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延宗授産分支派 隐迹傳書囑後昆

關燈
,緩斧锧之驟加,遂得宛轉陳情,仰邀聖明垂鑒,斯誠秦鏡高懸,而曲荷生全者也。

    所有查勘情形,自有欽差面奏,未敢絮贅,緻蹈愆尤。

    更有請者,妾父為國捐軀,分所應得,此生乏嗣,情實堪憐。

    臣妾雖其嫡血,無如女向外生,縱能竭盡孝思,不克續延宗嗣。

    伏念聖主,以孝治天下,敦笃親親,雖萬死尚不及妻孥,豈連枝而忍其絕後?敢祈勅下宗臣,按稽玉牒,擇相當昭穆繼續宗支,則存殁均戴渥澤之靡涯矣。

    臨表不勝激切之至,謹表以聞。

     思宗閱畢,不覺為之堕淚,因問所勘情形,趙宋兩王奏道:“此實詹倪二犯之謀款控誣,并無絲毫實據。

    臣等逐款面加質訊,該犯俱各俯首無詞,惟有乞死而已。

    ”思宗道:“此等棍徒,宜加顯戮,忽得有稽。

    ”遂命刑部速即按款具奏。

    又命趙宋兩王,會同宗人府,擇人為福王立繼,表章發閣臣拟旨批發。

    即是退朝。

    刑部趕緊按拟,将詹德著、倪二照誣告人死罪未決律,拟斬監候。

    但控告宗室,訊系全誣,應加等,請旨,即行正法。

    倪二名下,應追冒挑官錢十二千,給鋪戶收領疏入,即進施行。

    一面批發表章。

    趙宋兩王,已同宗人府擇得輔國将軍之子由枚應繼,檢呈玉牒,鑒明昭穆,入奏。

    次日早朝,帶領引見,思宗賜名英華,降襲奉恩将軍之職,饬歸王莊奉祀。

    趙宋兩王又奉明,指揮經曆司趙宜,本系坤德侯府中長史,素谙福王府中家事,即令其跟随應繼之英華,赴王莊宣讀旨意。

    思宗準奏。

    趙宋兩王領旨出朝,即宣旨,令趙宜承辦。

    趙宜赍了旨意,跟随英華,束裝起程。

    一面趕繕禀啟,由驿遞疊先行,啟明原委。

    瑤華處接到趙宜奏啟,即令江允長預備接旨,仍将上書房鋪設,以備繼續到莊歇宿。

    一面令蕉葉、柳枝,将在莊所有田産、倉庫、鋪店、器玩什物,配作兩分,一分與繼立之人,一分與周克成,并将京中賜第給周克成居住。

    擾亂了數日,才辦理妥當。

     不一日,趙宜同英華已到王莊,瑤華仍出門口迎接旨意。

    趙宜即是宣讀,曰: 奉聖旨,昨據趙王由浩等赍到複奉表章,知悉被誣緣由,已将二犯按拟明正典刑矣。

    所有福藩殉國,尚乏子嗣,情堪恻憫,已勅下宗人府,擇有應繼之人,賜名英華,來莊入祀。

    該侯即為教養,勉承先志,克振家聲。

    欽哉。

    謝恩。

     瑤華謝過恩,将旨意供入家廟。

    趙宜上前請了安,将一切情事面禀了一番,瑤華即請英華相見,各拜了四拜,問了輩分,叙為姐弟。

    瑤華見英華人品閑雅,氣度軒昂,問年方止十五歲,語言亦甚豁達,心甚歡喜。

    一面繕表謝恩。

     次晨,辦備筵席在上書房,請英華筵宴,另備一席在庭下,令趙宜坐下,又令周克成陪席。

    趙宜再三叩辭,瑤華道:“你如今奉旨意來的,也算是個欽差,且尚有要事吩咐,不必推遜。

    ”趙宜隻得遵命,在瑤華、英華之前告了無狀,才敢坐下。

    瑤華陪宴之際,便令蕉葉、柳枝将配分之田産、倉庫、鋪店、玩器各項冊籍,送英華看了,道:“王爺在日,也有遺下,那兩年荒欠,用度不赀,幾乎殆盡。

    幸曩時發本,在外開張典鋪,近因烽煙不靖,盡行收回,方有此積蓄。

    如今将所有在莊各物,均做兩分,你取一分,周克成取一分,我兩家均可度日了。

    ”又對趙宜道:“你回京時,将周克成帶去,就托你照管,攻書上學,以及将來成家立業,立身根本,我都不問了。

    所以赀财,你也管帶了去。

    ”又喚蕉葉、素蘭來吩咐道:“這庶子的事,我也托付你兩個,将所分赀财,一一查收。

    自明日為始,即延名師,教導庶子學業,求聘淑女,以成家室。

    此皆急于幹辦者。

    至于田業收放,日常用度,應各盡心料理,我也都不問了,放我清閑工夫,得修道行,或者與爾等有益處。

    ”衆人一一領命,已是散席之候,各各歸房歇息。

     次日趙宜告辭進京,瑤華令白于玉等收拾周克成赀财物件,代為拴縛停當,交與趙宜,一同帶回。

    于是各各拜辭而去。

    這裡英華已請有教讀,在莊教導。

    另撥所餘田産,分給僧尼兩處養贍,并囑咐何鵬等,另擇住地,為福王建造衣冠墓,遷移趙夫人、韓夫人之柩,并葬一處。

    終日營營,忙個不了。

     諸事辦妥,令史等禀進來,請擇日舉行,白于玉找尋瑤華,遍尋不着,衆人以為詫異,忽見英華進寝宮來,說:“我姐姐于早上來對我說,同師父入山去了。

    留個谕帖在此,叫你們好生照管家事,他不時也要回來看視。

    ”蕉葉聽見,一齊拆開谕帖,無非叫照常辦事,不可聲張,如有緊要事,在我床前禱告,自有應響。

    衆人各各會意。

    張其德、周青黛二人日見瑤華在房,總不說與大家知道。

    二人亦時受秘訣修煉,以後竟如相士之信,一成鬼仙,一成地仙。

    趙宜帶回周克成到京,不負瑤華所托,認真教導,到成丁時,已列成均,後又提拔,入了仕途,即招為婿。

    子孫繁衍,延綿不絕。

    自願、了生二尼,後亦随同入山,不知所終雲。

     一段情懷何處申,無端撰出幻中真。

    須眉久被時流厭,钗鬓應教俊又親。

    寒此心旌揮筆墨,縱将意馬弄精神。

    請留劍術逢人授,盡斬前緣與夙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