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廟雜談
關燈
小
中
大
是“數”的觀念,一種是“時”的觀念。
假如你早上起來,你問你的朋友,“現在幾點鐘了?”無論實際上是九點十分,九點二十分,或者九點二十五分,他也許就猝然的回答你說,“現在是九點鐘。
” 你們要是不相信我的話,盡可随時試試你們的朋友,有太太的可以試試太太,有小姐的可以試試小姐,有兒子的也不妨試試你們心愛的兒子。
我的話大概總有效驗的,雖然我不是預言家保羅,也不會哄你們花五毛錢去得一輛汽車。
一天分做十二個時辰——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已經夠麻煩了,卻偏偏要分做二十四小時,每小時又要分做六十分,每分又要分做六十秒。
豈不是太麻煩了麼?我的祖母是個國粹派,伊總以為太麻煩了的。
伊曾慷慨激昂地對我發過議論,伊說,“太陽從東方起來便知道是早晨,太陽從西方下去便知道是天晚,太陽走到天空的中央當然是正午,豈不很明白麼?偏要分做幾點幾十分,真是麻煩而且無聊。
” 如若有人請我祖母去玩,伊一定說,“我早上來。
”無論是早上九點鐘,十點鐘,十一點鐘,然而太陽沒有走到天空的中央,當然仍舊還是早上。
其實太陽何嘗常常能走到天空的中央,天空的中央又在那裡?然而這些問題是不許提出的,提出也是愚問。
我的祖母究竟是七十歲以上的人了,其實七十歲以下的人們,或者就是自命受過教育的人們,“時”的觀念不清楚如我祖母的一定不在少數。
孟祿(Dr.PaulMonroc)博士到過中國以後,曾對人發這樣的議論,“中國人宴會多半是遲到,上火車卻總是早到。
” 火車開行是有定時的,中國人當然不舒服了,所以非早到不可。
然而我是中國人,總以為中國人是可以原諒的。
因為我們聰明的祖宗雖然也發明了指南針,後來又發明了“日晷”,然而壁上挂着滴答滴答的時鐘終是西洋人發明的,我們當然過不慣那些幾點幾分幾秒的生活。
要說我們貴國人對于“數”的觀念不清楚,一定有許多熱血的青年們覺得十分不舒服了,我猜想。
二五一十誰不知道?三三得九誰不知道?六六三十六又誰不知道?誰說中國人“數”的觀念不清楚! 然而熱血的青年且慢着,這是有事實為證的。
我們且不必扯到大學中學裡的數學成績是怎樣壞,因為近代所謂時髦的青年們多半是文學家,他們會做新詩,他們會做白話文,他們會喝酒,他們也會失眠,當然是不需要數學的;而且徐詩哲也公然的在什麼附中演說過,世界上的大文學家多半是不善數學的,他更會從古至今從西到東的引了許多例。
我們且談談古人罷,古之文學家或者不如今日之多,而且罵古人究竟是一件便宜的事情。
無論你罵他是豬,是羊,是牛,是馬,是賣國賊,他當然隻有沉默地受着,無論如何也不會從棺材裡跳出來回罵。
我總疑心古人對于“數”的觀念是不清楚的,你且看他們怎樣的胡鬧:胸中有五髒,天上有五星,陰陽有五行,人間有五倫。
你看他們隻會用一個“五”字包括一切。
你看他們對“數”的觀念是何等的模糊! “朋友!你們貴國有若幹人?” “四萬萬人!” 中國真隻有四萬萬人嗎?誰統計過。
有人說從民國以來戰争頻仍,現在隻有三萬萬人了。
然而誰又統計過?我也知道這是不容易統計的。
然而你們貴村有若幹人?你們貴府有若幹親戚朋友?你老有多少貴庚?你家少爺結婚了幾年了?你能夠一氣答出而不謬誤嗎?我猜你是要弄錯的,就是用心理學家的統計方法也會弄錯的。
十四,三,二十。
(四) 我初到北京的那一年,東安市場仿佛是一片焦土,隻有幾間矮小的店鋪,還留着幾壁燒殘的危牆。
伴我到東安市場的T.君,指着一堆瓦礫的焦土告我說,“那裡從前是很鬧熱的。
” “哦!”我毫無感想地回答T.君。
不知過了幾月,而東安市場在鸠工動土了。
又不知過了幾月,而東安市場煥然一新了。
那時我相識的似乎隻有T.君,所以再陪我去逛新建築的東安市場的仍然是他。
“呵!如今的東安市場比從前寬敞得多,整齊得多了。
房屋比從前高大,街道也比從前開展了。
”T.君贊美地說。
“哦!”我含糊地回答T.君,腦中引起許多的感想來。
我們徽州的鬧熱商埠,當然要推屯溪鎮了,所以徽州人都稱屯溪鎮為小上海。
有一年,那時我頭上還梳着小辮子罷,屯溪鎮失火了,一晚便燒去幾百家。
我慘然了,聽見這火災的消息以後。
“那有什麼呢?屯溪鎮是愈燒愈發達的。
”父親毫不在意的說。
“難道燒去許多房屋财物也不可惜麼?難道這樣大的損失反愈損失愈發達
假如你早上起來,你問你的朋友,“現在幾點鐘了?”無論實際上是九點十分,九點二十分,或者九點二十五分,他也許就猝然的回答你說,“現在是九點鐘。
” 你們要是不相信我的話,盡可随時試試你們的朋友,有太太的可以試試太太,有小姐的可以試試小姐,有兒子的也不妨試試你們心愛的兒子。
我的話大概總有效驗的,雖然我不是預言家保羅,也不會哄你們花五毛錢去得一輛汽車。
一天分做十二個時辰——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已經夠麻煩了,卻偏偏要分做二十四小時,每小時又要分做六十分,每分又要分做六十秒。
豈不是太麻煩了麼?我的祖母是個國粹派,伊總以為太麻煩了的。
伊曾慷慨激昂地對我發過議論,伊說,“太陽從東方起來便知道是早晨,太陽從西方下去便知道是天晚,太陽走到天空的中央當然是正午,豈不很明白麼?偏要分做幾點幾十分,真是麻煩而且無聊。
” 如若有人請我祖母去玩,伊一定說,“我早上來。
”無論是早上九點鐘,十點鐘,十一點鐘,然而太陽沒有走到天空的中央,當然仍舊還是早上。
其實太陽何嘗常常能走到天空的中央,天空的中央又在那裡?然而這些問題是不許提出的,提出也是愚問。
我的祖母究竟是七十歲以上的人了,其實七十歲以下的人們,或者就是自命受過教育的人們,“時”的觀念不清楚如我祖母的一定不在少數。
孟祿(Dr.PaulMonroc)博士到過中國以後,曾對人發這樣的議論,“中國人宴會多半是遲到,上火車卻總是早到。
” 火車開行是有定時的,中國人當然不舒服了,所以非早到不可。
然而我是中國人,總以為中國人是可以原諒的。
因為我們聰明的祖宗雖然也發明了指南針,後來又發明了“日晷”,然而壁上挂着滴答滴答的時鐘終是西洋人發明的,我們當然過不慣那些幾點幾分幾秒的生活。
要說我們貴國人對于“數”的觀念不清楚,一定有許多熱血的青年們覺得十分不舒服了,我猜想。
二五一十誰不知道?三三得九誰不知道?六六三十六又誰不知道?誰說中國人“數”的觀念不清楚! 然而熱血的青年且慢着,這是有事實為證的。
我們且不必扯到大學中學裡的數學成績是怎樣壞,因為近代所謂時髦的青年們多半是文學家,他們會做新詩,他們會做白話文,他們會喝酒,他們也會失眠,當然是不需要數學的;而且徐詩哲也公然的在什麼附中演說過,世界上的大文學家多半是不善數學的,他更會從古至今從西到東的引了許多例。
我們且談談古人罷,古之文學家或者不如今日之多,而且罵古人究竟是一件便宜的事情。
無論你罵他是豬,是羊,是牛,是馬,是賣國賊,他當然隻有沉默地受着,無論如何也不會從棺材裡跳出來回罵。
我總疑心古人對于“數”的觀念是不清楚的,你且看他們怎樣的胡鬧:胸中有五髒,天上有五星,陰陽有五行,人間有五倫。
你看他們隻會用一個“五”字包括一切。
你看他們對“數”的觀念是何等的模糊! “朋友!你們貴國有若幹人?” “四萬萬人!” 中國真隻有四萬萬人嗎?誰統計過。
有人說從民國以來戰争頻仍,現在隻有三萬萬人了。
然而誰又統計過?我也知道這是不容易統計的。
然而你們貴村有若幹人?你們貴府有若幹親戚朋友?你老有多少貴庚?你家少爺結婚了幾年了?你能夠一氣答出而不謬誤嗎?我猜你是要弄錯的,就是用心理學家的統計方法也會弄錯的。
十四,三,二十。
(四) 我初到北京的那一年,東安市場仿佛是一片焦土,隻有幾間矮小的店鋪,還留着幾壁燒殘的危牆。
伴我到東安市場的T.君,指着一堆瓦礫的焦土告我說,“那裡從前是很鬧熱的。
” “哦!”我毫無感想地回答T.君。
不知過了幾月,而東安市場在鸠工動土了。
又不知過了幾月,而東安市場煥然一新了。
那時我相識的似乎隻有T.君,所以再陪我去逛新建築的東安市場的仍然是他。
“呵!如今的東安市場比從前寬敞得多,整齊得多了。
房屋比從前高大,街道也比從前開展了。
”T.君贊美地說。
“哦!”我含糊地回答T.君,腦中引起許多的感想來。
我們徽州的鬧熱商埠,當然要推屯溪鎮了,所以徽州人都稱屯溪鎮為小上海。
有一年,那時我頭上還梳着小辮子罷,屯溪鎮失火了,一晚便燒去幾百家。
我慘然了,聽見這火災的消息以後。
“那有什麼呢?屯溪鎮是愈燒愈發達的。
”父親毫不在意的說。
“難道燒去許多房屋财物也不可惜麼?難道這樣大的損失反愈損失愈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