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常侍集
關燈
小
中
大
淩厲。
翕習于回阻之間,缭繞于山澤之際。
盤纡遊田,其樂洩洩。
心既倦兮日遷,命輿駕兮将還。
息徒蘭圃,秣骥芝田。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優哉遊哉,聊以永年。
愍桐賦 有南國之陋寝,植嘉桐乎前庭。
闡洪根以誕茂,豐修幹以繁生。
納谷風以疏葉,含春雨以濯莖。
濯莖夭夭,布葉藹藹。
蔚童童以重茂,蔭蒙接而相葢。
蔽陰澹之南表,覆陽阿之北外。
于是诘朝之暇,步趾前庑,春以遊目,夏以清暑。
昔詩人之所稱,美厥生之攸奇。
植匪崗其不滋,識非條其不儀。
芙蓉賦 臨清池以遊覽,觀芙蓉之麗華,潛靈藕于玄泉,擢修莖乎清波,煥然蔭沼,灼爾星羅,若乃??萦外散,菡萏内離,的出艶發,葉恢花披,綠房翠??,紫飾紅敷,黃螺圓出,垂蕤散舒,纓以金牙,點以素珠,固陂池之麗觀,尊終世之特殊,爾乃采淳葩,摘圓質,析碧皮,食素實,味甘滋而清美,同嘉異乎橙橘,參嘉果以作珍,長充禦乎口實。
石榴賦 覽華圃之嘉樹兮,羨石榴之奇生,滋玄根于??壤兮,擢繁幹于蘭庭,霑靈液之粹色兮,含渥霧以深榮,若乃時雨新稀,微風扇物,藹萋萋以鮮茂兮,紛扶輿以蓊郁,枝摻稔以環柔兮,葉鱗次以周密,纖條參差以窈窕兮,洪柯流離以相拂,于是乎青陽之末,朱明之初,翕微煥以摛采兮,的窟?以揚敷,接翠萼于綠??兮,冒紅牙以丹須,赩然含蕤,璀爾散珠,若乃叢纨始裹,聚葩方離,潛輝蜿艶,綠采未披,照灼攢列,熒熒玄垂,雪酲解?,怡神實氣,冠百品以奇仰,邁衆果而特貴。
宜男花賦 淑大邦之奇草兮,應則百之休祥,禀至貞之靈氣兮,顯嘉名以自彰,冠衆卉而挺生兮,承木德于少陽,體柔性剛,蕙潔蘭芳,結纖根以立本兮,噓靈渥于青雲,順陰陽以滋茂兮,笑含章之有文,遠而望之,燭若丹霞照青天,近而觀之,晔若芙蓉鑒綠泉,萋萋翠葉,灼灼朱華,炜若珠玉之樹,煥如景宿之羅,??後妃之盛飾兮,登紫微之内庭,回日月之晖光兮,随天運以虛盈。
朝華賦 咨神樹之修異,實積陽之純精。
蜿潛根以誕節,據川壤以擢莖。
皎日升而朝華,玄景逝而夕零。
逮明晨而繁沸,若靜夜之衆星。
長莖攢起,柔條列布。
濯靈柯于時雨,滋逸采于豐露。
灼煌煌以炜炜,獨崇朝而逹暮。
于是茂樹蒼蒼,纖枝翻翻,潛光玉朗,綠葉翠鮮。
浮萍賦 步長渠以遊目兮,覽随波之微草;紛漂潎以澄茂兮,羌孤生于靈沼。
因纖根以自滋兮,乃逸蕩乎波表;散圓葉以舒形兮,發翠綠以含缥。
蔭修魚之華鱗兮,翳蘭池之清潦。
既淡澹以順流兮,又雍容以随風。
有纏薄于崖側兮,或回滞乎湍中。
紛上下而靡常兮,漂往來其無窮。
仰熙陽曜,俯憑綠水;渟不安處,行無定軌;流息則寗,濤擾則動;浮輕善移,勢危易蕩。
似孤臣之介立,随排擠之所往;内一志以奉朝兮,外結心以絕黨;萍出水而立枯兮,士失據而身枉。
睹斯草而慷慨兮,固知直道之難爽。
荠賦 寒冬之日,餘登乎城,跬步乎北園。
睹衆草之萎悴,覽林果之零殘。
悲纖條之槁摧,慜枯葉之飄殚。
見芳荠之時生,被畦疇而獨繁。
鑽重冰而挺茂,蒙嚴霜以發鮮。
舍盛陽而弗萌,在太陰而斯育。
永安性于猛寒,羌無寗乎暖燠。
齊精氣于款冬,均貞固乎松竹。
瓜賦 入果林,造瓜田。
摘虎掌,拾黃班。
落蒂離母,潰于清泉。
設難 抵疑 當路子有疑夏侯湛者而謂之曰:“吾聞有其才而不遇者,時也;有其時而不遇者,命也。
吾子童幼而岐立,弱冠而著德,少而流聲,長而垂名。
拔萃始立,而登宰相之朝;揮翼初儀,而受卿尹之舉。
蕩典籍之華,談先王之言。
入阊阖,蹑丹墀,染彤管,吐洪輝,幹當世之務,觸人主之威,有效矣。
而官不過散郎,舉不過賢良。
鳳栖五期,龍蟠六年,英耀秃落,羽儀摧殘。
而獨雍容藝文,蕩骀儒林,志不辍著述之業,口不釋雅頌之音,徒費情而秏力,勞神而苦心,此術亦以薄矣。
而終莫之辯,宜吾子之陸沈也。
且以言乎才,則吾子優矣。
以言乎時,則子之所與二三公者,義則骨肉之固,交則明道之觀也。
富于德,貴于官,其所發明,雖叩牛操築之客,傭賃拘關之隸,負俗懷譏之士,猶将登為大夫,顯為卿尹。
于何有寶咳唾之音,愛锱铢之力?向若垂一鱗,回一翼,令吾子攀其飛騰之勢,挂其羽翼之末,猶奮迅于雲霄之際,騰骧于四極之外。
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沉默。
使吾子栖遲窮巷,守此困極,心有窮志,貌有饑色。
吝江河之流,不以濯舟船之畔;惜東壁之光,不以寓貧婦之目。
抑非二三公之蔽賢也,實吾子之拙惑也。
” 夏侯子曰:“噫!湛也幸,有過,人必知之矣。
吾子所以褒飾之太矣。
斟酌之喻,非小醜之所堪也。
然過承古人之誨,抑因子大夫之忝在弊室也,敢布其腹心,豈能隐幾以覽其概乎!” 客曰:“敢祗以聽。
” 夏侯子曰:“吾聞先大夫孔聖之言:‘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四德具而名位不至者,非吾任也。
是以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仆也承門戶之業,受過庭之訓,是以得接冠帶之末,充乎士大夫之列,頗窺六經之文,覽百家之學。
弱年而入公朝,蒙蔽而當顯舉,進不能拔群出萃,卻不能抗排當世,志則乍顯乍昧,文則乍幽乍蔚。
知之者則謂之欲逍遙以養生,不知之者則謂之欲遑遑以求達,此皆未是仆之所匮也。
仆又聞,世有道,則士無所執其節;黜陟明,則下不在量其力。
是以當舉而不辭,入朝而酬問。
仆,東野之鄙人,頑直之陋生也。
不識當世之便,不達朝廷之情,不能倚靡容悅,出入崎傾,逐巧點妍,嘔喁辯佞。
随群班之次,伏簡墨
翕習于回阻之間,缭繞于山澤之際。
盤纡遊田,其樂洩洩。
心既倦兮日遷,命輿駕兮将還。
息徒蘭圃,秣骥芝田。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優哉遊哉,聊以永年。
愍桐賦 有南國之陋寝,植嘉桐乎前庭。
闡洪根以誕茂,豐修幹以繁生。
納谷風以疏葉,含春雨以濯莖。
濯莖夭夭,布葉藹藹。
蔚童童以重茂,蔭蒙接而相葢。
蔽陰澹之南表,覆陽阿之北外。
于是诘朝之暇,步趾前庑,春以遊目,夏以清暑。
昔詩人之所稱,美厥生之攸奇。
植匪崗其不滋,識非條其不儀。
芙蓉賦 臨清池以遊覽,觀芙蓉之麗華,潛靈藕于玄泉,擢修莖乎清波,煥然蔭沼,灼爾星羅,若乃??萦外散,菡萏内離,的出艶發,葉恢花披,綠房翠??,紫飾紅敷,黃螺圓出,垂蕤散舒,纓以金牙,點以素珠,固陂池之麗觀,尊終世之特殊,爾乃采淳葩,摘圓質,析碧皮,食素實,味甘滋而清美,同嘉異乎橙橘,參嘉果以作珍,長充禦乎口實。
石榴賦 覽華圃之嘉樹兮,羨石榴之奇生,滋玄根于??壤兮,擢繁幹于蘭庭,霑靈液之粹色兮,含渥霧以深榮,若乃時雨新稀,微風扇物,藹萋萋以鮮茂兮,紛扶輿以蓊郁,枝摻稔以環柔兮,葉鱗次以周密,纖條參差以窈窕兮,洪柯流離以相拂,于是乎青陽之末,朱明之初,翕微煥以摛采兮,的窟?以揚敷,接翠萼于綠??兮,冒紅牙以丹須,赩然含蕤,璀爾散珠,若乃叢纨始裹,聚葩方離,潛輝蜿艶,綠采未披,照灼攢列,熒熒玄垂,雪酲解?,怡神實氣,冠百品以奇仰,邁衆果而特貴。
宜男花賦 淑大邦之奇草兮,應則百之休祥,禀至貞之靈氣兮,顯嘉名以自彰,冠衆卉而挺生兮,承木德于少陽,體柔性剛,蕙潔蘭芳,結纖根以立本兮,噓靈渥于青雲,順陰陽以滋茂兮,笑含章之有文,遠而望之,燭若丹霞照青天,近而觀之,晔若芙蓉鑒綠泉,萋萋翠葉,灼灼朱華,炜若珠玉之樹,煥如景宿之羅,??後妃之盛飾兮,登紫微之内庭,回日月之晖光兮,随天運以虛盈。
朝華賦 咨神樹之修異,實積陽之純精。
蜿潛根以誕節,據川壤以擢莖。
皎日升而朝華,玄景逝而夕零。
逮明晨而繁沸,若靜夜之衆星。
長莖攢起,柔條列布。
濯靈柯于時雨,滋逸采于豐露。
灼煌煌以炜炜,獨崇朝而逹暮。
于是茂樹蒼蒼,纖枝翻翻,潛光玉朗,綠葉翠鮮。
浮萍賦 步長渠以遊目兮,覽随波之微草;紛漂潎以澄茂兮,羌孤生于靈沼。
因纖根以自滋兮,乃逸蕩乎波表;散圓葉以舒形兮,發翠綠以含缥。
蔭修魚之華鱗兮,翳蘭池之清潦。
既淡澹以順流兮,又雍容以随風。
有纏薄于崖側兮,或回滞乎湍中。
紛上下而靡常兮,漂往來其無窮。
仰熙陽曜,俯憑綠水;渟不安處,行無定軌;流息則寗,濤擾則動;浮輕善移,勢危易蕩。
似孤臣之介立,随排擠之所往;内一志以奉朝兮,外結心以絕黨;萍出水而立枯兮,士失據而身枉。
睹斯草而慷慨兮,固知直道之難爽。
荠賦 寒冬之日,餘登乎城,跬步乎北園。
睹衆草之萎悴,覽林果之零殘。
悲纖條之槁摧,慜枯葉之飄殚。
見芳荠之時生,被畦疇而獨繁。
鑽重冰而挺茂,蒙嚴霜以發鮮。
舍盛陽而弗萌,在太陰而斯育。
永安性于猛寒,羌無寗乎暖燠。
齊精氣于款冬,均貞固乎松竹。
瓜賦 入果林,造瓜田。
摘虎掌,拾黃班。
落蒂離母,潰于清泉。
設難 抵疑 當路子有疑夏侯湛者而謂之曰:“吾聞有其才而不遇者,時也;有其時而不遇者,命也。
吾子童幼而岐立,弱冠而著德,少而流聲,長而垂名。
拔萃始立,而登宰相之朝;揮翼初儀,而受卿尹之舉。
蕩典籍之華,談先王之言。
入阊阖,蹑丹墀,染彤管,吐洪輝,幹當世之務,觸人主之威,有效矣。
而官不過散郎,舉不過賢良。
鳳栖五期,龍蟠六年,英耀秃落,羽儀摧殘。
而獨雍容藝文,蕩骀儒林,志不辍著述之業,口不釋雅頌之音,徒費情而秏力,勞神而苦心,此術亦以薄矣。
而終莫之辯,宜吾子之陸沈也。
且以言乎才,則吾子優矣。
以言乎時,則子之所與二三公者,義則骨肉之固,交則明道之觀也。
富于德,貴于官,其所發明,雖叩牛操築之客,傭賃拘關之隸,負俗懷譏之士,猶将登為大夫,顯為卿尹。
于何有寶咳唾之音,愛锱铢之力?向若垂一鱗,回一翼,令吾子攀其飛騰之勢,挂其羽翼之末,猶奮迅于雲霄之際,騰骧于四極之外。
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沉默。
使吾子栖遲窮巷,守此困極,心有窮志,貌有饑色。
吝江河之流,不以濯舟船之畔;惜東壁之光,不以寓貧婦之目。
抑非二三公之蔽賢也,實吾子之拙惑也。
” 夏侯子曰:“噫!湛也幸,有過,人必知之矣。
吾子所以褒飾之太矣。
斟酌之喻,非小醜之所堪也。
然過承古人之誨,抑因子大夫之忝在弊室也,敢布其腹心,豈能隐幾以覽其概乎!” 客曰:“敢祗以聽。
” 夏侯子曰:“吾聞先大夫孔聖之言:‘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四德具而名位不至者,非吾任也。
是以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仆也承門戶之業,受過庭之訓,是以得接冠帶之末,充乎士大夫之列,頗窺六經之文,覽百家之學。
弱年而入公朝,蒙蔽而當顯舉,進不能拔群出萃,卻不能抗排當世,志則乍顯乍昧,文則乍幽乍蔚。
知之者則謂之欲逍遙以養生,不知之者則謂之欲遑遑以求達,此皆未是仆之所匮也。
仆又聞,世有道,則士無所執其節;黜陟明,則下不在量其力。
是以當舉而不辭,入朝而酬問。
仆,東野之鄙人,頑直之陋生也。
不識當世之便,不達朝廷之情,不能倚靡容悅,出入崎傾,逐巧點妍,嘔喁辯佞。
随群班之次,伏簡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