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前言

關燈
ilipA.Holman),以及斯圖亞特·E·佩裡(StewartE.Perry)。

    最後,我們對諾頓出版公司的編輯凱瑟琳·巴納德(KatherineBarnard)深表謝意,她很有技巧地為本書作了最後的潤色。

     非常感謝獲得允許從下列業已出版或發表的作品中引用了一些有關的材料:美國心理學會P.W.布裡奇曼(P.W.Brideman)的《操作性分析的一些一般原理》(&ldquoSomeGeneralPrinciplesofOperationalAnalysis,&rdquoPsychologicalReview,1945,52:246-249)、燈塔出版社出版的倫納德·考特裡爾(LeonardCottrell)和露絲·加拉弗(RuthGallagher)的《社會心理學的發展:1930&mdash1940》(DevelopmentsinSocialPsychology,1930-1940,1941)、托馬斯·Y·克羅韋爾出版公司出版的塞巴·埃爾德裡奇(SebaEldridge)的《生命的組織》(TheOrganizationofLife,1925)、哈考特·布萊斯出版公司出版的愛德華·薩丕爾(EdwardSapir)的《語言:言語研究導論》(Language:AnIntroductiontotheStudyofSpeech,1921)、希爾米塔吉出版公司出版的帕特裡克·默拉希的《俄狄浦斯:神話與情結》(Oedipus:MythandComplex,1948)、霍頓·米夫林出版公司出版的露絲·本尼迪克特(RuthBenedict)的《文化模式》(PatternsofCulture,1934)、麥格勞-希爾出版公司出版的庫爾特·勒溫(KurtLewin)的《人格動力理論》(ADynamicTheoryofPersonality,1935)、麥克米蘭出版公司(倫敦)出版的查爾斯·斯皮爾曼(CharlesSpearman)的《&ldquo智力&rdquo的本質與認知的原理》(TheNatureof&lsquoIntelligence&rsquoandthePrinciplesofCognition,1923)、麥克米蘭出版公司(紐約)出版的布隆尼斯勞·馬林諾夫斯基(BronislawMalinowski)的&ldquo文化&rdquo(Culture)及T.V.史密斯(T.V.Smith)的&ldquo喬治·赫伯特·米德&rdquo(Mead,GeorgeHerbert)詞條(參見EncyclopediaoftheSocialSciences)、伊利諾伊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哈裡·斯塔克·沙利文的《人際和國際的張力》(&ldquoTensionsInterpersonalandInternational,&rdquoinTensionsthatCauseWars,editedbyHadleyCantril;1950)。

     海倫·斯威克·佩裡(HelenSwickPerry) 瑪麗·拉德·加威爾(MaryLaddGaw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