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能聚神魂方說劍 指明罪孽使投胎

關燈
未見過,深覺其非,然漸而視如常套矣。

     不一日,王莊修好,長史擇吉禀知。

    福王恐莊上人粗夯,另于宮中選擇男女使令之人,大隊遷居,雖三四日路程,而州縣伺應,随路俱有行館,也不覺勞累。

    一日到了莊上,韓氏見房屋高大,前後共有七大進,每進七間,廂房耳室不計其數,圍牆内周圍都是倉厫及宿衛房。

    第四進是上書房,院落十分寬展。

    第五進是寝宮,一發華麗。

    後兩進皆宮女職司之局。

    韓氏獨居一處,十分歡喜。

    王又嫌莊上人少,重又另撥宮嫔,并撥長住令史一名,管事兩名,太監兩名,居然與宮中款式無二。

    王愛韓氏如掌上之珠,一住數月,竟忘回省。

    其時韓氏已受孕了,極谏福王回宮,以免物議。

    長史亦時時禀請,遂擇日還宮,臨行甚不割舍韓氏。

    自此合莊上人俱恭維韓氏。

     福王至汴城,恰值萬壽,遂進京稱祝,又留在朝領班,不覺又是數月。

    其時韓氏将次臨盆,令史欲禀請福王來莊,而福王恰好自京回汴,一得此信,遂即趕來,韓氏已經分娩。

    福王詢其情由,韓氏雲:“于十一月十二日半夜,将臨盆時,見有白光一道,直射窗棂,産下來可惜是個女的。

    ”福王道:“男女一般,有何分别。

    ”抱起一看,十分清秀。

    原來福王尚無庶子,因而心中大喜,賜名曰瑤華,又賞了多少金銀緞匹。

     韓氏因産後不善調理,于是常常多病,而福王淫性不改,仍須纏繞。

    韓氏不堪,遂暗囑令史,禀請回宮。

    忽聞得川省不靖,複又進京讨差,奉旨令其往四川監軍。

    韓氏正好安閑養病。

    兩三年後,病亦就痊。

    從前嫌福王纏繞不清,今則閑曠日久,頗怨孤帏寂寞。

     王莊原近尤家鎮,鎮上尼庵甚多,内惟永甯庵的尼僧最多,常在富貴人家走動,韓氏到莊後,即有庵内尼僧打通令史,許其出入。

    這尼僧人品俊俏,語言伶俐,法名叫做靜緣,常常到莊趨奉,韓氏允代其披剃一徒,騙得銀錢卻也不少。

    這年七月十五日,是盂蘭盆會,大是熱鬧,先期來請。

    這韓氏也想出門走走解悶,遂吩咐令史備轎,明日往尼庵燒香。

     次晨梳洗了,奶娘帶了瑤華郡主,一同來到尼庵,不消說是迎接趨奉,請各處拈了香,遂請齋堂坐下,吃過茶到各處遊玩了一回,見靜緣房内雅緻,遂就外間坐下。

    侍女們報說,裡間有個婦人坐着。

    韓氏遂喚靜緣邀來閑話,不一時走将出來,韓氏把他上下一看,委是一個俊俏佳人,忙與見禮,及至坐近,觀其眉目之間,有一股清氣逼人,十分愛慕。

     看官,你道是誰?原來就是無礙子,要識認韓氏,好保護瑤華,故先在此。

    韓氏與他言語,簡而且明,并無尋常婦女氣局。

    于是綿綿問答,氣味相投,衆尼會意,就把齋供設在此間,韓氏就留無礙子一同坐食。

     韓氏因問道:“師父,你從何處到此?”無礙子道:“雲遊無定,随遇而安。

    ”又問起出身處所,母家姓甚,曾字人否,法名叫做什麼?”無礙子道:“我本趙州人,母家姓計,也曾許字方姓,望門寡了,故就學道,自家起個道号,叫做無礙子。

    ”韓氏道:“今年多少法算?”無礙子道:“五十六歲。

    ”韓氏同這些尼僧婦女都吃一驚,都道:“我們隻估這位大師二十餘歲。

    ”無礙子道:“方外人卻無事萦心,故不見老。

    ” 正說着,隻見乳母抱了瑤華來。

    無礙子見了道:“這位是誰?”韓氏道:“是郡主。

    ”無礙子抱将過來一看道:“好個有福氣的郡主,隻不要與等閑人撫養,恐壞了他的前程。

    ”那瑤華見了無礙子,嬉笑自若,說:“到我家去耍。

    ”無礙子道:“好,我也要來耍耍。

    ”韓氏道:“師父有暇,肯到我莊上暫住幾天麼?”無礙子笑道:“有甚不肯,但恐王府上禮節多,容不得我們野性的人。

    ”韓氏道:“我們王爺平時也講究這些,況現在往四川監軍去了。

    我明日打轎來接你。

    ”無礙子道:“我不在此間住。

    ”韓氏道:“師爺住在那裡?”無礙子道:“離這裡四五十裡,有個再生庵,在那裡住着。

    ”韓氏道:“這也不遠,明日務必光降。

    ”無礙子道:“且容再商,尚有小事,不得奉陪了。

    ”遂起身而去。

    韓氏送至大殿方回。

    衆尼又請遊庵,這房裡坐一會,那房裡坐一會,看看天将就晚,這靜緣擺下供來,親自把盞勸餐,語言調笑,無非是一派奉承,韓氏如何不快樂。

    不一回,又喚徒弟們來輪番把盞,說不盡許多殷勤俗套,直飲到更深時候方才完席。

    韓氏即令侍女傳知副史,打轎伺候。

    靜緣堅留暫宿庵内,明日竟同那位師父一齊回莊也好。

    韓氏道:“這個使不得,我明日另行打轎,來這裡接他。

    你們看他不來,可差個人到原住的庵裡,催他務必早來。

    ”靜緣答應了,小尼來報:“轎夫伺候齊了。

    ”随即起身上轎,衆尼直送出山門才回。

     再說韓氏到家,即吩咐令史說:“明日一早備轎去尼庵裡接一位道姑來莊上嬉耍。

    ”令史即時答應,才回寝宮安歇。

    一覺醒來,日已橫窗,似乎宿醒未醒,意欲再躺一回,隻見奶娘鮑氏,抱着瑤華哭進房來。

    韓氏忙問為何?鮑氏道:“昨晚郡主回家後,隻管說,在庵内所見的那個師父,夫人說要請他來,郡主十分挂念,又不知夫人所說是真是假,夜間連睡都不安穩,今早天才發亮就起來了,隻管催婢子來看,可曾去接否。

    婢子打聽得,夫人尚未起身,故不即來,郡主就不依,哭泣不止,故爾抱來。

    夫人可吩咐一聲,郡主就信了。

    ” 韓氏道:“我道為什麼,我說了接他來,有什麼假的?”遂令侍女去問令史,可曾去接。

    侍女去不多時,來複道:“已去半日,想必就來了。

    ”韓氏聽說,即時起身,趕着梳洗,方才完畢,早有太監們在宮門口回道:“這位師父沒有來,倒是永甯庵尼姑來回夫人的話,可要叫他進來?”韓氏道:“那位師父為什麼不來,必有緣故,快叫那尼姑進來,我有話問他。

    ”太監們答應了。

     一回兒,那淨緣已到寝宮,韓氏接着,先謝了昨日的打攪,尼姑也道了不安,韓氏就問:“怎麼那位師父不來?”淨緣道:“夫人不知,這位師父,着實有些道理,輕易不肯到别家去閑走。

    昨日是夫人有緣,恰好遇着,我聽見他言語與夫人十分合意,估量打發轎去,必然就來。

    我還恐他耽擱,于昨日晚上,就打發道婆去知會。

    那道婆的腳力本好,今日飯前已趕回來,說那師父沒有回庵,不知往那裡去了。

    那本庵的住持尼僧,叫做能覺,是個不會造謊的。

    ”韓氏道:“他既說在再生庵住,怎麼又不回庵?以你這樣說來,連轎子都沒有打到那裡去?”淨緣道:“轎子來時也不狠早,我家道婆已趕回來了,所以不叫他們空走這一趟。

    ”韓氏道:“這不來的意思,實在不懂。

    ”淨緣道:“以我想來,他不像我們,走千家要募化衣食的人。

    夫人昨日所言,他也不曾一口應承,恐不能一招就來。

    若必定要他來,也還容易。

    ”韓氏道:“我是見他别有一種可愛的意思,所以要招他來盤桓盤桓,也不是什麼緊要。

    可怪我那個郡主,不知怎樣,見了他,安心樂意得了不得,今早奶娘來說,昨日睡多不安穩,恐怕我哄他,一早就累着奶娘,抱到我房中,催着去接。

    你說怪也不怪?”淨緣道:“就是這師父也從未到我庵裡過,因我五月間化齋回來,打從再生庵走過,就在那裡耽擱了一晚,才認得的,不知他怎麼,昨日就一個人摸了來,恰好夫人也到,倒像有意要會夫人的樣子。

    ”韓氏道:“這也是前緣夙世的事,也未可知。

    但你說要他來也容易,怎麼個容易法子?你且講來我聽聽。

    ”那尼姑做了一個手勢,講出一句話來,直教劍仙久久歸王府,狐魂欣欣習異能。

    要知端的,再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