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能聚神魂方說劍 指明罪孽使投胎

關燈
了。

    我明日打轎來接你。

    ”無礙子道:“我不在此間住。

    ”韓氏道:“師爺住在那裡?”無礙子道:“離這裡四五十裡,有個再生庵,在那裡住着。

    ”韓氏道:“這也不遠,明日務必光降。

    ”無礙子道:“且容再商,尚有小事,不得奉陪了。

    ”遂起身而去。

    韓氏送至大殿方回。

    衆尼又請遊庵,這房裡坐一會,那房裡坐一會,看看天将就晚,這靜緣擺下供來,親自把盞勸餐,語言調笑,無非是一派奉承,韓氏如何不快樂。

    不一回,又喚徒弟們來輪番把盞,說不盡許多殷勤俗套,直飲到更深時候方才完席。

    韓氏即令侍女傳知副史,打轎伺候。

    靜緣堅留暫宿庵内,明日竟同那位師父一齊回莊也好。

    韓氏道:“這個使不得,我明日另行打轎,來這裡接他。

    你們看他不來,可差個人到原住的庵裡,催他務必早來。

    ”靜緣答應了,小尼來報:“轎夫伺候齊了。

    ”随即起身上轎,衆尼直送出山門才回。

     再說韓氏到家,即吩咐令史說:“明日一早備轎去尼庵裡接一位道姑來莊上嬉耍。

    ”令史即時答應,才回寝宮安歇。

    一覺醒來,日已橫窗,似乎宿醒未醒,意欲再躺一回,隻見奶娘鮑氏,抱着瑤華哭進房來。

    韓氏忙問為何?鮑氏道:“昨晚郡主回家後,隻管說,在庵内所見的那個師父,夫人說要請他來,郡主十分挂念,又不知夫人所說是真是假,夜間連睡都不安穩,今早天才發亮就起來了,隻管催婢子來看,可曾去接否。

    婢子打聽得,夫人尚未起身,故不即來,郡主就不依,哭泣不止,故爾抱來。

    夫人可吩咐一聲,郡主就信了。

    ” 韓氏道:“我道為什麼,我說了接他來,有什麼假的?”遂令侍女去問令史,可曾去接。

    侍女去不多時,來複道:“已去半日,想必就來了。

    ”韓氏聽說,即時起身,趕着梳洗,方才完畢,早有太監們在宮門口回道:“這位師父沒有來,倒是永甯庵尼姑來回夫人的話,可要叫他進來?”韓氏道:“那位師父為什麼不來,必有緣故,快叫那尼姑進來,我有話問他。

    ”太監們答應了。

     一回兒,那淨緣已到寝宮,韓氏接着,先謝了昨日的打攪,尼姑也道了不安,韓氏就問:“怎麼那位師父不來?”淨緣道:“夫人不知,這位師父,着實有些道理,輕易不肯到别家去閑走。

    昨日是夫人有緣,恰好遇着,我聽見他言語與夫人十分合意,估量打發轎去,必然就來。

    我還恐他耽擱,于昨日晚上,就打發道婆去知會。

    那道婆的腳力本好,今日飯前已趕回來,說那師父沒有回庵,不知往那裡去了。

    那本庵的住持尼僧,叫做能覺,是個不會造謊的。

    ”韓氏道:“他既說在再生庵住,怎麼又不回庵?以你這樣說來,連轎子都沒有打到那裡去?”淨緣道:“轎子來時也不狠早,我家道婆已趕回來了,所以不叫他們空走這一趟。

    ”韓氏道:“這不來的意思,實在不懂。

    ”淨緣道:“以我想來,他不像我們,走千家要募化衣食的人。

    夫人昨日所言,他也不曾一口應承,恐不能一招就來。

    若必定要他來,也還容易。

    ”韓氏道:“我是見他别有一種可愛的意思,所以要招他來盤桓盤桓,也不是什麼緊要。

    可怪我那個郡主,不知怎樣,見了他,安心樂意得了不得,今早奶娘來說,昨日睡多不安穩,恐怕我哄他,一早就累着奶娘,抱到我房中,催着去接。

    你說怪也不怪?”淨緣道:“就是這師父也從未到我庵裡過,因我五月間化齋回來,打從再生庵走過,就在那裡耽擱了一晚,才認得的,不知他怎麼,昨日就一個人摸了來,恰好夫人也到,倒像有意要會夫人的樣子。

    ”韓氏道:“這也是前緣夙世的事,也未可知。

    但你說要他來也容易,怎麼個容易法子?你且講來我聽聽。

    ”那尼姑做了一個手勢,講出一句話來,直教劍仙久久歸王府,狐魂欣欣習異能。

    要知端的,再看下回。

     第二回能聚神魂方說劍指明罪孽使投胎 七律詩曰: 仇怨無如被殺身,狐魂底事反相親? 靈機不昧能深度,道術難明強歛神。

     座下皈依誠服善,生前罪孽肯披陳。

     而今托體叨培植,舍此皮囊理夙因。

     話說那雌狐大驚失色的道:“不好了,你到别處去取覓也罷,怎麼惹起他來?”雄狐道:“他那裡有什麼惹不得?”雌狐道:“這庵裡常常有寶氣直沖霄漢,必有異人在内,你不依老祖宗教訓,恐怕這劫數就是你承當了。

    ”雄狐道:“便把我怎麼樣?”話猶未了,忽見一道白光照咽喉下劃來,雄狐急将身一躲,把那口飛劍接住,仔細一看,光耀驚目。

    那洞穴的老小狐狸早都吓走了,那雄狐意欲放劍逃遁,說時遲,來時快,又見白光射至,飛劍又到,躲閃不及,早已身首異處。

     原來這雄狐平時修煉的工夫也不叫淺,頭顱枭去,腔中一氣直透出來,迎風旋繞了一回,神魂依然凝聚一處,伏在屍旁,漸能明了,因思何人有此飛劍,可以千百裡之外枭取首級,這個必定是庵中有寶氣透出之人了。

    他的道行實非等閑,我且收歛神魂,尋到彼處,認個明白,如何修煉,可能提拔我出這幽冥之苦。

    主意定了,遂随風蕩漾,隻往北首行來,已是尼庵,仍越牆過菜園裡來,見首級尚存,依傍了一回,一徑尋到禅房,見這位劍仙端坐榻上,已入定去了,且伏在禅榻之旁,候其神返而叩之。

     再說這劍仙是誰,原來是趙州仁厚村人氏,生長農家,父姓計,兄弟姐妹共五人,劍仙居二,也曾字人,因望門寡了,仍然待聘,偶在村口頑耍,被拐子用藥迷住,直拐到北京城裡,賣與人家作使女。

    忽有個異人在那裡經過,見了劍仙眉間有一股清氣,知有夙根,遂用重價買回,收養在家,作為義女,朝夕授以修煉之術,曆四五十年,盡得異人秘傳,煉得兩口飛劍,後值異人飛升,囑其修功積行,也可上列仙班。

    劍仙遵異人所囑,由近而遠,先在河朔之間廣行功德,濟困扶危,後來遍行天下,遨遊四海,功行累積,漸能輕身雲上,神飛舍外。

    其道号不一,到處更改。

    今從東海雲遊而來,見河南風氣樸實,暫為停留,栖止此庵中,自稱為無礙子。

    凡所到之處,有不公不平、王法所不及之事,即代為雪忿報複。

    如有善良之家不能度日,即取強橫不法之家财物,悉與接濟,并不留名遺迹,所以世人知者甚少。

    他雖說五十餘歲,其實百有餘齡矣。

     那雄狐采取元紅的那一日,他在一個滴滴岩處分些不平的事,故未得知。

    自誅雄狐之後,這日出神返舍,嗅有狐騷氣,睜開慧眼,見有狐魂伏在榻旁。

    其雄狐之魂,已知劍仙神回,遂趨而叩曰:“異類淫魂,昨蒙飛劍誅戮,欽佩道德,特來皈依。

    ”無礙子叱曰:“汝即是采取元紅修煉之雄狐耶?竟能凝魂前來見我,當之道行也不淺薄,何故不改邪歸正,而作此孽障,汝之來意雲何?”狐魂曰:“無他,我雖異類,修煉則同,不過工夫在深淺之别耳。

    至于邪正兩字,何嘗不曾辨别,但近朱近墨,各有所自來,我類亦有深功高行者。

    但所習之正,無非仙佛兩家,至于異端,則鬼怪兩途。

    鬼乃有影無形,适足駭人而已;怪則非禽即獸,聚精歛神,皆能變易其形。

    我狐屬天性自然,更勝他類,然不聞有飛劍随身,可以百裡之外取戮首級者。

    此意一萌,神魂強為凝聚,欲叩吾師原委,我已形離魂蕩,豈有他想哉。

    ” 無礙子曰:“汝欲悉原委,不懷惡念,即是改邪歸正之端,可以皈依吾道。

    汝欲知原委,我當為汝剖悉之。

    我道并無怪異,實皆統于儒釋道三教之中。

    ”狐魂曰:“此言似乎欺罔。

    吾聞自有天地以來,隻知三教,未聞有總統三教者。

    ”無礙子笑曰:“三教自在三教,統者,乃統而遵之,非反統三教也。

    故曰統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