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豈意王莊來舊識 不圖雅奏入科儀

關燈
第三十九回豈意王莊來舊識不圖雅奏入科儀 五言截句兩首曰: 阿小來何暮,姑姑已成道。

     當時多缱綣,留得此交情。

     步虛聲自妙,也得雅音和。

     不是雙成至,何來缥缈歌。

     再說那人道:“我們城外有個洞庭山,山卻有東西兩個。

    西山不必去,隻到東山就好。

    他那裡居民出門的多,故不容和尚們住在山上,凡有庵堂寺觀,都是尼僧。

    平日無非學那些經忏、铙钹、笙箫、管笛,以及絲弦筝琶琴瑟之類,無一不精,奏樂更是他們的能事。

    且書畫琴棋,個個擅長。

    你們何不到那裡,擇個高手段的,隻須請兩位就夠了。

    一則與事合宜,二則彼此相便,豈不是好?奴子想來卻也妥當,故特往洞庭山去,請了兩個尼僧來。

    曾經面試,實在無一件不佳,就是公主見了也都愛他。

    在路上問起我們這裡的事,并公主行道的事,有一個年輕的尼姑,仔細把奴子認了一認,道:你莫非七八年前,同這位公主到過我們庵裡的麼?奴子道:我雖曾跟随公主出門行道,卻沒有到你們這裡。

    那年輕的尼姑道:我從前在蘇州城裡松翠庵出家,也還沒有到這山上。

    你為什麼也做了道士了?奴子又把原委告訴了他,他他卻歡喜得緊,又說他曾拜過公主為母哩。

    ” 瑤華聽了也覺稀奇,遂令引進來相見。

    李榮出去,将兩個尼僧引進來,瑤華見前走的是個光頭,後面一個隻不留兩鬓,一個髻兒還梳得齊整的狠。

    兩個尼僧上前相見,那老的不過參拜了一拜,那年輕的竟跪将下去叩拜,鳴鳴咽咽的哭将起來。

    瑤華慌忙扶他起來,仔細一看,不是别人,就是松翠庵裡的阿小,也長大許多了。

    便道:“原來是阿小,一别多年,又在這裡相會,可喜,可喜。

    ”遂問年長的那個,法名叫做自願。

    又問阿小可有法名?阿小說道:“叫做了生。

    ”瑤華再看其面龐眉眼,一發生的齊整了。

    在寝宮内吃了茶,即引到無礙子這邊來,他兩個又參見了無礙子,瑤華指着了生,将在蘇州認識的,緣由講了一遍。

    無礙子亦見兩個尼僧語言文雅,人物秀麗,甚是歡喜。

    并将李榮在洞庭山請來原委也告訴明白,無礙子道:“這個處所連我也不知。

    ”當時擺下素齋來,無礙子與瑤華陪坐,考其所學,實皆不謬。

    無礙子對瑤華道:“我們所做的這件事,乃是開創。

    定稿後尚要與他們兩個考究,然後轉授這些女孩子們習學,就叫他們同我一處居住,也好朝夕談論,并可按準宮商格律。

    ”瑤華亦以為是。

    遂令周青黛、張其德将行李設在大樓下西房之内。

    那八個女孩子也交與這兩個尼僧管束。

     這阿小與瑤華十分親密,意欲以母父稱呼,瑤華道:“這是俗家的稱呼,我們如今都出家了,你竟稱我為師,稱我師父為師祖便了。

    ”了生遵命。

    這自願也要拜徒,瑤華也允了,以後竟成一家子了。

     無礙子擇了吉日開學,先令這八個女孩子上學,又令蕉葉等各僧人,素蘭等各尼僧,習學尋常經兒,早晚課誦。

    無礙子專心将編著的經贊,請神降神的各詞調譜起腔闆,令兩尼參贊,如音節合拍者,即定為準則,稍有滞澀者,再為删改,必使聲音俱歸雅正。

    又挑白于玉、黃金钏、花見羞、黃家的四個,充作保羽使者,也要學習詞曲舞态。

    恐兩尼不谙,自為斟酌妥當,令其遂日習練,不妥者自起教導,并又另制僧尼兩處在旁代宣亡靈科儀,令各人演習。

    不到八個月,俱各完備。

    又将自大門口起,至上書房止,各處壇場如何鋪設,應用何物,細細開了一單,與江允長同何鵬、高鑒們分頭趕辦,如家中現有者檢出修飾,未有者往各處買辦。

     忽一日,趙宜将在京所鑄師祖、祖師及使者神像,并法衣、法冠,一切零星物件置辦寄來,瑤華逐件檢點,俱各齊整。

    無礙子督着大衆,朝夕加工娴習。

    又是四五個月,都已透熟,正欲擇日試演,突然接着趙宜寫信來,報知梅影舊病複發,已于十月初九日身故。

    瑤華想起代襲銜名,得以自己成道,不覺為之傷感。

    特令僧尼們追薦三日,令周克成以庶母禮成服。

     無礙子又擇日試演了一遍,個個都說堂