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走向一種大衆精神病學
關燈
小
中
大
細節,通過這些人格發展過程,不同社會組織中的人們會逐漸地在其特定的社會背景中表現出或多或少适當的和合宜的行為。
這兩條探究路線對彼此而言都是必要的補充。
第一條路線可能會被人們視為更多的是文化人類學家的興趣和技術,但是,如果沒有第二種探究所獲得的數據,第一條路線就不能很有把握地被推進得很遠。
而第二條探究路線,倘若沒有第一種探究所提供的臨時性假設,則難以獲得有意義的數據。
這兩條探究路線為彼此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檢驗,如果沒有這種檢驗,這兩條探究路線都不可能取得确定無疑的顯著進展。
人際關系理論非常強調參與性觀察的方法,且不太看重通過其他方法所獲得的數據,至多将其放在次要的位置。
這種情況進而意味381着,面對面的技能或人對人的精神病學訪談(psychiatricinterview)技能是最為基本的。
雖然運用媒介渠道&mdash&mdash通信、出版物、無線電、有聲電影等&mdash&mdash進行的交流可能有着重大的價值,尤其是有關人員通過之前面對面的交流彼此已經十分熟悉時更是如此,但是,我們必須記住,在精神病學訪談中,交流絕不意味着僅僅隻是交換語境,而是場過程(這些場過程意味着有關人員的重要推論)的一種十分複雜的模式的發展。
在這裡,我不打算讨論當前有關人們能夠從精神病學訪談理論和實踐中學到些什麼的觀點;我主要想強調從事訪談的精神病醫生的工具性特征,以及他能夠自由觀察&mdash&mdash以及後來的分析&mdash&mdash的重要性,也就是說,盡可能多地觀察和分析他的表現,将其作為構成訪談的場模式的一個動力核心。
我們可以認為,有關良好精神病學訪談的一切都與朝着一種大衆精神病學方向所做的任何工作的人際關系方面直接相關。
當語言障礙和文化方面的其他不确定性成為攔路虎時,重要的是,應避免對&ldquo他人&rdquo做出錯誤的結論。
若要探究教育年輕人的不同方法,就必須密切關注生物時間(biologicaltime),因為它反映了年輕人一系列能力的成熟狀況;同時,還必須密切關注社會時間(socialtime),因為它反映了青年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的發展過程中,&ldquo知道自己如何做出行動&rdquo的一系列期望;此外,還必須密切關注按時間順序排列的大事記(chronology),因為據此我們可以推斷出該年輕人所接受的各種教育努力。
上述三個領域均有各種變式,這些變式的普遍流行對于理解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它們構成了社會)來說非常重要。
例如,我們可以考慮一下延遲的青春期對我們任何一個地區的許多年輕人的繼後行為的适當性和合宜性所産生的影382響。
我們還可以考慮一下,當一個來自小鎮的非常聰明孩子進入大都市的一所大學時,對他生活所産生的影響。
最後,我們還可考慮一下,在性病預防方面,相比于封鎖該領域的信息,早期訓練所産生的可能影響。
通過更好地把握這些系列事件中的重要模式,我們便能幫助患者讓他們學會自助,與此同時,我們也能越來越好地了解到支配人際活動可能性的各種因素。
隻要我們能夠理解(或者近似于理解)我們所咨詢或治療的人們繼而表現出來的人格發展的實際過程,我們便能夠&ldquo弄懂&rdquo正在進行的事情了。
不管你是剛到馬來亞的一個陌生人,還是當地人,情況都肯定是這樣。
由此而得出的緊迫任務 在一個認為時間極其重要的世界上,在培養出新一代人來掌握政權之前,我們是無法推遲建設性的大變化的,因此,對人格中有利變化的動力機制做最為徹底的審查已成為十分緊迫之事。
即便時間不是非常重要,這種緊迫性還是一樣,因為我們不能&ldquo跳過一代&rdquo,使生活訓練或按原生家庭的現狀進行,或遠遠地脫離原生家庭的現狀進行。
對父母的工作矯正得越少,兒童的進步便越快。
在為年輕一代的生活作準備時,我們給父母提供的幫助越确定,對大多數人來說,良好的結果将越以幾何級數擴展。
我認為,對于那些從實際年齡來講已屆成年的大多數人(不管是在這裡還是在其他地方),如果認為他們好像對重要的生活内容已經了如指掌,那麼,這種說法和想法便不再明智,也不再是權宜之計。
我認為,我們必須明确地承認,普遍的文化教育和完全的&ldquo信息自由&rdquo本身并沒有給時代的緊迫問題提供任何解決的辦法&hellip&hellip除非把信息自由用于一種目的,即促進人類的和平與幸福,否則,信息自由便毫無意義。
383在與他人打交道的過程中,人們是否會懷疑用一種偏見去取代另一種偏見要比産生有根據的判斷更容易些呢?我們在向所謂的世俗之人表達自己的觀點時,難道沒有把這一點真正放在心上嗎?也許我們換成這樣的提問方式更好些:難道我們不應該把這一點放在心上嗎?例如,我們可以考慮一下父母之間交流不良家教經驗所産生的影響,這種現象甚至在一些精神病醫生家裡也會看到。
現在,有相當數量的父母深受各種有關&ldquo挫折&rdquo、&ldquo固着&rdquo和&ldquo依賴&rdquo等的不确定性之苦,緻使他們自己都需要精神病學的幫助,更不要說他們的子女了。
看來,我們沒有做好這個充滿活力的領域的大衆教育工作。
或許,我們的信息不适當;不過,也有可能是,信息不差,但我們卻把它用得很糟糕。
我堅持認為,實際年齡上已屆成年的大多數人必定都是憑借信念來涉足幾乎所有生活領域的,這一點不證自明。
對未來的大希望并不在于改變這一事實,而是減弱當前信念中某些錯誤要素所産生的影響,使得那些在長輩的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人,相比于他們的父母、老師和其他權威人物,擁有更大的自由來觀察、理解并做出正确的預見,發展出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力。
要達到這一令人非常滿意的目标,絕非易事。
這需要我們想出建設性的、功能上一緻的方法來修正當今世界上的任何一種主流文化,這樣,從中&mdash&mdash不管是模糊不清的、很早時候就灌輸的良心(conscience)模式,還是後來習得的、不那麼深奧難懂的社會上所公認的文飾作用和強有力措辭的模式&mdash&mdash産生的個人必須履行的責任在理解方面将較不受限,且更能自由地促進社會的進步;實際上,這是一項無數有技能的人都可以很好地緻力于其中的任務。
恫吓兒童的做法一旦被設計出來,大家就會更好地加以貫徹;但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全世界(通常讓人非常不愉快)都認識到了其必要性,與此同時,行政機構也明确地承擔起了責任。
我以最為嚴肅認真的态度對384你們說,一旦你們欠下了社會秩序之債,别想用&ldquo無中生有&rdquo或&ldquo這是不可能的事&rdquo這樣的話來搪塞,那絕不是逃避還債的理由。
從現在開始吧,并且如果曆史繼續,就讓後人說你們在20世紀科學的西方世界曾從事過衡量人的高尚勞動吧!
這兩條探究路線對彼此而言都是必要的補充。
第一條路線可能會被人們視為更多的是文化人類學家的興趣和技術,但是,如果沒有第二種探究所獲得的數據,第一條路線就不能很有把握地被推進得很遠。
而第二條探究路線,倘若沒有第一種探究所提供的臨時性假設,則難以獲得有意義的數據。
這兩條探究路線為彼此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檢驗,如果沒有這種檢驗,這兩條探究路線都不可能取得确定無疑的顯著進展。
人際關系理論非常強調參與性觀察的方法,且不太看重通過其他方法所獲得的數據,至多将其放在次要的位置。
這種情況進而意味381着,面對面的技能或人對人的精神病學訪談(psychiatricinterview)技能是最為基本的。
雖然運用媒介渠道&mdash&mdash通信、出版物、無線電、有聲電影等&mdash&mdash進行的交流可能有着重大的價值,尤其是有關人員通過之前面對面的交流彼此已經十分熟悉時更是如此,但是,我們必須記住,在精神病學訪談中,交流絕不意味着僅僅隻是交換語境,而是場過程(這些場過程意味着有關人員的重要推論)的一種十分複雜的模式的發展。
在這裡,我不打算讨論當前有關人們能夠從精神病學訪談理論和實踐中學到些什麼的觀點;我主要想強調從事訪談的精神病醫生的工具性特征,以及他能夠自由觀察&mdash&mdash以及後來的分析&mdash&mdash的重要性,也就是說,盡可能多地觀察和分析他的表現,将其作為構成訪談的場模式的一個動力核心。
我們可以認為,有關良好精神病學訪談的一切都與朝着一種大衆精神病學方向所做的任何工作的人際關系方面直接相關。
當語言障礙和文化方面的其他不确定性成為攔路虎時,重要的是,應避免對&ldquo他人&rdquo做出錯誤的結論。
若要探究教育年輕人的不同方法,就必須密切關注生物時間(biologicaltime),因為它反映了年輕人一系列能力的成熟狀況;同時,還必須密切關注社會時間(socialtime),因為它反映了青年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的發展過程中,&ldquo知道自己如何做出行動&rdquo的一系列期望;此外,還必須密切關注按時間順序排列的大事記(chronology),因為據此我們可以推斷出該年輕人所接受的各種教育努力。
上述三個領域均有各種變式,這些變式的普遍流行對于理解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它們構成了社會)來說非常重要。
例如,我們可以考慮一下延遲的青春期對我們任何一個地區的許多年輕人的繼後行為的适當性和合宜性所産生的影382響。
我們還可以考慮一下,當一個來自小鎮的非常聰明孩子進入大都市的一所大學時,對他生活所産生的影響。
最後,我們還可考慮一下,在性病預防方面,相比于封鎖該領域的信息,早期訓練所産生的可能影響。
通過更好地把握這些系列事件中的重要模式,我們便能幫助患者讓他們學會自助,與此同時,我們也能越來越好地了解到支配人際活動可能性的各種因素。
隻要我們能夠理解(或者近似于理解)我們所咨詢或治療的人們繼而表現出來的人格發展的實際過程,我們便能夠&ldquo弄懂&rdquo正在進行的事情了。
不管你是剛到馬來亞的一個陌生人,還是當地人,情況都肯定是這樣。
由此而得出的緊迫任務 在一個認為時間極其重要的世界上,在培養出新一代人來掌握政權之前,我們是無法推遲建設性的大變化的,因此,對人格中有利變化的動力機制做最為徹底的審查已成為十分緊迫之事。
即便時間不是非常重要,這種緊迫性還是一樣,因為我們不能&ldquo跳過一代&rdquo,使生活訓練或按原生家庭的現狀進行,或遠遠地脫離原生家庭的現狀進行。
對父母的工作矯正得越少,兒童的進步便越快。
在為年輕一代的生活作準備時,我們給父母提供的幫助越确定,對大多數人來說,良好的結果将越以幾何級數擴展。
我認為,對于那些從實際年齡來講已屆成年的大多數人(不管是在這裡還是在其他地方),如果認為他們好像對重要的生活内容已經了如指掌,那麼,這種說法和想法便不再明智,也不再是權宜之計。
我認為,我們必須明确地承認,普遍的文化教育和完全的&ldquo信息自由&rdquo本身并沒有給時代的緊迫問題提供任何解決的辦法&hellip&hellip除非把信息自由用于一種目的,即促進人類的和平與幸福,否則,信息自由便毫無意義。
383在與他人打交道的過程中,人們是否會懷疑用一種偏見去取代另一種偏見要比産生有根據的判斷更容易些呢?我們在向所謂的世俗之人表達自己的觀點時,難道沒有把這一點真正放在心上嗎?也許我們換成這樣的提問方式更好些:難道我們不應該把這一點放在心上嗎?例如,我們可以考慮一下父母之間交流不良家教經驗所産生的影響,這種現象甚至在一些精神病醫生家裡也會看到。
現在,有相當數量的父母深受各種有關&ldquo挫折&rdquo、&ldquo固着&rdquo和&ldquo依賴&rdquo等的不确定性之苦,緻使他們自己都需要精神病學的幫助,更不要說他們的子女了。
看來,我們沒有做好這個充滿活力的領域的大衆教育工作。
或許,我們的信息不适當;不過,也有可能是,信息不差,但我們卻把它用得很糟糕。
我堅持認為,實際年齡上已屆成年的大多數人必定都是憑借信念來涉足幾乎所有生活領域的,這一點不證自明。
對未來的大希望并不在于改變這一事實,而是減弱當前信念中某些錯誤要素所産生的影響,使得那些在長輩的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人,相比于他們的父母、老師和其他權威人物,擁有更大的自由來觀察、理解并做出正确的預見,發展出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力。
要達到這一令人非常滿意的目标,絕非易事。
這需要我們想出建設性的、功能上一緻的方法來修正當今世界上的任何一種主流文化,這樣,從中&mdash&mdash不管是模糊不清的、很早時候就灌輸的良心(conscience)模式,還是後來習得的、不那麼深奧難懂的社會上所公認的文飾作用和強有力措辭的模式&mdash&mdash産生的個人必須履行的責任在理解方面将較不受限,且更能自由地促進社會的進步;實際上,這是一項無數有技能的人都可以很好地緻力于其中的任務。
恫吓兒童的做法一旦被設計出來,大家就會更好地加以貫徹;但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全世界(通常讓人非常不愉快)都認識到了其必要性,與此同時,行政機構也明确地承擔起了責任。
我以最為嚴肅認真的态度對384你們說,一旦你們欠下了社會秩序之債,别想用&ldquo無中生有&rdquo或&ldquo這是不可能的事&rdquo這樣的話來搪塞,那絕不是逃避還債的理由。
從現在開始吧,并且如果曆史繼續,就讓後人說你們在20世紀科學的西方世界曾從事過衡量人的高尚勞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