手,任其逸去,這是他出道而來最慘的一次,首先慘敗,繼即失去鎮山之寶“月魄劍”不由急怒攻心,引動傷勢,喉頭發甜,噴出一口紫血,人就暈倒過去。

     不知過了多少時光,他隻覺得滿嘴芬芳,一股熱流從脈穴緩緩輸入,張眼一看,目前坐着一位老和尚,竟是靜修禅師。

     淮陽掌門心知一條命是峨嵋掌門救回的,不由羞愧交加,尚未開口,靜修卻說道:“檀樾傷勢未-,不可開口,安心靜養,有事可吩咐天悟,老衲明日再來。

    ” 說畢,身已出了禅房。

     從此,淮陽、峨嵋兩派掌門竟成了忘年之交,每隔三年,淮陽掌門必上峨嵋盤桓三日,互證武功,其餘時光,淮陽掌門奔走江湖尋找師門鎮山之寶“月魄劍”。

    事過四十年“月魄劍”仍無着落,峨嵋靜修卻身登極樂,天悟與天愚因小小誤會不歡而散,江湖之中竟失去天悟蹤影。

     淮陽掌門驟失良師益友,悲痛之情無以複加,一心隻望能找個資質較佳之人,傳之衣缽。

     二十年後,路過鹹陽見一李姓孤兒骨格頗佳,遂将其帶返皖東,淮陽掌門本拟将全身武功傳與李鵬飛,合該有事,有一日李鵬飛下山-辦糧食,竟敢行兇傷人。

     事被淮陽掌門得悉,将李鵬飛痛責一頓,誰知李鵬飛雖一言不發,但目中閃爍着憤怒之神色。

     這神色雖略顯即逝,但豈能瞞得過老江湖? 淮陽掌門心中一動,即命李鵬飛下山行道,自己卻暗暗相随。

     三年暗察,已知此子心術不正,但十年相處,不無護犢之情。

     隻現身向李鵬飛道:“以你三年來所做所為,本當追回武功,驅出門牆,念你尚無大惡,暫恕與你,若再為非做歹,别怪為師不念往昔之情。

    ” 李鵬飛忽見恩師出現身旁,初認為是偶然相遇,迨聞要追回武功吓得臉如灰白,霍地叩首,如同搗蒜,才知自己一切行為均難瞞過師門,遂含悲道:“弟子一時不慎,錯交匪人,今日蒙恩師恕罪,自願回轉面壁三年,以悔前非。

    ” 淮陽掌門見李鵬飛如此說法,以為門徒實有悔改之心,甚為喜悅,師徒不計前情返回皖東。

     誰知他一念之慈,弄得終生殘廢,每日痛受陰火焚心之苦。

     原來李鵬飛三年行道,偶得半本“毒經”平時暗究頗有心得,隻因武功非淮陽掌門之敵,不敢萌生叛意,惟有暗中下手。

     此次自願面壁三年,即為其欲時時與恩師接近,以遂其志。

     可憐淮陽掌門以為李鵬飛良知未泯,心中甚喜,迨至被點陰穴之時,才知早已被自己親手所傳的愛徒弄了手腳。

     照說,淮陽掌門功參造化,不緻於平白地讓小人得志,但李鵬飛城府何等深沉,每日将毒藥攙在飲食之中,輕得無法察覺,年深日久,迨淮陽掌門曉得身中劇毒之時,已無能為力親自清理門戶,尚幸他功力已至登堂入室,功周全身,将劇毒逼入大腿之下,但在行功逼毒之時,又被李鵬飛點了三陰七陽重穴,使他無法再動用真力。

     白發老者追述往事,長孫骥知是此老者顯身說法,聽得汗流浃背。

     最後老者道:“想不到老朽臨終之年,竟能親見師門重寶落入天悟傳人之手,死亦無憾矣!如今,你可将劍扇合壁招,獨自演練一遍。

    ” 長孫骥恭身道:“晚輩遵命!” 一道銀虹過處,長孫骥已在三丈方圓空地内,練起劍扇合壁的絕學,隻見他劍如長虹,扇如翩蝶,兩手發出不同招式,卻能配合得天衣無縫。

     白發老者見長孫骥能在短短時間體會其劍扇合壁的奧妙,不禁捋-微笑。

     一頓飯時光,長孫骥已将三招摺扇絕學,各種妙招演完,臉不紅,氣不喘的伫立在白發老者身前,道:“老前輩……” 原來,白發老者此時已是喜極落淚,泣不成聲,他乃定力極強之人,聞長孫骥之聲,立即壓住激動之情,笑道:“老朽一時不禁,令小哥兒見笑。

    ” 說着,伸手執住長孫骥右臂道:“起!” 長孫骥隻覺整個身子如在雲霧中。

     當長孫骥離開不久,一駝背老者飄入崖中,四周細察了一遍,歎了口氣,又自原路而返。

     且說長孫骥身不由己地被白發老者攜帶走了一盞茶時光,霍聽潺潺清流之聲,睜開星目一瞧,原來已到一山泉之旁。

     巨松之下,一彎流水,環繞大石半周,直沖而下,形成一瀑布。

     拐過大石,景物豁然開朗,一塊畝許大小的草地上,種滿着各種花樹,雖在深秋,仍是花紅葉綠,使人有世外桃源之感。

     白發老者喝道:“留心!” 長孫骥尚未體會其意之時,白發老者已帶着他進入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