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鐘集卷十

關燈
仁之在人心一耳不學之人獨無仁乎 識得仁體謂滿腔子是恻隠之心既體認得分明無私意夾雜又須讀書涵泳義理以灌溉滋養之不爾便枯燥入空門去 退蔵于密程子曰密是用之源朱子雲不可窺較之謂密程子説得輕些密字如何看 此是防事不密之密未與物接之時無聲無臭無視無聴此密也 伊川每見人論前輩則曰汝輩且取他長愚謂長處可法短處亦可鑒兼論何害 後輩于前輩便有少長之分此皆前輩風流所以助成仁也 橫渠曰由太虛有天之名由氣化有道之名合虛與氣有性之名合性與知覺有心之名何謂也 四者本是一理但所由之名異耳從太虛上看則謂之天天為太極是也從氣上看則謂之道一隂一陽之道是也從虛與氣合上看則謂之性天命之性是也從性與知覺合上看知覺是血氣動物則謂之心其實一理耳 七情裡愛與欲如何 愛者惡之反欲者愛之流 有無本不足以謂道周子必曰無極而太極何也 此語為未識太極者設恐人着相尋求此物也今以説道説太極皆似懸空中有一物髙挂在事物形器之外閃铄底似此見解須用腦上着一穴也 程子曰靜後見萬物皆有春意如何又問此還是指聖賢而言否 觀物内防靜者能之固是聖賢如此吾人胸次豈可不見此境界靜卻不分聖賢 晦翁謂凡物其間自有天理人欲之辨而不可以毫厘差若未能分别天理人欲頭面如何大意恐是如程子所言峻宇雕牆本于宮室酒池肉林本于飲食先王制其本者天理也後人之流于末者人欲也凡物之天理人欲皆可仿此推之 五峯曰天理人欲同行異情此語盡當玩味如飲食男女之欲堯舜與桀纣同但中理中節即為天理無理無節即為人欲 伊川言窮理非必盡窮天下之理又謂非止窮得一理便到又雲格物者非必謂欲盡格天下之物但于一物上窮得盡其他可以類推 隻格一物便是緻知雖曾顔不敢如此道晦翁曰日格一物積乆自有豁然貫通處此道盡着玩索日格一物豈是隻格一物積乆貫通到此境界即明睿洞照不待物物盡窮矣 橫渠曰幹之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乃大人造位天徳成性跻聖者爾若夫受命首出則所性不存焉 橫渠此語不要做得時位大人看要做孔夫子看所謂君有君用臣有臣用聖人有聖人用學者有學者用此善學易者如此若隻指幹為堯舜湯武用則不識易矣橫渠曰陟降庭止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徳修業欲及時也在帝左右所謂欲及時欤陟降庭止何以謂上下無常在帝左右何以謂進徳及時 一陟一降初無定所此言上下無常而常若有所見于庭真見有物臨之者豈非存誠無邪之驗耶在帝左右天理無時去離吾身豈非進修欲及時耶 伊川曰人心常要活則周流無窮而不滞于一隅 提撕醒覺之意 伊川曰盡性至命必本于孝弟窮神知化由通于禮樂不知孝弟何以能盡性至命不知禮樂何以能窮神知化 盡性至命窮神知化皆聖人事欲學聖人皆從實地上做起升髙必自下陟逺必自迩此程門切實之學積累之乆将自有融液貫通處非謂一蹴便能 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無心聖人之常以其情順萬事而無情 心以宰物言情以應物言此先儒用字最精處移換不得 鬼神造化之迹又曰二氣之良能 鬼神隻隂陽屈伸之氣所以為寒為暑為晝為夜為榮為枯有迹可見此處便是鬼神葢隂陽是氣鬼神是氣之良能流轉活動處故曰良能 十二律相生是以隂陽分上下定損益五音相生亦有上下 生之者為母生者為子即是隂陽 道至于聖人極矣然禹湯文武周公之措置未嘗或同或時不同故措置不容不異乃若諸子論性豈系于時 聖賢之所同處非依本畫葫蘆之謂斟酌損益各當于義理耳才各當于義理則湯武之征誅與堯舜之揖遜天地相反不害為同也葢堯舜揖遜義理當揖遜湯武征誅義理當征誅但得義理長在所以異而同也若諸子論性不同又不可以此論是其學問有醇疵故義理有同異若都到純粹地位則義理所同亦無不同也邢和叔問伊川一日三防檢如何夫能防檢固是好 此學人言語不知如見肺肝一日三防檢閑時何處去此語與三省言語霄壤異 文中子曰化至九變而王道明不知所謂九變者何如 此以箫韶九成推之樂所以象治功之成也舜樂既九變則舜之化亦九變矣文中子問答可見如武之樂六成則武之化亦六變 遊氣紛擾合而成質者生人物之萬殊其隂陽兩端循環而不已者立天地之大義 上兩句説五行下兩句説隂陽五行交錯故生萬有之不同二氣循環故兩儀終古不息 程子曰天地之正氣恭作肅肅便雍也 此必是解肅時雨若一身之氣與天地相應 文中子曰諸葛亮而無死禮樂其有興乎近思錄程子亦以此許之敢問孔明自比管樂使果能興複漢室恐未必便能興禮樂如三代 孔明是天資帶得又從學問中撺出來據他用事行師調度若當升平之時做出必須光明不止漢唐人物與仁同過然後其仁可知過者人之所辟也如何便知其仁 與仁同過如唐太宗之處兄弟與周公之處兄弟均是過也但周公之過光明正大而無私心終不離乎仁太宗則隂賊傾危純是私欲上行仁心已不在矣 太極圖如何言水而木木而火火而土土而金金又水 水得氣之初陽氣一動便蒸潤便生水既蒸潤便萌達便生木既萌達便盛勢便生火火既盛便剝落便生土土既剝落便堅硬便生金金既生依舊又能生水到春來即萌蘖發生到夏來都長茂秋冬都收藏而堅勁又至一陽來依舊又生水葢非歸根則不能發達乃生生不窮之理也 無極 無之極乃有之極惟其無中有有故少刻方生得這隂陽五行若無許多有在裡面如何有許多發出來以手閉太極指無極言這個隻是無複以手閉無極指太極言這個便是無極中有底複以手閉無極太極指五行言這個便是無極太極其于男女太極萬物太極也太極所謂沖漠無朕此之謂也 太極分隂陽圖上太極之左右各一重足矣何以三為 這便是循環無端處反覆其手而言陽了隂隂了陽何曾窮已 木鐘集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