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青年晚期

關燈
說明我為什麼應當對金錢理論如此感興趣,也沒有什麼理由可以說明我為什麼應當努力發展對繪畫或者其他無數我隻有一丁點兒興趣的東西的美學鑒賞能力。

    我無法想象自己怎麼會對内科醫學的整個領域感興趣。

    但是,如果沒有人向我談論關于達達主義(Dadaism)、基督教浸禮會教徒(Baptists)或者金錢理論的事情,那麼,這并不是因為我的生活主要集中于在某個領域獲得滿足和安全感,恰恰相反,是因為我的安全感有賴于回避某個特定的領域或某個特定的論題。

    我認為,生活之于任何人,絕非同樣有趣,也不是一個人的能力所能及的。

    我可以相當确信的是,在史前時期的原始人群中,必定存在某種特殊化;當然在生育孩子的過程中,也存在着某種特殊化,而且,這種特殊化肯定會引起進一步的特殊化。

    禮儀式回避和偏見從表面上看可能與特殊化相同,但是,它們實際上意味着你不能進入某個領域;朝着該領域前進的任何興趣都會立即引起焦慮,而這種焦慮在你追求信息的過程中會阻礙進一步的行動。

     自尊與人的成熟 從我至今所提及的内容中,你們或許可以看到,假定自尊的必要前提是适當地尊重别人,如此推論不能說沒有根據。

    當然,我們周圍有很多人會對他們不認識的人表示尊重,但是這并不是我想談論的内容。

    我們可以很有把握地說,那些隻尊重不認識之人的人,通常也不會尊重他們自己。

    那些自尊心很強的人&mdash&mdash他們的生活經驗使得他們能夠展現并證明其與他人一起生活或生活于群體之中的傑出能力,借以獲得他們自身的滿足&mdash&mdash幾乎找不到任何特别的精力和時間去尊重其他人任何值得稱道的行為。

    對于不恰當的自我系統而言,最為脆弱的支柱之一是一種貶低他人的态度,對于這種貶低的态度,我曾把它概括為這樣一種學說,即按上帝的說法,如果你是一座鼹鼠丘(molehill),那麼,在你的眼中,就不會有任何山脈。

    人們可以用許多方式通過一個人對别人的貶低來了解這個人的整個自尊狀态。

    貶低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部分是&ldquo蔑視&rdquo自己,另一個部分是大量的否定(not)操作。

    因此,一個非常尊重自己的&ldquo慷慨大方&rdquo(這很可能一直是一種非常公開的性格)性格的人,常常會發現有些人不大方、吝啬、小氣等。

    我認為,從有記錄的思想開始,人們就已經知道,如果一個人對其他人十分苛刻或對同伴的某些過失十分嚴厲的話,那麼,他對這些特定的缺點也會非常敏感,因為這些缺點正是他自己想要隐匿的缺點。

    隻要一個人的自尊不受限制地增長,或者相對而言個人的發展不受阻礙或歪曲之苦,或者個人發展的偏差已經得到糾正,那麼,一旦發現他人在某個特定領域比他強得多,他就不會産生枯竭的感覺,或者會表現出焦慮的迹象。

    在高度專門和複雜的社會組織中(就像在現存的所有文化中那樣),我們可以十分肯定地說,能夠在複雜運作中處于頂尖地位的人物實在太少,這是毫無争議的事實,但也是可悲的事實。

    大多數人并不會像少數頂尖人物那樣傑出,甚至比普通人還差很多。

    但是,由于生活領域非常寬泛,以至于人們無需過分依賴于個體并不擅長的東西,也沒有必要拿一本筆記本來記載自己和他人在并不擅長的領域内的表現。

    但是,有些人由于個體發展的某些偏差,使這種情況成了一項極好的操作,借此緩解在與其他人做會招緻不滿的比較時所産生的焦慮。

     現在,我還想談一談有關人的成熟的問題&mdash&mdash對于這個主題,我始終以非常随意的态度來加以對待,部分原因在于它并不是一個精神病學的問題,盡管我們可以從精神病學的角度來對它做出推導。

    但是,事實是,關于成熟的理解讓許多精神病醫生(精神病醫生通常是研究人際關系的學者)都感到困惑,這是因為表現出高度成熟的人是最不容易進行研究的;朝着成熟目标前進的患者,在他們達到這一目标之前,便已經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

    這樣一來,作為精神病醫生,事實上得不到很多真實的數據。

    不過,我們可以作一些猜測。

    我猜想,我曾經讨論過之發展時期的每一種傑出成就,都将會在成熟的人格中明顯地表現出來。

    在一系列發展中,最後一個發展是對親密關系之需要的出現和成長&mdash&mdash它表現為對與另外至少一個人進行合作的需要,更為常見的是與其他更多人進行合作;在這種合作中,存在着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即對另一個人的需要、人與人之間的安全或者他人身上缺乏焦慮的情況都持有十分鮮明的敏感性。

    因此,我們當然可以從所了解到的情況中推知(隻要沒有什麼特别重要的東西與之相沖突),所謂成熟,指的是對令人們感到觸動并與之打交道的局限性、興趣、可能性和焦慮等持有共情性的理解。

    另一件可以明确從中推斷出來的事情是,不管是向外擴展的興趣還是向内擴展的興趣,或是兩者兼而有之的興趣,成熟的生活&mdash&mdash絕對不是單調乏味或者令人厭煩的生活&mdash&mdash其重要性總是在不斷地增長。

    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去抱有這樣的想法(哪怕是瞬間的念頭也不行),即變得成熟是一件十分糟糕的事情,因為到了那時,人們會更加煩惱;而事實恰恰相反。

    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人,無論他是成熟還是患有嚴重疾病,都無法避免感到焦慮或恐懼的可能性,無法擺脫構成生活之特征的任何需要。

    但是,成熟程度越大,焦慮對生活的幹擾就越小,因而個體對自己及他人的消極評價也就會越少。

    在我們當今所生活的這個世界裡,當一個人成熟時,與生活複雜性相似的任何東西都不應該使他感到厭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