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豈意王莊來舊識 不圖雅奏入科儀

關燈
皇冠冕,并沒有僧道兩家惡習。

    無礙子道:“演不便用禮生,尚少一個喝禮者。

    ”自願道:“據弟子的意思,還用兩個班首為是。

    ”無礙子道:“你之所言未嘗不是,但又蹈襲了兩家的窠臼了。

    ”瑤華道:“這也不妨,我們另立一個名目,又是一樣裝束,則不與他兩家同了。

    ”無礙子點頭道:“也罷。

    ”就叫自願、了生充當,改名為侍壇使者,妝束作一男一女立于師祖、祖師仙壇之左右。

    凡執事人等居止行動,俱須高唱而行,倒也别緻。

    自願、了生亦情願充當。

    而瑤華之自制榜文、聯對已成,令二尼繕寫。

    另擇于冬至前四日,大開莊門,盛設鋪張,題個名目,高标于門曰:彰演榖城山遺道普濟仙壇。

    四方遠近聞知,甚覺新奇,俱預期前來觀看,真個人山人海,蜂擁而至。

    有那細緻的人,先從大門口看起,你道怎麼個鋪設?隻見對着大門,架起一座高台,台上隻設一張大桌,桌上供識黃石一大塊,懸有一個匾額,上有四個大字,曰: 黃石遺蹤 兩旁一副對子曰: 猿能獻術傳豪俠,劍可成丸剖兇吉。

     桌圍燈盞俱各鮮明,左右又有兩上亭子,左邊亭子有個大匾額,曰: 彰道亭 右邊亭子的匾額,曰: 申意亭 彰道亭内懸有五色榜文一道,大家進入亭去,朗誦道: 膕城山遺道嫡派門人勅封順承元妙仙師無礙子率徒勅封四川經略使宣文耀武一等坤德侯第十四皇女女史朱瑤華等,為道由性率非演莫彰事:夫古今帝王,垂一統而成治天下,士庶分三教以為生離。

    三教之性而言道者,即為異端,逞一己之私,而惑衆者,謂之左道。

    然而,釋道兩家,都有誠毀其謬。

    至于儒家一派,莫不尊尚其純,蓋由世道人心之所關倫常綱紀之攸系者也。

    我師祖佐留侯為帝師,以順天命,翼漢室開基來,仍埋姓名,成劍術得,自白猿,隐仙蹤,僅存黃石。

    原不欲恃神通衒世,再無聞施圭角示人。

    如儒之不求聞達,釋之清靜寂滅,道之隐身辟膕。

    遊揚乎三教之中,以俠濟倫常納紀,豪濟世上憂危,能濟路見不平,超出乎萬緣之上。

    無礙子親承奧旨,得授元宗,累功積行,務廣師道之闡幽守正無邪,必闳良規于綿遠,是以不憚煩勞,撫瑤華而功垂廿載,恐涉詭異,明遺道而彰演一時。

    我師徒心迹既明,爾大衆團可釋。

    雖未能行恩膏于四海,亦曾有作保障于一方。

    為霖為雨豈敢自居,載馳載驅,于焉無赧,理合懸榜通知,從此烽煙永息,享盛世之恬熙。

    抑且年谷順成,無曩時之饑馑。

    大衆既獲盈甯,我等尚何系戀?因而大設齋筵,薄施幽惠。

    就廿餘年中情事之人,死亡莫數,召九層泉下沉淪之鬼,超拔無遣。

    請看我道之深微精邃,由來未有前型試。

    爾大衆之遠鑒廣聞,可是别開生面?将嗚法器,衆且少留,畢演科儀,我将逝矣。

    特榜。

    崇祯十五年十一月日 那衆人看了,有贊榜文之新奇者,有贊字畫之遒勁者,有贊紙張款式之佳者,紛紛不一。

    内中有個老而耄者,看了欣然贊歎道:“僧道兩教,實為異端魁首。

    他這立意,乃附于儒教,極有身份。

    ”大家道:“不要管他,我們再到申意亭看那榜文。

    ”于是又擁到這邊來,看是一道黑紙,白粉寫的榜文,上寫道: 膕城山遺道師祖嫡派門人無礙子,率徒朱瑤華為榜示,泉壤速赴齋筵,以拔沉淪,以伸積愫事,竊念人生如寄古今,無軀殼之長存,泡影有光,瞬息逐川,流于烏有。

    故斂魄聚精,良有以也。

    修真煉汞,謂之何哉?我道創自膕城,隐于黃石,向不輕入塵寰,以神其術,蓋緣素嫌釋道,欲愧乃心。

    茲無礙子撫瑤華成道,開辟藝圃。

    隻此二十餘年中,或殒于鋒镝,或死于病魔,或戀色而傷身,或圖财而喪命,或捐軀于國難,或殉節于主家。

    瘟疫流至于行,饑荒洊至;填溝渠于疊疊,枕邱壑于重重,斯則悉莫能稽數,難備考者也。

    雖非由瑤華之所緻,亦攸系吾道之哀矜。

    彰演三日之道源,更拔重泉之幽魄,爰備齋筵,理宜榜示。

    嗚呼。

    死者既不能複生,生者豈無以援死?是以祈求師祖,釋其幽怨,凡宣寶箓,即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